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期
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重点号
执行主编:谢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国际标准与临床管理优化
曹竹君, 张宸溪, 谢青
2021, 37(4): 745-7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1
摘要(1510) HTML (371) PDF (3250KB)(245)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明显区别于急性肝衰竭和单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一类临床群体。起病于慢性肝病基础上,急性进展可出现肝脏以及肝外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已成为全球的经济卫生负担。近年来,几大国际性肝病学会提出了不同的ACLF诊断标准并相继发布了各自定义下的ACLF诊疗共识或综述,在慢性肝病、急性损伤、器官衰竭等方面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目前我国在ACLF管理各个关键环节,如肝移植、ICU和姑息治疗方面数据仍较为有限,在全球ACLF诊断尚未达成共识的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已有标准和证据的借鉴运用以及国内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
专家论坛
HBV再激活相关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施毓, 郑敏
2021, 37(4): 752-7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2
摘要(804) HTML (269) PDF (1908KB)(136)
摘要: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问题。当前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毒复制,但无法清除HBV,在停用了抗HBV药物之后病毒仍然有再激活的可能。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表明在感染HBV以后,虽然95%的成人能够自发达到临床痊愈,但病毒基因组仍在宿主的肝细胞内持续存在,当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肿瘤化疗等药物治疗实体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疾病、HCV感染等基础疾病时,HBV复制可能重新激活。HBV再激活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结局,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我国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有9%~30%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由HBV再激活引起。因此,识别HBV再激活的风险人群并制订合理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乙型肝炎相...
肝硬化腹腔感染的诊疗进展及挑战
黎倍伶, 陈金军
2021, 37(4): 757-7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3
摘要(813) HTML (282) PDF (2213KB)(115)
摘要:
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最常见并发症,其中,腹腔感染为最常见感染类型之一。腹水培养阳性率低,腹腔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腹水多核细胞计数,治疗以经验性抗菌素使用为主。腹腔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有限,目前尚无可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型诊断标志物。病原体诊断方面,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为潜在快速识别肝硬化腹腔感染病原体或复合感染的新方法。治疗上,中国肝硬化腹水管理指南主要强调抗菌素的治疗,对联合输注人血白蛋白的剂量无明确推荐。肝硬化腹腔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上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包括优化腹腔感染诊断、预防、治疗等,进一步回答相关的临床问题,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缪磊, 唐梁杰, 范建高, 郑明华
2021, 37(4): 761-7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4
摘要(822) HTML (211) PDF (1897KB)(131)
摘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脂肪性肝病领域的热议话题,它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预计在未来的20年内,MAFLD及相关肝硬化的发病率仍将不断增加,成为新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状态,以腹水、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在有限的资料基础上,对MAFLD-ACL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管理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尚大宝, 项晓刚
2021, 37(4): 765-7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5
摘要(1538) HTML (766) PDF (1910KB)(231)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肝外器官损伤和高短期死亡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欧美国家慢性肝病基础疾病以酒精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为主,而我国及亚太地区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尽管东西方肝脏基础疾病存在差异,但大多数ACLF患者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通常以长期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为主。目前,关于ACLF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但由于地域、患病人群及疾病诱因等多方面的差异,在ACLF定义、诊断标准及疾病管理等方面始终没有达成东西方共识。旨在从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和疾病管理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能改善患者预后的新治疗策略...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评估及临床管理
吴牧晨, 孟庆华
2021, 37(4): 770-7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6
摘要(1083) HTML (191) PDF (1905KB)(129)
摘要: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脏器,是营养物质合成、储存的重要场所。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常由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肝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恶化疾病的预后。因此早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有多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但针对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特别是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仍有一定的缺陷。现就该类患者的营养评估及临床管理加以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术争鸣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抗病毒治疗获益良多
王德扬, 江军, 赵克开
2021, 37(4): 775-7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7
摘要(504) HTML (180) PDF (1858KB)(100)
摘要: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尚佳
2021, 37(4): 777-7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8
摘要(389) HTML (125) PDF (1841KB)(90)
摘要: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
林炳亮
2021, 37(4): 778-7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9
摘要(398) HTML (139) PDF (1907KB)(74)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可有条件接受抗病毒治疗
肖丽, 咸建春
2021, 37(4): 781-7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0
摘要(585) HTML (121) PDF (1864KB)(68)
摘要: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李明慧, 谢尧
2021, 37(4): 783-7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1
摘要(505) HTML (221) PDF (1865KB)(79)
摘要:
全球和我国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人数估计更正说明
庄辉
2021, 37(4): 785-7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2
摘要(721) HTML (112) PDF (2087KB)(127)
摘要:
指南与规范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早期肝细胞癌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标准共识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2021, 37(4): 787-7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3
摘要(836) HTML (357) PDF (4471KB)(206)
摘要:
早期肝细胞癌(eHCC)病理诊断标准已建立并于2009年更新,但目前国内外均未确定eHCC影像学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和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国内10余省市40多名专家共同努力形成本共识,旨在为相关专业医生诊断eHCC提供帮助。
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
2021, 37(4): 792-7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4
摘要(464) HTML (405) PDF (2065KB)(90)
摘要:
包虫病是呈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影像学技术在肝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术前评价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包虫病影像诊断缺乏统一共识,不利于影像专业人员学习培训以及临床对于包虫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为此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家医院的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家,在充分学习国际指南、文献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对建立指南及标准的方法学要求,针对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师在肝包虫病影像学临床应用中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中国胆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2021, 37(4): 798-8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5
摘要(443) HTML (250) PDF (1978KB)(137)
摘要:
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2021, 37(4): 803-8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6
摘要(841) HTML (453) PDF (1955KB)(190)
摘要:
论著_病毒性肝炎
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尚东方, 王世雷, 赵文霞
2021, 37(4): 809-8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7
摘要(560) HTML (181) PDF (1893KB)(36)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HBV血清学指标、HBV各位点变异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参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继而分析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及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 纳入235例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101例,肝郁脾虚证88例,瘀...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后生活质量与AST/PLT比率、肝硬度值、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卢晶, 朴红心, 金雪梅, 崔京淑, 金仁顺
2021, 37(4): 813-8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8
摘要(693) HTML (280) PDF (1903KB)(74)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生活质量与AST和PLT比率(APRI)、肝硬度(LSM)值、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肝纤维化的患者95例,全部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6周、52周和78周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定LSM值,并检测血清APRI,其中31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8周时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与APRI、LSM值和病理组织学的关系。计量资料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Krus...
FibroTouch、FibroScan及ARFI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王民, 罗文萍, 张冠华, 赵新颜, 马红, 田瑛, 王宇
2021, 37(4): 817-8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19
摘要(981) HTML (450) PDF (2599KB)(109)
摘要:
目的 评估FibroTouch与FibroScan、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在肝活检1周内分别应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和FibroScan)和ARFI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LS);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PBC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Youden指数计算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
论著_肝脏肿瘤
基于术前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检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李明蔚, 高见, 翟相威, 钱相君, 文夏杰, 姚明解, 段昭君, 赵二江, 张玲, 鲁凤民
2021, 37(4): 823-8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0
摘要(678) HTML (253) PDF (2259KB)(45)
摘要:
目的 探究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构建复发预后模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手术。 方法 共纳入了2009年2月—2013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1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比较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预测效能。 结果 Kap...
体外HBV感染的人肝癌Huh7细胞系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甘建, 杨睿, 雷程程, 杨亚婷, 闫力婷, 田爱平, 毛小荣, 王莉莉, 李俊峰
2021, 37(4): 829-8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1
摘要(678) HTML (181) PDF (2434KB)(29)
摘要:
目的 探索糖鞘脂代谢合成关键酶葡萄糖神经酰胺(GCS)在体外HBV感染Huh7细胞中的活性变化。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的9例初治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标本,另选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利用HBV感染者血清中高拷贝HBV颗粒(>9.9×107 IU/ml)接种Huh7细胞系(感染组),对照组用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共培养。检测HBV感染细胞胞浆中HBsAg和HBV DNA的表达量以及GCS的活性变化与病毒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 结果 感染组细胞较同期对照组细...
论著_其他肝病
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焦彦, 张莹, 时红林, 卢旺, 陈德喜, 陈煜, 时红波
2021, 37(4): 834-8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2
摘要(820) HTML (229) PDF (4411KB)(58)
摘要:
目的 筛选不同预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 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 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确诊的ACLF患者10例, 随访90 d, 患者死亡或肝移植归入肝移植/死亡组(n=5), 患者存活归入生存组(n=5), 两组一般资料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非标记(Label-free)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 使用R-3.5.1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层次聚类分析, 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结果 外...
胆汁中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和可溶性CD40配体在肝移植术后肝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杨鹏翔, 高玉雪, 刘欢, 沈昀泰, 臧运金, 陈德喜
2021, 37(4): 841-8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3
摘要(407) HTML (132) PDF (2805KB)(30)
摘要:
目的 探究胆汁中细胞因子联合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的预测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6例肝移植患者。按术后第1天AL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ALT<500 U/L,10例)和重度肝损伤(ALT>500 U/L,6例)。采集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胆汁,应用MILLIPLEX®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17种细胞因子水平。运用R软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和临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进行GO富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
口服肝靶向制剂介导受体ASBT和ASGPR在肝泡型包虫病大鼠模型体内的表达分析
高瑞雪, 胡春晖, 张发斌, 高攀, 甘雪辉, 张耀刚, 姜博璠
2021, 37(4): 846-8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4
摘要(761) HTML (175) PDF (3653KB)(34)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表达研究,探讨其在肝泡型包虫病(HAE)药物治疗方面口服肝靶向制剂设计的可行性。 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10只大鼠造模,造模成功的8只大鼠为HAE组,正常组大鼠8只作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对ASBT在HAE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回肠组织的表达分布、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分析ASGPR在HAE大鼠模型的非患病肝组织、肝组织病灶边缘带及正常大鼠肝组织的表达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
巨噬细胞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肝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宫甜甜, 黄少刚, 孙瑞珍, 申景岭, 李秋明, 雷蕾, 单智焱
2021, 37(4): 852-8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5
摘要(654) HTML (239) PDF (3026KB)(31)
摘要: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Mc)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向肝祖细胞(HPCs)分化的影响。 方法 C57BL/6N小鼠24只,采取腹腔冲洗法获得巨噬细胞,收集上清获得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CDM)。通过激活素A、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小鼠iPSCs向HPCs分化。将HPCs的诱导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正常培养基,为对照组(Ctrl组); 另一组在诱导D5使用Mc-CDM培养基,为实验组(Mc组)。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比较正常Ctrl组与Mc组HPCs的形态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在体外建立了iPSC...
STAT3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余旺, 章礼久, 路燕, 宋莎莎
2021, 37(4): 857-8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6
摘要(1143) HTML (208) PDF (2009KB)(109)
摘要:
目的 探讨STAT3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肝细胞损伤后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APAP(1、2.5、5、10、20 mmol/L)刺激12、24或48 h,等体积PBS作为对照组。筛选出最佳刺激浓度和作用时间后,AG490(10、50、100 μmol/L)作用AML12。CCK8法检测AML12细胞活力。RT-PCR检测AML12中PCNA、CyclinD1、Ki67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STAT3及PCNA、CyclinD1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
论著_胆道疾病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与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王锦程, 余佩和, 苏松, 李波
2021, 37(4): 863-8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7
摘要(711) HTML (295) PDF (2745KB)(46)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和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8月发表的有关ENBD与EBS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疗效对照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ENBD与EBS术前胆管炎发生率、术前胰腺炎发生率、支架障碍率、术前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漏率的差异。 结果 最终纳入6项研究,包括11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胰腺炎发生率、支架障碍率、术前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ENBD组与EB...
鼻胆管造影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诊断价值及结石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边大鹏, 董锦沛, 牛海霞, 杨尹默, 冯秋实
2021, 37(4): 868-8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8
摘要(701) HTML (331) PDF (1889KB)(29)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鼻胆管造影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残留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ERCP取石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鼻胆管造影的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366例患者完成ERCP取石及鼻胆管造影,27例可疑残留结石,再次ERCP证实其中25例为结石残留(残留组),另341例无残留(无残留组)。ERCP胆管取石后结石残留率为6.8%(25/366),鼻胆管造影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阳性预测值为92.6%(25/27...
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引流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王云峰, 徐斌, 王杰, 张文忠, 李刚, 凌杰, 邱伟, 王月明, 王永兵
2021, 37(4): 872-8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29
摘要(924) HTML (410) PDF (2486KB)(4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引流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5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E)组191例;三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组138例;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235例。统计3组患者性别、年龄、胆管直径、结石大小/数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
论著_胰腺疾病
重症胰腺炎合并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朝云, 张萍, 王民开
2021, 37(4): 877-8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0
摘要(759) HTML (230) PDF (1939KB)(50)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脓毒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7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56)与非脓毒症组(n=122)。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SAP患者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为31.46%。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糖、血钙、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以及入住ICU、低氧血症、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手术方式、血液净化、留置导尿、胰腺坏死范围在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许晨, 杨魏, 顾杰, 周卫忠, 施海彬
2021, 37(4): 882-8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1
摘要(983) HTML (355) PDF (2066KB)(31)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PTBS)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且接受PTBS治疗的24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患者有无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将所有患者分为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组(n=55)、无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组(n=194),并分析其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P < 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其合并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丁航, 郑琳琳, 刘源, 张连峰, 周琳
2021, 37(4): 888-8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2
摘要(691) HTML (214) PDF (1979KB)(4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AIP合并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诊治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1型AIP患者资料,其中包括29例单纯AIP患者及11例AIP合并IgG4-SC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复发率并绘制复发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基于升阶梯治疗原则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开腹坏死物清除术的危险因素
段玉灵, 冯赞杰, 范国鑫, 王磊, 刘康伟, 彭慈军
2021, 37(4): 893-8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3
摘要(582) HTML (235) PDF (2166KB)(39)
摘要:
目的 开腹坏死物清除术(OPN)是单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失败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方式,探讨导致患者需要继续行OPN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基于“step-up”原则外科干预方式的SAP患者156例,根据后期是否行OPN分为PCD组(n=126)和PCD+OPN组(n=30)。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入院血钙、入院白细胞、CTSI评分>7分、APACHE-Ⅱ评分、Ronson评分、是否合并胰周液体积聚、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PCD干预时间是否超过入院后1周等临床资料。计量资料...
短篇论著
冠腔分流联合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王维杰, 朱荣涛, 梁若鹏, 李健, 张弛弦, 李德旭
2021, 37(4): 898-9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4
摘要(450) HTML (105) PDF (4530KB)(26)
摘要:
病例报告
急性甲型肝炎伴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
李腊梅, 朱琦, 陈林, 杨新乐, 许芳, 蔡艳俊, 牛俊奇, 李婉玉
2021, 37(4): 902-9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5
摘要(422) HTML (150) PDF (2360KB)(48)
摘要:
非妊娠中年妇女急性戊型肝炎所致死亡1例报告
徐晓桐, 金晶兰
2021, 37(4): 905-9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6
摘要(425) HTML (119) PDF (1885KB)(39)
摘要:
氨溴索治疗戈谢病相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
张玮, 崔仕元, 王珊珊, 郑美芳, 张鹏, 高润平
2021, 37(4): 908-9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7
摘要(853) HTML (220) PDF (1996KB)(82)
摘要:
成人先天性肝外门体分流3例报告
赵小玲, 郑吉敏, 李苹苹, 李月芹
2021, 37(4): 910-9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8
摘要(865) HTML (443) PDF (2248KB)(29)
摘要:
肝细胞癌伴吲哚菁绿排泄障碍1例报告
邱轩, 陈丽娟, 江颖, 刘玮
2021, 37(4): 914-9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39
摘要(518) HTML (179) PDF (2262KB)(24)
摘要:
肝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的肝性脑病误诊1例报告
高安, 张舒, 甘建和, 李冬
2021, 37(4): 916-9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0
摘要(464) HTML (157) PDF (2098KB)(23)
摘要:
壶腹部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曹延楠, 胡月雷, 吕国悦, 樊钟琦
2021, 37(4): 918-9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1
摘要(660) HTML (184) PDF (2128KB)(24)
摘要:
综述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覃超梅, 刘永明, 苏何玲
2021, 37(4): 921-9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2
摘要(721) HTML (217) PDF (2195KB)(61)
摘要: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及2型糖尿病(T2DM)均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了乙型和丙型肝炎与T2DM的关系。分析表明,一方面,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促进T2DM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和胰岛素靶细胞葡萄糖摄取以及糖原合成。另一方面,T2DM患者容易罹患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这可能与糖尿病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破坏有关。

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及其他联合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欧阳敬中, 周艳召, 朱瑞利, 王征征, 陈勋, 周进学, 李庆军
2021, 37(4): 925-9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3
摘要(846) HTML (259) PDF (1932KB)(76)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发展迅速,高复发的特点导致HCC患者长期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在HCC治疗中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主要介绍了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及其他联合治疗在HCC中的应用,指出当前HCC治疗的最新研究热点在于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相关的联合治疗。
叉头转录因子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
李恬雨, 闫会敏
2021, 37(4): 931-9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4
摘要(584) HTML (291) PDF (1910KB)(38)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HCC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FOX家族分子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精准医学时代下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
尤文化, 梁渊, 吕凌
2021, 37(4): 935-9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5
摘要(1066) HTML (293) PDF (1903KB)(101)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20%。近年来,全球I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多数患者就诊时就已处于终末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ICC治疗不断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介绍了ICC在发病机制、分子分型、早期诊断方面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并回顾了近几年ICC的临床转化研究。希望通过其进展,为ICC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微生物菌型相关菌群的影响
刘巧红, 赵瑜, 胡义扬
2021, 37(4): 939-9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6
摘要(837) HTML (177) PDF (1913KB)(61)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失调密切相关。饮食因素可能是影响肠道细菌组成和功能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基于肠道微生物菌型的概念,总结了饮食对NAFLD肠道微生物菌型相关菌群的影响,包含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及其他菌。指出改善饮食进而调节肠道菌群是防治NAFLD的重要策略之一,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尚需进一步的机制和临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栾雨婷, 黄钟鸣, 沈文娟, 哈明昊, 顼志兵
2021, 37(4): 943-9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7
摘要(951) HTML (1961) PDF (1902KB)(158)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目前对NAFLD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且无特效药物。从发病机制、无创诊断、药物作用与疗效角度出发,介绍了以机体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为研究对象的代谢组学在NAFLD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NAFLD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内科治疗进展
刘素彤, 苏凯奇, 赵晨露, 张丽慧, 赵文霞
2021, 37(4): 947-9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8
摘要(1061) HTML (193) PDF (1913KB)(123)
摘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结了目前内科治疗MALFD的研究现状,其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个体化药物的治疗。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生物钟调整和心理干预,个体化药物治疗有胰岛素增敏剂、维生素E、减肥降脂药、保肝降酶药及中医药治疗等。同时,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式是临床治疗MAFLD的大势所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瘙痒症的管理
胡凯丽, 肖丽
2021, 37(4): 951-9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9
摘要(1192) HTML (288) PDF (1901KB)(107)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瘙痒可见于60%~70%的PBC患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PBC患者的瘙痒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主要总结了PBC的发病机制、PBC相关瘙痒症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术后预后研究现状与挑战
陈林, 刘宁, 金晶兰, 蔡艳俊, 许芳, 牛俊奇, 李婉玉
2021, 37(4): 955-9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0
摘要(732) HTML (419) PDF (2063KB)(54)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等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肝移植是治疗PBC的唯一有效手段。主要阐述了PBC患者进行肝移植的概况、肝移植术后生存期、并发症、PBC复发以及肝移植治疗前景及挑战,为PBC移植术后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
Kupffer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付海艳, 唐映梅
2021, 37(4): 959-9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1
摘要(733) HTML (158) PDF (1893KB)(37)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机制复杂。Kupffer细胞作为调节免疫的关键细胞,在PBC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肝细胞受损时,Kupffer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PBC的发生发展。从Kupffer细胞在PBC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为Kupffer细胞作为PBC治疗的可能靶点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文成, 李琰, 常冰
2021, 37(4): 962-9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2
摘要(730) HTML (175) PDF (1897KB)(57)
摘要:
吡咯生物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原因为摄入了含吡咯生物碱的中草药或食品。从药物因素、宿主因素、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吡咯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肝包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王茂林, 邵英梅
2021, 37(4): 965-9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3
摘要(580) HTML (157) PDF (1899KB)(24)
摘要:
肝包虫病灶压迫侵犯门静脉可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常规肝切除不能有效根治。简述了肝包虫病合并CTPV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总结了其治疗策略。认为肝包虫病合并CTPV的治疗应在包虫病灶切除的基础上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血管重建、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的应用在根治性切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慢性肝病的影响
刘欢, 陈鹏, 李菲
2021, 37(4): 969-9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4
摘要(662) HTML (439) PDF (2065KB)(55)
摘要:
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降解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甲状腺功能减退现象明显增加,且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归纳了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及其不同发病阶段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变化,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对预测慢性肝病发生风险、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研究认为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可通过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病情、改善预后的治疗效果。此外,由于甲状腺代谢异常所引发的一系列基因失调或功能紊乱有可能成为部分慢性肝病新的治疗靶点,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吴霞, 朱晓宁, 张玉蓉, 尹玥, 彭孟云, 郑丁, 汪静
2021, 37(4): 973-9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5
摘要(617) HTML (592) PDF (2499KB)(29)
摘要: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表明SOCS1在炎症反应中的异常表达与细胞因子受体、Toll样受体和激素受体信号的调控有关,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因此SOCS1作为肝脏炎症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锐, 王志鑫, 樊海宁, 王海久
2021, 37(4): 977-9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6
摘要(695) HTML (137) PDF (1923KB)(38)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在恶性肿瘤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广阔的前景,但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驱使研究者探索潜在的免疫检查点。总结了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有望成为下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经典靶点,在肝脏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
继发于胰腺癌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史晨光, 刘晓欢, 谢亚兴, 马艳波
2021, 37(4): 982-9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57
摘要(686) HTML (297) PDF (2047KB)(41)
摘要:
目前国际上对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尚未完善,胰腺外科医师对继发于胰腺癌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常常忽视或错误估计,使得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未得到充分治疗,严重影响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典型症状、诊断方法、不同胰腺癌阶段的胰酶替代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分析认为胰酶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不同疾病阶段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醌氧化还原酶1抑制剂双香豆素促进HBV X蛋白降解进而抑制cccDNA转录的机制研究
陈娟, 黄爱龙
2021, 37(4): 780-780.
摘要(182) HTML (136) PDF (874KB)(17)
摘要:
通过监测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株比例的变化推测cccDNA的快速更新周期
陆星宇, 周彬, 孙剑
2021, 37(4): 862-862.
摘要(209) HTML (238) PDF (876KB)(24)
摘要:
PEG-IFN序贯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强
2021, 37(4): 881-881.
摘要(160) HTML (168) PDF (877KB)(26)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1, 37(4): 786-786.
摘要(198) HTML (108) PDF (1378KB)(10)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在743种医学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
2021, 37(4): 797-797.
摘要(143) HTML (180) PDF (868KB)(9)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作者上传盲审稿的要求
2021, 37(4): 904-904.
摘要(183) HTML (136) PDF (1377KB)(1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1-12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1, 37(4): 907-907.
摘要(288) HTML (190) PDF (871KB)(2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