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10期

显示方式:
述评
肝衰竭诊疗:进展与展望
段钟平, 陈煜
2012, 28(10): 721-725.
摘要:

<正>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各种肝病中发展最快、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类型。本文就其近年主要的诊疗进展做一回顾和展望。1肝衰竭命名与分类的发展在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把"重型肝炎"分为三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1]。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

专家论坛
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
苏海滨, 王慧芬
2012, 28(10): 726-728.
摘要:

<正>我国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以及慢性肝衰竭[1]。在我国,感染是导致肝衰竭的主要因素,其中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炎症活动是主要原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至2006年来自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1977例肝衰竭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HBV感染占所有肝衰竭的

病毒感染与肝功能衰竭
张爱民, 辛绍杰
2012, 28(10): 729-731.
摘要:

<正>病毒感染与全身许多器官功能衰竭密切相关,包括呼吸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免疫功能衰竭等,这些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是许多病毒感染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引起肝功能衰竭的相关病毒包括嗜肝病毒感染与非嗜肝病毒感染。1嗜肝病毒感染(甲型、乙型、丙型、丁型与乙型混合或重叠感染、戊型等)1.1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HAV是小RNA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感染HAV,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
刘明, 张绪清, 毛青
2012, 28(10): 732-734.
摘要:

<正>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种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状态。在我国,绝大多数肝衰竭病例是在慢性HBV感染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所以HBV相关的ACLF(ACLF-HBV)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有关肝衰竭的分类、定义与诊断标准,国内外肝病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将既往无肝病基础者突然出现的肝功能丧失定义为急性肝衰竭(ALF),其标准是:(1)既往无肝硬

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
唐文, 蒋明德
2012, 28(10): 735-737.
摘要:

<正>肝硬化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由病毒(HBV、HCV)、酒精等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脏弥漫性纤维化病变,进而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从而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肝病患者大约7000万人,每年约有100多万人发展为肝硬化,数十万人死于肝硬化。原位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患者最理想的治疗选择,但因供体紧缺、免疫排斥、费用高等原因,导致临床应用十分有限,很难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随

关注药物性肝衰竭
苏海滨, 王慧芬
2012, 28(10): 738-739+747.
摘要:

<正>随着经济发展、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以及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amage,DILD)及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1-2]。DILF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的严重疾病。由于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对严重的临床症候群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病死率极高。

论著_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张冬青, 陈立, 甘巧蓉, 周锐, 黄建荣, 潘晨
2012, 28(10): 740-743.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67例死亡,病死率为25.5%。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存活组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随着MELD值的升高而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胆固醇≤2.5 mmol/L、MELD评分≥30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6.286、2.983、2.272、2.168及1.853。结论胆固醇≤2.5 mmol/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MELD评分≥30是决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浆吸附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加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张爱民, 游绍莉, 万志红, 荣义辉, 朱冰, 臧红, 辛绍杰
2012, 28(10): 744-747.
摘要: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的组合型人工肝方法加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P和使用少量血浆的PE联合在1次治疗模式中完成,治疗35例68例次肝衰竭患者,检测治疗前、结束时及治疗结束72 h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与同期进行的34例66例次单纯PE治疗患者做对照,两组患者皆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1)治疗1个月时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HBV DNA下降超过100倍的患者比率分别为治疗组68.6%,对照组61.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好转率(62.9%,61.8%),生存率(68.6%,64.7%),累积3个月生存率(65.7%,64.7%),6个月生存率(65.7%,61.8%),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2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72 h时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TBi...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汤伯宗, 潘奇, 陆云飞, 徐庆年, 杨宗国, 陈晓蓉
2012, 28(10): 748-751.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112例,根据入组时是否采用抗病毒治疗分为非抗病毒治疗组54例和抗病毒治疗组58例。非抗病毒治疗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抗病毒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存活率、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LT均显著降低,胆碱酯酶(CHE)和HBV DNA转阴率提高(P<0.05);治疗8周后,抗病毒治疗组TBil和MELD评分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90 d,抗病毒治疗组累积存活率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25)。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eAg、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抗病毒治疗(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90 d存活率,是HBV-ACLF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HBeAg阴性、肝性脑病...

早期病毒学应答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
彭建平, 孙克伟, 伍玉南
2012, 28(10): 752-755.
摘要:

目的研究在HBV感染相关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早期快速病毒学应答对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HBV感染相关肝衰竭患者15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拉米夫定(LAM)或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根据抗病毒治疗第4周时患者HBV DNA是否转阴,将患者分为HBV DNA阴性组和HBV DNA阳性组,比较两组治疗基线情况、治疗第4周时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b、MELD评分及治疗终点时两组临床转归,对影响治疗转归的所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治疗第4周时,HBV DNA阴性组TBil水平较HBV DNA阳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V DNA阴性组PTA较HBV DNA阳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Alb、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终点时HBV DNA阴性组好转率(74.2%)较HBV DNA阳性组(3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5,P=0.0067)。对可能影响治疗转归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IL-17和IL-6的影响
王向槐, 叶一农, 梁敏锋, 林小清, 刘全妹, 白红莲, 龙辉, 严海明, 孙婧, 杨光
2012, 28(10): 756-759+76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影响。方法 3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单次治疗。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6浓度,同时记录血清ALT、TBil等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衰竭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123.5±23.0)pg/ml、(110.0±18.5)pg/ml,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5±6.3)pg/ml、(27.8±5.9)pg/ml和正常对照组(34.7±3.3)pg/ml、(12.1±5.1)pg/ml,P均<0.001;治疗后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84.7±21.4)pg/ml、(75.8±16.6)pg/ml,较治疗前下降(t=35.1,P<0.001;t=33.4,P<0.001);与好转组相比,人工肝对恶化组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降低(t=3.8,P<0.05;t=3.9,P<0.05);人工肝对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均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53、P=...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于泽荣, 袁成民, 杨铂
2012, 28(10): 760-763.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74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患者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好转组(25例)和死亡组(49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发病至就诊前时间、首诊时症状体征积分及相关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好转组与死亡组对比发现,患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不明显(P>0.05);死亡组发病至就诊前时间明显长于好转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前时间与预后呈负相关;好转组纳差、乏力、瘀斑积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分数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组生化指标中TBil水平高于好转组,而PTA、TC水平低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至就诊前时间、纳差、乏力、瘀斑及相关生化指标均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预后的重要因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临床荟萃分析
汪萌, 聂青和
2012, 28(10): 764-770.
摘要: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法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差异、副作用、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近20年网络、数据库中有关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evMan5.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纳入29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852例重型肝炎患者。文献质量经改良Jadad评分平均为2.69分。Meta分析:治疗组患者生存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继发性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腹水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纳入的文章时间跨度大、依照的诊断标准不同、RCT样本量少、部分研究两组患者数量差距大均导致某些分析的统计学同质性差(F>50%),并影响到了结果准确性。故本文Meta分析结论仍需大样本量实验分析验证。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
杨宗国, 陈晓蓉, 陆云飞, 刘成
2012, 28(10): 771-774+784.
摘要:

目的评价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消黄方组38例,熊去氧胆酸(UDCA)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或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60 ml,每天1次,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每天1次,静滴。UDCA组加UDCA 250 mg,每天3次,口服;消黄方组加消黄方100 ml,每天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APRI指数变化。结果 (1)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有效率略高(89.5%vs7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消黄方在改善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ALT、AST、GGT、LDH、TBil、DBil、pre-A、TBA、TC、apo-A、HD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可有效降低TBil、DBil、TBA、TC...

论著_肝胆胰肿瘤
肝癌误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例临床分析
郝志强, 傅熙博, 尚海, 刘也夫, 华向东, 付庆才
2012, 28(10): 775-776.
摘要:

目的分析5例肝癌误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原因,探讨FNH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术前误诊为FNH的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超检查发现肝内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肿物,增强CT检查3例,增强MRI检查2例,部分病例可见中央瘢痕。术前诊断为FNH,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为肝细胞癌。结论合并肝炎时诊断FNH一定谨慎,正确应用和分析增强CT和MRI检查是诊断正确的关键。

循环血单核细胞GPC-3mRNA和甲胎蛋白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潜在价值
姚敏, 杨燕, 姚登福, 卞银珠, 蔚丹丹, 严晓娣, 陈洁
2012, 28(10): 777-781.
摘要: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 mRNA表达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肝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备总RNA,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以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分析其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中GPC-3 mRNA阳性仅见肝癌患者,55例肝癌患者中39例阳性(70.9%);肝硬化、肝炎、转移性肝癌、非肝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阳性(χ2=26.773,P<0.001)。外周血单核细胞GPC-3 mRNA阳性表达与HBsAg阳性(χ2=14.601,P<0.001)、肝癌的TNM分期(χ2=15.252,P<0.001)、门静脉癌栓(χ2=45.658,P<0.001)及伴肝外转移显著相关(χ2=22.273,P<0.001),与瘤体直径、数目、AFP浓度及分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与血AFP可互补诊断,提高肝癌诊断阳性率(90.9%)。结论循环血单核细胞GPC-3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和肝外转移监测,对AFP阴性肝癌具互补诊断价值。

论著_胆道疾病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40例
陈娟, 刘军, 邓登豪, 向晓星, 陈超伍, 陈娣, 鲁邦巧, 陆玲波, 黄文诺
2012, 28(10): 782-784.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论著_其他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血清多肽谱
张海萍, 闫惠平, 赵艳, 张欣, 孙丽梅, 马胤雪, 王爽, 孔祥莎, 李燕
2012, 28(10): 785-788+792.
摘要:

目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提取多肽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MS)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血清多肽谱,寻找具有潜在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105例血清样本,包括55例PBC患者、25例其他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样本,经弱阳离子交换磁珠纯化,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多肽表达谱。结果在质荷比(m/z)1000~10 000 Da的范围内3组间共检测到158个血清多肽峰,其中83个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BC中表达上调的多肽有31个,表达下调的多肽有52个。组合m/z 1062.47、5356.13、4268.63、846.18、1945.31和6649.53Da 6个峰建立多肽诊断指纹图谱模型,该模型盲样验证的准确率在PBC组、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分别为100%、81.8%和72.7%。结论可以利用MALDI-TOF-MS技术和ClinProTools软件来筛选PBC血清标志物,其在PBC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重型肝炎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吕日英, 李仕雄, 吴继周, 朱宇佳, 付少萍
2012, 28(10): 789-792.
摘要: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判模型判断能力。结果 145名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8%(94/1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后判断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研究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8.0%,总正确率为90.0%。结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判断模型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刘成, 慕永平, 杨宗国, 陈晓蓉
2012, 28(10): 793-796.
摘要:

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能有效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产生的病毒学反弹及耐药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代鸿华, 梅礼强
2012, 28(10): 797-800.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种与机体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之引起肝脏代谢功能失调及相关病程进展,最终发展为脂肪性肝炎、隐源性肝硬化,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HCC)。本文就NAFLD相关HCC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等作一综述。

文摘荟萃
门静脉内直接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治猪暴发性肝衰竭
朱鹏, 王宇明
2012, 28(10): 770-770.
摘要:
<正>动物模型及少量非随机临床试验证明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具有治疗急性及慢性肝损伤的功效。然而尚无关于hBMSC治疗暴发性肝衰竭(FHF)的研究,尤其是使用大型动物(猪)模型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移植hBMSC到肝门静脉系统中用于治疗猪暴发性肝衰竭的安全性、疗效及相关的潜在机制。注射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中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丁剑波, 李秀惠
2012, 28(10): 770-770.
摘要:
<正>背景与目的:自噬可以选择性清除受损的细胞器,比如受损的线粒体,从而防止线粒体损伤诱导的细胞死亡。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会导致人类或动物肝细胞的线粒体受损,进而使肝细胞发生坏死造成肝损伤。虽然很多APAP导致肝损伤的机制已经被报道,但是目前尚不清楚APAP是否可以通过自噬来调控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自噬在APAP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是否起重要的保护性作用。方法:我们用
HIV/HCV共同感染的成年患者肝脏相关临床事件及死亡与肝病分期及抗病毒治疗关系
朱鹏, 王宇明
2012, 28(10): 796-796.
摘要: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加剧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疾病的进程,然而对肝病分期及抗病毒治疗临床结局风险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目的:确定终末期肝病(ESLD)、肝细胞癌(HCC)或根据肝脏纤维化基线水平及成人HIV/HCV共同感染抗病毒治疗所致死亡的发生率。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993年7月至2011年8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7期“重点号”选题预告
2012, 28(10): 737-737.
摘要:
<正>一、2013年1~7期"重点号"选题:1.肝胆胰肿瘤;2.病毒性肝炎;3.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肝纤维化及肝硬化;6.胆道疾病;7.胰腺疾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开展第二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2012, 28(10): 751-751.
摘要:
<正>为肯定和激励一直以来为我杂志惠赐优秀稿件的作者,进一步提高《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办刊质量,本刊编委会决定从2010年起,由编辑部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临床肝胆病杂志》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编辑部于2011年具体举办了"2010年首届《临床肝胆病杂志》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2, 28(10): 755-755.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国际数据库收录。刊载内容实行临床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2, 28(10): 800-800.
摘要:
<正>《实用肝脏病杂志》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注重临床实践、联系基础、鼓励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为我国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极好平台。《实用肝脏病杂志》是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共同舞台,三者的热忱与协作推动期刊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读者、作者遍布全国各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2, 28(10): 800-800.
摘要:
<正>《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Modern Digestion&Intervention)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本刊宗旨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报道现代消化病与介入诊疗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展示科技成果,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名单
2012, 28(10): 801-80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