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主编致辞
主编致辞
贾继东, 牛俊奇
2013, 29(1): 1-1.
摘要:

<正>值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向一年来尽职尽责、辛勤劳作的编委和审稿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爱支持杂志成长的广大作者、读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广大同仁致以节日的祝福

述评
肝细胞癌防治热点与策略
杨永平
2013, 29(1): 1-4.
摘要:

对肝细胞癌(HCC)的防治已成为人类一大挑战。近年来,在HCC的临床和基础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均有较大进展,出现了一批可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为HCC的防治带来新的关注热点。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规范治疗和费效比低等严重问题。本文论及HCC防治的热点,旨在指导医生遵守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个体化、优化治疗策略,使HCC患者临床治疗最大获益。

防治指南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参加乙型肝炎耐药讨论会专家
2013, 29(1): 10-17.
摘要:

<正>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肝细胞癌诊治指南要点
林苏, 江家骥
2013, 29(1): 18-19.
摘要:

<正>1要点在许多国家,肝癌(HC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肝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肝脏内科、外科、肝移植小组、肿瘤科介入科及放疗科。HCC的发生通常有相关的肝病背景,因此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解读
董菁, 江家骥
2013, 29(1): 20-24.
摘要:

<正>肝细胞癌(HCC)既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有肝功能代偿/失代偿状态,更是实体肿瘤形成的特殊状态,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是在手术或射频治疗(RFA)等根治性手术或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适应性放射性治疗、全身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案的基础应用上,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相关规范与指南解读
陈孝平, 张志伟
2013, 29(1): 25-27.
摘要:

<正>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论坛
肝癌的局部区域治疗
叶胜龙
2013, 29(1): 28-31.
摘要:

局部区域治疗在影像学引导下靶向杀伤肿瘤,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放射介入治疗(主要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局部消融治疗(瘤内乙醇注射、射频、微波、激光、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等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主要应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直径5 cm以下的小肝癌。肝癌局部区域治疗强调针对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规范治疗。本文简要评述各种局部区域治疗方法的指征、治疗原则、技术要点和疗效,并讨论手术切除与局部消融治疗小肝癌的选择。

肝细胞癌诊治中的若干问题
王爱平, 温春阳
2013, 29(1): 32-35.
摘要:

随着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和CT/MRI诊断的应用、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法的进步,使HCC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3.4%。但是由于我国HCC早期诊断水平的不均衡,可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例仅仅有20%~30%。对于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肝脏超声检查;提高三期动态增强CT和Gd-DTPA增强MRI等影像学诊断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等若干问题,是提高我国HCC早期诊断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肝细胞癌的综合介入治疗
白苇, 韩国宏
2013, 29(1): 36-37+41.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常见肿瘤,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万。由于HCC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接受治愈性治疗的机会。而中晚期HCC患者由于肝功能损伤及肿瘤进展致预后很差,目前,以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HC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HCC的综合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中的临床应用
曾蒙苏, 李若坤
2013, 29(1): 38-41.
摘要:

肝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肝硬化患者,绝大部分均经历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的过程,即由再生结节发展为异型增生结节,其中高分化异型增生结节发展为癌变结节后(早期肝癌),再发展为小肝癌,小肝癌最后发展成进展期或晚期肝癌。上述结节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其结节内内源性铁逐步廓清,本文重点介绍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观察结节中内源性铁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常规MR 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等技术,提高识别肝硬化背景下的癌变/早期肝癌结节能力,从而对进一步提高早期小肝癌的诊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朱珍, 丛文铭
2013, 29(1): 42-44.
摘要:

常见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有肝内胆管癌(ICC)、细胆管细胞癌(CLC)及混合细胞型肝癌(CHC)中的胆管癌成分。ICC是肝脏第二常见恶性肿瘤,根据我院手术切除的3.3万余例肝脏恶性肿瘤的病理资料统计,肝细胞癌(HCC)和ICC分别占85.6%和7.7%,ICC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易转移复发的生物学特性;CLC少见,因起源于肝脏双向分化的前体细胞而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CHC的病理检出率有增多趋势,预后较HCC和ICC更差。准确的病理分型对于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胰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杰
2013, 29(1): 45-49.
摘要:

胰腺肿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本文仅就胰腺外分泌的上皮性肿瘤的主要类型加以介绍。其中包括胰腺导管腺癌及其主要的变型和腺泡细胞癌、胰母细胞瘤等。文中还包括了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和导管内乳头状嗜酸性肿瘤以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对上述个性肿瘤的免疫组化特点和分子特征也进行了阐述。

胰腺癌的超声内镜诊治现状
张文颖, 金震东
2013, 29(1): 50-53.
摘要:

胰腺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到5%。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待明确诊断时90%患者已出现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性切除。随着超声内镜(EUS)的出现,EUS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EUS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论著_肝胆胰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7例临床诊疗分析
周海洋, 吴剑挥, 郝纯毅
2013, 29(1): 54-57.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单中心收治的27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7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瘤切除6例,胰腺中段切除5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5例,胰体尾+脾切除7例。27例患者中有1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胰漏及发热,其中有1例术后出现脾动脉出血。全部患者随访中有1例术后2年出现复发并再次手术切除,余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常见于青年女性,为交界性恶性潜能肿瘤,预后好。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建议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同时争取保留周边脏器结构功能完整。

骨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乏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郑艳, 张春清, 王启志, 黄海燕, 王智娜, 魏源, 徐安涛
2013, 29(1): 58-61.
摘要: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90例)、癌旁肝硬化组(20例)及正常组(15例)中OPN、VEGF-A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OPN、VEGF-A和HIF-1α在HCC组呈明显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7%(69/90)、71.11%(64/90)和73.33%(66/90)。其中OPN、VEGF-A显著高于癌旁肝硬化组及正常组,HIF-1α在HCC组的表达与肝硬化组无差异,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OPN、VEGF-A、HIF-1α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如癌栓形成、包膜完整性、肿瘤分化和分期、肿瘤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三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OPN、VEGF-A、HIF-1α在肝癌中高表达,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癌的生物学特征,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可能靶点。

组织芯片检测肝肠钙粘连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邱实, 董卫国, 杨子荣, 张吉翔
2013, 29(1): 62-64.
摘要:

目的研究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不同类型肝癌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LI-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肝癌组织中LI-cadherin阳性表达39例,总阳性率为55.7%,5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LI-cadher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 LI-cadherin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转移和浸润有关,LI-cadherin可能成为诊断肝癌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的新生物学标志物,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转录因子S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冯洁, 汤正好, 余永胜
2013, 29(1): 65-67.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肝癌细胞中Sp1 mRNA转录表达的影响,探讨Sp1在HCC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HCC组织与10例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转录因子Sp1进行蛋白检测;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施加外源性TGFβ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Sp1 mRNA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受到干预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Sp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施加外源性TGFβ1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Sp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HepG2细胞凋亡率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而上升。结论 Sp1蛋白在HCC中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TGFβ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Sp1基因的抑制在TGFβ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对胆管癌细胞株SK-ChA-1增殖的影响
万云燕, 李玲, 黄军利, 黄榕, 应可满, 陈强, 罗琪, 李文岗
2013, 29(1): 68-71.
摘要: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在体外对胆管癌细胞株SK-ChA-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细胞株SK-ChA-1,通过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单用或与塞来昔布联用时对胆管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分析索拉非尼单用或与塞来昔布联用时对胆管癌细胞株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索拉非尼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协同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塞来昔布使索拉非尼诱导的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凋亡增加。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能协同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这与塞来昔布使索拉非尼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冷沉淀在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杨诏旭, 于恒超, 王德盛, 杨雁灵, 李琳, 陶开山, 窦科峰
2013, 29(1): 72-74.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冷沉淀对降低门奇静脉断流术围手术期大出血等风险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8例门脉高压患者实施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为冷沉淀使用组,于术中输注冷沉淀10单位;34例为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冷沉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出血情况、凝血酶原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消化道再出血、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输注冷沉淀的门奇静脉断流患者,术后创面失血明显减少,腹腔内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并发症不高于对照组。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中输注冷沉淀可改善凝血机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大出血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使用未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论著_其他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
魏国强, 付汉中, 王仲玉, 李仲启, 李彩霞, 马正尧, 满兴山
2013, 29(1): 75-76+81.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探讨二者在此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AOSC 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同时与40例非AOSC病例对照。并于术后第4 d经鼻胆管引流测定30例AOSC患者胆汁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 AOSC组术中胆汁中TNFα、IL-6含量分别为(179.25±26.50)、(207.00±42.05)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189.14±28.89)、(420.18±89.04)pg/ml。对照组胆汁中TNFα、IL-6含量为(4.02±2.17)、(7.48±3.89)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8.16±2.29)、(14.92±4.73)pg/ml。AOSC组胆汁和血清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AOSC组患者术后第4 d与术中胆汁TNFα、IL-6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

综述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介导的信号通路与肝癌靶向治疗
陈洁, 姚敏, 姚登福
2013, 29(1): 77-81.
摘要: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相关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C-3除用于HCC特异诊断外,靶向GPC-3可明显抑制HC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望成为HCC的分子靶目标。

文摘荟萃
丙型肝炎病毒诱导胰岛β细胞死亡的新机制
李银萍, 牛俊奇
2013, 29(1): 24-24.
摘要:
<正>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相关。胰腺beta细胞受损是2型糖尿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利用病毒感染体系,研究HCV感染对胰岛瘤细胞株(MIN6)的影响。
维生素A缺乏与HCV慢性感染和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相关
迟秀梅
2013, 29(1): 27-27.
摘要:
<正>最近的数据表明,维生素A能调节I型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增强α-干扰素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维生素A缺乏的流行病学,评估是否维生素A缺乏症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相关。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慢性肝脏疾病,肝细胞癌
张明媛, 牛俊奇
2013, 29(1): 53-53.
摘要:
<正>背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已经被证实可以减轻炎症和多种肿瘤的患病风险,然而,它们对于肝细胞癌的患病风险及由于慢性肝病所导致的死亡的影响,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9期“重点号”选题预告
2013, 29(1): 4-4.
摘要:
<正>一、2013年1~9期"重点号"选题:1.肝胆胰肿瘤;2.病毒性肝炎;3.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肝纤维化及肝硬化;6.胆道疾病;7.胰腺疾病;8.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肝衰竭与肝脏支持系统。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2013, 29(1): 82-87.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六个国际数据库收录。是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256,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0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