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一年来世界各国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特载)
Hans Popper, 吕文赏
1988, 4(1): 1-9.
摘要:
西德Falk Foundation每月出版Hepatology Rapid Literatare Review,收载世界各国肝病研究论文摘要,Hans Popper教授将上一年各国二千篇肝病文摘综合成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s一书,Dr.Falk在该书付印前,将全书稿件复印航寄本刊总编辑叶维法教授,现将其中病毒性肝炎先行译载,以飨读者。
乙肝病毒DNA在人体内存在状态的研究现状
张学锋, 杨思齐, 朱师晦
1988, 4(1): 10-11.
摘要: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独特的嗜肝病毒,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在受染者体内的存在状态是彼此相异但又密切相关的,对这些状态的研究使我们能不断加深对乙肝发病机理的认识。本文就近几年HBV-DNA在人体内存在状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一、血清内HBV-DNA的状态及其意义许多学者均证实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DNA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方法。Feinman的实验结果表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sAg的血清稀释度为10-5,而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DNA的血清稀释度可达10-8以上,许多HBsAg、HBe-
乙肝表面抗原/免疫球蛋白M的临床意义
赵炳华, 马亦林
1988, 4(1): 12-14.
摘要:
<正> HBsAg/IgM循环复合物系于1981年发现,并初步查明该复合物可作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诊断标志和预后标志,且已逐渐用于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晚近已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IgM,配合其它HBV标志,对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与转归等将会有更深入的研究。一、HBsAg/IgM的性质与形成HBsAg/IgM的浮密度与22nm型HBsAg相似,为1.22g/cm~3(CsCL液内),其沉降速率(蔗糖液内)比游离状HBsAg快,与HBsAg/IgM复合物大小递增相一致。并可获得两个活性高峰,第一高峰复合物主要由22nmHBsAg组成,第二高峰则由丝状型HBsAg组成较大的复合物。
国际肝脏研究学会将在中国遴选新会员
1988, 4(1): 14-14.
摘要:
<正> 国际肝脏研究学会(IASL)将于今年11月1~4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与加拿大肝脏研究学会(CASL)联合举办学术年会,出席者每人汇交登记费300加拿大元。非该会会员若能汇交登记费,亦可自由参加。国内如有人能自行承担登记费、饍宿、飞机等各项费用者请速向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叶维法教授处索取开会通知。国际肝脏研究学会会长L.W.Powell教授来函委托叶维法教授可在中国推荐数名新会员。叶教授根据该会要求及中国具体情况,对遴选新会员提出四项条件:①年龄在62岁以下者。
胆汁淤积性瘙痒机制的探讨
Cameron N, 杜莉
1988, 4(1): 15-15.
摘要:
<正> 自首次发现消胆胺可减轻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状后,人们已经考虑到瘙痒与胆盐代谢改变有某种关系。然而,消胆胺在各种化合物吸收上有复杂的作用而与胆盐不同。已有报道,消胆胺可减轻因红细胞增多症和尿毒症所致的瘙痒。此外,一些患者瘙痒减轻并无血清胆盐下降。睾丸酮治疗可减轻瘙痒而引起血清胆盐进一步增高。作者认为胆汁淤积性瘙痒与肝病时胆盐滞留的关系是间接的,并认为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胆盐淤积引起瘙痒的说法有不当之处。作者认为,胆汁淤积时,高浓度胆盐积聚于肝脏,使非胆盐性致痒原释放。在实验性胆汁淤积时,肝脏可发现高浓度胆盐,在人类硬化的肝脏中,也含有中毒水平的蛋白结合的胆石酸。组织中高浓度胆酸可诱导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使胆汁分泌压减低,细胞内钙离子发生变化,细胞膜结构改变,在胆汁淤积患者血清中,已发现含高分子碱性磷酸酶的囊泡及肝细胞浆膜的其它成分。可以使人们相信,由于肝中高胆盐浓度引起的这种脱落物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问题 血管收缩药物治疗急性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杨大明, 徐克成, 孟宪镛
1988, 4(1): 15-18.
摘要:
<正> 临床广泛使用血管加压素(VP)及其衍生物治疗急性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AEVB)已近三十年历史。迄今,VP仍是应用最广的治疗AEVB的药物;然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拟就有关VP治疗AEVB机理、用法、剂量、副作用及其逆转措施,以及其他用于治疗AEVB的血管收缩药物等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以期对此类药物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在临床上更合理地使用。VP治疗AEVB机理
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疗法
陈忠贵
1988, 4(1): 18-20.
摘要:
<正> 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经临床实践证明,无论在急症止血方面或是在静止期治疗方面,效果都很满意。急症止血效果在79~93%之间与外科手术相比并发症少而安全。不少地区和医疗中心已列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特别是肝功能严重
经皮经肝栓塞术
朱雅琪
1988, 4(1): 20-22.
摘要:
<正>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实属必要。今就经皮经肝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bliteration简称PTO)治疗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加以介绍,同时对其治疗效果,以自己的经验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供同道参考。PTO对象的选择问题:凡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经内科常规疗法不能控制的病例,对活动期出血可紧急做PTO,亦可在止血后为防止再出血择期做PTO;肝功能不良之肝硬化(Child分级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
谭毓铨
1988, 4(1): 22-23.
摘要:
<正>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中,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第二位,但因来势迅猛,内、外科治疗的效果均不够满意,死亡率高,在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死的病例中占首位,是极需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之一。据统计,在肝硬变患者中约半数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静脉曲张的病例中约半数会并发大出血,在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50%左右,即使经非手术疗法止血,半数的病例会在半年内发生第二次出血,而第二次出血时的死亡率更高。在手术治疗时,仍有争论的是在急性大出血时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疗法,手术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使用
陶其敏
1988, 4(1): 24-25.
摘要:
<正>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已为人们所熟知,对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起着决定性作用。预测将来世界上消灭乙型肝炎之唯一途径即依靠疫苗。血源性疫苗虽然来源较困难,但在近几年内国内最可实施的也就是这种疫苗。众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亚洲地区母婴传播率很高,日本早年有个估计,每年有15万婴儿,约有1万名婴儿要通过母婴传播变成携带者,如作全球性计算,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60万以上在1岁以内即变成携带者。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但近几年来由于采取了乙肝疫苗及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的联合阻断,在日本1岁以内婴儿的乙肝感染率降至0.1%,有的地区为0.05%左右,显示了
胆心综合征
徐正福
1988, 4(1): 25-26+23.
摘要:
<正> 胆心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常在胆道病(或胆囊病)的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有时伴有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而在冠心病患者中也常发现胆病,那么胆囊、胆道疾患与冠心病的合并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呢?对此国内外均有颇多议论。本文把迄今为止的有关文献,结合我们临床观察,对胆心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作概况介绍。一、胆心综合征的概念和由来胆囊、胆道疾病时,胆囊壁或胆道壁,由于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引起植物神经反射而产生各种心脏症状,就称为胆心综合征。心脏的症状主要是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循环障碍,而这些症状在治愈胆囊、胆道疾患后
肝硬化时肾功能改变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池肇春
1988, 4(1): 27-29.
摘要:
<正> 肝病同时发生肾功能衰竭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百多年前就有认识,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今就肝硬化时的肾功能改变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肾功能的病理生理改变一、肾钠潴留门脉性肝硬化时引起显著的钠潴留,细胞外液蓄积过多,临床上出现腹水与水肿。肝硬化病人排泄钠的能力减退,也可能与饮食中钠含量超过最大尿钠排泄有关,临床上见到限制钠盐摄取时,体重增加和腹水形成可减轻或停止。肝硬化时这种肾钠处理异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多数病人坚持限制钠盐饮食制度后几天或1~2周内出现自发性利尿,且当肝硬化病人钠潴
肝细胞癌DNA的定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丛文铭, 吴孟超
1988, 4(1): 30-31+55.
摘要:
<正> 近十几年来,肿瘤DNA定量细胞化学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它被认为能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提供有关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信息。但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类似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8例原发性肝癌的DNA含量进行了原位定量测定,较全面地探讨了肝癌DNA含量水平与肝癌临床及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对肝癌DNA含量的定量分析,为估价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指标。
原发性肝癌术后健在10年以上13例报告——巨大肝癌和破裂巨大肝癌亦能治愈
李国材, 王成恩, 罗伯诚, 曾佩玲, 侯树藩, 陈渭球, 洪徽树, 陈少恂, 朱飞龙
1988, 4(1): 32-33+55-56.
摘要:
<正>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在我国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三大癌症(胃、食管和肝癌)之一,每年约10万生灵被它吞噬,占全国癌症死亡总数的七分之一。肝癌在广东为威胁人体健康最严重的癌瘤,其年平均死亡率(11.33/10万)居全省所有癌症首位,每年约7千人因之辞世。可见,肝癌对我国及广东省人民生命之危害是很严重的。肝癌能否治愈?长期以来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现根据广东省9所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院,江门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海南行政区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肇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宁县人民医院和顺德县人民医院)于1962年10月至1976年7月手术切除肝癌后健在10年以上13例资料,作一简要报告,让事实作出回答。
胆囊炎胆石症100例肝活检分析
赵晨阳, 聂福华, 宋继昌, 周雪英
1988, 4(1): 33-34.
摘要:
<正> 肝胆系统密切相关,为明瞭胆系感染对肝脏的影响,我们收集了1984年9月—1985年10月10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手术中由肝下缘取1×1cm大小肝组织一块,常规固定行病理学检查,兹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00例中单纯胆囊结石43例,单纯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胆总管均有结石51例。病史最短一月,最长23年,近一年反复发作者
肝肾综合征95例临床分析
周子成, 刘为纹
1988, 4(1): 35-36.
摘要:
<正> 本文通过我院11年间住院诊断的95例肝肾综合征(HRS)临床分析及其中12例肾脏病理观察,试就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作初步探讨。诊断标准本组HRS诊断标准:(1)严重肝病肝功能失代偿;(2)有少尿或无尿及氮质血症;(3)有低钠血症或低尿钠;(4)排除原发性肾疾患及经输液迅速纠正的肾前性氮质血症以及药物中毒性肾病。其中(1)(2)(4)必备。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人体多聚白蛋白结合活性、人体多聚白蛋白受体及前S多肽的临床意义
张正, 陶其敏
1988, 4(1): 37-39.
摘要:
<正> 近年,对HBV-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水平,HBV-DNA的前s基因区(简称Pre-s区)调控的基因产物前s多肽(简称Pre-s多肽)与人体多聚白蛋白结合活性(简称PHSA-B)有密切关系。该问题1974年首先由Lenkei提出,以后学者对PHSA-B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意大利学者最近就PHSA-B在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Pillot实验室报告用CHO细胞重组的含HBV的Pre-s2基因克隆所得的Pre-s2多肽为抗原,免疫小鼠得到抗Pre-s2单克隆抗体,使用该抗原抗体系统建立了酶标检测方法,发现对急性肝炎预后判断十分敏感并与DNAP、HBV-DNA及e系统的
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和肝脏组织学观察
孙成刚, 叶维法
1988, 4(1): 39-41+56.
摘要:
<正>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其所致肝病已被认为研究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生机理的实验模型。但由于感染DHBV的鸭血清中病毒DNA和DNA-P随鸭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至测不到的水平,检测鸭血清中DHBV-DNA和DNA-P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感染状态。关于鸭血中DHBV表面抗原(DHBsAg)的检测及共与肝病的关系,国内外皆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鸭DHBV感染的流行病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熊去氧胆酸溶解胆结石38例临床分析
张雅娣
1988, 4(1): 41-42.
摘要:
<正> 熊去氧胆酸系1929年在日本首次发现,用作利胆剂,以后又发现它与鹅去氧胆酸同样有溶解胆石作用,且每日剂量较低,无轻泻作用,无肝胆毒性。本院自1985年以来用国产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38例,现分析如下:全组病例均经口服胆囊造影检查,25例为胆囊内负性结石,7例胆囊未显影,5例胆囊显影未见结石,一例慢性胆囊炎。后13例x线检查不能判定胆结石。但38例经B超检查均提示胆结石。用药后疗效如下: 1.38例中胆石消失2例,缩小减少13例,有效率为39.5%。2.结石大小与疗效:结石<5mm,有效率为33.3%,结石5~15mm,有效率为
肝昏迷患者脑脊液游离氨基酸分析
王慕琪, 童荪, 蒋滢, 黄美英, 朱赓伯
1988, 4(1): 42-42.
摘要:
<正> 本文采用DNS-cl荧光反应,聚酰胺薄膜层析方法,分析了我院10例住院重症肝炎伴Ⅱ—Ⅳ度肝昏迷患者脑脊液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与13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了对比,结果详见表:
高热、黄疸、肝脾肿大、HBsAg阳性
张清泉, 宋维汉
1988, 4(1): 43-45.
摘要:
<正> 病历摘要患儿男,6岁,因高热三周,黄疸两周于当年3月21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0天突然高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7天后发现尿色如浓茶,双眼发黄且逐日加深。病后10天县医院以肝炎收入院治疗。经注射青霉素及保肝等治疗,体温39~40℃不降,黄疸加深,遂转来我院。既往无肝炎史,无肝炎病人接触史及输血史。入院时体温39℃,脉搏85次,血压14.7/10.7kPa(110/80mmHg),呼吸18次。意识清楚合作,营养尚好,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无出血、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眼睑轻度浮肿,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如常,腹平软,肝于肋缘下1cm,边钝,质中,轻度压痛。脾肋缘下2cm,腹水征(-)。心电图示
胸闷、心前区剧痛、黄疸
许家璋
1988, 4(1): 46-47.
摘要: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9岁,因饭后突感胸闷,心前区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120/80mmHg。口含硝酸甘油数片无效,单位医生疑诊心肌梗塞给予吸氧,肌注潘生丁、杜冷丁半小时后症状减轻,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于1982年8月23日住某院内科。翌日发现尿黄、纳差、腹胀,进食后剑突下及背部相应部位疼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血1分钟胆红素46.17μmol/L(2.7mg/dl)总胆红素100.89μmol/L(5.9mg/dl),谷丙转氨酶(SGPT)770u(金氏法),谷草转氨酶(SGOT)285u,血清
黄疸的临床表现在诊断上的意义
张禹
1988, 4(1): 47-50.
摘要:
<正> 黄疸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某些肝胆疾病的重要体征。黄疸因不同疾病可有不同表现,根据其表现特点,常可作出诊断或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现就个人的临床实践,结合有关文献,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体会。一、进行性黄疸:是指黄疸由轻到重持续进展,病程中没有缓解现象而言。主要见于: 1.胆道系统及其邻近组织肿瘤:此类疾病的黄疸绝大多数有此特点,这是因为发生在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胆囊)或其邻近组织的肿瘤,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呈进
血清胆酸含量对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意义
王连富
1988, 4(1): 50-50.
摘要:
<正> 本实验采用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6例肝硬化患者的总血清结合初级胆酸,并比较了血清胆酸含量与临床和么验室指标对判断预后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血清胆酸浓度与肝硬化病人的死死率的相互关系比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如计数连续试验、腹水形成、白蛋白、假胆硷酯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营养状态等关系更密切。血清胆酸含量对预后的判断可敌得上Child氏分类法。可见根据血清胆酸含量即可判断预后,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若再结合计数连续试验则
男性肝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性机能减退和女性化特征?
景在平
1988, 4(1): 51-51.
摘要:
<正> 答:多数慢性肝病男性患者都出现性机能减退的征象和女性化特征。其重要的主诉为性欲减退、阳萎、体毛脱落以及出现女性型乳房、蜘蛛痣和肝掌等。蜘蛛痣和肝掌也被视为女性化的迹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性激素的异常代谢所致。在临床上,大部分慢性肝病的原因是酒精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的后果。这些病原及其代谢产物,除了可引起肝脏损害外,还能直接引起睾丸生发层上皮的损伤,致使这些患者的精子浓度和精液量显著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睾丸萎缩,体积缩小,形成了所谓的睾丸功能衰竭。生化检查发现,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其睾酮量明显降低,而且主要
亚急性重症肝炎伴发失明一例
李大兴
1988, 4(1): 51-52.
摘要:
<正> 病毒性肝炎累及肝外多系统病变屡见报道,但伴发失明罕见,笔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因乏力、纳减、恶心及
慢性活动性肝炎合并大动脉炎2例
王麟士, 曹志宸, 裴琇, 刘金星
1988, 4(1): 52-53.
摘要: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合并大动脉炎者尚少报道。兹将我院所见2例介绍如下; 例1 余××,女,26岁,工人。住院号53556。主诉右臂乏力,食欲不振及阵发性头晕眼黑1年,于1982年5月15日入院。查体:桡动脉脉搏左侧82次/分、右侧触不清。血压左上肢16/10.7kPa(120/80mmHg),左下肢20/13.3kPa(150/100mmHg),右上肢10.7/8kPa(80/60mmHg),右下肢17.3/14.7kPa(130/110mmHg)。面色发黑、心肺无异常。腹乎软,肝肋下1.5cm,质中有压痛,脾刚触及。肝功TTT18u,TFT+++,A/G3.2/2.3、GPT48u。HBsAg1:128(+),
巨大肝囊肿一例
罗大金, 周永年
1988, 4(1): 53-54.
摘要:
<正> 患者,女性,30岁,自1977年7月始发现右上腹部膨隆,不痛、食欲正常。当时未引起重视,以后膨隆渐增大。1979年5月腹部膨隆腹胀加重,并出现腹痛。自觉乏力,弯腰时难受,难以胜任日常工作。在当地医院拟诊“腹部包块”,有大量腹水、右肾巨大肾盂积水,发病后无黄疸,不发热、小便正常。于1979年7月27日入我院检查治疗。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脉搏78次分,心律齐,心前区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右上腹部明显隆起,整个腹壁偏向右侧,无腹壁静脉怒张,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脐左下方扪及肿块边缘,质中等,肿块无
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后出现胸腔渗出
王孔俊
1988, 4(1): 54-54.
摘要:
<正>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道静脉曲张以后可发生胸膜渗出。作者复习65次硬化治疗,经x线检查,发现有31次有胸腔渗出,发生率为48%,其中11次发生在右侧,10次发生在左侧,还有10次是双侧渗出。多数患者(20/31,65%)渗出液为少量。硬化疗法后发生胸腔渗出的患者(11/31,35%)比没有发生胸腔渗出的患者(4/34,12%)胸痛发生率高(P<0.05)。有胸腔渗出的患者注射硬化剂的总量为13.2±5ml(平均数±SD)而
胆囊纤维化病人出现有症状胆囊疾病时的预后及治疗
叶红军
1988, 4(1): 54-54.
摘要:
<正> 670例胆囊纤维化患者中有24名(3.6%)在25年后发展为有症状的胆囊疾病,其中有4例为16岁以下患者。有4例的临床表现是少见的,1例患急性胆管炎;2例为弛缓性胆囊,其中1例需作胆囊切除术;另1例因阻塞性黄疸作腹部探查时发现胆囊管癌。20例患胆囊结石,其中15例行胆囊切除,有1例术后出现肺的病变。原有典型胆绞痛的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6年后发生了肝内结
血清淀粉酶同功酶作为胆道结石的筛选试验
潘伯荣
1988, 4(1): 54-54.
摘要:
<正> 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有胆道结石者20%。如行胆道探查将增加死亡率,而X线和B超的阳性率仅60%,术中胆道造影要有一定设备,也不可靠。作者研究发现正常人中淀粉酶的R/T比值为0.52±0.06,而有胆道结石者为0.62±0.08(P=0.001),同时
肝病治疗空前巨著《肝病治疗学》一书准备排印
洪钧
1988, 4(1): 57-57.
摘要:
<正> 本书由国际肝病学术交流大会会长、白求恩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维法教授主编,世界各国227位教授专家分章撰写,其中包括美、日、英、德、意、苏、波等各国专家68人,中国正教授级专家94人,副教授级45人,讲师、博士类20人。此书稿件已全部完成,共约175万字,是我国肝病治疗空前巨著,将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准备排印,本书日期未定,责任编辑胡会林。本书是世界各国医学家们精诚协作的光辉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灿烂结晶,本书主要是洋为中用,全面系统阐述肝胆疾病现代医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治疗措施,也注意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