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第40卷 第12期(总290期) 2024年12月
“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机遇与挑战” 重点号
执行主编:汤朝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重视早发性肝内胆管癌的研究
覃德龙, 陈家璐, 唐玥, 李宗龙, 汤朝晖, 全志伟
2024, 40(12): 2345-2350. DOI: 10.12449/JCH241201
摘要(336) HTML (2585) PDF (612KB)(138)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胆道肿瘤,其中早发性ICC(EOICC)是指确诊年龄≤50岁的ICC,但通常具有更晚的临床分期、更显著的生物学侵袭性。目前EOICC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但其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现有的研究表明EOICC具有与晚发ICC显著不同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分子学特征。因此,重视EOICC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于EOICC的早识别、早诊断以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EOICC患者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佳,可耐受风险更大的医疗干预措施,采取更积极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患者可能获得与晚发ICC相似甚至更好的生存预后。然而,EOICC的分子学特征与ICC显著不同,现...
专家论坛
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司安锋, 雷正清, 程张军
2024, 40(12): 2351-2357. DOI: 10.12449/JCH241202
摘要(290) HTML (2135) PDF (705KB)(125)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治疗目前仍是ICC可能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但其R0切除率相对较低、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短。合理的切缘宽度、解剖性肝切除的价值、淋巴结清扫的地位以及腹腔镜肝切除和肝移植的肿瘤学效果等诸多问题仍有待厘清。本文旨在讨论ICC外科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争议,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腹腔镜肝内胆管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曾琦惠, 李富宇
2024, 40(12): 2358-2360. DOI: 10.12449/JCH241203
摘要(283) HTML (1934) PDF (522KB)(89)
摘要:
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外科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中,但对于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尚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各医学中心对此问题均进行了诸多探索。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肝外复发性肝内胆管癌治疗决策进展
王一航, 李江涛
2024, 40(12): 2361-2365. DOI: 10.12449/JCH241204
摘要(331) HTML (2350) PDF (598KB)(58)
摘要:
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且作为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手术切除虽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复发部位最多见于肝脏,但也有15%~30%的患者发生肝外复发。针对肝外复发的治疗策略研究较少,尚无明确指南推荐,目前治疗多以化疗为主。研究显示,部分患者通过肝外复发部位的手术切除可延长生存期,尤其是单灶性复发的患者更具手术适应证。然而,手术仅适用于少数患者,大多数仍需依赖系统治疗及局部治疗。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影响肝外复发的关键因素,探讨手术相关适应证,强调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以期为未来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胆囊癌手术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殷晓煜, 许琼聪
2024, 40(12): 2366-2370. DOI: 10.12449/JCH241205
摘要(395) HTML (2106) PDF (612KB)(67)
摘要:
胆囊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其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对于Tis、T1a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达到治愈效果;对于T1b~T2期胆囊癌,胆囊癌根治术(包括胆囊及肝部分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首选方式;对于T3~T4期患者,扩大根治术有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并建议由经验丰富的肝胆胰外科团队实施。微创手术在胆囊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目前仍存在较多的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微创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学治疗中心,胆囊癌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本文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系统地阐述胆囊癌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指南与规范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2024, 40(12): 2371-2387. DOI: 10.12449/JCH241206
摘要(1088) HTML (1768) PDF (1156KB)(385)
摘要: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在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的基础上对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以指导和规范肝衰竭的临床诊疗。
指南解读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韩涛
2024, 40(12): 2388-2391. DOI: 10.12449/JCH241207
摘要(1229) HTML (1753) PDF (543KB)(758)
摘要:
2024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对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进行了更新。‍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涵盖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肝衰竭的治疗、展望4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对新版指南更新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肝衰竭的临床诊疗。
病毒性肝炎
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无创诊断指标及相关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杜欣雨, 李嘉, 蒋贝, 赵坤宇, 胡月, 王凤梅, 鲁凤民
2024, 40(12): 2392-2398. DOI: 10.12449/JCH241208
摘要(309) HTML (118) PDF (921KB)(72)
摘要:
目的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多有组织学意义上的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状态一旦打破,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准定义肝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 方法 以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HBeAg阳性且HBV DNA>2×106 IU/m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组织活检确定肝损伤情况,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分析现有各大指南无创指标特别是HBV DNA载量界值不同的情况下,肝组织免疫耐受状态患者所占比...
Δ总胆红素-甲胎蛋白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陈雨琪, 李春燕, 汤善宏
2024, 40(12): 2399-2405. DOI: 10.12449/JCH241209
摘要(335) HTML (1666) PDF (1077KB)(40)
摘要:
目的 探索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Δ总胆红素)及甲胎蛋白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与MELD等评分模型对比分析新模型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作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天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
脂肪性肝病
2018—2023年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姚伟伟, 焦睿珉, 刘可佳, 徐帅, 李丽, 尤红, 赵静洁
2024, 40(12): 2406-2414. DOI: 10.12449/JCH241210
摘要(331) HTML (1719) PDF (1291KB)(38)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质量,为规范该领域RCT的研究设计和报告提出建议。 方法 系统检索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发表的中药复方干预NASH的RCT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2.0)和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 2010及针对中药复方CONSORT-CHM Formulas 2017扩展版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及分析讨论。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45篇,大部分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灵芝酸A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崔怡, 乔凤杰, 邱嘉昊, 刘羽飞, 高竺君, 尚志, 高月求
2024, 40(12): 2415-2423. DOI: 10.12449/JCH241211
摘要(276) HTML (1659) PDF (6136KB)(27)
摘要:
目的 观察灵芝酸A(GA-A)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3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ConA组)和GA-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A-A-L组、GA-A-M组、GA-A-H组),每组各7只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经典AIH小鼠模型,1 h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GA-A治疗。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GA-A对肝细胞的保护机制,另外在体外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将HL-60细胞分化为dHL-60中性粒细胞来验证GA-A的作用机制。检测炎症(血清ALT和AST活性、HE染色及炎症相关基因)、凋亡(TUNEL染色)、中...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FIB-4和APRI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比较
李小婷, 胡伯斌, 刘宏宇, 金超, 蔡彩莲, 王可杉, 韦艳春, 江建宁, 苏明华
2024, 40(12): 2424-2429. DOI: 10.12449/JCH241212
摘要(303) HTML (123) PDF (1514KB)(39)
摘要:
目的 比较FIB-4和APRI在慢性HBV感染者晚期肝纤维化和疾病进展中的预测效能。 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进行肝穿刺的慢性HBV感染者497例,其中回顾性研究404例,前瞻性研究75例。收集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生化指标(ALT、AST)、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计算FIB-4和APRI。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APRI和FIB-4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二级预防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爽, 朱玉轩, 刘越, 王静, 李群, 王明辉, 董倩倩, 范飞飞, 刘晓峰
2024, 40(12): 2430-2440. DOI: 10.12449/JCH241213
摘要(269) HTML (136) PDF (1261KB)(26)
摘要:
目的 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二级预防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序贯治疗次数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就诊的1 717例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根据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分析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内镜下治疗次数与再出血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Kaplan...
肝脏肿瘤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朱逸晨, 沙春霞, 樊春笋, 张铁军
2024, 40(12): 2441-2449. DOI: 10.12449/JCH241214
摘要(394) HTML (139) PDF (1065KB)(75)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启东市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队列患者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CHB患者肝癌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于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年龄≥18周岁的CHB患者,均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将肝癌发病作为主要研究结局,通过启东市癌症登记处获取队列研究结局。比较肝癌发病组与未发病组的基线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探索CHB患者肝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计算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
改良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免疫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Child-Pugh A级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佳清, 徐啸阳, 胡泽鑫, 张申, 仲斌演, 朱晓黎
2024, 40(12): 2450-2456. DOI: 10.12449/JCH241215
摘要(259) HTML (1605) PDF (856KB)(35)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白蛋白-胆红素分级(mALBI分级)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免疫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以下简称靶免治疗)的Child-Pugh A级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76例接受TACE联合靶免治疗的Child-Pugh A级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mALBI分级将其分为mALBI 1/2a组(n=38)和2b组(n=38)。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结局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评估标准包...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分析
黄乾鑫, 神斌, 肖晋昌, 高志康, 吕墩涛, 李艳, 徐浩, 张庆桥
2024, 40(12): 2457-2463. DOI: 10.12449/JCH241216
摘要(224) HTML (109) PDF (1735KB)(2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15例(观察组)。按1∶1进行倾向性匹配后入选单纯D-TACE治疗的患者15例(对照组)。术后1、2、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MRI评估肝脏肿瘤及PVTT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
肝静脉剥夺术与门静脉栓塞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肝癌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闫凯峰, 胡小杰, 刘宏
2024, 40(12): 2464-2472. DOI: 10.12449/JCH241217
摘要(217) HTML (121) PDF (1875KB)(18)
摘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肝静脉剥夺术(LVD)与门静脉栓塞(PVE)治疗剩余肝体积(FLR)不足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33292。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LVD与PVE效果比较的所有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筛选相关文献,评估文献质量,提取相关LVD与PVE的临床对比资料,整理并分析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含644例患者(LVD组245...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基因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细胞癌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的预测价值
刘军, 汪玲, 姜钰环, 王靖芝, 李慧明
2024, 40(12): 2473-2483. DOI: 10.12449/JCH241218
摘要(240) HTML (150) PDF (6319KB)(26)
摘要:
目的 鉴定肝细胞癌(HCC)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基因,并基于相关基因构建评分模型预测HCC的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 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CC数据集,采用热图展示了HCC中57个ICD相关基因的表达。基于ICD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聚类分析,对2种ICD相关亚型(ICD低表达组和ICD高表达组)进行基因本体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体细胞突变差异、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分析。构建LASSO Cox回归风险预后模型,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3和5年的生存率。此外,采用qRT-PCR验证模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
其他肝病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宋芳娇, 徐天娇, 尹艺睿, 田华, 吕飒, 游绍莉, 辛绍杰, 朱冰
2024, 40(12): 2484-2491. DOI: 10.12449/JCH241219
摘要(309) HTML (138) PDF (1306KB)(39)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SAH的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对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招募的172例马德里判别函数>32分的SAH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NAC组(n=84)和对照组(n=86),评价NAC(8 g/d,28 d)治疗对SAH患者的安全性、28 d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28 d、180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评价NAC对SAH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SAH)患者及非ACLF患者(non-ACLF-SAH)28 d及180 d生存率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
胰腺疾病
血清甘油三酯累积暴露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苏阿芳, 蒋晓忠, 张云水, 吴寿岭, 李广鉴
2024, 40(12): 2492-2498. DOI: 10.12449/JCH241220
摘要(276) HTML (120) PDF (770KB)(30)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累积暴露(cumTG)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10年度(2006、2008、2010年度)三次健康体检、既往无AP病史且TG资料完整的开滦职工56 883例为观察队列。根据计算的cumTG值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2、Q3、Q4组),对组间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AP的累积发病率,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回...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殷珂, 宋玉芸, 刘峰
2024, 40(12): 2499-2504. DOI: 10.12449/JCH241221
摘要(366) HTML (1420) PDF (661KB)(99)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两种疾病均存在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二者共存时肝脏的病理生理学进程与单独的疾病状态可能不同,进而存在HBV的复制,HBsAg的血清学清除及抗病毒治疗受到影响,肝纤维化、HCC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问题,故明确这些问题会对此类患者疾病的监测、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外周时钟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与防治中的作用
刘思言, 田静怡, 黄雨扬, 谷天麒, 邓茗月, 杨攀
2024, 40(12): 2505-2512. DOI: 10.12449/JCH241222
摘要(231) HTML (126) PDF (1717KB)(29)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临床表现形式,以肝脂质沉积、炎症损伤为特征。目前NASH的临床治疗药物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亟待取得进展。有研究指出NASH的发病机制与肝脏昼夜节律紊乱有关,具体可表现为肝时钟基因如BMAL1等表达失调,导致肝内脂质生成增多、脂肪酸氧化减少以及促炎症因子激活。因此,改善肝脏昼夜节律,调节肝时钟基因表达被视为防治NASH的可行策略。目前已有通过激活时钟基因编码蛋白治疗NASH的药物应用于动物实验,如REVERB全激动剂SR9009,其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发展,有效证实了靶向时钟编码蛋白在NASH治疗中的可能性。本文总结了肝时钟基因在调节肝脂质代...
双硫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严丽沙, 陈煜, 王学士, 冯宪敏, 孙洁
2024, 40(12): 2513-2517. DOI: 10.12449/JCH241223
摘要(229) HTML (1651) PDF (1236KB)(28)
摘要:
双硫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不足而导致的二硫化物应激性死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以脂肪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最新研究显示,双硫死亡产生的二硫化物应激可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加快NAFLD的进展。本文就双硫死亡在NAFLD中的最新研究予以总结和分析,以期探讨双硫死亡在NAFLD中的应用潜力,为NAFL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肠-脑轴神经免疫通信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林镛, 李炯汾, 李飞燕, 杜沅沁, 刘美燕, 王明刚, 龙富立, 王娜, 毛德文
2024, 40(12): 2518-2523. DOI: 10.12449/JCH241224
摘要(391) HTML (127) PDF (1541KB)(38)
摘要:
肝性脑病(HE)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当前,在确诊显性HE的肝衰竭患者中,超过50%的存活时间不足1年。全面解析HE的复杂发病机制,形成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技术方案,对于缓解其造成临床上高医疗资源消耗、高医疗费用与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叠加的严峻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肠-脑轴”进行双向、连续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并调节炎症信号、分子、细胞和器官功能状态,即神经免疫通信,与HE的主要病理特征高度一致。本文针对HE的神经免疫通信机制,总结了肠-脑轴炎症信号传导与神经递质调节的关系,以及其在HE神经免疫通信中的作用,为HE的临床诊疗和药物研...
肝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
姚晓萌, 孙可可, 林云凯, 汪慧, 董立巍, 陈磊, 胡和平
2024, 40(12): 2524-2530. DOI: 10.12449/JCH241225
摘要(385) HTML (1762) PDF (1034KB)(85)
摘要:
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卫生负担。然而,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手术机会较少,治疗选择有限。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其中,仑伐替尼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索拉非尼之后批准的第二个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一线药物,因其强大的抗肿瘤特性获得广泛关注。然而,仑伐替尼的疗效受到其耐药性的严重限制。本文主要针对仑伐替尼在肝细胞癌中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可能改善仑伐替尼耐药的方法,以期能提高其疗效。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对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刘晓丽, 谭钦文, 徐健, 陈焕灵, 余洁, 卢露, 戴明侃, 黄晶晶, 黄鸿娜, 毛德文
2024, 40(12): 2531-2537. DOI: 10.12449/JCH241226
摘要(315) HTML (144) PDF (1054KB)(25)
摘要: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由肿瘤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的肿瘤局部外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氨基酸代谢及其对增殖细胞代谢的重编程日益受到关注,显示出在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潜力。尽管氨基酸代谢重编程被视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但其在调控肝细胞癌中肿瘤免疫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深入探讨了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旨在为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学机制
王宇, 李爽, 刘成海
2024, 40(12): 2538-2542. DOI: 10.12449/JCH241227
摘要(296) HTML (1606) PDF (956KB)(88)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协同促进并互为因果,其中免疫反应在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遗传背景因素下,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分子复合物、危险信号分子或可作为DILI发生的免疫反应触发因子,激活药物抗原性超敏反应机制、P-i假说和固有免疫危险信号机制。使肝脏出现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级联反应,导致肝脏固有免疫耐受状态失衡,进而造成肝脏组织的免疫炎症性损伤。本文主要阐述DILI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期为DILI治疗靶点的研发及规避用药不良反应等提供新的思路。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在肝脏良性病变中的治疗现状
张帅, 费发珠, 王志鑫, 樊海宁, 王海久, 侯立朝
2024, 40(12): 2543-2547. DOI: 10.12449/JCH241228
摘要(237) HTML (90) PDF (657KB)(22)
摘要:
肝脏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肝泡型棘球蚴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类型,因其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也属于肝脏良性病变。肝脏良性病变临床治疗上多以随访观察为主,手术切除为辅,对于终末期的患者,若病灶体积过大、侵犯周围大血管较多、解剖位置不清晰或术中无法避免破裂大出血,可行肝移植治疗。由于器官捐献肝脏分配评分中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更易得到供肝,肝脏良性病变由于自身生长方式很难获得相应的供肝资源,故导致同种异体肝移植对其应用有限。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给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就目前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在肝脏...
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胰腺癌综合治疗
马坦途, 李星霏, 李涛
2024, 40(12): 2548-2552. DOI: 10.12449/JCH241229
摘要(240) HTML (111) PDF (608KB)(31)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逐步升高。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导管腺癌、小腺体癌、腺泡细胞癌等,其中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多学科诊疗(MDT)是胰腺癌的新诊疗模式,通过集合不同的医疗团队,包括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放疗科等,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及后续管理,以确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精准治疗的概念不断明确和发展、相关基因突变的发现,使得胰腺癌治疗前景更加广泛,个体化治疗更加深入,为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提供了机会。本文归纳了在MDT医疗模式下各学科之间的交互情况,并总结该模式下胰腺癌治疗方案的发展趋势和选择方向,指出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及围绕未来胰腺癌...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功能性B淋巴细胞敲除促进肝内HBV复制并抑制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
2024, 40(12): 2360-2360. DOI: 10.12449/JCH2412.gwqkjpwzjj1
摘要(139) HTML (73) PDF (843KB)(13)
摘要: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11例先天性肝血管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队列研究
2024, 40(12): 2440-2440. DOI: 10.12449/JCH2412.gwqkjpwzjj2
摘要(149) HTML (95) PDF (847KB)(15)
摘要: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艾米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4, 40(12): 2449-2449. DOI: 10.12449/JCH2412.gwqkjpwzjj3
摘要(182) HTML (91) PDF (867KB)(18)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2024—2028)”
2024, 40(12): 2357-2357.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获评“2024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2024, 40(12): 2498-2498.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5年1~5期重点号选题及执行主编
2024, 40(12): 2523-2523.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4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结构化论文双语传播工程”
2024, 40(12): 2530-2530.
摘要:
致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4, 40(12): 2483-2483. DOI: 10.12449/JCH2412.zhixie
摘要(118) HTML (64) PDF (831KB)(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