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9期
“胆道肿瘤的精准诊疗”重点号
执行主编:曾永毅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胆道恶性肿瘤的精准诊疗
范瑞林, 丁宗仁, 曾永毅
2023, 39(9): 2025-20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1
摘要(737) HTML (377) PDF (602KB)(178) 施引文献 (1)
摘要: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无手术机会,且传统全身化疗疗效有限。近年来,肿瘤精准治疗理念指导下的靶免治疗在晚期胆道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就胆道恶性肿瘤的精准诊疗进行述评,并对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专家论坛
肝内胆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热点与进展
林志文, 刘红枝, 曾永毅, 林科灿
2023, 39(9): 2031-20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2
摘要(964) HTML (374) PDF (646KB)(177) 施引文献 (6)
摘要:
肝内胆管癌是起源于肝内二级及以上胆管分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侵袭性强,确诊时常处于进展期,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唯一治疗方法,但术后极易发生复发和转移,5年生存率低。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以减小肿瘤的大小、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或为手术提供更佳的局部控制。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其对预后的潜在作用也存在争议。本文就肝内胆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热点与进展进行综述。
浅谈特殊部位肝内胆管癌的诊疗策略
薛辉, 李风伟, 王葵
2023, 39(9): 2039-20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3
摘要(460) HTML (420) PDF (642KB)(67)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上越来越予以重视。相较于肝门部和肝外胆管癌,ICC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特殊部位ICC,常指毗邻大血管、胆管汇合部等处的中央型ICC,即肝门型和尾状叶型ICC,其侵袭性和复杂程度较周围型ICC更为严重。特殊部位ICC大部分初诊时由于剩余肝体积不足、黄疸、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侵犯等,不具备根治性手术的条件。近年来随着ICC系统治疗的快速发展,部分患者经综合治疗后降期从而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但仍需更多证据证实其疗效。
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浸润特点及清扫要点
张立鑫, 朱建交, 杨刚, 李敬东
2023, 39(9): 2045-20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4
摘要(806) HTML (202) PDF (532KB)(93) 施引文献 (2)
摘要: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本文简述了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神经丛侵犯的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目前对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的观点。分析表明,国内外观点普遍认可区域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但对淋巴结的扩大清扫尚存争议。
精准医学时代胆囊癌的系统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张瑞, 耿智敏
2023, 39(9): 2049-20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5
摘要(630) HTML (269) PDF (627KB)(92) 施引文献 (1)
摘要: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由于其高度的侵袭性和对传统的放化疗不敏感,极大地制约了临床疗效。近些年随着多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层出不穷,对胆囊癌分子机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一些潜在的治疗靶点逐渐被发现,目前相应的临床试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深入探究其异质性的分子分型,对于制订个体化诊疗策略极为重要。近年来结合多组学特征提出了多种分子分型系统,使临床研究者对胆囊癌分子机制及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胆囊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胆囊癌突变靶点和分子分型等相关问题,分析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干预新靶标,提出了胆囊癌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思路。
指南与规范
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23, 39(9): 2057-2073.
摘要(4612) HTML (2222) PDF (988KB)(2111)
摘要: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血管新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晚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为规范肝硬化的诊治,以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共识意见,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就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本共识意见包含了43项陈述条款。由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已有多个指南和共识意见发表,本共识重点围绕肝硬化本身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机器人辅助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
2023, 39(9): 2074-20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7
摘要(643) HTML (718) PDF (827KB)(88) 施引文献 (6)
摘要:
儿童机器人手术几乎与成人外科同步,但发展较慢。自2006年Woo R首次报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小儿胆总管囊肿手术后,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中国自2013年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小儿胆总管囊肿手术以来,手术的数量以及质量均达到令人瞩目的水平。随着技术进步及推广,儿童机器人手术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行为,保障治疗质量,促进手术技术规范、健康发展,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反复研讨,制定机器人辅助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同道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本共识重点介绍手术适应证、手术流程和...
《2023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肝细胞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意见要点
王科淳, 王明达, 杨田
2023, 39(9): 2081-20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8
摘要(1571) HTML (302) PDF (623KB)(427) 施引文献 (4)
摘要:
2023年5月,美国肝病学会在线发表《2023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肝细胞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指导意见主要围绕肝细胞癌(HCC)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针对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该指导意见提出了HCC筛查的重要性和适用人群,明确了早期HCC的诊断标准和手段,强调了手术治疗在HCC治疗中的地位和注意事项,同时也提及了HCC放疗、消融、介入和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使用及优缺点。此外,该实践指导还介绍了HCC随访的项目内容和频次等细节方面的问题。笔者团队对该指导意见进行摘译,系统介绍指导意见中的各类评估要点以及临床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期为HCC患者的临床管理和...
病毒性肝炎
HBV感染家庭聚集性传播的影响因素及远期结局情况分析
刘立, 常丽仙, 牟春燕, 张映媛, 李惠敏, 罗煜, 李俊义, 刘春云
2023, 39(9): 2087-20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9
摘要(498) HTML (187) PDF (937KB)(82) 施引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传播危险因素及结局情况,为控制HBV家庭聚集性传播提供策略。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HBsAg阳性患者,调查其家庭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对HBsAg阳性者的家庭进行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并计算家庭聚集率。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传播及新发肝硬化或肝癌的影响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HBsAg阳性者肝硬化或肝癌的累积发生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共调查459户HBsAg阳性家庭,包括618例HBsAg阳性者和918例HBsAg阴性者,其中有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任朦, 陶军秀, 李紫明, 郝琦, 杨益, 施雨峰, 刘逸藩, 许悦, 郑通通, 李晓东
2023, 39(9): 2096-21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0
摘要(385) HTML (160) PDF (772KB)(40)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癌(HCC)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参加湖北省中医院临床研究且结束临床研究时间>4年的CHB患者,于2020年9月—2021年12月对其进行问卷随访调查,以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HCC早期筛查作为定期监测,分析HCC高危人群近4年定期监测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HCC定期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CHB患者223例,定期进行HCC监测CHB患者占30.94%(69/2...
脂肪性肝病
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
张涛, 殷雪翠, 任飞飞, 董琳, 张佳, 卢高峰
2023, 39(9): 2103-21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1
摘要(529) HTML (380) PDF (1551KB)(50)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并探讨自噬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加入重组GDF11,观察其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凋亡的影响;加入氯喹抑制自噬,探究GDF11对肝细胞自噬流的改变及其与脂肪变性的关系。AM-1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对照+GDF11组、模型组、GDF11组和GDF11+氯喹组。对照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对照+GDF11组:在完全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GDF11(100 ng/mL);模型组:浓度为1 mmol/L的FFA(油酸∶棕榈酸=2∶1)诱导NAFLD模型;GDF1...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黄柏盛, 区蓝芯, 张莹洁, 施梅姐, 黎胜, 萧焕明, 池晓玲
2023, 39(9): 2110-21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2
摘要(409) HTML (101) PDF (706KB)(49)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评价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行肝脏病理检查且同时符合CHB和M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99例。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对各无创诊断方法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FibroScan、GPR、APRI、FIB-4、LPRI对CHB合并MAFLD的诊断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杨逸帆, 杜万威, 王霞, 杨广德, 李丽, 傅涓涓, 潘修成
2023, 39(9): 2117-21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3
摘要(428) HTML (116) PDF (711KB)(32)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5月—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全血,分离并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另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n=12)、cGAMP+CCCP(n=12)和Control(n=11)三组。体外以STING激活剂cGAMP和/或STING抑制剂CCCP加入单核细胞培养液中,ELISA法检测上清液IFN-α、IFN-β、IL-6和TNF-α水平。此外,将含cGAMP和/或C...
肝硬化患者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天府, 王亮, 张岭漪
2023, 39(9): 2122-21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4
摘要(388) HTML (115) PDF (591KB)(63)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筛选早期预测因子。 方法 纳入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非肿瘤性PVT患者50例作为PVT组,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无PVT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发生PVT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VT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蛋白C、蛋白S、...
三黄泻心汤对肝性脑病大鼠脑组织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钟瑞熙, 杜沅沁, 肖熹煜, 宋文选, 农耀斌, 朱荣火, 黄晶晶
2023, 39(9): 2128-21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5
摘要(646) HTML (255) PDF (1723KB)(38) 施引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研究三黄泻心汤对肝性脑病大鼠脑组织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0.167 g/kg)、三黄泻心汤低剂量组(生药4.37 g/kg)和三黄泻心汤高剂量组(生药8.74 g/kg),每组各6只。通过40%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构建肝硬化模型(持续9周,每周2次,首周每次注射5 mL/kg,而后每次注射3 mL/kg),之后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连续3 d,1次/d,每次注射300 mg/kg)构建肝性脑病模型。造模后各治疗组给予对应剂量药物灌胃1周。在造模及给药后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他肝病
2012—2021年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分析
徐志远, 杨永峰
2023, 39(9): 2137-21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6
摘要(545) HTML (182) PDF (901KB)(45)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十年肝病住院患者病因和肝病类型组成及构成比变化趋势。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主诊断为肝病的住院患者,按照年份根据不同肝病病因和肝病类型分别统计并计算构成比。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共纳入肝病患者65 185例, 男43 110例,女22 075例;以不同年份之间作比较,肝病类型方面,表现肝损伤的患者比例自55.94%降至46.98%,总体呈下降趋势(χ2=282.894,P<0.001);病因分布方面,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但其构成比自81.05%降至63.22%,整体呈下降趋势(χ2=433.919,P<0.001),其中...
二巯丁二酸联合硫酸锌与青霉胺治疗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效果比较
田雪, 徐志强, 董漪, 闫建国, 曹丽丽, 冯丹妮, 高银杰, 许世友, 毕京峰, 王福川, 张敏
2023, 39(9): 2145-21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7
摘要(539) HTML (348) PDF (761KB)(44)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二巯丁二酸联合硫酸锌与青霉胺单药治疗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2个月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8年5月—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111例2~18岁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随机分配至二巯丁二酸联合硫酸锌治疗组(联合组,n=52)和青霉胺单药治疗组(单药组,n=59),比较两组患儿基线、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和24 h尿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结果 治疗12个月时,联合组因药物不良反应脱落率为3.85%(2/52...
解毒化瘀护肾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李晏杰, 王沙, 王娜, 莫展进, 毛德文, 石清兰, 黄祖鸿, 柏文婕, 龙富立, 唐鲲, 封佩佩, 杨敏
2023, 39(9): 2151-21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8
摘要(466) HTML (176) PDF (693KB)(25)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护肾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6例ACLF并发H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白蛋白治疗,观察组予解毒化瘀护肾方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白蛋白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证候积分、24 h尿量、肾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
胰腺疾病
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张鹏, 景光旭, 罗欢欢, 董鸿斐, 王旭阳, 孙红玉, 汤礼军
2023, 39(9): 2158-2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19
摘要(488) HTML (164) PDF (1574KB)(56) 施引文献 (3)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积极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根据 PRISMA 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046。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期刊服务平台,从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发表的有关液体复苏治疗AP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共4 061例A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
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2(HSPG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金凤, 陆小柳, 张晓韵, 唐曦平
2023, 39(9): 2169-21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0
摘要(455) HTML (165) PDF (962KB)(26) 施引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2(HSPG2)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30例,收集胰腺癌组织标本及其血清样本,同时收集癌旁正常组织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7和HSPG2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中MMP7和HSPG2的表达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MMP7和HSPG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
病例报告
HI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彭世秀, 李春燕, 黄爱萍, 朱松涛, 麦静, 伍丽萍
2023, 39(9): 2175-21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1
摘要(485) HTML (118) PDF (772KB)(58) 施引文献 (2)
摘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类型中较为常见,而AIH-PBC重叠综合征合并HIV感染较为罕见。广汉市人民医院联合西部战区总医院报道1例HIV感染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经T管输尿管软镜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报告
陈时红, 吴栋, 文洪, 陈元军, 曹刚
2023, 39(9): 2179-21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2
摘要(441) HTML (129) PDF (989KB)(51)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前,对于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T管窦道取石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以上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ERCP可能引起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T管窦道取石可能引起窦道损伤、窦道出血等。而输尿管软镜作为泌尿外科常用器械之一,具有直径小、角度灵活等特点,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前景。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应用输尿管软镜联合取石篮成功治疗胆总管结石1例,至今已随访7个月,患者无特殊不适,复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未见胆总管结石。
综述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HBV感染的研究现状
黄梦贞, 何阳阳, 王诗轩
2023, 39(9): 2185-21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3
摘要(444) HTML (126) PDF (609KB)(70) 施引文献 (1)
摘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障碍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临床上常发现ITP患者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血小板生成及加速血小板破坏,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对ITP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使HBV再激活,使疾病复杂化。本文主要综述ITP合并HBV感染的免疫学特点、预后及治疗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Yes相关蛋白(YA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调控作用
张华, 寇萱萱, 邓婧鑫, 张建刚
2023, 39(9): 2191-21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4
摘要(624) HTML (556) PDF (807KB)(53) 施引文献 (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并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以及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NAFLD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微环境因素和基因表达调节异常存在于疾病进展的各个阶段,并通过累加效应促进疾病发展。缺氧诱导因子(HIF)是核转录因子、Yes相关蛋白(YAP)是转录辅助调节因子,二者通过调节肝脂质沉积与氧化应激,促进炎性因子释放,与NAFLD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HIF-1α/YAP在NAFLD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索NAFLD疾病进展过程中的相关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
张兴会, 郑梦瑶, 杨晋辉
2023, 39(9): 2198-22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5
摘要(824) HTML (154) PDF (1935KB)(141) 施引文献 (6)
摘要:
肌少症是一种因年龄增长导致肌肉进行性、广泛性下降的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其中在肝硬化患者中因蛋白质摄入减少、分解代谢失衡、自身合成不足等原因,发病率极高,与患者治疗效果、远期生存呈负相关,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干预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从定义、诊断、发病机制、临床影响、治疗等方面综述肝硬化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耿楠, 孔明, 陈煜, 段钟平
2023, 39(9): 2205-22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6
摘要(645) HTML (151) PDF (544KB)(94) 施引文献 (6)
摘要:
肝硬化的组织学结构异常常导致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高压是引发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失代偿事件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高代谢、高氨血症和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营养不良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就其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关系
周丽丽, 张春清
2023, 39(9): 2210-22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7
摘要(729) HTML (227) PDF (597KB)(65) 施引文献 (7)
摘要:
侧支循环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症状之一,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形成的解剖基础。本文总结了侧支循环产生的解剖基础、类型,侧支循环与食管胃静脉曲张产生关系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策略,为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肝硬化患者血常规与骨髓细胞学对比分析及脾切除术优选探讨
李惠敏, 陈艺卓, 赵睿, 黄霄, 黄飞, 李欢欢
2023, 39(9): 2217-22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8
摘要(452) HTML (176) PDF (703KB)(34)
摘要:
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不典型,但失代偿期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大部分存在脾功能亢进,即脾肿大合并血常规异常(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在我国,脾切除的适应证包括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脾脏占位病变、外伤性脾破裂等,其中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中最常见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但经切除后有部分患者未见明显改善且面临一系列并发症。一直以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常规变化,主要是与脾功能亢进有关,但肝功能失代偿期引起的骨髓细胞学变化未予重视,更是容易忽视。正确诊断此类患者血常规变化的原因才是选择治疗方式的关键。因此,通过总结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血常规与其骨髓细胞学的关系变化,提示盲目切除脾脏的弊端,为失代...
肝肾综合征肾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孙榕, 姜利
2023, 39(9): 2225-22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29
摘要(467) HTML (134) PDF (613KB)(76) 施引文献 (1)
摘要:
肝肾综合征(HRS)是终末期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最主要特征是肾脏血管过度收缩导致的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目前,尽管在临床上常使用血管收缩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作为治疗HRS的一线治疗选择,但肝移植是治愈HRS的唯一方法,在没有进行肝移植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早期识别肝硬化患者HRS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HRS的早期预警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标志物在HR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优选策略。
免疫炎症因子在肝内胆管癌中的预测价值
刘桂玲, 窦杰, 孟慧娟, 马炳奇
2023, 39(9): 2231-22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30
摘要(567) HTML (128) PDF (562KB)(37) 施引文献 (2)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超半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局部区域治疗或系统治疗。目前IC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ICC和其他实体肿瘤中,已发现一些炎症指标可能有效反映肿瘤内部的炎症状态,这些免疫炎症因子(IIF)与肿瘤进展及预后指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其均是基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等血液学指标计算得出,并可以分为三大类:直接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联合炎症因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联合炎症因子在ICC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优于直接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推荐使用IIF中的炎症和肿瘤...
粪菌移植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徐洪凯, 汪春付, 张野, 连建奇
2023, 39(9): 2237-22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31
摘要(717) HTML (265) PDF (657KB)(65) 施引文献 (1)
摘要: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而慢性肝病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粪菌移植(FMT)通过移植健康捐献者的粪便菌群直接重建患者的肠道菌群并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目标治疗效果。近年来FMT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核心方法和肝脏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突破点得到了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证实。本文就FMT在慢性肝病中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前景展望进行综述。
铜代谢失调与细胞损伤及肝病的关系
柳涛, 刘雅丽, 张飞宇, 高沿航
2023, 39(9): 2244-22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32
摘要(1126) HTML (510) PDF (1115KB)(201) 施引文献 (5)
摘要: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铜参与人体许多代谢过程,铜代谢失调会导致糖耐量受损和血脂异常等代谢障碍。肝脏在维持体内铜的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铜缺乏或过量会导致细胞损伤和肝功能障碍。近期有关铜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铜代谢失调可通过影响氧化应激、蛋白酶体、铜死亡和血管生成引起细胞损伤,并有助于阐明由铜代谢失调引起的肝脏疾病和代谢障碍的假设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代谢失调在细胞损伤/死亡和慢性肝病(包括威尔逊氏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确定未来的研究重点。
ATP结合盒转运体G5/8(ABCG5/8)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及治疗中的作用
卢琴, 刘卫辉
2023, 39(9): 2252-22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33
摘要(368) HTML (431) PDF (601KB)(39) 施引文献 (4)
摘要:
胆固醇结石是胆囊结石患者的常见类型,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遗传学因素在胆囊结石中研究广泛,尤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ATP结合盒转运体(ABC)是人体内最大的膜转运蛋白家族,在维持脂质和甾醇平衡中发挥着关键功能。ABCG5/8是胆固醇转运蛋白,参与调节体内胆固醇水平,被认为是人体胆固醇结石的主要遗传易感因素。本文讨论了ABCG5/8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靶向ABCG5/8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可能性,为胆固醇结石的病因探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医药治疗胰腺纤维化的临床对策及研究进展
纪晓丹, 龚彪, 李兴佳, 吕婵, 徐莹
2023, 39(9): 2258-22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34
摘要(922) HTML (201) PDF (779KB)(79) 施引文献 (2)
摘要: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不可逆的主要病理变化,目前临床针对胰腺纤维化的治疗仍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胰腺纤维化的临床策略及研究进展。中医辨证胰腺纤维化涉及到的脏腑有肝、胆、脾、胃;病理因素与火、瘀血、痰湿相关;中药提取物抗胰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涉及的药物类别包括健脾类、化湿类及化瘀类等,中药方剂治疗胰腺纤维化的相关机制信号通路主要是干预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以上研究为中医药对胰腺纤维化的预防、干预及防治并发症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参考。
国内外会议动态
会议通知 | 2023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
2023, 39(9): 2184-21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gnwhydd1
摘要(419) HTML (393) PDF (111KB)(20)
摘要: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肝细胞癌中外泌体miR-200b-3p介导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
2023, 39(9): 2204-22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gwjpwzjj1
摘要(327) HTML (210) PDF (161KB)(16)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年1~4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3, 39(9): 2030-2030.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篇文章入选“2023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论文TOP100”
2023, 39(9): 2230-2230.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23, 39(9): 2251-2251.
摘要(166) HTML (134) PDF (122KB)(6)
摘要:
致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3, 39(9): 2174-21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zhixie1
摘要(307) HTML (154) PDF (893KB)(1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