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度测量(LSM)是肝纤维化的成熟替代方法,提供了无创监测肝病进展和恢复的机会。除纤维化分期外,LSM 还具有临床意义门静脉高压(即肝静脉压梯度≥10 mm Hg)的无创诊断的临床价值。重要的是,LSM还与慢性肝病患者随后发生肝脏相关事件的风险有关。旨在确定肝硬度测量动力学随时间推移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相关事件和死亡的预后相关性。
2023年10月,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胃肠和肝胆病学系的Semmler G等人以“Dynamics in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 Predict Outcomes in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为题,旨在确定肝硬度测量动力学随时间推移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相关事件和死亡的预后相关性。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患有慢性肝病且至少相隔180天进行了2次或更多次可靠的肝硬度测量(LSMs)的患者,并在基线(BL)时按非晚期慢性肝病(non-ACLD,BL-LSM < 10 kPa)、代偿期晚期慢性肝病(cACLD;BL-LSM≥10 kPa,目前或既往没有肝脏失代偿)和失代偿期晚期慢性肝病(BL-LSM≥10 kPa且有肝脏失代偿病史)进行分层。收集了所有连续的LSM数据以及临床结局数据。共有2508名患者纳入了8561次可靠的肝硬度测量(每位患者平均3次;四分位数间距为2至4次):1647名(65.7%)为非晚期慢性肝病,757名(30.2%)为代偿期ACLD,104名(4.1%)为失代偿期ACLD。7名非晚期慢性肝病患者(0.4%)和83名代偿期ACLD患者(10.9%)发生了肝脏失代偿(中位随访时间为71个月)。在任何时候肝硬度测量值增加20%与代偿期ACLD患者出现肝脏失代偿(风险比1.58;95%置信区间,1.41-1.79;P < .001)和与肝脏相关的死亡(风险比1.45;95%置信区间,1.28-1.68;P < .001)的风险增加约50%相关。肝硬度测量动力学对预测接下来的12个月内肝脏失代偿具有高准确性(AUROC=0.933)。肝硬度测量动力学在数值上优于纤维化-4分数(0.873)、终末期肝病模型(0.835)和单个时间点的肝硬度测量(基线肝硬度测量:0.846;第二次肝硬度测量:0.880)。任何LSM降低到<20 kPa,都表明cACLD患者肝失代偿的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0.13;95%CI,0.07-0.24)(图1)。如果可靠,LSM 还可提供失代偿期ACLD 的预后信息。
作者的研究发现重复的肝硬度测量为晚期慢性肝病患者提供了个体化和更新的失代偿和与肝脏相关的死亡风险评估。
摘译自SEMMLER G, YANG Z, FRITZ L, et al. Dynamics in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 predict outcomes in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 2023, 165(4): 1041-1052. DOI: 10.1053/j.gastro.2023.06.03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 吕彦青 季慧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