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11期

显示方式:
专家论坛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现状
张政, 王福生
2012, 28(11): 801-804.
摘要:

<正>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虽可显著抑制HBV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持久恢复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导致HBsAg长期存在。因此,要实现HBsAg血清学转化,清除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cccDNA,必须依靠患者特异性抗病毒免疫能力的恢复。最近有研究表明,HBV隐匿

JAK-STAT信号通路及STAT蛋白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艳, 高斌
2012, 28(11): 805-811.
摘要:

<正>1 JAK-STAT通路及其激活和调控1.1 JAK-STAT通路组成JAKs是一类胞浆内可溶性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量在120~140 kD左右。JAKs具有7个保守的同源结构域(JAK homology domain,JH)JH1~JH7。家族中已发现四个成员,即JAK1、JAK2、JAK3和Tyk2。JAKs的底物为STATs,即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

白细胞介素17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及机制
秦建杰, 吕凌
2012, 28(11): 812-814.
摘要:

<正>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的主要问题。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细胞学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群T细胞包括CD4+T和CD8+T细胞,其中尤以CD4+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先前研究认为Th1与排斥反应细胞免疫有关;而Th2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有保护作用[1]。然而,最近认为Th1、Th2细胞均参与了器官移植排斥

应对肝源短缺问题的策略探讨
胡敏
2012, 28(11): 815-818.
摘要:

<正>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1.4亿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乙、丙两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28%;其中有3200万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年发病人数3000万,每年有4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病[1]。由于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过去西方国家较多发的脂肪肝、药物性和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也在我国逐渐增多[2]。另外我国现有29.7万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总和的一半以上[3]。

论著_肝病免疫和细胞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吕素莉, 马勇, 丁体龙
2012, 28(11): 819-823.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正常SD大鼠BMSC为细胞来源,于造模后第10周经尾静脉植入模型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取大鼠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同时采集大鼠血液,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1)成功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体外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大鼠BMSC,并用携带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成功对其进行感染,感染率达80%以上。(3)经BMSC移植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GFP阳性的细胞,主要沿着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纤维间隔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P阳性细胞呈肝样细胞形态,且与肝组织相容。(4)BMSC移植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病理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学指标好转。结论BMSC移植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部分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效改善肝脏功能,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疗效观察
王方, 张静, 冯淑娴, 宋厚坦
2012, 28(11): 824-827.
摘要: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和8周检测血清ALT、AST、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 d治疗组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6.4%)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6.4±7.8)g/L和(26.4±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为(57.2±11.8)%和(46.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水平的变化
阎双缓, 曹志宸
2012, 28(11): 828-83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65例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鲎试验检测血清内毒素。结果 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血清IL-6及内毒素水平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患者应用干扰素针治疗12周时tlr4水平及il-6水平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毒素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治疗24周时,患者TLR4水平、血清IL-6水平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CHB的发病及治疗转归有关,且TLR4水平与IL-6及内毒素水平密切相关。

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作用的影响
沈敏, 李俊杰, 李霄, 岳树强
2012, 28(11): 831-835.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KCs)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 ng/ml脂多糖(LPS)作用原代培养的KCs 12 h后,加入丹参提取物及分离纯化的丹参化学成分——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酮、丹参醇A、丹参酮I、异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隐丹参酮、丹参酮II A、丹参酚酸B各100μg/ml。培养12 h后,以MTT法检测KCs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KCs内CD14、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除丹参新醌乙外,其余受试的丹参化学成份和丹参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后的KCs增殖,但以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和丹参新酮的抑制率最高。LPS刺激后,KCs分泌TNFα、IL-6、IL-8的能力显著升高;丹参新醌乙和丹参酚酸B对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II A对IL-8的分泌无影响,其余受试成分对KCs的分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PS刺激KCs后CD14、TLR2、TLR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入受试的各丹参成分后,丹参新醌乙、丹...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及MMP-1表达的影响
张立婷, 王珊, 李俊峰, 周海莲, 陈红
2012, 28(11): 836-838.
摘要: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周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鉴定人BMSC,收集原代培养7 d的BMSC培养上清,加入HSC中培养24 h及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HSC增殖周期,ELISA方法检测MMP-1浓度。结果与HS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48 h组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并且共培养组MMP-1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可抑制HSC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增加MMP-1的产生,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张雪华, 朱传武, 罗湘蓉, 柴晓哲
2012, 28(11): 839-840+844.
摘要: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sE-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BsAg水平和血清sE-selectin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LdT可通过降低CHB患者血清中sE-selectin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HBV复制。

预存耐药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应答和耐药的影响
盖洪鹏, 孙伟翔, 袁德胜, 常青山, 姜升, 石龙
2012, 28(11): 841-844.
摘要:

目的了解预存耐药检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用药前进行预存耐药检测,对照组不进行测序。疗程96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预存耐药检出率为17.19%;治疗后总耐药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48周、96周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存耐药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和治疗应答密切相关;治疗前进行预存耐药检测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耐药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杨军, 刘妮, 卫阳, 靳耀锋, 王军宁, 康安静, 苏宝山, 李宗芳
2012, 28(11): 845-848.
摘要:

目的克隆HBeAg基因,构建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法从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中扩增HBeAg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入CHO细胞,G418筛选,用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BeAg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到HBeAg基因,并构建了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HBeAg基因中共有12个位点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C1819G,A2007T,C2046T,C2061G,G2106A,C2109A,C2146T,T2172C,C2203T,A2235G,G2253A,C2298T),1个位点发生缺失突变(2346 del T);成熟HBeAg蛋白中149位缬氨酸(valine,V)突变为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V149F),在HBeAg蛋白羧基端融合有一段长11个氨基酸的多肽(RLESRGPVZTR)。P...

论著_脂肪性肝病
肝病治疗仪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临床观察
刘瑜, 王微, 符思, 张喆, 高敏, 吕冉
2012, 28(11): 849-851.
摘要:

目的了解肝病治疗仪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肝病治疗仪合化浊祛瘀方组32例,化浊祛瘀方组30例,肝病治疗仪组31例,西药易善复组31例治疗8周。结果中药+仪器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仪器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治疗后中药+仪器组积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8周治疗后均优于纯仪器组和西药组(P均<0.05)。各组8周后ALT、总胆固醇(CHO)均较疗前有所改善(P<0.05);甘油三酯(tg)较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ALT 8周治疗后两两组间比较西药组优于其他各组(P<0.05);而CHO的改善中药+仪器组优于仪器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仪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好,且起效快。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硫化氢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Ca2+浓度的影响
杨阳, 杨柳, 樊海宁
2012, 28(11): 852-855.
摘要: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Ca2+浓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肝星状原代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大鼠原代HSC制造肝纤维化的氧化应激模型,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的NaSH(H2S供体)和KATP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对各组细胞进行干预,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CCK-8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刺激条件对细胞内Ca2+浓度改变及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低浓度H2S(100μmo/L NaSH)明显降低HSC细胞内Ca2+浓度(P<0.05),抑制细胞增殖;K离子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 NaSH)使H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增殖。结论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高浓度H2S使H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增殖。

论著_肝胆胰肿瘤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临床分析
吴晓锐, 唐金绍, 詹志刚, 汪慧, 胡和平
2012, 28(11): 856-859.
摘要: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临床、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生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HAML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本组HAML患者,女性多见,大部分无HBV感染背景,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阴性,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诊断为HAML的8例,误诊为肝细胞癌17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2例,误诊为肝腺瘤2例,误诊为血管瘤2例,诊断不明确的12例;明确诊断依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MB45阳性率97.6%,SMA阳性率88.1%,CD34阳性率70.7%。结论 HAML术前容易误诊,误诊为肝细胞癌多见,结合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可能提高其术前诊断率;该肿瘤术后预后良好。

论著_其他
Ⅰ型肝肾综合征患者前列腺素I2和血栓素A2水平分析
高宝秀, 聂鑫, 吴斌, 贺勇, 宋昊岚, 罗通行, 胥劲, 李贵星
2012, 28(11): 860-862.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腹水伴Ⅰ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前列腺素I2(PGI2)和血栓素A2(TXA2),探讨花生四烯酸代谢与Ⅰ型HRS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肝硬化腹水伴Ⅰ型HRS患者38例(HRS组)及肝硬化腹水且肾功能正常患者50例(非HR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液,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PGI2和TXA2水平。结果 HRS组和非HRS组的PGI2、TXA2、PGI2/TXA2水平分别为(32 517±6023)pg/ml、(7432±2186)pg/ml、4.79±1.58和(29 597±3343)pg/ml、(5032±2104)pg/ml、7.50±2.38,HRS组TXA2水平高于非HRS组(t=2.385,P=0.027),而PGI2/TXA2水平低于非HRS组(t=2.29,P=0.035),两组PGI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3,P=0.23)。结论Ⅰ型肝肾综合征患者PGI2/TXA2比例失调,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可能和Ⅰ型HRS发生有关。

病例报告
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肝小静脉闭塞症1例报告
董金玲, 李丽, 鲍旭丽, 何智敏, 韩大康, 闾军
2012, 28(11): 863-864.
摘要:

<正>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小叶下静脉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发生肝细胞萎缩、弥漫性肝纤维化。HVOD的病因多见于野百合碱中毒,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放疗等也成为常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该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我科近期明确诊断1例以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HVOD患者,现报告如下。

罕见肝细胞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伴门腔间隙、肠系膜上血管后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陈凯, 赵冀, 邓小凡, 杨洪吉
2012, 28(11): 865-866.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右后背隐痛3月余,发现右肝,后腹膜占位3 d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年。查体: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甲胎蛋白(AFP)5.76 ng/ml。彩超示:腹腔实性占位,后腹膜占位,结石性胆囊炎。CT示(图1):肝右后下段占位,原发性肝癌?

肝结核误诊为慢性肝炎1例报告
张继明, 毛文山
2012, 28(11): 867-86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李某,女性,44岁,因倦怠乏力4年余,于2012年3月10日来本院就诊。四年来反复出现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时有下午发烧,盗汗,月经失调,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由此去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ALT 290 U/L、AST 250 U/L、GGT 360 U/L,病原学未查到任何阳性结果。诊断为慢性肝炎,按肝炎保肝护肝治疗。ALT到100 U/L左右再不下降。又到哈尔滨、北京等地就医。多次检查ALT、AST升高,多次化验甲型至成型肝炎全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测全阴性,按"肝炎"治疗效果不好,来本院就医。

综述
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丙型、戊型肝炎中的作用
陈慧娟, 赵守松
2012, 28(11): 868-871.
摘要:

调节性T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一群具有主动免疫抑制作用的特殊亚群,可抑制免疫效应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新进展
王宇明, 程林
2012, 28(11): 872-876.
摘要:

核苷(酸)类似物(NUCs)和干扰素(IFN)α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药物。考虑到HBV对已有的NUCs均具有耐药现象,且疗程漫长,同时IFNα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大,故开发新的靶位/作用环节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一些具有抑制HBV和HCV复制而无严重肝毒性的中草药化学药物做一综述。

microRNA在乙型、丙型肝炎中的作用
胡学玲, 范公忍
2012, 28(11): 877-880.
摘要:

近年来,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microRNA(miRNA),以及与这些miRNA关联或调控的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许多编码miRNA的基因及其靶标被发现,它们与肝脏疾病的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包括人体组织)得到确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但目前最常见的是HBV和HCV感染。本文就miRNA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荟萃
捐助依赖变异肝来源于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
温晓玉
2012, 28(11): 811-811.
摘要:
<正>来源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的肝细胞是药物和细胞治疗空前的资源。但是,在体外由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成成熟的肝细胞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迄今的研究很少注意到那些用于肝细胞分化的hiPSC细胞系间的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改良的肝细胞分化的流程,比较了不同体细胞来源及应用不同载体如逆转录病毒、仙台病毒或附着体质粒所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对3年后表面抗原清除的预测作用——一项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海
2012, 28(11): 814-814.
摘要:
HBV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自发性HBsAg清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未治疗的203名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且HBeAg阴性的患者,研究其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同时选取203名未发生自发性HBsAg清除,年龄性别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自发转换组患者3年前、2年前、1年前、6个月前及HBsAg清除时的血清样本,HBsAg清除前相应时间对应的HBsAg平均滴度为23.5、3.51、0.524及0.146 IU/ml。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清除组患者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持续下降直至HBsAg清除,尽管对照组HBsAg平均水平也在下降(P=0.006),但HBV 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414)。血清HBsAg水平以及HBsAg下降的Log值是最好的预测HBsAg清除的指标,工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达到0.833(95%CI:0.792~0.873)和0.803(95%CI:0.755~0.849)。理想的HBsAg清除预测指标分别为血清HBs...
Nanog基因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通路在人类肝细胞癌中调节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
朱鹏, 王宇明
2012, 28(11): 827-827.
摘要:
<正>肝细胞癌(HCC)可表现出细胞异质性,胚胎干细胞相关的基因在部分低低分化肿瘤的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尽管如此,尚不清楚这类癌细胞能否及怎样促进肿瘤发生进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癌细胞中多潜能转录因子Nanog与HCC的恶劣临床转归相关。我们用Nanog启动子作为标志系统成功分离Nanog阳性(NanogPos)细胞的小亚群。我们证明NanogPos细胞的自我更新、克隆形成及肿瘤发生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增强与用于确定肿瘤干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与肝脏组织学之间的关系:一项吡格列酮vs维生素E vs安慰剂治疗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试验的随访研究
朱晓佳, 杨力
2012, 28(11): 859-859.
摘要:
PIVENS(即吡格列酮vs维生素E vs安慰剂治疗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试验表明,吡格列酮与维生素E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肝脏组织学,但其作用机制不明。在PIVENS试验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以检测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脂肪IR)的变化,以及其与组织学终点之间的关系。在基线时,以及治疗16和96周之后,计算脂肪IR(空腹游离脂肪酸[NEFAs]×空腹胰岛素)。与安慰剂比较,基线时维生素E组(P=0.34)或吡格列酮组(P=0.29)脂肪IR无差异。基线时脂肪IR与纤维化评分显著相关(P=0.02),但与其他组织学特征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评分(NAS)无关。16周后,与安慰剂相比,吡格列酮组脂肪IR显著降低(-15.7 vs-1.91,P=0.02),但在96周这一作用并未持续(-3.25 vs-4.28,P=0.31)。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E组无论是在16周(P=0.70)还是96周(P=0.85)脂肪IR均无显著改变。在16周时的脂肪IR变化与96周时的任何组织学参数变化均无关,但在96周时的脂肪IR改善与气球样变(P=0.03)、纤维化(P=...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2, 28(11): 811-811.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六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刊载内容实行临床与基础并重,中西医并重,内外科并重,肝胆胰并重。
关于《临床肝胆病杂志》升级电子信箱的启事
2012, 28(11): 835-835.
摘要:
<正>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作者、读者,我刊自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启用VIP电子信箱:lcgdb@vip.163.com。原电子信箱:lcgdbzz@163.com同时永久使用。您通过两个信箱的任何一个与我们联系均可。若您发送邮件至原信箱,则邮件会被自动转发至VIP信箱。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2012, 28(11): 855-855.
摘要:
<正>《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现为旬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39/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2013年《医学研究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2012, 28(11): 855-855.
摘要:
<正>《医学研究杂志》(原名《医学研究通讯》)于1972年创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月刊。CN11-5453/R,ISSN1673-548X。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7期“重点号”选题预告
2012, 28(11): 876-876.
摘要:
<正>一、2013年1~7期"重点号"选题:1.肝胆胰肿瘤;2.病毒性肝炎;3.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肝纤维化及肝硬化;6.胆道疾病;7.胰腺疾病。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2012, 28(11): 880-880.
摘要:
<正>《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唯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18个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