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期
肝硬化的系统和综合治疗 重点号
执行主编:贾继东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显示方式:
主编致辞
复兴圆梦  再启华章——《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主编致辞
贾继东, 牛俊奇
2021, 37(1): 9-9.
摘要(478) HTML (192) PDF (1301KB)(82)
摘要:
《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脏》联合评论
正视、公开和管理利益冲突,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陈成伟, 任红, 牛俊奇, 侯金林, 贾继东
2021, 37(1): 10-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1
摘要(559) HTML (304) PDF (1997KB)(62)
摘要:
述评
重视肝硬化患者的综合治疗与长期管理
贾继东
2021, 37(1): 12-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2
摘要(981) HTML (389) PDF (1997KB)(222)
摘要:
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结合病史,可根据内镜、影像、生化、血液学指标做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肝硬化的诊断应尽可能明确病因、疾病分期和肝功能分级;治疗应尽可能包括病因治疗、综合支持治疗和针对各种并发症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监测,以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专家论坛
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单姗, 赵连晖, 马红, 欧晓娟, 尤红, 贾继东
2021, 37(1): 14-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3
摘要(5376) HTML (764) PDF (2021KB)(939)
摘要:
肝硬化是全球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年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肝硬化死亡人数增加,但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肝硬化患病人数、患病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有所增加,但是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降低;主要病因仍为慢性乙型肝炎,但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硬化比例也逐渐增加。
肝硬化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
王宇, 王民, 张冠华, 何福亮, 欧晓娟, 贾继东
2021, 37(1): 17-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4
摘要(3535) HTML (410) PDF (2052KB)(614)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和预后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在诊断分期和治疗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常用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二分法外,还可以根据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及严重感染等表现分为五期。新的分期方法突出了不同阶段疾病的特点,为治疗提供了目标和依据。目前,病因治疗、针对关键发病机制和主要并发症的治疗,以及营养支持、运动指导及戒烟酒、改善口腔卫生等改善生活方式的综合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而肝移植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最有效手段。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韦炜, 洪依萍
2021, 37(1): 22-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5
摘要(1274) HTML (246) PDF (2039KB)(222)
摘要:
肝硬化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最常见原因。门静脉高压症可以引起食管胃静脉曲张、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以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于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重视原发病与全程治疗,强调早筛早诊、积极预防、合理救治等链条式全病程管理,对患者制订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的防治
肖慧娟, 韩涛
2021, 37(1): 26-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6
摘要(1007) HTML (203) PDF (2048KB)(189)
摘要:
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肌少症)及骨质疏松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营养相关并发症,肌少症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而营养不良、肌少症又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三者相互关系密切,且都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故要及早发现,积极防治。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代谢紊乱、激素水平异常、身体活动缺乏等促使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肌少症及骨质疏松。此外,肝病治疗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病毒药物等可能影响骨代谢,需引起临床关注。合理的营养干预、适当的运动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防治营养不良、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的基础。一些针对性治疗药物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上述营养相关并发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杨明, 黄缘, 魏来
2021, 37(1): 31-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7
摘要(1875) HTML (863) PDF (2053KB)(229)
摘要:
肝硬化终末期通常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所致的慢性肝衰竭,为人类健康带来沉重负担。肝移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但受肝源缺乏、费用高昂等因素的严重限制。人工肝往往作为桥接治疗。细胞治疗的发展为其带来新的希望。探讨了肝硬化终末期病因治疗及并发症的管理,介绍了肝硬化终末期进行人工肝、细胞治疗、肝移植的适应证和时机。
指南与规范
亚太肝病研究学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治疗部分)简介
肖倩倩, 王梦雨, 范建高
2021, 37(1): 41-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09
摘要(967) HTML (269) PDF (2038KB)(211)
摘要:
论著_病毒性肝炎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王丽旻, 刘树红, 朱世殊, 董漪, 徐志强, 王福川, 闫建国, 王璞, 李爱芹, 曹丽丽, 赵攀, 张敏
2021, 37(1): 46-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0
摘要(564) HTML (158) PDF (2054KB)(60)
摘要:
目的 探索性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肝组织HBsAg和HBcAg不同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青少年肝病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CHB的276例6月~16岁儿童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肝组织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和阴性组(HBsAg阳性组249例, HBsAg阴性组27例; HBcAg阳性组163例,HBcAg阴性组11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肝组织HBsAg和HBcAg不同表达模式下抗病毒疗效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肝组...
ALT≤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无创指标分析
李春霞, 东冰, 周路路, 任丹丹, 张瑞芹, 郭何, 徐光华, 刘娜
2021, 37(1): 51-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1
摘要(826) HTML (144) PDF (2131KB)(93)
摘要:
目的 在肝组织病理的指导下探索ALT≤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指征的无创指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已行肝活检的377例ALT≤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入组患者中炎症活动度<A2且纤维化分期<F2归为暂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组(n=266),炎症活动度≥A2,或纤维化分期≥F2归为需要抗病毒治疗组(n=111)。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晨瑞, 李亚萍, 罗森, 冯丹丹, 吴凤萍, 翟嵩, 党双锁
2021, 37(1): 56-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2
摘要(1020) HTML (285) PDF (2081KB)(7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左怀文, 沙启梅, 孙姣, 蔡智慧, 许洪伟, 刘慧
2021, 37(1): 63-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3
摘要(975) HTML (163) PDF (2249KB)(86)
摘要:
目的 旨在识别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一个预测P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8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28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将其分为PVT组(n=119)和非PVT组(n=16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回归结果建立并检验列线图,应用C指数(C-index)、校准曲线评价其性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VT组在Child-Pugh分级(χ...
伴门静脉栓子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丁鹏鹏, 王沧海, 李莉, 陈建宏, 祁小宝, 王艳玲, 路筝, 张文辉, 刘红
2021, 37(1): 68-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4
摘要(819) HTML (212) PDF (2048KB)(4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下硬化术(EIS)序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HI)在合并门静脉栓子(PVE)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治疗中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治疗的合并PVE的EGVB患者共109例,按照急诊胃镜下止血疗效分为止血失败组(n=28)和止血成功组(n=81),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胃镜下静脉曲张及出血表现、血液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分析其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论著_肝脏肿瘤
半肝阻断法和全肝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刘莹, 高本见, 杨小李, 方程, 苏松, 李波
2021, 37(1): 73-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5
摘要(949) HTML (238) PDF (3827KB)(53)
摘要:
目的 比较普林格尔法(Pringle’s measure, PM)和半肝血管流入阻断法(HVO)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HVO和PM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照研究,查找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6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合计1272例患者。HVO组术后第1、3天ALT水平低于PM组[均数差(MD)=-172.71,95%CI:-289.26~-56.16,P=0.004;MD=-130.35,95%CI:-221.25~-39.45,P=0.005],术后第3天A...
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 TINCR水平与Th1/Th2平衡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柏涛, 王静丽, 胡旭东, 夏冰, 程海林, 王娟
2021, 37(1): 79-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6
摘要(725) HTML (222) PDF (2128KB)(6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TINCR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2平衡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85例,并随机抽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CC患者TACE完成后7 d及对照组外周血lncRNA TINCR表达情况、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ncRNA TINCR相对...
结节性硬化基因1/2突变与肝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张勇, 毛正发
2021, 37(1): 84-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7
摘要(812) HTML (143) PDF (2115KB)(38)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结节性硬化基因1/2(TSC1/2)突变与HCC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492例,其中59例患者出现TSC1/2基因突变(TSC1突变20例,TSC2突变41例,共同突变2例),分析TSC1/2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TSC1/2突变与HCC临床分期相关性。对35例突变组和35例未突变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TSC1/2突变对HCC预后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多元logis...
论著_其他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高改娅, 李莎, 薛敬东, 白艳艳, 惠友谊
2021, 37(1): 89-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8
摘要(1469) HTML (209) PDF (2031KB)(112)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 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NAFLD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证型收集总结,证名规范化、证型再分解、证素提取,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 结果 收集到符合条件文献45篇,报道病例总数8703例,经规范化后得到证型14种,证型拆解后获得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26.47%)、湿热蕴结证(22.16%)最为常见,其次是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湿(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梅佩, 张正乐, 陶京
2021, 37(1): 94-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19
摘要(689) HTML (197) PDF (2049KB)(65)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日—2020年1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8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中筛选出101例HL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NAFLD,将患者分为非脂肪肝组(41例)和脂肪肝组(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生化指标(淀粉酶、脂肪酶、ALT、AST、Alb、TBil、血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血钙、胆固醇、T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WBC水平、AP严重度、CT扫描下的局部并发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
阿米替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脂质沉积及生化代谢的影响
刘勤, 张强, 吴方雄, 闫蓉, 李蓉, 王佳, 牛春燕
2021, 37(1): 99-1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0
摘要(1115) HTML (236) PDF (2482KB)(39)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通过调节酸性鞘磷脂酶(ASM)/神经酰胺(CE)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脂质及生化代谢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epG2和L02细胞构建NAFLD细胞模型,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mi组、TNFα组、Ami+TNFα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内TG、TC及细胞上清液ALT、AST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内总的CE、ASM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ASM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ASM mRNA水平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
丹参酮Ⅰ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易小康, 杜毅超, 钱保林, 黄治伟, 李秋, 付文广, 温剑
2021, 37(1): 105-1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1
摘要(941) HTML (284) PDF (2500KB)(62)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Ⅰ(T-Ⅰ)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方法 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6)、缺血再灌注(IR)组(n=6)、IR+T-Ⅰ(5 mg/kg)组(n=6)、IR+T-Ⅰ(10 mg/kg)组(n=6)、IR+T-Ⅰ(20 mg/kg)组(n=6)和IR+T-Ⅰ(40 mg/kg)组(n=6),各组均腹腔注射给药,sham组与IR组注射等量溶剂橄榄油,IR+T-Ⅰ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 末次给药2 h后建立70%的HIRI模型,再灌注6 h后收集血清及肝脏标本; 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检测肝组织内超氧...
病原学阴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郝建宏, 姚娜, 毕铭辕, 张谷芬, 王临旭, 连建奇, 汪春付
2021, 37(1): 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2
摘要:
目的 对比病原学阴性肝脓肿(CNLA)与病原学阳性肝脓肿(CPLA)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8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病例,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CPLA组)145例(39.1%),病原学阴性(CNLA组)226例(60.9%)。比较CNLA组与CPLA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满足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与CNLA组比较,CPLA组患者年龄较...
562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杨明芝, 吴丹, 唐亮, 文良志, 陈东风, 崔红利
2021, 37(1):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3
摘要(873) HTML (294) PDF (2042KB)(86)
摘要:
目的 总结我国肝性脊髓病(HM)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HM相关文献,分析H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结果 纳入文献94篇,共562例患者,其中男489例,女73例,年龄17~81岁,平均(46.3±17.5)岁。病因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64.4%),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10.3%)和丙型肝炎肝硬化(9.2%)。HM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肌力下降(89.50%)、腱反射亢进(76.87%)、行走不稳及活动障碍(76.51%)等。实验室检查中血氨升高92.31%、白蛋白减少88.96%。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肌电图(64.9...
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吴桥, 余朋飞, 毕研贞, 王宝增, 王子璇, 李志杰, 陈煜, 段钟平
2021, 37(1): 120-1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4
摘要(812) HTML (228) PDF (3021KB)(65)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 方法 设立5组细胞培养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PAP损伤组、3组不同肝爽颗粒浸膏浓度的损伤保护组。使用20 mmol/L APAP加入细胞培养液孵育24 h构建造体外药物肝损伤模型,损伤保护组提前加用不同浓度肝爽颗粒浸膏(0.2 μg/ml、1 μg/ml、5 μg/ml)8 h孵育后加入APAP损伤24 h。检测不同组别的肝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LDH)、线粒体损伤标志物(线粒体膜电位、GDH)、抗氧化及氧化应激标志物(GSH、SOD、MDA、ROS)等。进一步针...
婴儿胆汁淤积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
周建利, 王朝霞, 周少明, 张巧, 亁霞
2021, 37(1): 126-1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5
摘要(1116) HTML (313) PDF (4055KB)(50)
摘要:
目的 研究胆汁淤积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 方法 纳入2014年9月—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胆汁淤积婴儿(胆汁淤积组)及同期32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收集以上婴儿的大便标本,采用鸟枪法测序了解入选婴儿肠道菌群特征,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eggNOG数据库探索菌群功能改变。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得到的菌种和基因功能通路等数据用Shannon系数、Wilcoxon秩和检验和DESeq2进行计算分析,利用Cytoscape将2组的丰富菌种和相关联系直观表现出来。 结果 胆汁淤积组病因包括胆道闭锁11例(2...
内质网应激对肝泡型包虫病部分炎症介质的影响
李姚, 王靖超, 袁加琪, 温浩, 周瀛, 樊海宁, 王志鑫
2021, 37(1): 131-1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6
摘要(722) HTML (135) PDF (2198KB)(35)
摘要:
目的 探究内质网应激(ERS)在肝泡型包虫病(HAE)病情发展过程中对部分炎症介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因HAE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5例,切除HAE病灶边缘带作为AE组,同期肝脏正常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E组和对照组中的蛋白激酶R样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和TNF的mRNA表达水平。两组间不满足正态性的计量资料比较采...
肝泡型包虫病特异microRNA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任宾, 樊海宁, 王海久, 任利
2021, 37(1): 135-1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7
摘要(662) HTML (185) PDF (3353KB)(40)
摘要:
目的 肝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感染造成,通过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组织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查,寻找肝泡型包虫病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选取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边缘组织和3例临近病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及3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使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检测组织和血浆的miRNA表达谱,根据差异倍数(FC>1.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结合文献报道,选择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血浆miRNA和组织miRNA进行...
论著_胰腺疾病
80岁以上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徐劲, 蒋鑫, 严永峰, 钟瑞, 彭燕, 汤小伟, 唐川康
2021, 37(1): 142-1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8
摘要(1081) HTML (205) PDF (2055KB)(48)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642例AP患者,分为青年组(<65岁,n=2955)、中老年组(65~79岁, n=558)、老年组(≥80岁, n=129例)。收集并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因、诱因、既往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
茵陈蒿汤调控lncRNA PVT1/miRNA-30a-5p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项红, 胡凤林, 陶旭锋, 齐心, 张金楠, 尚东
2021, 37(1): 147-1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29
摘要(732) HTML (313) PDF (6634KB)(41)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利胆的经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YCHT)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O)组、SAP模型组和YCHT (4.0 g/kg)治疗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24 h后,留取大鼠胰腺组织和血浆待检测。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损伤情况; ELISA法检测血浆淀粉酶、TNFα和IL-1β水平;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C-3蛋白的荧光强度,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LC-3、Beclin-1、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Caspase-3和NF-κB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
病例报告
肝硬化合并浅黄色奈瑟氏菌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例报告
高振娇, 祁兴顺, 李宏宇, 郭晓钟
2021, 37(1): 153-1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0
摘要(740) HTML (845) PDF (2092KB)(56)
摘要:
以颈椎压迫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肝细胞癌伴椎管转移1例报告
魏伏, 王健, 贺彩妮, 赵蕴玉, 李锋涛, 纪泛扑
2021, 37(1): 156-1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1
摘要(651) HTML (188) PDF (2235KB)(32)
摘要:
以门静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苏洁, 王莹, 潘煜, 华瑞
2021, 37(1): 158-1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2
摘要(524) HTML (178) PDF (2077KB)(60)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肝门区转移长期存活1例报告
李书轩, 寇凯, 吕国悦
2021, 37(1): 160-1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3
摘要(981) HTML (736) PDF (2605KB)(46)
摘要:
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改良Appleby手术1例报告
Allamyradov Aly, 杜岩, 刘同泰, 王小东, 姚凯
2021, 37(1): 163-1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4
摘要(595) HTML (144) PDF (2322KB)(25)
摘要:
综述
肝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永娟, 谢肖立, 姜慧卿
2021, 37(1): 165-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5
摘要(1182) HTML (236) PDF (2046KB)(74)
摘要: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和以EMT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不同亚型Numb蛋白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许燕楠, 刘平, 慕永平
2021, 37(1): 169-1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6
摘要(611) HTML (210) PDF (2042KB)(29)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可逆的病理状态。但如何阻抑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Numb,一个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子,已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环境中,由于Numb基因的选择性剪切作用,翻译出不同亚型的Numb蛋白,其对不同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肝干细胞的分化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目前关于Numb蛋白不同亚型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报道较少。综述了不同亚型Numb蛋白对Notch、Hedgehog、P53信号通路以及对肝干细胞的调控作用,阐释其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肝硬化腹水患者长期应用白蛋白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田玉, 洪佳, 王冰琼, 尤红
2021, 37(1): 173-1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7
摘要(1529) HTML (869) PDF (2020KB)(150)
摘要:
目前,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是预防腹腔穿刺术后循环功能障碍、预防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肾功能障碍和治疗肝肾综合征。近期研究发现,长期白蛋白治疗能够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整体预后,由此带来对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新的思考。结合目前已开展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长期应用白蛋白的临床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国内开展长期白蛋白应用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
刘熙称, 王艺颖, 童曼曼, 秦俊杰
2021, 37(1): 176-1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8
摘要(835) HTML (298) PDF (2041KB)(94)
摘要:
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通常较差,如若能早期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AFP是检测HCC应用最广泛的血清标志物。然而,在一些HCC患者中并未发现AFP的升高。分析了AFP、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液体活检技术、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及外泌体在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探讨其研究进展,为HCC早期诊断方法的探索提供依据。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林伯辉, 区奕猛
2021, 37(1): 180-1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39
摘要(757) HTML (185) PDF (2048KB)(41)
摘要:
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细胞癌患者,联合肝脏离断合并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以达到快速增大残余肝体积并切除肿瘤的目的,但仍有其弊端和未知性存在。ALPPS作为肝胆领域的新技术,在问世的10余年来,其适用范围在扩展,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良。概述国内外对肝细胞癌患者施行ALPPS的经验,分析ALPPS在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其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盛行时代中的机遇和挑战。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及其配体Gas6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吴雨, 钱平安, 范兴良, 祝峻峰
2021, 37(1): 184-1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0
摘要(1069) HTML (422) PDF (2047KB)(41)
摘要: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之一,是上皮-间质转化的重要下游调节剂,与配体Gas6蛋白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与肝细胞癌的血管侵袭、肿瘤转移和复发以及较低的存活率密切相关。目前针对Gas6/Axl信号通路的研究证实,Axl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潜在的肝癌治疗靶点。主要介绍了Axl及配体Gas6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早期诊断肝癌及抗癌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恒定的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在肝脏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机制
胡想金, 高耀, 闾军
2021, 37(1): 188-1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1
摘要(889) HTML (307) PDF (2039KB)(79)
摘要:
恒定的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细胞)是来源于胸腺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表达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受体和T淋巴细胞受体。iNKT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在肝脏内富集,表现出独特的功能特性,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并调节微环境其他免疫细胞活性,以达到免疫监视及预防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中,iNKT细胞能够激发肝脏抗肿瘤免疫反应、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状态。就iNK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脏免疫稳态中的特殊作用,尤其就i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许青青, 唐海英, 毛靖伟
2021, 37(1): 192-1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2
摘要(559) HTML (318) PDF (2049KB)(41)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起机体长期处于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除合并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等疾病外,OSA与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有密切关联。简述了OSA和NAFLD的现状,叙述了OSA对NAFLD的影响,归纳了OSA影响NAFLD的机制,提出通过探索OSA影响NAFLD的可能机制,从OSA角度为NAFLD寻找新的潜在防治靶点,对延缓、甚至阻断NAFL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俞晓菡, 王雨露, 许笑阳, 平键, 赵长青
2021, 37(1): 196-1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3
摘要(909) HTML (491) PDF (2390KB)(4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加剧糖尿、高血脂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严重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生肝硬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小肠L型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节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刺激,减少胃排空,抑制食物摄取等作用。综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金源源, 诸炳骅, 费雪洁, 王倩
2021, 37(1): 200-2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4
摘要(823) HTML (179) PDF (2092KB)(44)
摘要:
体外抗凝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一项关键技术,肝素曾是CRRT首选的抗凝剂,但由于出血风险高,临床使用受限。枸橼酸作为一种新型局部抗凝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荐,但对于肝衰竭患者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通过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代谢特点、监测方法及其在CRRT应用中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龙富立, 林镛, 彭子明, 冯逢, 张建玲, 毛德文, 韦艾凌
2021, 37(1): 204-2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5
摘要(2211) HTML (418) PDF (2266KB)(390)
摘要: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肝脏疾病,短期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亦缺乏特效药物。动物模型制备对于深层次揭露急性肝衰竭发病和药物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验动物和制备方式的选择是研究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保障。总结了近年来常用及新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和相应制备方式,大致将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分为以下四大类:化学药物模型、手术模型、感染模型及其他模型。同时,结合Terblanche和Hickman等肝衰竭模型评价标准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价,希望能为此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模型选择及评价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李璐, 李爽, 陈煜
2021, 37(1): 209-2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6
摘要(1380) HTML (488) PDF (2023KB)(45)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除呼吸系统外,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基于相关文献,对病原学特征及其致病机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损伤出现的原因可能有病毒的直接作用、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药物性肝损伤、低氧性肝损伤及免疫功能障碍等。建议临床可选择合理药物进行护肝治疗,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microRN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
蔡萌强, 刘素彤, 刘君颖, 张丽慧, 赵文霞
2021, 37(1): 212-2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7
摘要(590) HTML (155) PDF (2040KB)(37)
摘要:
microRNA(miRNA)通过抑制靶基因转录后翻译,影响细胞分化、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广泛参与调节生物体内的免疫与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异常免疫介导的肝胆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miRNA参与的肝组织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现就当前miRN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研究进展
鲁杰, 李武, 刘叶
2021, 37(1): 216-2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8
摘要(1012) HTML (683) PDF (2049KB)(124)
摘要: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黄疸性疾病中的一大类,除母乳性黄疸外,临床上相对罕见,多属遗传代谢类肝病,包括以非结合性胆红素升高为主的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和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等。回顾近期国内外文献,主要就六种遗传性先天性非结合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基因特点、诊治进展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冯丽娜, 张晓雪, 黄剑洁, 马博, 温晓玉, 陈满秋, 金清龙
2021, 37(1): 221-2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49
摘要(978) HTML (159) PDF (2037KB)(85)
摘要:
血脂紊乱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回顾了PBC并发高脂血症的脂质谱、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不同于其他肝病,PBC并发高脂血症具有独特的脂质谱,且随病情进展动态演变。一般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对于有治疗指征的人群,建议首选他汀类药物。未来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系统性研究以明确其诊治及管理流程。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治疗现状
徐露瑶, 李昌旭, 唐朝辉, 褚成龙, 王英超
2021, 37(1): 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50
摘要(820) HTML (209) PDF (2196KB)(30)
摘要:
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作为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神经、体液和机械因素等。取石途径较多,选择消化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经皮经肝途径一直存在争论。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困难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进展
冯拥璞, 高野, 辛磊, 李兆申
2021, 37(1): 229-2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51
摘要(987) HTML (334) PDF (2040KB)(60)
摘要: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首选治疗方式为内镜治疗,但部分胆总管结石难以通过常规内镜治疗清除,被称为困难胆总管结石。困难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机械碎石术、经口胆道镜辅助碎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就上述技术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等进展作一综述。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熊洋洋, 吴东, 钱家鸣
2021, 37(1): 233-2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1.052
摘要(892) HTML (350) PDF (2038KB)(60)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SAP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调控SAP相关ARDS日益受到关注,深入探究“肠-肺轴”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为SAP-ARDS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SAP-ARDS领域的研究进展。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排名均蝉联第1名
2021, 37(1): 21-21.
摘要(338) HTML (238) PDF (939KB)(15)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2023),连续两届获此殊荣
2021, 37(1): 98-98.
摘要(257) HTML (102) PDF (938KB)(10)
摘要: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0版)》发布——本刊2020年影响力指数在117种内科学统计源期刊排名蝉联第9名
2021, 37(1): 114-114.
摘要(1246) HTML (464) PDF (951KB)(30)
摘要: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期刊名录》发布——本刊在“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入选的8种中文期刊中排名第1
2021, 37(1): 155-155.
摘要(218) HTML (239) PDF (951KB)(12)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2021年1月全新改版上线
2021, 37(1): 236-236.
摘要(651) HTML (142) PDF (940KB)(13)
摘要:
书讯
《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正式出版——首部系统阐述胰腺疾病介入治疗专著
2021, 37(1): 203-203.
摘要(260) HTML (256) PDF (993KB)(18)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六届编委会(2019年—2022年)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六届编委会(2019年—2022年)
2021, 37(1): 237-237.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四届审稿专家(2019年—2022年)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四届审稿专家(2019年—2022年)
2021, 37(1): 238-238.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2021, 37(1): 239-240.
摘要(282) HTML (152) PDF (1155KB)(3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