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正>本文介绍了国际肝移植学会(ILTS)2016年发表的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受体指南。该指南对LDLT受体的选择、移植流程、移植后管理和儿童移植注意事项提供了详细的处理方法和建议,有助于临床医师的使用。1前言与方法LDLT作为解决当前死亡供体肝脏短缺的重要策略已逐步被大家接受。然而,与死亡供体肝移植相比,LDLT受到伦理、医疗和外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许多问题仍未解决或尚需深入研究。
<正>本指南的制订方法已在他处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而言之,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在制订临床实践指南时结合了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医学会提出的最佳实践方案。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用于指南的背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评论的准备。通过阅读相关的技术评论可以提高对本指南的理解。2016年5月20日,指南专家组成员和技术评论作者开会讨论了证据的质量(表1),并考虑到了与推荐意见利弊相关的其他因素后制订了本指南。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腹腔镜胰腺手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 surgery,LAPS)被首次介绍以来,该手术方式发展缓慢,这一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和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是其可能的原因。LAPS最初仅被应用于肿瘤分期,随着经验的积累,LAPS被应用于更多复杂的手术过程中。如今,距LAPS首次报道已经过去20多年,尚无LAPS获得普遍认可。最近的一项泛欧调查表明,73%的外科医生有过微创远端胰腺切除的经验,但微
<正>HCV感染导致的肝脏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1.5亿人感染HCV,澳大利亚约为230 470人。澳大利亚丙型肝炎患者约75%被诊断,但治疗率仍然低于国际标准,只有26%的患者接受了治疗。自2007年以来,每年治疗的人群比率都保持不变,为1%。2016年3月1日,澳大利亚成为公开资助所有HCV感染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少数发达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医疗保健系统是由政府和私立机构组成。全民医保体系和医疗保险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管理并与私立医疗系统共存。联邦政府设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纳入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64例,根据肝小叶内肝脂肪变的肝细胞数占总肝细胞数的比例将其分为3组:脂肪变肝细胞占比<5%(对照组,89例),脂肪变肝细胞占比5%30%(a组,43例),脂肪变肝细胞占比>30%组(B组,32例)。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周血清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肝脂肪变不影响恩替卡韦...
目的分析江苏省启东市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负担以及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启东市(县级市)人民医院及启东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5月1日-2015年3月31日收治的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社会学信息、临床信息、近3年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因患病所致的误工损失及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分析疾病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医保类型、家庭收入等因素对经济负担的影响。通过χ2检验或Fis...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巩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HBV相关肝硬化合并AUGIB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AUGIB的危险因素;采用life tables法统计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HBV相关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51.9%、35.2%,中位生存时间是24.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TFGβ1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TGFβ1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30日。筛选出的文献采用OQAQ量表进行评价质量。通过Stata 13.0软件进行效应量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合并,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可信度以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检验...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mRNA表达水平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网站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14520数据集。从GSE14520基因数据库中获取HSP基因25种,通过与数据库下载的临床资料比对,纳入具有HSP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有对应临床资料的220例HCC患者。提取220例患者癌组织HS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对应的TNM分期及BCLC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SPA12A、HSPA5、HS...
目的研究特异性下调LKB1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SK-hep-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LKB1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LKB1特异性双链小干扰RNA(LKB1-siRNA),转染到高表达LKB1的人肝癌细胞株SK-hep-1中靶向沉默LKB1基因表达,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KB1基因的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体外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LKB1表达沉默后对人肝癌细胞株...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分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随访的社区人群445例为研究对象,将随访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2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获取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TG、HDL)等资料。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人群中胆囊结石患者共49例,占11.01%,其中代谢综合征组胆囊结石38例(17.2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LCHTD)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17例,其中行LC+LCHTD(LC+LCHTD组)57例,同期行传统开放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组)的患者6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2组患者的术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同时间点的测量值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LC+LCHTD组和OC...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行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C(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t值分别为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LC/DS)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5年7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LC/DS的47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老年患者(≥65岁)的一般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满意率、延迟出院原因、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率、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病死率等,并与非老年患者(≤64岁)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710例老年患者与4054例非老年患者接受LC/DS,病死率为0。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手...
目的分析不同原发疾病类型患者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出血的风险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85例行治疗性ERCP的胰胆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RCP术后胆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9例)和未出血组(656例),评价原发疾病类型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ERCP术后胆道出血的总体发生率为4.2%(29/685);其中21例为早期出血,8例为迟发性出血。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65.5%vs 25.6%,χ2=22.286,P&l...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胆汁淤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PGE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PGE组肝缺血前15 min至再灌注60 min经门静脉持续泵入PGE1(0.5μg·kg-1·min-1),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扎胆总管,建立胆汁淤积模型。7 d后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5 min,于再灌注1、6和24 h,检测血清生化酶和胆红素,以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Bcl-2、Bax、热休克蛋白(HSP)70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再灌注1、6和24 h,2组TBil和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DA)组(2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UCDA)。观察各组豚鼠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及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和总胆汁酸(TBA)]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豚鼠状态明显较好,毛发较...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确诊并获取病理标本的胆囊癌患者8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胆囊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检验法分析TROP2、p-ERK1/2和Cyclin D1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aplan-Mei...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4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6.4±8.4)个月。27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5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与胆石症家族史、高脂饮食、泥沙样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壶腹部周围憩室有关(χ2值分别为8.721、5.979、8.641、15.996、33.833、27.203,P值均<0.05)。logistic多因...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的使用情况。方法用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1990-2015年,并记录文献中的诊断标准,分析目前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的使用现状。结果纳入文献609篇,其中包括病例系列410篇,病例报告199篇。我国使用的诊断标准达15种,仅13.4%的文献采用的是国际推荐的因果关系评估法。46%的文献报道的病例仅根据用药史结合临床症状、排除常见肝损伤病因做出诊断。结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多,诊断的主观性强,诊断缺乏严谨性。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9例DILI患者,依据生化指标计算"R值"将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分别统计其用药情况、生化指标,并对行肝脏病理检查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比较其病理损伤类型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依据R值将289例DILI患者分为:肝细胞损伤型181例(62....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D患者57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A组,28例),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B组,29例),比较2组基线水平和治疗12周后血糖、胰岛素、C肽、葡萄糖处置指数(DI)、糖化血红蛋白、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日剂量,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周后,2组4个时间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21.380,P值均<0.05)...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模型,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对照治疗。实验结束时,观察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ELISA及RT-q PCR法测肝组织ADPN、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
<正>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腹腔充有大量胶样黏蛋白形成假性腹水的疾病[1],患者主要是以腹部进行性肿大、腹部胀痛为主诉,影像学可见肝脏受压缩小、边缘出现扇贝样缺损及大量腹水,易误诊为肝硬化腹水。现将本院2例曾被误诊为肝硬化腹水的PMP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80岁,因"腹胀1个月余",经门诊以"肝硬化腹水"收住院。13岁时曾患肺结核,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治疗,胸部X线提示病灶已钙化,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间断性身困乏力、头晕40余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史:贫血40余年,Hb维持在70 g/L左右,曾多次于外院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十维铁等,间断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家族史: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女儿)。查体:贫血貌,口唇黏膜见散在红色圆形斑点,束臂试验阳性,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
<正>酒精性肝病是由于大量饮酒摄入的乙醇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成伴有炎症反应的酒精性肝炎,甚至发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门静脉性胆道病(potal ductopathy,PD)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所致的肝内外胆管、胆囊管和胆囊出现解剖学、形态学异常和功能异常[2]。PD的发病因素较多,以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屡见不鲜,而酒精性肝硬化基础上明确
<正>Caroli病是一种先天性多发节段性的肝内胆道扩张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通过影像学表现诊断。Caroli病常并发多囊肾,但并发青少年肾消耗病(nephronophthisis,NPHP)的病例较为少见。现将1例Caroli病并发NPHP的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因"反复水肿11个月,肝功能异常7个月"于2016年10月24日入本院。患者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未予诊治。7个月前患者于发热、干咳后水肿加重,由颜面部逐渐蔓延
免疫耐受是T及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不应答或负应答表现。按形成时期的不同,免疫耐受可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HBV感染后机体对HBV免疫耐受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简要介绍了HBe Ag、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缺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低应答、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HBV基因型及基因组的变异、宿主基因多态性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异型增生结节(DN)是肝细胞癌(HCC)癌前病变向HCC演变的重要阶段,具有极高的癌变风险。依据细胞异型性的不同,DN可分为低度异型增生结节(LGDN)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总结了LGDN与HGDN的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简述了DN恶变为HCC的风险大小,指出应当提高临床医师对于HCC癌前病变DN的认识,通过对DN的筛查发现恶变风险高的结节并进行干预,以防止HCC的发生。
目前已有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往往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差,因此找到可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新兴的代谢组学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对近年来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研究作一总结,并强调了其在肝病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他汀类药物作为重要的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是安全的。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在多种肝病包括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防治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发现除降脂功能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炎、调节免疫、抗增殖、抗氧化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其在肝病防治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泡状棘球蚴可寄生于人体多个脏器,以肝脏最为多见。对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阐述,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包括疫区流行范围、血清学、超声、影像学、病理学诊断,治疗包括根治性肝切除术、姑息性肝切除术、肝移植、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消融、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和药物治疗。对于流行地区高危人群可定期筛查,早期诊断,防治结合,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肝脏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在遭受急性损伤时,由成熟肝细胞增殖完成肝再生。但在肝脏遭受慢性损伤时,成熟肝细胞增殖能力受损或耗竭,肝祖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参与肝再生。介绍了肝祖细胞的特征及来源,在肝损伤后组织修复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用于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潜能和面临的问题。认为对于肝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损伤和肝癌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利于肝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