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期
肝肿瘤的消融治疗 重点号
执行主编:李肖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肝癌消融技术管理与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构建
符艳, 李肖, 张晓武, 曹家玮
2021, 37(3): 497-5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1
摘要(708) HTML (286) PDF (1872KB)(90)
摘要:
消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规范的消融技术、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及密切的团队合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尽管近年来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随着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而逐渐提高,但肿瘤复发率仍较高,因此亟需能更好地提高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构建是根据肝癌消融治疗的需求,在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由于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较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具有更多的潜在优势,因此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消融团队构建的新模式。
专家论坛
大肝癌的消融治疗
曹飞, 范卫君
2021, 37(3): 501-5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2
摘要(864) HTML (243) PDF (1817KB)(108)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单个肿瘤直径大于5 cm时定义为大肝癌。大肝癌具有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出现肿瘤转移和血管浸润等特点,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外科切除是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案,但仅有20%~30%的患者符合手术治疗要求。对于不可切除的大肝癌国内外指南推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治疗方案,TACE可以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反复多次的TACE治疗疗效有限,且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单独的TACE治疗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随着肿瘤消融技术如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等不断发展,TACE联合肿瘤消融治疗已成为大肝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肝癌消融治疗的疗效仍...
肝癌局部治疗——消融或切除?
史瑶平, 翟博
2021, 37(3): 506-5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3
摘要(609) HTML (333) PDF (1800KB)(89) 施引文献 (7)
摘要: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患者首选的根治性方法,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受肿瘤大小及部位、肝功能和整体状况的影响,不能耐受手术切除。近年来,以射频和微波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技术迅速发展,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更被誉为堪与外科切除相媲美的肝癌根治性治疗的新技术。就局部消融与外科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选择作一简介。
超声引导下肝癌热消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李鑫, 梁萍
2021, 37(3): 510-5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4
摘要(1396) HTML (271) PDF (1971KB)(126) 施引文献 (15)
摘要: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为早期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为中晚期肝癌的姑息减瘤及联合系统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超声技术以其显像实时、引导准确、操作简便、移动便捷、费用低廉、无辐射损伤及高效节能等优势在肝癌热消融治疗术前规划、术中引导、术后评估及长期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随着超声与影像融合技术的进步以及与光声成像为代表的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引导下热消融走在肝癌精准治疗的最前沿,并保持持久发展,向更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诊疗模式发展。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局部消融治疗
罗文, 帖君
2021, 37(3): 515-5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5
摘要(771) HTML (150) PDF (1871KB)(79) 施引文献 (7)
摘要: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于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肝癌患者,局部消融治疗可达到长期生存,并在稳定门静脉压力,保存肝脏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局部消融可以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疗效。围手术期客观评价门静脉压力,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纠正脾功能亢进和防止术后肝衰竭,做好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有助于提升消融后患者的管理效率。
结直肠癌肝转移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李学敏, 王皓, 王俊杰
2021, 37(3): 522-5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6
摘要(795) HTML (426) PDF (1818KB)(57) 施引文献 (2)
摘要:
全身治疗和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又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不仅是转移灶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对全身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SABR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通过对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的影响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SABR联合免疫治疗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增加照射区域之外病灶远隔效应的发生率。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ABT)是一种独立的微创治疗体系,具有疗程短、精确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现就SABR和SABT在CRLM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指南与规范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021, 37(3): 527-5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7
摘要(1648) HTML (1075) PDF (2202KB)(824) 施引文献 (44)
摘要: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021, 37(3): 532-5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8
摘要(1845) HTML (333) PDF (3779KB)(661) 施引文献 (101)
摘要:
为了规范原发性肝癌危险人群的有效预防、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为慢性肝病人群原发性肝癌的预防、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
2021, 37(3): 543-5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9
摘要(2394) HTML (241) PDF (2560KB)(485) 施引文献 (61)
摘要:
《世界胃肠病组织指导意见:COVID-19和肝病患者的照护》摘译
李喆, 高方博, 吴艳艳, 祁兴顺
2021, 37(3): 554-5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0
摘要(659) HTML (107) PDF (1929KB)(49)
摘要:
论著_病毒性肝炎
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陈贺, 傅涓涓, 李丽, 杨广德, 潘修成
2021, 37(3): 556-5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1
摘要(892) HTML (494) PDF (1808KB)(149) 施引文献 (30)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低病毒血症(LLV)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观察患者人口学特征参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60例CHB患者,其中LLV组204例,SVR组356例。两组...
凝血异常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徐英, 黄小平, 陈丽, 孙蔚, 王艳, 甘建和
2021, 37(3): 560-5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2
摘要(644) HTML (185) PDF (1915KB)(75) 施引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传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栓形成事件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56例,分为发生血栓组(n=24)与未发生血栓组(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凝血指...
急性戊型肝炎严重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玉, 梅雪, 张宇一, 邹颖, 张正国, 郭红英, 袁伟, 王介非, 钱志平
2021, 37(3): 565-5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3
摘要(656) HTML (160) PDF (1946KB)(60) 施引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伴或不伴严重黄疸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发生严重黄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79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Bil是否>171 μmol/L分为AHE伴轻度黄疸(AHE-M)组和AHE伴严重黄疸(AHE-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 结果 179例患者56.42%(101例)伴严重黄疸。与AHE-M组比较,AHE-S组男性占比多(80.20% vs 61.54%, ...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中国肝病型Wilson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梁晨, 刘晖, 白洁, 任艳, 王泰龄, 刘念晨, 白丽,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郑素军
2021, 37(3): 570-5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4
摘要(698) HTML (369) PDF (2262KB)(66) 施引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与中国肝病型Wilson病(WD)的关系,及其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能力。 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6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236例中国W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有肝脏病理且临床资料齐全的肝病型WD患者26例,应用METAVIR评分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4期)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F0期、F1期、F2期)两组,计算3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Sheth指数、APRI指数、FIB-4指数),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数、相关临床指标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
下瘀血汤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张玮, 杨广越, 沈东晓, 马文婷, 陶乐, 吴柳, 严萍, 刘成
2021, 37(3): 575-5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5
摘要(1080) HTML (593) PDF (2815KB)(66) 施引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 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 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模型组ALT和AST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癥活络方通过ERK5通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
田乐, 王颖航, 潘志
2021, 37(3): 582-5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6
摘要(607) HTML (256) PDF (5010KB)(34) 施引文献 (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消癥活络方(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数据库、化源网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收集XZHLF各中药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出XZHLF各中药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XZHLF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OMIN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得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XZHLF“药物-活性成分”网络和XZHLF防治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潜在作用...
ALBI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孙梦园, 向晓星
2021, 37(3): 590-5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7
摘要(907) HTML (510) PDF (2118KB)(100) 施引文献 (24)
摘要:
目的 研究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以明确风险分层和增加临床实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8年8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7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标准化治疗,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随访至2020年8月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109)和存活组(n=1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运...
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Child-Pugh A/B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昌旭, 徐露瑶, 汝娜, 任雪康, 唐朝辉, 王英超
2021, 37(3): 596-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8
摘要(559) HTML (140) PDF (1806KB)(39) 施引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明确LSPD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LSPD治疗的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外科组);选取同期接受保守治疗的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内科组)。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上消化道出血和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
论著_肝脏肿瘤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
何伟猛, 张植明, 侯金林, 何雅婧
2021, 37(3): 601-6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19
摘要(471) HTML (169) PDF (2406KB)(41)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在南方医院肝肿瘤中心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70例,包括恩替卡韦治疗组114例,对照组(未抗病毒治疗)56例。记录治疗前基线的人口学资料,ALT、AST、TBil、Alb、PLT和Child-Pugh分级,HBeAg和HBV DNA水平,AFP、BCLC分期,以及治疗后4~8周的HBV DNA水平,ALT、AST、TBil、Alb和Child-Pugh分级变化和治疗后长期的生存状况。观察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获益(总生存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滕颖, 丁晓燕, 李文东, 陈京龙
2021, 37(3): 606-6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0
摘要(987) HTML (343) PDF (1942KB)(73) 施引文献 (53)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15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7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2例。随访患者,肝内病灶使用mRECIST标准、肝外转移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24例肝癌患者中,1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7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6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肝细胞癌的效果及预后评价模型分析
杨乔怡, 王恩鑫, 王哲轩, 夏冬东, 白苇, 李小梅, 韩国宏
2021, 37(3): 611-6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1
摘要(805) HTML (234) PDF (2117KB)(52) 施引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现有肝癌预后评价模型的指导价值。 方法 筛选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全国24家三级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最终共纳入266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计算HAP评分、mHAP评分、mHAP2评分、mHAP3评分及6&12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C指数,比较各种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所纳入患者中位生存时...
mRECIST应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韩丹丹, 王哲轩, 王恩鑫, 夏冬东, 王秋和, 白苇, 陈勇, 韩国宏
2021, 37(3): 616-6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2
摘要(1211) HTML (376) PDF (1927KB)(46) 施引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应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190例。应用mRECIST标准评估TACE术后影像学应答,将肿瘤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定义为有应答组(n=89),将疾病进展(PD)和疾病稳定(SD)定义为无应答组(n=10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根据mRECIST标准,CR、PR...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行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蕊, 常秀娟, 程家敏, 赵志芹, 李茵茵, 陆荫英, 曾珍
2021, 37(3): 621-6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3
摘要(575) HTML (108) PDF (1860KB)(21)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 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
论著_其他肝病
儿童和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维生素D水平关系的Meta分析
胡庭鹏, 唐苏丹, 余泽波
2021, 37(3): 627-6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4
摘要(689) HTML (171) PDF (2011KB)(50)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儿童及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与NAFLD之间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0年8月。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Meta分析最终纳入10篇文献,NAFLD组共622例,健康对照组共1608例。10篇纳入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10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I2=97%, P<0.05),NA...
不同类型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王瑜, 仇丽霞, 范作鹏, 宋静静, 张晶, 展玉涛
2021, 37(3): 632-6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5
摘要(695) HTML (144) PDF (1808KB)(86) 施引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结局。 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急性DILI的7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损靶细胞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n=554)、胆汁淤积型(n=99)、混合型(n=137)3组。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评分、临床结局以及Hy′s法则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
274例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樊亚楠, 施逸怡, 徐京杭, 李妞妞, 程然, 秦利霞, 纪童童, 李雪迎, 于岩岩
2021, 37(3): 636-6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6
摘要(1227) HTML (530) PDF (1838KB)(69) 施引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青少年和成人IM患者的肝损伤特征,按照年龄、血清EBV DNA水平、是否合并黄疸、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及HEV感染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亚组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符合参数分析条件者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参数分析条件者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274例患者,其中男154例(56.2%),女120例(...
肝星状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田臻, 王丽莎, 姚耐娟, 赵英仁, 阮骊韬
2021, 37(3): 642-6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7
摘要(1015) HTML (334) PDF (4302KB)(65) 施引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究肝星状细胞(HSC)炎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模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45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每组15只。模型组、NAC组注射人血白蛋白构建慢性肝病模型,之后腹腔注射内毒素(LPS)+D-GlaN诱导ACL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NAC组诱导ACLF前1周开始应用NAC。模型组及NAC组小鼠腹腔注射LPS+D-GlaN 48 h后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AST、ALT及肝组织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LPS、IL-1β水平。在有或无NAC的情...
论著_胆道疾病
高原地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新型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和验证
梅学鹏, 陈小彬, 皮世政, 陈屹冲, 星军华, 王海久, 高帅, 周瀛
2021, 37(3): 648-6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8
摘要(575) HTML (203) PDF (2761KB)(37) 施引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结石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14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n=130)和复发组(n=14)。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估预测列线图的可靠性;采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以量化预测列线图的判别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该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
论著_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初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关系
严永峰, 蒋鑫, 钟瑞, 徐欢, 彭燕, 汤小伟
2021, 37(3): 654-6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29
摘要(726) HTML (128) PDF (2124KB)(59) 施引文献 (27)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早期炎症反应与晚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潜在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2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3例,根据起病初期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160例,非SRIS组112例。纳入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并发症及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价值的变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载脂蛋白A-I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徐劲, 彭燕, 唐川康
2021, 37(3): 660-6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0
摘要(644) HTML (153) PDF (1991KB)(71) 施引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0例AP患者。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50例,中度重型急性胰腺炎(MSAP)16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44例。收集AP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入院24 h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TG、血清TC、HDL-C、LDL-C,载脂蛋白包括ApoA-I及ApoB]、系统评分(Ranson、BISAP、MCTSI评分)。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
病例报告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左支癌栓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1例报告
杨季红, 陈国想, 周茉, 赵继森, 王元, 周元龙
2021, 37(3): 666-6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1
摘要(799) HTML (428) PDF (3239KB)(53) 施引文献 (2)
摘要: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罕见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费语晨, 吕东来
2021, 37(3): 670-6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2
摘要(513) HTML (145) PDF (2972KB)(31) 施引文献 (2)
摘要: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水痘1例报告
董亚男, 张银华, 龚亚华, 滕惠琴, 刘玮, 陈建杰
2021, 37(3): 673-6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3
摘要(746) HTML (143) PDF (1821KB)(32)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冯丽娜, 黄剑洁, 涂芷馨, 王妍, 张晓雪, 马博, 温晓玉, 金清龙
2021, 37(3): 676-6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4
摘要(515) HTML (152) PDF (2353KB)(33)
摘要: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致重度溶血性黄疸1例报告
吕一品, 张勇, 汤善宏
2021, 37(3): 679-6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5
摘要(640) HTML (200) PDF (1812KB)(38) 施引文献 (2)
摘要:
综述
HBV感染肾小管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迎娟, 冯国和
2021, 37(3): 681-6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6
摘要(520) HTML (128) PDF (1812KB)(63) 施引文献 (1)
摘要:
肾脏具备HBV感染肝细胞的关键因素,HBV相关肾小球肾炎(HBV-G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HBV直接损伤肾小管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HBV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激活NF-κB等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导致HBV-GN进展。目前在临床上尚无作用靶点位于肾脏治疗HBV-GN的药物。将HBV感染细胞的关键因素和HBV损伤肾小管细胞研究进展总结如下,阐述HBV直接感染肾小管细胞的可能机制,为HBV-G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后辅助治疗
龚天乐, 岳平, 严俊, 李汛
2021, 37(3): 685-6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7
摘要(703) HTML (452) PDF (1853KB)(62)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肝细胞癌(HCC)术后的高复发率不容忽视,有关HCC术后的辅助治疗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共识意见或指南推荐。现有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是HCC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对于伴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术后适时的辅助治疗可能会推迟复发时间,使患者获益。现阶段通过辅助治疗预防HCC术后复发及延长生存期日益受到关注。就近年来HCC微血管侵犯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伴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
肝细胞癌相关胆汁酸代谢失衡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哲睿, 贾晓东, 陆荫英
2021, 37(3): 690-6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8
摘要(1165) HTML (252) PDF (1817KB)(109) 施引文献 (13)
摘要:
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及胆汁酸受体调控通路均参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CC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HCC患者的血浆和粪便中某些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产胆盐水解酶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丰度失衡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及机体免疫微环境的改变等也会促进HCC发生;此外,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孕烷X受体、本构雄烷受体及鞘氨醇-1-磷酸受体2等多种受体亦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胆汁酸代谢的各个环节在HCC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诠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CC发病机制的认识,开发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精准...
环状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蔡馨, 陈娟娟, 汤冬玲, 张平安
2021, 37(3): 695-6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39
摘要(909) HTML (209) PDF (1810KB)(41) 施引文献 (4)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调控HCC的侵袭迁移机制对于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circRNA)作为非编码RNA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环状结构高度稳定,在肝细胞中起microRNA(miRNA)海绵作用,以竞争内源性RNA机制调控miRNA或促进靶基因表达,在HCC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探讨circRNA在HC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筛选HCC诊断标志物和研发治疗的有效靶点。
非编码RNA在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陈国想, 周茉, 陈圣, 王元, 周元龙, 杨季红
2021, 37(3): 699-7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0
摘要(1055) HTML (209) PDF (2217KB)(49) 施引文献 (5)
摘要:
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但索拉非尼耐药已经成为影响肝细胞癌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中起着关键作用。总结了非编码RNA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自噬、促进肝癌干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肝癌组织微环境来调节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指出了非编码RNA调控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分子机制在克服耐药方面的潜在临床意义。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孙永康, 颜学波, 朱泽民, 申鼎成, 谢智钦, 赵志坚, 唐才喜
2021, 37(3): 704-7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1
摘要(704) HTML (322) PDF (1820KB)(54)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良、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lncRNA MALAT1在HCC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并且在HCC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结了lncRNA MALAT1在HCC中的研究现状,探讨其表达模式、作用机制以及在预测和监测HCC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深入了解lncRNA MALAT1在介导HCC发展中的作用。lncRNA MALAT1将有望成为HCC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在将来应用于临床靶点治疗。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饮食干预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叶俊钊, 林衍松, 钟碧慧
2021, 37(3): 709-7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2
摘要(791) HTML (398) PDF (1816KB)(106) 施引文献 (10)
摘要: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呈全球性流行的重要原因,而膳食模式调整更是MAFLD管理的基石。近年来大量新的治疗性膳食模式被提出并尝试应用于MAFLD的治疗,包括限制能量均衡饮食、低碳饮食、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低游离糖饮食、轻断食饮食、高蛋白饮食、地中海饮食等,这些新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效果不一。介绍了这些膳食治疗新策略的治疗理念、实践方法以及在国内外MAFLD人群治疗中的获益证据,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提供新视角。
碳酸氢根伞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常英昊, 景丹, 徐文姣, 周晓蕾, 王孝平, 汤善宏
2021, 37(3): 714-7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3
摘要(755) HTML (316) PDF (1807KB)(48) 施引文献 (2)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PBC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但是免疫抑制剂对其疗效不佳,而熊去氧胆酸等参与调节胆汁酸代谢的药物却具有良好疗效。研究显示PBC患者胆管上皮细胞的碳酸氢根(HCO3-)分泌功能受损,失去HCO3-伞阻挡的胆汁酸进入胆管上皮细胞并介导细胞损伤与凋亡,引发凋亡细胞表达自身抗原并造成免疫损伤。为探究胆管上皮细胞所分泌的HCO3-伞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简述了HCO3-伞的生理功能与产生机制,以及HCO3-分泌的影响因素等,并指出HCO3-分泌减少可能是PBC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和潜在治疗靶点。
阴离子交换蛋白2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鉏曦, 邢练军
2021, 37(3): 718-7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4
摘要(570) HTML (104) PDF (1952KB)(32)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胆管微环境变化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是一种位于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HCO3-/Cl-交换蛋白,因发现其可以诱发和加重PBC的病程而被广大学者重视。从AE2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着手,归纳总结了AE2在胆管微环境和自身免疫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对PBC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探索AE2在PBC中的调控机制寻找到潜在的PBC治疗新方法以及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肝脏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
王帅, 张永贵, 王江滨, 徐严
2021, 37(3): 721-7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5
摘要(651) HTML (328) PDF (1803KB)(76) 施引文献 (5)
摘要:
慢性肝病严重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最终可能发展至肝细胞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延缓肝纤维化进展,降低失代偿事件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介绍了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为慢性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microRNA-125b在多种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卢能源, 王佳慧, 钟芳菲, 汪磊, 彭岳, 赵铁建, 郑洋
2021, 37(3): 725-7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6
摘要(702) HTML (150) PDF (1811KB)(34) 施引文献 (3)
摘要: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是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因子。简述了多种慢性肝病,包括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相关病因,归纳了近年来关于miR-125b通过靶向不同的靶基因,进入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在同一肝病或病理进程中发挥着相同或相悖的调控作用的相关报道,以期为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非创伤性鉴别手段的建立提供相关见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王婷婷, 何家俊, 杨楚婷, 李圆浩, 陈炜炜, 刘军
2021, 37(3): 729-7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7
摘要(899) HTML (140) PDF (1806KB)(58) 施引文献 (3)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急性胰腺炎并加重其病情严重程度。
2019年—2020年胰腺癌放射治疗新进展
任刚, 王颖杰
2021, 37(3): 733-7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48
摘要(1144) HTML (594) PDF (1806KB)(118) 施引文献 (7)
摘要:
随着放疗设备、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放疗已进入精准时代。放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在相关放疗理念、技术模式方面进展很快。结合目前放疗领域专家所关注的胰腺癌放疗技术新进展、放疗剂量模式改变等热点问题,回顾近期相关文献加以总结分析,归纳提示多模态影像对指导胰腺癌放疗有重要作用,放疗剂量模式向高剂量少分次方向发展,新辅助放疗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证实,多药联合的强力化疗方案是胰腺癌放疗的主要联合方式。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基于Baveno Ⅵ标准和脾硬度在病毒学抑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研究
王海玉
2021, 37(3): 521-521.
摘要(181) HTML (251) PDF (853KB)(30) 施引文献 (3)
摘要:
低剂量利福昔明可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
朱玉凡, 牛俊奇
2021, 37(3): 595-595.
摘要(326) HTML (162) PDF (853KB)(41) 施引文献 (2)
摘要:
肝细胞特异性NRF2激活可改善脂肪性肝炎的纤维化和癌变
李丽, 华瑞
2021, 37(3): 675-675.
摘要(185) HTML (233) PDF (855KB)(25) 施引文献 (1)
摘要:
基因工程FGF19类似物aldafermin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张瑞华, 温晓玉
2021, 37(3): 678-678.
摘要(258) HTML (212) PDF (858KB)(34) 施引文献 (3)
摘要:
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索磷布韦片治疗慢性HC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孔菲, 牛俊奇
2021, 37(3): 689-689.
摘要(214) HTML (167) PDF (857KB)(19)
摘要:
奥贝胆酸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徐晓桐, 金晶兰
2021, 37(3): 724-724.
摘要(326) HTML (320) PDF (854KB)(38) 施引文献 (2)
摘要:
TLR8激动剂GS-9688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潜力——抗病毒和调节介质的重塑
阿米那· 阿不力孜, 华瑞
2021, 37(3): 732-732.
摘要(393) HTML (357) PDF (857KB)(20)
摘要:
中药复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杜宏波, 叶永安
2021, 37(3): 736-736.
摘要(231) HTML (189) PDF (854KB)(24) 施引文献 (4)
摘要: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
2021, 37(3): 631-631.
摘要(471) HTML (177) PDF (848KB)(5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文章中插图的要求
2021, 37(3): 665-665.
摘要(232) HTML (135) PDF (859KB)(17)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利益冲突声明和作者贡献声明的要
2021, 37(3): 694-694.
摘要(303) HTML (157) PDF (849KB)(25)
摘要:
勘误
2021, 37(3): 708-708.
摘要(251) HTML (229) PDF (849KB)(16)
摘要:
书讯
《腹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出版
2021, 37(3): 574-574.
摘要(180) HTML (395) PDF (850KB)(57) 施引文献 (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