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第40卷 第5期(总283期) 2024年5月
“HBV感染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再认识”  重点号
执行主编:窦晓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消除乙型肝炎进展
庄辉
2024, 40(5): 857-860. DOI: 10.12449/JCH240501
摘要(981) HTML (234) PDF (886KB)(264)
摘要:
本文综述了全球和中国消除乙型肝炎的新进展。虽然全球乙型肝炎疾病负担正在下降,但各国消除乙型肝炎的进展差异较大,在疾病负担最严重的20个国家中,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俄罗斯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继续保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高覆盖率,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5.6%,3剂接种率为99.6%。从2016年到2022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率由19%升至24%,治疗率由11%升至15%,但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23年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全球和中国仍需继续努力,砥砺奋进,加速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伟目标。
关注慢性乙型肝炎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治疗策略
丁洋, 窦晓光
2024, 40(5): 861-865. DOI: 10.12449/JCH240502
摘要(668) HTML (225) PDF (684KB)(191)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年龄、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孕妇、慢性HBV感染者儿童和HBeAg阳性低病毒血症经治CHB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生对CHB特殊人群选择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优化治疗策略。
专家论坛
年龄>30岁、ALT水平正常HBV感染孕妇的抗病毒治疗时机
盛秋菊, 汪玉涵, 丁洋
2024, 40(5): 866-869. DOI: 10.12449/JCH240503
摘要(482) HTML (181) PDF (592KB)(118)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扩大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适应证。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阳性,年龄>30岁,指南建议开始抗病毒治疗。但对于年龄>30岁的孕妇,是否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观点。有观点认为,ALT水平正常的孕妇多为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且孕期用药可能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即使孕妇年龄>30岁,也不主张在孕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也有观点认为,孕期机体的免疫改变可能是HBV免疫清除的特殊时期,若年龄>30岁,即使ALT水平正常,也应该立即抗病毒治疗,孕妇可能获得更好的病毒学甚至血清学应答。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从孕期...
儿童HBV感染: ALT水平正常患儿的抗病毒治疗
傅蕾
2024, 40(5): 870-874. DOI: 10.12449/JCH240504
摘要(465) HTML (162) PDF (651KB)(83)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仅对免疫活动期和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儿童CHB启动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儿童CHB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特别是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应答率高,低龄儿童是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但对于ALT水平正常,特别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的患儿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儿童HBV感染的特点及ALT水平正常患儿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特别是关于治疗时机等方面进...
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争议
胡林慧, 王艳
2024, 40(5): 875-879. DOI: 10.12449/JCH240505
摘要(616) HTML (171) PDF (671KB)(122)
摘要:
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目前针对慢性HBV感染提倡更广泛筛查、更积极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免疫微环境稳定,疾病进展可能小,且治疗效果不佳,不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而另有多项研究提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仍存在炎症损伤,有疾病进展风险,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成本效益高,因此部分专家建议对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积极启动抗病毒治疗。本文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定义、抗病毒治疗的利弊进行文献综述,并基于既往文献进行初步的系统分析,以增加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是否抗病毒治疗的证据积累,为...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
郑嵘炅, 鲁晓擘
2024, 40(5): 880-883. DOI: 10.12449/JCH240506
摘要(717) HTML (191) PDF (556KB)(136)
摘要: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指南与规范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
2024, 40(5): 884-892. DOI: 10.12449/JCH240507
摘要(1144) HTML (312) PDF (968KB)(360)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CHB的特色治疗手段,两者优势互补可提高临床疗效。为推广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理念,促进CHB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发展,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牵头成立共识专家组,讨论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从CHB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诊断与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四个方面阐述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CHB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 40(5): 893-918. DOI: 10.12449/JCH240508
摘要(6273) HTML (657) PDF (1769KB)(2199)
摘要:
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2024, 40(5): 919-927. DOI: 10.12449/JCH240509
摘要(1212) HTML (417) PDF (832KB)(340)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开展,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段不断丰富。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诊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辨治及疗效评价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诊疗,根据中医标准化和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的要求,起草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共识会议等方式编写本指南,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 1575—2024。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艾小委, 张梦阳, 孙亚朦, 尤红
2024, 40(5): 928-933. DOI: 10.12449/JCH240510
摘要(3893) HTML (556) PDF (2084KB)(1600)
摘要:
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病毒性肝炎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脂肪变性及分布特点
王丽旻, 包超, 赵凯越, 靳婕华, 郑卓肇, 黄缘
2024, 40(5): 934-939. DOI: 10.12449/JCH240511
摘要(704) HTML (190) PDF (616KB)(52)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 方法 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比较患者的各个肝段PDFF值的一致性。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纳入76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其中30.26%(23例)合并肝硬化,所有患者的MRI-PDFF算术均值波动在1.49%~30.93%,依据MRI-PDFF≥5%诊断为脂肪肝,38.16%(29例)患者合并...
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特征及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刘珊珊, 陆忠华
2024, 40(5): 940-945. DOI: 10.12449/JCH240512
摘要(617) HTML (150) PDF (678KB)(86)
摘要:
目的 分析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137例ALT水平正常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ra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ALT水平<20 U/L、20~29 U/L、30~40 U/L患者中分别有57.4%、53.4%、75%具有显著炎症坏死(≥G2),63.8%、62.1%、75%具有显著纤维化(≥S2)。HBeAg阳性/阴性、不同水平的血清HBV...
脂肪性肝病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何诗华, 戴璐, 郑洁, 吴创鸿, 胡国信
2024, 40(5): 946-951. DOI: 10.12449/JCH240513
摘要(569) HTML (150) PDF (837KB)(67)
摘要:
目的 观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线上生活方式干预对痩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痩型NAFLD患者53例,予以限制热量摄入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总热量摄入根据基础代谢率(BMR)和活动因子(PAL)计算得来,总能量限制在(BMR×95%×PAL-1 000)kcal~(BMR×95%×PAL-500)kcal],碳水化合物比例波动在10%~55%和生活方式指导8周,通过线上管理软件进行监督随访并观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脂肪含量(CAP)及肝硬度...
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黄倩, 王卓媛, 安梓铭, 辛鑫, 孙沁梅, 苟小军, 胡义扬, 冯琴
2024, 40(5): 952-960. DOI: 10.12449/JCH240514
摘要(480) HTML (132) PDF (1943KB)(45)
摘要: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 方法 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20只,高脂高糖造模组(HFHC)24只。造模14周末,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相关病毒9(AAV9)尾静脉注射预实验,4周后验证NLRP3敲减模型是否成功。18周末确认敲减成功后,对剩余40只小鼠进行AAV9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分为CON+NLRP3敲减阴性对照组(CON+NLRP3-NC)、CON+NLRP3敲减组(CON+NLRP3-KD)、HFHC+NLRP3-NC及HHFHC+NLRP3-KD组,每组10...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方梦冰, 刘诚, 张玉, 曾嘉旖, 陈智恒, 黎胜, 池晓玲, 萧焕明
2024, 40(5): 961-967. DOI: 10.12449/JCH240515
摘要(444) HTML (156) PDF (775KB)(41)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D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DN患者1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RN)患者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小肝癌(sHCC)患者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医体质类型、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 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
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通路对肝星状细胞激活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黎凤炎, 刘泽峰, 夏雨艳, 王文娟, 李琪, 唐利瑕, 张国
2024, 40(5): 968-974. DOI: 10.12449/JCH240516
摘要(694) HTML (282) PDF (2128KB)(35)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 方法 收集11例肝穿刺病理提示S1~S4肝纤维化患者和9例肝血管瘤、肝腺瘤患者术后周围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ERK、eIF2α、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0、125、250、500、1 000 nmol/L)作用于人HSC-LX2,使用qRT-PCR检测PERK mRNA及Western Blot检测PERK、肌醇需要酶1(IRE1)、激活转录因子...
肝脏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治疗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孙巍, 丁晓燕, 陈京龙
2024, 40(5): 975-981. DOI: 10.12449/JCH240517
摘要(503) HTML (167) PDF (874KB)(57)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u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 B级的uHCC患者96例,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治疗者为L组(63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者为S组(33例)。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毒性、停药率和剂量调整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Mann-...
沉默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陈椿, 王可欣, 贺梦雯, 李乐, 王春艳, 刘妍, 纪冬
2024, 40(5): 982-988. DOI: 10.12449/JCH240518
摘要(434) HTML (147) PDF (1933KB)(28)
摘要:
目的 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筛选TCGA数据库肝癌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EM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通过短发夹RNA(shRNA)构建慢病毒并感染BEL-7404细胞干扰EME1基因表达,分为沉默组(shEME1)和对照组(shCtrl)。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EME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eligo计数法及MTT活性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Caspase3/7活性检测细胞凋亡。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TCGA结果显...
锚蛋白重复序列22(ANKRD22)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蔡浚哲, 刘松柏, 费晓斌, 刘鹏, 朱昌毫, 王兴, 潘耀振
2024, 40(5): 989-996. DOI: 10.12449/JCH240519
摘要(489) HTML (196) PDF (2397KB)(33)
摘要:
目的 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22(ANKRD2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肝细胞癌组织中ANKRD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02)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Hep G2、MHCC-97H、SK-HEP-1、SMMC-7721)中ANKRD22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EdU、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ANKRD22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NKRD22与细胞周期蛋白、EMT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通过KEGG、s...
其他肝病
94例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肝穿刺病理诊断与临床特征分析
李纾绮, 陈美娅, 宋阳, 周飞, 陈二妹, 陈立刚, 周静平
2024, 40(5): 997-1002. DOI: 10.12449/JCH240520
摘要(646) HTML (146) PDF (909KB)(69)
摘要:
目的 总结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的肝穿刺病理诊断与临床特征,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原因肝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1月—2023年2月共94例因不明原因肝损伤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果。根据最终诊断占比排名前5位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组、药物性肝损伤(DILI)组、酒精性肝病(ALD)组和原因不明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分析或Dunnett’ T3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张佳怡, 余芸, 赵凡, 叶露, 王建青
2024, 40(5): 1003-1008. DOI: 10.12449/JCH240521
摘要(637) HTML (160) PDF (1455KB)(30)
摘要: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 方法 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肝脏总胆汁酸(TBA)水平,酶标仪检测ALP、GG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MS)检测小鼠肝脏胆汁酸谱。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肝细胞AML-12,使用DEHP(250 µmol/L)以及去氧胆酸(DCA)(125 µ...
胰腺疾病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吴迪, 代大华, 梁文美, 付豹, 傅小云
2024, 40(5): 1009-1015. DOI: 10.12449/JCH240522
摘要(386) HTML (165) PDF (736KB)(31)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探讨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试图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API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32)、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n=8)和重症胰腺炎(SAP,n=12),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API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
高频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猪胰腺组织的效果观察
幸嵘, 杜霁儒, 翁原驰, 王峰, 刘超
2024, 40(5): 1016-1020. DOI: 10.12449/JCH240523
摘要(440) HTML (383) PDF (1263KB)(41)
摘要:
目的 探索高频不可逆电穿孔(H-FIRE)消融猪胰腺组织的效果。 方法 采用开腹手术,借助针式电极对12只猪释放电脉冲,按照场强数值小、中、大设置三组参数(1 000 V/cm、1 500 V/cm、2 500 V/cm)进行消融。通过比较各组术后恢复情况、消融面积、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数据验证H-FIRE消融猪胰腺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结果 所有实验猪均存活,且获得明确的消融效果,各组组织病理学均提示,消融有效彻底,消融区与正常组织区分界明显,小场强组、中场强组、大场强组平均消融面积分别为(30.96±3.73)mm2、(51.93±25.26)mm2、(10...
综述
乙型肝炎疫苗——从预防到治疗
刘义思, 任姗, 郑素军, 陈新月
2024, 40(5): 1021-1025. DOI: 10.12449/JCH240524
摘要(774) HTML (503) PDF (659KB)(139)
摘要: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步使得疫苗的制造工艺不断完善,乙型肝炎疫苗也从最开始的血源性疫苗逐渐发展至当下所应用的重组疫苗。预防性乙型肝炎疫苗在临床中已试用于HBsAg清除人群以提高抗-HBs水平,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且作为治疗CHB新药的多种靶点之一,基于HBsAg的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已经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李欣阳, 涂正坤
2024, 40(5): 1026-1031. DOI: 10.12449/JCH240525
摘要(574) HTML (146) PDF (875KB)(100)
摘要: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相关疾病。因此,本文对HBeAg的形成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HBeAg对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所引起的不同免疫效应,阐述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并探讨HBeAg在慢性H...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治疗进展
盛夏, 纪庆明, 李昕宇, 王丽宏, 牛俊奇
2024, 40(5): 1032-1038. DOI: 10.12449/JCH240526
摘要(530) HTML (401) PDF (731KB)(82)
摘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低,预后差,尚无药物治疗能改变PSC的进程,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85%。基于PSC现状,药物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PSC的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出应用前景,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研究最广泛、最常用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兴药物正在研究中。本文将围绕PSC最新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肝巨噬细胞调控肝癌癌前病变恶变的研究进展
闫瑞娟, 焦俊喆, 黄玉, 闫曙光, 魏海梁, 常占杰, 郭英君, 李京涛
2024, 40(5): 1039-1043. DOI: 10.12449/JCH240527
摘要(540) HTML (173) PDF (1010KB)(41)
摘要: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通过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表达“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进而发挥调控炎症损伤反应的作用。肝祖细胞恶变是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核心机制,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炎症损伤微环境的持续刺激,与M1/M2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围绕“巨噬细胞极化-慢性炎症-肝祖细胞恶变”关系进行探讨,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CC亚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张子欣, 李晖, 王佳慧, 陶雨静, 曾小晏
2024, 40(5): 1044-1049. DOI: 10.12449/JCH240528
摘要(608) HTML (243) PDF (754KB)(43)
摘要:
近年来,慢性肝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且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许多CC亚族趋化因子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证实,本文对近年来影响慢性肝病的CC亚家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慢性肝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Wnt信号通路与肝再生的关系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林玉培, 刘晓萍, 罗银冰, 李飞燕, 廖莹莹, 莫世聪, 毛德文, 蓝艳梅
2024, 40(5): 1050-1056. DOI: 10.12449/JCH240529
摘要(1113) HTML (218) PDF (936KB)(72)
摘要:
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肝脏内稳态和肝脏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成熟的健康肝脏中,Wnt信号通路大多是不活跃的,但在细胞更新或再生过程中,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疾病、癌前状态和癌症中,Wnt信号通路被持续过度激活。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常常会导致慢性肝病,如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本文概述了Wnt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为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β-葡萄糖醛酸酶(GUS)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李果, 叶海军, 徐至开, 李文涛, 徐承雷, 李江
2024, 40(5): 1057-1061. DOI: 10.12449/JCH240530
摘要(554) HTML (179) PDF (725KB)(35)
摘要: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结石的形成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PIS发病机制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PIS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式。
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的发展及其治疗胆石症的特点比较
王晟宇, 吴硕东
2024, 40(5): 1062-1067. DOI: 10.12449/JCH240531
摘要(649) HTML (357) PDF (701KB)(72)
摘要: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型,其病情复杂、易复发,传统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且对手术标准要求较高。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取石高效且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存在其他治疗胆石症的医疗技术。本文主要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改变以及PTCS与其他胆石症治疗技术的效果比较。
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王希望, 金晶晶, 王莹, 王晨晓, 张永华, 顾亚娇, 王晓
2024, 40(5): 1068-1072. DOI: 10.12449/JCH240532
摘要(999) HTML (348) PDF (749KB)(89)
摘要: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提出,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胰腺炎,其次是胰腺癌。目前该病的临床误诊率极高,且胰源性糖尿病患者相较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因此,充分了解、并早期正确识别及诊断胰源型糖尿病,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继发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胰源性糖尿病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治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Journal of Hepatology|内镜肝脏病学的现状与未来
2024, 40(5): 960-960. DOI: 10.12449/JCH2405.gwqkjpwzjj1
摘要(365) HTML (267) PDF (872KB)(26)
摘要:
Journal of Hepatology|硫唑嘌呤与吗替麦考酚酯诱导治疗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缓解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2024, 40(5): 981-981. DOI: 10.12449/JCH2405.gwqkjpwzjj2
摘要(319) HTML (183) PDF (891KB)(25)
摘要: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
2024, 40(5): 1002-1002. DOI: 10.12449/JCH2405.gwqkjpwzjj3
摘要(259) HTML (111) PDF (892KB)(30)
摘要: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新型分泌蛋白C6ORF120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
2024, 40(5): 1049-1049. DOI: 10.12449/JCH2405.gwqkjpwzjj4
摘要(229) HTML (106) PDF (907KB)(18)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2024, 40(5): 939-939.
摘要(246) HTML (132) PDF (879KB)(6)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立场声明
2024, 40(5): 1038-1038.
摘要(152) HTML (112) PDF (883KB)(10)
摘要:
致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4, 40(5): 865-865. DOI: 10.12449/JCH2405.zhixie
摘要(221) HTML (102) PDF (875KB)(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