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正>胆囊癌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度恶性、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远隔器官转移等临床生物学特性,患者就医时往往因肿瘤分期较晚失去手术机会,而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亦未能在晚期胆囊癌的治疗中体现出显著的优势,故其患者总体预后仍极不乐观。此外,近年来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等胆囊癌前病变的临床处理,仍有诸多争议和分歧,导致基层医疗单位对相关疾病诊疗原则的认识存在困难。鉴于此,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
<正>1指导原则该指导性文件代表美国肝病学会(AASLD)对成人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官方推荐。当前指南不同于以往AASLD实践指南。当前指南推荐是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制订的可信赖临床实践指南标准而制订的,并使用GRADE分级系统评估相关证据等级(表1)。指南采用诸多基于文献的系统评价以支持推荐意见。为此,可通过阅读系统评价内容以深入理解该指南。此外,对于临床重要
<正>1简介2011年,国际胰腺病协会发布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明确提出AIP有2种类型:1型和2型。其治疗以口服激素为主,大部分1型和2型患者经激素诱导治疗后均可缓解。但1型AIP的复发率明显高于2型。2016年国际胰腺病协会再次发布了AIP的治疗共识,针对AIP治疗的9个临床问题,列出推荐意见。文中
<正>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和部分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目前,在大手术量的医学中心,由胰腺外科领域资深专家实施该手术是十分安全的,围手术病死率低于3%5%,尽管如此,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其中约11%的患者会发生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的术后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postoperative pancre-
<正>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异常肝生化指标有AST、ALT、ALP和胆红素。健康男性ALT正常范围为29~33 U/L,女性为19~25 U/L。多项研究表明ALT升高与肝脏疾病的病死率增加具有相关性。临床上ALT和AST的升高程度有助于指导评估。肝源性ALP升高时应进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筛查。血清TBil水平升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过度脂肪蓄积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与肥胖密切相关,是美国儿童最常见的肝病之一。NAFLD可引起进行性纤维化并导致终末期肝病,在过去10年中已成为成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儿童NAFLD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尚不明确,最初主要参考2011年发布的成人NAFLD指南。2012年儿童NAFLD的诊断共识意见发布,但内容不包括NAFLD的
自1991年Reich首次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LH)以来,随着外科医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器械工艺的技术变革,LH得以实现快速发展。探讨了L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对精准肝切除的临床指导价值,LH术中出血的控制以及机器人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经皮射频消融(RFA)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肯定。目前,RFA的术后并发症倍受关注,其发生风险与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肝脏高危部位恶性肿瘤行RFA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对于临床医师是个挑战。回顾了肝脏高危部位肿瘤RFA治疗的并发症,并对其防治策略做了整理与分析。
胆道结石是我国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因其并发症发生率高、病因复杂而成为临床诊治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持续深入,胆道结石的治疗也呈现出多种手段并举的局面。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治疗胆道结石积累的成功经验,根据胆道结石的不同类型及分布特点,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多镜联合的治疗方式,以实现微创化、多元化、个体化的诊疗目的,为胆道结石的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诊疗策略。
60岁以上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较多,心肺功能差,多无法耐受全身麻醉,80岁以上患者接受外科胆管探查术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特别适用于老年胆胰疾病患者,阐述了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围手术处理及技术操作的特点。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以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手术完成例数并不多。回顾了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并介绍笔者团队开展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及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经验。
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500 IU/ml)首次阴转,且36周内低敏检测持续阴性的HBeAg阳性CHB患者83例。36周内采用高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20 IU/ml)持续阴性的患者(阴性组)33例,持续阳性的患者(阳性组)50例。对比2组在12、24和36周时HBeAg、HBsAg下降水平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316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29)与死亡组(n=87)。将患者基础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HE预后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2∶1,45岁及以上患者269例(85.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原发性肝癌、HE分期、WBC、中性...
目的评价血浆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ACLF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34 d进行1次人工肝治疗,平均每例患者进行13次),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0,PP联合PE治疗,共107例次)和对照组(n=32,单纯PE治疗,共85例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及术后72 h的TBil、ALT和PTA。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89%...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于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6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ACLF组(n=232)和ACLF合并SBP组(n=435)。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ACLF合并SB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
<正>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于2017年2月15日-19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26次亚太肝病学会年会。此次盛会备受国内外肝脏病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大会围绕"行动起来,治愈肝病"这一主题,开展了从基础到临床的71个主题,共330场专题研讨会。据统计,本届盛会参会人数5228人,其中国外学者1888人,邀请海内外专家262人。大会共收到摘要投稿2658篇,为亚太肝病年会历史上会议规模最大、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