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5期

显示方式:
专题述评
重症急性胰腺炎当前应关注的问题
张圣道, 汤耀卿
2010, 26(5): 449-450.
摘要:
<正>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发展史上,不同时期会有不同问题被关注,这并不是疾病本质有什么变化,而是专科医师对其认识在逐步加深,正如一个覆盖着纱巾的少女,在纱巾被揭开的过程中她的容貌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其实,这并非是美丽少女有什么变化,只是纱巾被揭开的程度不同而已。在两百年以前的Senn及Moynihan时代,治疗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兆申
2010, 26(5): 451-453+458.
摘要:
<正>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大多数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目前仍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据美国SEER统计,2001年胰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是5.2%,经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淋巴结阴性者为32%,切缘与淋巴结均为阴性者则是41%[1]。因此,寻求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可能是目前改善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尚无单一特异的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方法。
诊疗指南
NCCN胰腺癌外科治疗指南解读
张太平, 肖剑春, 赵玉沛
2010, 26(5): 454-458.
摘要: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42 470例,死亡病例数35 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四位,5年生存率<5%[1]。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5%~25%。近年来大的
胰腺病论坛
小胰腺癌的诊断进展
郭晓钟
2010, 26(5): 459-461+467.
摘要:

<正>胰腺癌已经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约增加1~5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7位,5年生存率为1%~5%。目前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因此,进行深入的胰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强调小胰癌的诊断,对提高胰腺癌整体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1小胰癌的诊断标准小胰腺癌迄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有学者[1,2]认为肿瘤直径<4 cm,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胰腺癌的免疫治疗
阮润生, 徐克成
2010, 26(5): 462-467.
摘要:
<正>胰腺癌迄今仍是一种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临床被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大约只有10%可以外科切除[1],然而,30年来胰腺癌的预后基本没有改善,总体5年生存率仍维持在<5%[2]。肿瘤局限于胰腺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为6~10个月,一旦转移则只有3~6个月的生存期[3]。长期以来,5-FU一直作为一种首选的治疗胰腺癌的化疗药物。自1997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
Hedgehog信号通路与胰腺癌
谢学海, 郝昆, 杨尹默
2010, 26(5): 468-471+478.
摘要:
<正>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0余年来随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及方法学的进步,对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研究日趋深入,在寻求新的早期诊断标志及丰富治疗途径方面,显现出深远影响。做为人类胚胎发育重要的调控因子——Hedgehog信号通路,在完成胰腺等器官正常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体会
王亚军, 孙家邦
2010, 26(5): 472-475+489.
摘要:
<正>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也称为囊性胰腺肿瘤(cystic pancreatic neoplasms),约占胰腺肿瘤的5%[1]。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增多,在过去的十年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胰腺囊性肿瘤在病变性质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996年WHO根据肿瘤形态以及上皮细胞的特征,将胰腺囊性肿瘤分为三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粘液性
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
李强, 卫积书, 陆子鹏, 陈建敏, 郭峰, 高文涛, 吴竣立, 蒋奎荣, 苗毅
2010, 26(5): 476-478.
摘要:
<正>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疾病,具有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母婴病死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报道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约为1/1000~1/12 000,而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更少。由于妊娠牵涉到母婴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情况,所以该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报道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近1年来4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
急性胰腺炎的近期研究进展
杨力, 任秀宝
2010, 26(5): 479-483.
摘要:
<正>急性胰腺炎(AP)仍然是一种临床挑战。在美国,每年约有220 000例患者因此而住院,在最常见的消化疾病出院诊断中占第3位,当前在消化疾病死亡原因中占第14位,总体病死率约为5%,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可高达47%[1]。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病因、严重程度评估和治疗有争议领域近期的显著进展。1流行病学和病因
胰腺炎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探讨
孙文静, 陈东风
2010, 26(5): 484-486+492.
摘要:
<正>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的炎症反应,或导致胰腺局部、节段性、弥漫性慢性进展性炎症。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胰腺细胞损伤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随着炎症细胞因子对胰腺组织的第二次打击,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现状
胡玉琳, 张熔
2010, 26(5): 487-489.
摘要:
<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良性、纤维炎症性慢性胰腺炎,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良好。这种形式的慢性胰腺炎在1961年首先由Sarles[1]及其同事提出,当时认为此病是胰腺的原发性炎症性硬化性疾病。1995年,Yoshida等[2]将其定义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现AIP患者血清中lgG4水平增高,炎性胰腺组织内lgG4阳性浆细胞增多[3]。后
论著_胰腺疾病
腹腔镜与开腹胆肠吻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对比研究
孙晓东, 王广义, 刘亚辉, 吕国悦, 刘凯, 张平
2010, 26(5): 490-492.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40例因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腹腔镜(n=20)或开腹(n=20)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黄疸均迅速消退,术后减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82),无吻合口瘘及胆源性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03)、术后切口疼痛评分(P=0.000)两项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临床上安全可行,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微创优势突出,可避免开腹手术引起的一系列弊端。

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迎迎, 张玲
2010, 26(5): 493-495.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4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MPO)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并施与己酮可可碱治疗,研究血清MPO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及胰腺炎严重程度、时程的关系,确定MPO在AP中的作用,探索AP治疗新途径。方法选取43例AP患者(24例轻症和19例重症)和18例对照者,分别入选试验组与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2、3、7、14天的静脉血标本。通过RIA法测定血清MPO水平,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患者血清MPO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MPO最高水平出现在病程第一天,并且MPO水平于第三天下降。己酮可可碱可显著降低血清MPO水平。结论血清MPO水平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己酮可可碱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
论著_病毒性肝炎
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及其自然清除的关系
王东生, 潘煜, 牛俊奇, 姜晶, 姜艳芳, 张鹏, 冯相伟, 赵大辉, 杨帅
2010, 26(5): 496-499.
摘要: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411例HCV感染者(男性225人,女性186人)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多态性检测;对HCV感染者进行病毒定量的检测,比较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慢性丙型肝炎(CHC)人群和丙型肝炎自愈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的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携带者病毒定量的差异。结果中国健康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6%,与日本人相近,与欧洲人群相差较大。SNP(rs1297986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072),C/C基因型CHC人群病毒定量水平高于C/T基因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丙型肝炎自愈人群中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 CHC人群rs12979860 SNP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表达无明显差别,该基因型(rs12979860)不是HCV的易感基因,...
血清ALT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FibroScan~弹性值动态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梁携儿, 张琪, 陈永鹏, 侯金林
2010, 26(5): 500-502+514.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弹性值(LSM)在慢性乙型肝炎发作过程中的变化及ALT对LSM影响。方法 43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23人、肝炎肝硬化(LC)20人;入院时行腹部B超检查,住院期间每7~10天、出院后每1~3月行Fibroscan(FS)检测,同时行常规血液指标化验。结果 CHB组中LSM与ALT有显著相关性(r=0.324,P=0.004),偏相关分析提示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r=0.190,P=0.098);随ALT下降,LSM逐渐降至诊断肝硬化界值14.6 kPa以下,呈现持续下降、先升后降或下降后波动等三种模式。LC组中,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在ALT好转的11例中,LSM较入院当天下降(P=0.003),但仍高于肝硬化临界值。结论在非肝硬化CHB患者中,LSM受ALT水平影响较大。动态观察单一患者ALT与LSM变化,可能提高LSM预测肝纤维化准确性。
前S2抗原与HBVDNA及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王桂琦, 郭立峰, 崔专义, 张国栓, 左东明
2010, 26(5): 503-504.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Pre-S2)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五项、乙肝病毒DNA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8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Pre-S2抗原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进行HBVDNA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阳性血清学模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高,平均为95.34%和97.8%。在HBeAg阴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低,平均为39.7%和32.3%。在HBsAg、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Pre-S2抗原为1.45%。结论 Pre-S2抗原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Pre-S2抗原检测完善和补充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HBV慢性感染者和非感染者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比较
王少杨, 孙顺来, 马卫闽, 郑青, 刘海周
2010, 26(5): 505-507.
摘要:

目的探讨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对HBV感染者易感性和慢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限制性长片段多肽分析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并与48例健康人群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从等位基因单基因分布频率分析比较,病毒携带者和健康人群组分布频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从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从单倍体分析,两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无论是HBV慢性感染者还是健康人群在-1082位的等位基因A和-819位的等位基因T有较高的分布频率。结论 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对HBV易感性和慢性化无显著影响。

5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关系的探讨
周秀云, 陈英华
2010, 26(5): 508-509.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50例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送病理,研究病理结果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26例HBeAg阳性患者中,全部为HB-VDNA阳性,其中肝组织病理显示6例为G3S1,全为40岁以上的患者,12例G2S1,有1例40岁以上患者,8例为G2S0。18例抗HBe阳性患者中,有12例HBVDNA阳性患者,其中肝组织病理显示6例为G2S1,(有2例40岁以上),6例为G2S0,有6例HBVDNA阴性患者,其中5例为G2S0,1例为G1S0。6例HBeAg与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有HBVDNA阳性4例,其中2例为G2S1,2例为G2S0。HBVDNA阴性2例,其中1例为G2S1,1例为G2S0。结论 40岁以下的HBV携带者肝穿均指示有程度不等的炎症和有或无肝纤维化,且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与HB-VDNA高低不成正比,无明确关系,与HBeAg是否阳性也无正比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PMBC分泌IFN-γ、IL-6水平相关性研究
刘家秀, 徐彬, 刘兴祥, 李桂珍
2010, 26(5): 510-5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CHB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和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不同HBVDNA载量CHB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气分证和血分证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分析
莫穆隆, 甘楚林, 钟大明, 周甦, 徐日安, 梁柱石
2010, 26(5): 513-51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29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中医辨证诊断,同时检查血清病毒学标志物,按气分证和血分证分组。结果血分证组的HBeAg阴性率显著高于气分证组(P<0.01),血分证组的HBVDNA对数值显著低于气分证组(P<0.05),两组的H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分证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变异率比较高,血分证的病因病机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能存在着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替比夫定对HBV携带者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傅茂英, 顾雪峰, 常峰, 张伟, 季雪良
2010, 26(5): 515-516+526.
摘要:
目的观察HBV携带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2例HBV携带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单用替比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一年以上,对照组单用苦参素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肝脏病理组织学及HBVM、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由治疗前的(7.8±3.8)分下降至治疗后的(4.5±4.2)分(t=7.358,P<0.01),HBVM、HBVDNA、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改善(P<0.01或<0.05)。结论替比夫定对HBV携带者近期疗效显著,临床上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可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临床疗效
朱飞燕
2010, 26(5): 517-518.
摘要: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48例)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48周;单药组(27例)改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4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患者血清HBV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组与单药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5%和29.6%(P<0.01),HBeAg阴转率分别为31.3%和11.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6.7%和7.4%(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1.7%和88.9%(P>0.05)。治疗48周无肾脏安全性问题发生。结论加用阿德福韦酯可作为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张月荣, 张涛, 张月萍
2010, 26(5): 519-521.
摘要: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HBV感染人群的可行性。方法选2002年9月~2006年8月期间21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肝炎112例,肝炎肝硬化104例。按HBeAg情况分为HBeAg(+)组和HBeAg(-)组。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末次观察时间为2009年8月。观察两组患者的HBVDNA应答时间与未来发生耐药的关系。结果 216例患者治疗36~84月,平均(61±9.8)月。治疗2周HBVDNA即检测不出的患者,5年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和临床耐药率均为0%,其中HBeAg(+)组患者的HBeAg 5年血清转换累积率为62.5%;治疗3~4周HBVDNA检测不出的HBeAg阳性患者,5年发生病毒学突破率为9.1%,临床耐药率为4.5%,HBeAg血清转换率为45.5%;而治疗3~4周HBVDNA检测不出的HBeAg阴性患者,5年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和临床耐药率均为0;在治疗5~8周、9~12周、13~24周等不同时间HBVDNA检测不出的两组患者,以后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52.4%vs 41.2%、71.4%vs 66.7%和100%vs 100%(P<0...
苦参素在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的保护作用
李云华, 杨鲁华, 刘同刚, 李志
2010, 26(5): 522-523.
摘要:

目的研究苦参素在HVBM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82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分成治疗组42例,在常规抗痨治疗的同时,给予苦参素胶囊200 mg,每日三次口服。对照组40例,只给予常规抗痨治疗。结果对照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2、4个月时肝功能异常率和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参素对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艳娟, 杨梓梅
2010, 26(5): 524-526.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压正常,肝功能明显异常(合并胆红素增高)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50 mg,对照组给予甘草酸苷120 mg,均以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的好转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乏力、腹胀、食欲差等不适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甘草酸苷比较,异甘草酸镁可以快速、有效地减轻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乏力、腹胀、食欲差等不适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选择药物。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JAK2和STAT3表达的影响
李晋, 姜妙娜, 贾玉杰
2010, 26(5): 527-53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Janus激酶2(JAK2)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在JAK2/STAT3信号通路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9周给予肝复康治疗12周。通过测定血清中ALT、AST活性及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含量来反映肝脏功能,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观察JAK2和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经肝复康治疗后,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肝脏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肝组织JAK2、STAT3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1)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JAK2和STAT3的表达,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TPO、GM-CSF表达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
王顺达, 党双锁, 程延安, 高宁, 张欣, 贾晓黎
2010, 26(5): 531-533.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内环境造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采血、检测血常规、肝脏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并行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液、离心分离,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髓液中TPO、GM-CSF浓度。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液TPO浓度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6,P<0.05)。骨髓液TPO的浓度在肝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756±30.92)pg/ml、(118.414±49.232)pg/ml,二者之间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功能按照Child-Pugh分为A、B、C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随肝脏损害加重,TPO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CSF的浓度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内环境TPO浓度降低可能是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之一。肝脏功能状态及GM-CSF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动脉血氧变化与Child分级的相关性探讨
吴丽芳, 王永柏, 柏圣还
2010, 26(5): 534-535.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动脉血氧变化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8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β2-MG水平,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与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β2-MG、PaO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β2-MG、Child B级高于A级,Child C级明显高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氧分压从A—B—C级间逐渐下降,低氧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Child C级、B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血清β2-MG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PaO2则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著_肝胆肿瘤
Livin、Smac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凋亡、增殖的关系
李长新, 冯震博
2010, 26(5): 536-539.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中Livin、Smac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硬化组织各41例、肝血管瘤旁正常对照组织9例中Livin、Smac及PCNA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结果 41例肝癌中Livin、Smac的阳性率分别46.34%、34.14%,相应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分别为24.39%、56.10%,正常对照组织中分别为0%、77.8%,肝癌中Livin、Smac的阳性率与非癌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中Livin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与否有相关性(P<0.05),二者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比均有相关性(P<0.05);Livin和Smac在肝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60,P<0.05)。结论 Livin的相对高表达,Smac的相对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肝癌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动态平衡,在肝癌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王炳良, 乔乃春, 陈来荣, 孙伟
2010, 26(5): 540-542.
摘要: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PTV)患者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螺旋CT诊断该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彩色多普勒、MRI或手术证实的CTPV,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癌合并CTPV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紊乱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肝癌合并CTPV有特征性螺旋CT表现,螺旋CT可以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有CTPV形成时,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论著_胆道疾病
两种胆道探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俞海波, 郑晓风, 金肖丹, 陈雷
2010, 26(5): 543-544+547.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胆道探查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IQLI生存质量指标测定156例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8,12,16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腹腔镜胆道手术组和开腹胆道手术组术前GIQLI指数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胆道患者术后2,8,12周平均GIQLI指数高于开腹胆道手术组(P<0.05)(106.2±14.1 vs 96.3±11.1,P<0.05;117.6±12.3 vs 106.7±11.6,P<0.05;122.1±10.2 vs 115.6±13.8,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较开腹胆道术后生存质量高。
胆囊周围脓肿的超声表现
时伟, 徐高楠, 陈杰峰, 韩三礼, 武林松, 李盼, 郑阿梅, 张楠楠, 高山, 谢芳
2010, 26(5): 545-54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在胆囊周围脓肿(简称囊周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经临床证实的囊周脓肿的63例行各种切面扫查。详细观察胆囊炎性改变情况,囊周脓肿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回声情况,脓肿与毗邻组织脏器间的关系等,将异常所见摄片记录。结果 63例中接受手术治疗45例,术中发现与囊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囊周脓肿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基本符合率100%(34/34),脓肿对囊周组织器官的炎性粘连、包裹,超声判定与术后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2.35%(28/34)。结论超声对囊周脓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论著_其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2例临床分析
尹凤荣, 张涛
2010, 26(5): 548-550.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11月~2009年6月诊断为PSC的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3.8岁。以黄疸、乏力、皮肤瘙痒、纳差、肝脾大为主要表现。ALP平均升高3倍,GGT平均升高9倍,66.7%免疫球蛋白IgG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7例(58.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5例(41.7%)。8例肝穿检查者中7例可见胆管周围纤维化、基底膜增厚典型PSC改变。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后,9例生化指标改善,3例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2例无效,1例合并胆管癌的患者无效。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ALP和GGT升高的病例,及早给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进一步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穿病理检查,有助于PSC的早期诊断。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断流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程昌盛
2010, 26(5): 551-552.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splen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经肝经门静脉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断流术治疗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36例,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变化和出血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ALB、TBil、PTA和NH3,与对照组对比P值分别为<0.05、<0.01、<0.01和<0.001;Chind-Pugh分级与对照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出血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33%对26.7%,P<0.05,两组对比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断流术不仅能减少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降低,同时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病例报告
中青年胆囊癌2例误诊分析
刘希孟
2010, 26(5): 553-553.
摘要:
<正>1临床资料例1:男,34岁,2009年2月18日因突发右下腹痛2天,在当地卫生院急诊阑尾切除,术后第三天排便,7天拆线。但腹痛始终未减,且转移至右中上腹,静脉点滴"先锋必"等无效。3月10日转我院。体查:T37.8℃,巩膜轻度发黄,右麦氏切口已愈,右上腹压痛,莫菲氏症阳性。
原发性胰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附4例报告)
崇敬东, 丁汝军, 钱祝银, 苗毅
2010, 26(5): 554-555.
摘要:
<正>1病例资料例1,男,43岁。因进行性黄疸伴腹痛、消瘦半月入院,曾行右手背"皮下结节"切除,病理"滑膜结核",术后单用PAS治疗半年。无结核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剑突下压痛,扪及约5 cm×5cm肿块,较硬、固定。实验室检查:除AKP 954.9IU/L,TBil 69.1μmol/L,余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未见异常。B超及CT均示:胰头部实质性占位,胆总管受压扩张。剖腹探查见:肿块质硬,位于胰头
肝活检发现肝吸虫虫体1例报告
甘楚林, 莫穆隆, 梁柱石
2010, 26(5): 556-556.
摘要:

<正>肝吸虫病通常是以检获虫卵为确诊依据,而笔者有1例是在肝活检时发现肝吸虫虫体获得确诊,现报告如下。患者黎某,男,44岁,农民,因再发上腹胀1周于2009年7月20日以"酒精性肝炎"第二次收住院,患者有嗜酒史6年,曾于5个月前饮酒后出现上腹持续性胀痛在我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经住院治疗后症状消除,肝功能复常,1周前饮少量酒后再发上腹部闷胀不适,无发热、畏寒、恶心、

综述
肝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傅强, 唐彤宇
2010, 26(5): 557-560.
摘要:
<正>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功能障碍终末期的严重并发症,以肾脏血管显著收缩为特征,最终导致肾脏血流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肾脏的水钠排泄功能受损。尽管HRS是一种可逆性、功能性肾功能损伤,但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存活率很低。目前临床上血管活性药物、白蛋白的应用可以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最终有效治疗方案仍是肝移植[1]。随着对其发病机制、
会讯
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专题学术研讨会通知
2010, 26(5): 533-533.
摘要:
<正>为促进学术交流,加快提高我国肝脏病学临床科研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定于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在北京召开"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这是在我国肝病学界举行的第一次有关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专题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由贾继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将就"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
书讯
书讯
2010, 26(5): 499-499.
摘要:
<正>由池肇春、许慧主审,王青等主编的《药物性肝病》一书已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常见,引起的药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中草药引起者导致药物性肝病逐渐被认识与研究。《药物性肝病》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上、下两篇,
启事
《中华肝脏病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2010, 26(5): 499-499.
摘要:
<正>《中华肝脏病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系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内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先后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Index Medicus和Medline等国内外十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为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本刊以从事肝病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重点报道肝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结合
《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简介
2010, 26(5): 521-521.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包括杂志自1985年创刊以来的全部文章,均可免费下载阅读,历年文章可按字段检索,并及时更新国内外相关领域行业新闻和本刊动态。网站设有"在线投稿及匿名评审系统",可实现作者在线投稿,实时查询稿件状态,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送审、返修稿件。欢迎登陆我杂志官方网站并提出宝贵意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出版专刊号的启事
2010, 26(5): 523-523.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本刊自2010年起将陆续出版以下专刊号:一、2010年专刊号第2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第3期酒精性肝病及脂肪性肝病;第4期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学年会专稿;第5期胰腺疾病;第6期重症肝病及其他疑难肝病。二、2011年专刊号第1期丙型肝炎专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变为月刊及征订的启事
2010, 26(5): 523-523.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随着杂志影响面扩大和质量不断提升,稿件来源也随之增加,双月刊已无法满足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为了缩短刊物的出版时滞,加大信息量,提高刊发论文的时效性,经吉林省出版局批准,从2011年1月起,《临床肝胆病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5): 530-530.
摘要:
<正>《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每期15元,通过本刊发行部订阅全年杂志优惠价为450元。本刊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短篇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理与毒理、药品鉴定、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
《实用肝脏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5): 530-530.
摘要:
<正>《实用肝脏病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刊号CN34-1270/R,ISSN1672-5069。自1996年创刊以来,本着注重临床、联系基础、鼓励创新和兼顾继需教育的办刊方针,为我国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极好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得到全国肝病界的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5): 539-539.
摘要:
<正>《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Modern Digestion&Intervention)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本刊宗旨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报道现代消化病与介入诊疗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展示科技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繁荣。遵循"三主三结合"原则: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
《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征订征稿启事
2010, 26(5): 539-539.
摘要:
<正>《医学研究杂志》(原名《医学研究通讯》)于1972年创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库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本刊的服务对象为从事医、教、研工作的医务人员。月刊。CN11-5453/R,ISSN1673-54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