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急性肝衰竭门脉高压形成机理与治疗
贾杰
1997, 13(2): .
摘要:
急性肝衰竭门脉高压形成机理与治疗贾杰急性肝衰竭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肝窦塌陷,肝内血管腔减少,是形成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对门脉高压形成也是重要因素。某些舒缩血管药物在治疗中,可能起一定作用。门脉高压通常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继发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型的研究进展
何卫平
1997, 13(2): .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型的研究进展何卫平综述朱传琳皇甫玉珊审校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组包括多种临床表现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血清免疫学改变的综合征群,通过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AIH进行分型,将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本文就AI...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定位研究现状
汪荣泉
1997, 13(2): .
摘要:
本文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在各种肝病组织中的定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衰竭时脑水肿的研究近况
朱安今
1997, 13(2): .
摘要:
肝衰竭时脑水肿的研究近况朱安今综述皇甫玉珊审校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脑水肿是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将近五年来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现状做一简要介绍。一、脑缺血、缺氧...
部分粘附分子与慢性肝病
王要军, 孙自勤, 权启镇
1997, 13(2): .
摘要:
部分粘附分子与慢性肝病王要军孙自勤权启镇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粘附分子依据其分子结构可分为5大类: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依赖性粘附分子家族和CD44分子。近来发现前3类粘附分子家族与慢性肝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高凤金, 蔡中起
1997, 13(2): .
摘要: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高凤金蔡中起作者单位:274015山东荷泽市人民医院暴发型和亚暴发型病毒性肝炎(FVH、SVH)指并发暴发型和亚暴发型肝功能衰竭(FHF,SHF)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而FHF和SHF系指具有肝性脑病(HE)的严重肝功能衰竭。传统...
测序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牛俊奇, 刘媛媛, 苏秀芬
1997, 13(2): .
摘要:
测序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牛俊奇刘媛媛苏秀芬作者单位:130021白求恩医大第一临床学院丙型肝炎病毒克隆的建立和重组蛋白抗原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使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起到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1,2〕,目前已证实在大多数非肠道传播的...
丙型肝炎病毒 NS3 抗原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病理组织学活动性的关系
张立伐, 彭文伟, 姚集鲁, 唐永煌, 王磊, 江元森
1997, 13(2): .
摘要:
本文采用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65例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NS3抗原的表达状况,并对其与病理组织学活动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检测了肝组织中的HCVRNA,显示其与HCVNS3抗原的检出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组,HCVNS3抗原多呈胞浆型表达,且与病理组织学活动性正相关,而在慢性丙型肝炎,较多见胞核型表达,与组织学活动性并无明显关联。实验结果支持急性丙型肝炎的肝损害与HCV的直接作用及免疫反应有关,而慢性丙型肝炎则以免疫反应引起肝损害为主。
HLA-DR 抗原在慢性肝炎及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郭琳琅, 郭颖
1997, 13(2): .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HLADR抗原在19例慢活肝、13例肝硬化(5例伴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及4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慢活肝中肝窦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及浸润炎细胞呈HLADR阳性染色,其中1例少部分肝细胞膜上有HLADR抗原的表达。HLADR抗原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病灶及肝癌组织中的肝窦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呈HLADR阳性表达外,22例肝癌细胞中还见HLADR抗原的表达,阳性率为44.9%(22/49)。HLADR表达与是否伴肝硬化,癌组织分化程度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而与转移有关。说明HLADR可作为反映肝细胞良、恶性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对肝癌的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
赵彩彦, 王麟士, 张金贵, 李津燕, 庞英
1997, 13(2): .
摘要:
分别用免疫印迹法、免疫胶乳法、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7种ENA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及二种甲状腺抗体(TM、TG)。发现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其中以抗-u1RNP、抗-SS-A二种ENA多肽抗体、RF的检出率最高。75%(42例)丙肝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一种以上的自身抗体。在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阴转后,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下降,说明在慢性丙型肝炎存在与HCV复制有关的自身免疫现象,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理。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及其意义
张复春, 蔡晓莉, 冼超, 吴婉芬, 江裔发, 童葵塘
1997, 13(2): .
摘要:
40例慢性丙型肝炎分为两组接受重组α干扰素治疗。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病人血清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结果显示,接受干扰素αl治疗的病人中和抗体产生率为7.7%(2/26),显著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的病人(0%)。此2例产生中和抗体的病人均治疗无效,提示抗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 Fas 抗原表达的研究
朱克顺, 王慧芬, 张玲霞, 王松山, 王林杰
1997, 13(2): .
摘要:
本文采用兔疫组化法以多克隆兔抗人Fas抗体检测了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石蜡包埋肝组织切片中的Fas抗原,并对抗原分布及其与炎症程度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Fas抗原表达随肝组织病变加重而增加,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和小叶内的炎症浸润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干扰素、细胞毒性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观察
叶红军, 太京华, 姜英, 孙述臣, 肖红
1997, 13(2): .
摘要:
本文检测了5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的干扰素γ(IFN)、细胞毒因子(MC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变化,另将32例肝炎性肝硬化(LC)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上述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活性降低,以PHC患者的改变更为明显。PHC的MCCF及TNF活性均高于正常人。提示宿主机体IFN活性低下,削弱了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活性,可导致PHC发生和发展。如能合理应用IFN和TNF等细胞因子治疗PHC,可能取得治疗PHC的较好疗效。
奥曲肽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森林, 孙素云, 巩兰波
1997, 13(2): .
摘要: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了奥曲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脉推注奥曲肽后门脉曲流速度加快,门脉内径和血流量减少。用药前后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提示奥曲肽能降低门脉压力,对全身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肝病患者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测定
白岚, 袁爱力, 牛杰志, 黄玫, 张兰兰, 赖卓胜
1997, 13(2): .
摘要:
本文用自行建立的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了66例正常成人及11例急性肝炎、17例肝硬化、7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6例继发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sTNFRⅠ水平及其中部分病人血清的sTN-FRⅡ水平,同时还测定了10份腹水中sTNFRⅠ浓度,并动态观察了治疗对肝癌患者血清sTNFRⅠ浓度的影响。探讨了sTNFRⅠ与其它实验室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免疫状态,综合评价sTNFR的临床检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性质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
卢放根, 杨自然, 黄磊, 周承玫, 方建珍, 高洁生
1997, 13(2): .
摘要:
用ELISA方法检测了21例肝硬化腹水漏出液,32例肝硬化腹水渗出液和19例癌性腹水中TNF和sIL2R水平。结果表明,与肝硬化腹水漏出液比较,渗出液中TNF水平最高,癌性腹水中次之。sIL2R水平以癌性腹水中最高,渗出液中sIL2R介于癌性腹水与漏出液之间。结果提示,检测不同性质腹水中TNF及sIL2R水平,有助于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口含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仉洪田, 田庚善, 徐国柱, 张平清, 黄德龙
1997, 13(2): .
摘要:
采用双盲对照治疗97例慢乙肝病人6个月,并随访6个月。治疗组46例,每天含化干扰素片1片(含人α干扰素200IU),连续应用6个月;对照组51例,每天含化不含干扰素的药片1片,连续应用6个月。两组基础治疗一致。治疗结束时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1.9%和58.3%,与对照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两组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未见严重毒副作用。口含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有一定的抗HBV作用。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研究
郑金国, 张新元, 邵石祥, 苏国权, 杜瑞清
1997, 13(2): .
摘要:
对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发现,术后脾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01);外周血细胞上升;脾脏回缩;消化道症状改善,消化道出血现象减轻或消失;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自发性腹膜炎。该手术创伤少、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的首选方法。
重型乙肝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活性变化的研究
任德莲, 章崇杰, 蔡美英, 魏大鹏, 雷秉钧
1997, 13(2): .
摘要:
本文采用3HTdR掺入法,对6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活性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重型乙肝组血清HGF活性,(46608±12157)显著高于慢活肝组(27062±7255)、急黄肝组(34450±10012)和正常对照组(10423±2860)。该结果表明,患者HGF活性水平与肝细胞坏死有关,坏死程度越重,患者血清中HGF活性越高,还发现重型乙肝患者HGF活性与肝昏迷有关。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齐之丽
1997, 13(2): .
摘要:
体循环内毒素血症在各种严重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发生率很高,影响病情发展及预后〔1〕。本文应用鲎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50例肝硬化患者、3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同期无肝脏疾病、肝功能正常的胃肠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意义
王忠民, 杨永平, 陈德永, 周艳贤, 宋喜秀
1997, 13(2): .
摘要:
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117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GCSF)。结果表明,血清中GCSF阳性率达45.16%,腹水中GCSF阳性率为66.67%;在原发性腹膜炎中血清GCSF阳性率为100%(P<0.001),腹水GSCF阳性率为91.61%(P<0.001);在发热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患者血清GCSF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3.38%(P<0.001)。提示GCSF可能是确定细菌感染存在及繁殖与否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对肝硬化伴发热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者是否应用抗菌素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甄真, 刘金星, 赵彩彦, 刘芳裴
1997, 13(2): .
摘要: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6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6水平,并做动态观察。结果发现,急性期甲、乙、丙三型肝炎患者血清IL6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恢复期(P<0.001);且与ALT、SB呈明显正相关;甲肝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乙、丙肝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1、P<0.001);急性期甲肝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乙、丙肝(P<0.01、P<0.05),乙肝和丙肝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乙肝和丙肝中有11例患者血清IL6持续升高达6个月以上,发展成为慢性肝炎。结果提示,IL6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其血清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培养胎肝细胞分泌上清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0例疗效分析
王英杰, 王宇明, 李梦东, 顾长海, 王小红, 胡大荣, 郝飞, 何念海
1997, 13(2): .
摘要:
采用培养胎肝细胞分泌上清治疗50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下降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升高例数大于对照组(P<0.05,P<0.01)。3~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即存活率)达72%,与对照组38%(19/50)的存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胎肝细胞分泌上清治疗慢重肝疗效明显,无副作用,可替代已中止的胎肝细胞输注疗法。
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尹明实, 韩学吉, 朴元子, 李顺花
1997, 13(2): .
摘要:
本文对72例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探讨了丙型肝炎患者RBCC3b受体花环率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RBCC3b受体花环率和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且RBCC3b受体花环率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972(P<0.01)。提示可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均参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会影响T细胞的免疫功能。
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李增灿, 侯鹏, 陈频佳
1997, 13(2): .
摘要:
本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超声介入局部注射顺铂配伍鱼肝油酸钠,同时口服中药肝宝康泰治疗中、晚期肝癌76例,与单纯TAE治疗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免疫功能增强,症状改善,瘤体明显缩小乃至消失。治疗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3%、82.8%、71%及19.3月,对照组为81.5%,68.4%,52.6%及10.8月,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故认为此法对中晚期肝癌有较好疗效。
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在肝癌诊断上的应用
王孟才, 张立, 梁亚珍, 唐南, 耿桂芬, 徐刚
1997, 13(2): .
摘要:
本文应用电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检测22例肝癌患者头发中24种元素的含量。用sas统计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和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评估的数据处理方法,探讨肝癌实验诊断的有意义的指标。结果表明,利用头发元素谱:Cu、Zn、Fe、Cr、B、In、Ba、Al、Mn作为辅助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08%,正确诊断率为98.51%,比用血清或头发中单个元素或元素比值谱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更为准确。
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Budd-Chiari 综合征
张春清, 傅丽娜, 徐麟, 秦成勇, 史进军, 张国全, 万昭海, 郭淑芹
1997, 13(2): .
摘要:
超声引导下行经皮、下腔静脉(IVC)球囊扩张并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布-加)氏综合症31例,其中膜型阻塞13例,节段型阻塞18例,成功30例。术后原阻塞处直径达1.5—1.8cm,IVC压力由3.29kPa降至1.26kPa(P<0.01)。短期内病人胸腹壁曲张静脉消失,会阴及下肢浮肿消退,腹水、腹胀、肝脾肿大等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除1例诱发急性下壁心梗外,无支架脱落移位或IVC穿破等其它并发症。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IVC支架成形术,操作简便安全,监测准确,为布-加氏综合症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
地奥心血康实验性失血休克复苏后氧自由基对肝损害的影响
吕岩, 吴杨, 王春柳
1997, 13(2): .
摘要: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直接测定犬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脏组织氧自由基(OFR)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肝脏组织内过氧化脂质(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复苏后地奥心血康(以下简称心血康)组OFR含量低于盐水组,心血康组SOD含量显著高于盐水组,心血康组MDA含量低于盐水组,心血康组ALT含量低于盐水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心血康组肝脏损害较盐水组轻。说明地奥心血康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肝脏有保护作用。
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四年来工作概况
1997, 13(2): .
摘要:
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四年来工作概况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的协作单位有:国际肝病研究学会、美洲肝病研究学会、欧洲肝脏研究学会、亚洲太平洋肝脏研究学会、非洲肝脏研究学会、各大国肝病学会、各国各大学肝病研究所等55个学术团体共同组成。并请世界各国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