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期
“肝癌精准诊疗新进展”重点号
执行主编:陈磊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显示方式:
述评
肝癌精准诊疗新进展
吴彤, 陈磊
2022, 38(3): 497-4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1
摘要(1442) HTML (633) PDF (1923KB)(300) 施引文献 (8)
摘要: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挑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发生机制复杂、病因多种多样、个体差异显著,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始终是难题。在精准医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的思想,整合应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通过跨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望破译疾病发生奥秘,不断实现肝癌诊治新突破。
专家论坛
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和精准筛查
郝新, 樊蓉, 侯金林
2022, 38(3): 499-5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2
摘要(1441) HTML (847) PDF (2121KB)(350) 施引文献 (30)
摘要:
对我国慢性肝病人群开展规范筛查,实现肝癌危险人群精准分层与规范管理,并通过有效技术手段早期预警肝癌,是提升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中可以利用aMAP等肝癌风险评分模型对慢性肝病人群进行风险初筛,识别罹患肝癌中、高危人群,通过新型血清标志物进一步鉴定出肝癌极高危人群,并应用影像学技术早诊筛查。通过分层富集,不断探索、完善肝癌早筛早诊“金字塔”筛查管理模式,以最终实现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并降低肝癌相关病死率的目标。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陈昭硕, 林科灿, 刘景丰
2022, 38(3): 505-5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3
摘要(924) HTML (248) PDF (1894KB)(161) 施引文献 (12)
摘要: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肝移植等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肝细胞癌多组学分子分型及其在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董良庆, 高强
2022, 38(3): 510-5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4
摘要(1540) HTML (770) PDF (2645KB)(358)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肝细胞癌是我国第三大癌症死因。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受限于肿瘤异质性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缺乏,肝细胞癌患者对治疗应答存在显著差异,而以蛋白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发展,将有助于开发肝细胞癌新型临床治疗策略和精准用药疗效预测,从而逐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诊疗。
肝胆肿瘤模型与精准药物筛选新技术
刘壮, 高栋
2022, 38(3): 515-5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5
摘要(935) HTML (185) PDF (1910KB)(134) 施引文献 (1)
摘要:
肝胆肿瘤是包括原发性肝癌、胆管癌和胆囊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目前,肝胆肿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对于肝胆肿瘤的治疗手段仍无法有效应对临床需求。因此,探索开发肝胆肿瘤精准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寻找临床治疗新策略新方法,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是当前领域内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肝胆肿瘤个性化病理模型的构建及药物筛选方案,特异靶点药物的设计与筛选策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药物筛选策略等方面介绍肝胆肿瘤精准药物筛选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应用潜力,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的肝细胞癌精准影像学诊断和复发预测
刘一萍, 李新平, 陈磊, 夏金菊, 宋凯荣, 贾宁阳, 刘婉敏
2022, 38(3): 521-5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6
摘要(1196) HTML (180) PDF (1916KB)(170) 施引文献 (11)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迅速,特别在影像医学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人工智能在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及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效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在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与快速进步的诊疗技术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运用于肝细胞癌影像学实践中。
热点·视点·观点
血清HBV大、中、小表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庄辉
2022, 38(3): 528-5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7
摘要(1489) HTML (231) PDF (2984KB)(191) 施引文献 (2)
摘要:
本文综述了HBV大、中、小表面蛋白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方面。截至目前,关于HBV大、中、小表面蛋白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亟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周珲堃, 江建宁, 苏明华, 王荣明, 胡伯斌, 邓德丽, 韦慧兰, 梁先帅, 何文明, 郭荣晟
2022, 38(3): 532-5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8
摘要(1172) HTML (183) PDF (1906KB)(125) 施引文献 (29)
摘要: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对于高病毒载量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65例。入组患者为基线HBV DNA>6 lg拷贝/mL, 使用ETV或TDF满48周的CHB初治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统计48周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48周HBV DNA<500拷贝/mL和<100拷贝/mL应答的因素;分层分析比较48周后不同年龄、性别、基线HBV DNA、ALT、一线用药种类、HBeA...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程海林, 胡旭东, 夏冰, 柏涛, 卢斯霞
2022, 38(3): 537-5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9
摘要(1765) HTML (1067) PDF (1917KB)(143) 施引文献 (31)
摘要:
目的 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换用TAF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ETV治疗,持续治疗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FIB-4值、肝硬度值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6.25...
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党便利, 康文臻, 毕铭辕, 李建辉, 陈昭云, 李姝鹏, 刘青, 孙永涛, 蔡卫平, 康文
2022, 38(3): 541-5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0
摘要(764) HTML (195) PDF (1942KB)(56) 施引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获得HIV持续抑制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患者10例,将原ART方案转换为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共32周,于转换后第4周开始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12周,监测10例患者转换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前后体质量、BMI、HCV基因型、AFP、肝脏硬度值、CD4+ T淋巴细胞(简称CD...
论著_脂肪性肝病
基于社区老年人群比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人群差异
张爽, 刘晓慧, 王罡, 张丽, 朱云杰, 吴剑, 柳雅立, 张晶
2022, 38(3): 547-5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1
摘要(662) HTML (136) PDF (2059KB)(83) 施引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比较新命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旧命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人群差异。 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北京某社区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共62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既往史、实验室指标以及肝脏超声和弹性等指标。按照超声诊断有无脂肪肝分为2组:脂肪肝组389例,非脂肪肝组235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389例脂肪肝患者中,387例(99.5%)符合MAFLD诊断;368例(94.6%)符合N...
论著_自身免疫性肝病
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比值指数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乔芳芳, 孙长宇, 何佳倩, 董少雨, 张建营
2022, 38(3): 553-5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2
摘要(757) HTML (142) PDF (2505KB)(67) 施引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究国际标准化比值/PLT比值指数(INP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AST/PLT比值指数(AR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 4)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进展期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血常规、血凝等指标,利用公式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INPR、APRI及FIB-4。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
论著_肝脏肿瘤
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姚涛, 徐植红, 姚纪友, 夏雨, 陆敏强, 兰天, 刘冰
2022, 38(3): 558-5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3
摘要(892) HTML (436) PDF (2353KB)(80) 施引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来源于肝癌细胞的外泌体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揭示肝癌形成新机制。 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外泌体表征进行鉴定;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其极化状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透谢电子显微镜显示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结构,外泌体粒径大小为(172.65±2.34)nm,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呈高阳性表达。佛波酯15 ng...
长链非编码RNA LNC01309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刘红燕, 李婧姣, 路泽军, 刘咏真, 温居一
2022, 38(3): 563-5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4
摘要(701) HTML (379) PDF (5701KB)(37)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01309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的12例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NC01309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01309在人肝癌细胞系(Hep G2、SNU-398和Hep 3B)和人永生化正常肝细胞系(THLE-2)中的表达水平。在肝癌细胞Hep G2中过表达LNC01309,分为质粒对照组(pEXP-control)和过表达组(pEXP-LNC01309)。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
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斌, 梁汉生, 冯艺, 安友仲
2022, 38(3): 572-5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5
摘要(1257) HTML (272) PDF (1900KB)(59) 施引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行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或术后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者纳入低血压组(n=107),不需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者纳入非低血压组(n=315)。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BMI、肝脏手术史、合并症、肝脏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外科和麻醉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院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
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对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陈乾, 姚辉华, 李波
2022, 38(3): 577-5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6
摘要(550) HTML (186) PDF (2133KB)(57) 施引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单一TACE治疗的9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HSP90α水平的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将入组病例分为高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8)和低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9)。计数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
论著_其他肝病
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林浩炜, 雷燕, 陈彬彬, 巫培连, 邓浩辉
2022, 38(3): 582-5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7
摘要(884) HTML (243) PDF (1893KB)(51) 施引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1日—2021年6月1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广东地区(广州市和佛山市)同一传播链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肝功能指标判定标准:ALT(男/女)>50/40 U/L,AST>40 U/L,TBil>26 μmol/L,GGT>60 U/L,ALP>125 U/L。上述指标其中1项异常,即定义为肝功能异常并纳入分析(< 18岁的患者ALP单项轻中度升高不纳入分析)。比较肝功能正常者与肝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肝功能异...
舒肝宁注射液对于氯丙嗪引起的新型组织工程肝构建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黄龙, 陈煜, 吴桥, 段钟平
2022, 38(3): 587-5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8
摘要(820) HTML (290) PDF (4120KB)(50) 施引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舒肝宁注射液(SGN)减轻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症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 方法 将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去细胞化制为肝脏胶原支架,用人HepG2细胞对支架再细胞化,从而获得组织工程肝(正常对照组),加入10 μmol/L浓度的氯丙嗪(CPZ)与胆汁酸盐混合物灌注组织工程肝建立药物性胆汁淤积模型(CPZ损伤组),该模型进一步用舒肝宁注射液(103倍稀释)处理后为损伤保护组(CPZ+SGN)。随后检测不同组别的肝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LDH、ALP)、抗氧化及氧化应激标志物(GSH、MDA、SOD、ROS),比较正常组、CPZ组和SGN组肝脏胆汁酸盐代谢相关酶类mRNA...
无胆道重建肝切除术后胆漏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刘飞, 李海, 巫强
2022, 38(3): 594-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9
摘要(938) HTML (192) PDF (3488KB)(55) 施引文献 (4)
摘要:
目的 系统探讨无胆道重建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4月国内外关于无胆道重建肝切除术后胆漏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检索语言仅限于中文和英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3篇,总病例数16 0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09~1.48,...
肝细粒棘球蚴病与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共患病的临床观察
满洋, 林芷伊, 苗章, 闫乐蓉, 程萧, 荆仁一, 白蓉, 黄平文, 张宏伟, 彭心宇
2022, 38(3): 601-6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0
摘要(798) HTML (181) PDF (2056KB)(48) 施引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肝细粒棘球蚴病与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共患病状态,为进一步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对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影响奠定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资料,明确肝细粒棘球蚴病与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共患状态,进一步选取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慢性HBV/HCV感染病例(共患病组),匹配本院单纯慢性HBV/HCV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病毒感染状态、肝硬化、肝细胞癌的疾病构成。 结果 共患病组38例(9.5%),合并HBV/HCV感染后...
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对脂多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李文登, 李超群, 胡旺, 徐凯, 庞明泉, 乜茹, 冯浩杰, 张占红, 刘处处, 樊海宁
2022, 38(3): 606-6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1
摘要(684) HTML (148) PDF (5877KB)(37)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Em-sA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小鼠骨髓腔中所分离的骨髓前体细胞,经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形成BMDC,于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DC纯度后,分为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LPS 1 μg/mL)、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共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表面分子(CD80、C...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临床特征及SLC10A1基因突变分析
杨峰霞, 曾凡森, 谭丽梅, 龚余, 刘玲丽, 徐翼
2022, 38(3): 613-6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2
摘要(1369) HTML (276) PDF (1885KB)(85) 施引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0例NTCP缺陷病患儿(年龄 < 18岁),分析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家族史和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嗜肝病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结果 10例患儿生长发育均正常,其中男8例,女2例;确诊年龄3~37个月。首次就诊病因包括新生儿黄疸延长(5/10,50%)、转氨酶升高(2/10,20%)、体检(2/10,20%)和肺炎(1/10,10%)。所有患儿确诊时血清TBA水...
论著_胰腺疾病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蛋白4-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毕亭亭, 侯思慧, 刘岩
2022, 38(3): 617-6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4
摘要(687) HTML (251) PDF (3129KB)(38)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泛素化E3连接酶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蛋白4-1(NEDD4-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NEDD4-1的表达情况,分析NEDD4-1的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胰腺导管上皮HPDE6-C7细胞及胰腺癌SW1990、BxPC-3、PANC-1细胞中NEDD4-1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检验绘制生存曲线,log-...
肝胰同步手术切除与全身化疗治疗可切除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效果比较
金添强, 戴朝六, 徐锋
2022, 38(3): 622-6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3
摘要(848) HTML (802) PDF (2734KB)(49) 施引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肝胰病灶同步手术切除与全身化疗治疗可切除胰腺癌伴肝转移(PCLM)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PCLM患者资料。筛选出可切除病例,分为手术组和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以减少数据偏倚和混杂变量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时间,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筛选出可切除PCLM患者56例,其中手术组33例,化疗组23例,P...
病例报告
以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报告
鞠伟威, 李宛谦, 辛小娟, 江涛
2022, 38(3): 629-6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5
摘要(850) HTML (126) PDF (2483KB)(70)
摘要:
肝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
李学成, 范莹, 吴硕东
2022, 38(3): 632-6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6
摘要(407) HTML (144) PDF (2657KB)(50) 施引文献 (2)
摘要:
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1例报告
仇晓桐, 吴政奇, 夏旭翔, 吕国悦
2022, 38(3): 634-6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7
摘要(409) HTML (492) PDF (2924KB)(40)
摘要:
经胃前壁成功治疗十二指肠巨大胆囊结石致Bouveret综合征1例报告
陈旭, 李伦旭, 祁冰, 张庆凯, 张桂信, 李爽, 尚东
2022, 38(3): 636-6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8
摘要(560) HTML (117) PDF (2628KB)(39)
摘要: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致急性胰腺炎1例报告
朱萌然, 姜珊珊, 于亭亭, 白云, 王鼎鑫, 史林平
2022, 38(3): 639-6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29
摘要(748) HTML (149) PDF (3475KB)(38) 施引文献 (2)
摘要: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误诊为腹腔肿瘤3例报告
吕行, 周建鹏, 寇凯, 孙晓东, 吕国悦
2022, 38(3): 643-6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0
摘要(415) HTML (142) PDF (3871KB)(32)
摘要:
宫颈鳞癌胰腺转移致梗阻性黄疸1例报告
叶浩, 易晓雷, 李旭辉, 汪杰, 张军, 刘志鹏, 鲁柱
2022, 38(3): 646-6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1
摘要(611) HTML (212) PDF (2631KB)(43) 施引文献 (1)
摘要:
综述
丁型肝炎研究进展
邹怀宾, 任锋, 陈煜, 段钟平
2022, 38(3): 649-6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2
摘要(900) HTML (183) PDF (1901KB)(143) 施引文献 (2)
摘要:
HDV需要借助HBV才能感染肝细胞并传播。HBV感染基础上合并HDV感染会加快病情进展且患者预后更差,但目前HDV感染的危害与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本文总结了HD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多的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学分期系统
宋欣航, 于涓翰, 程肇平, 邵晨, 邓宝成
2022, 38(3): 653-6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3
摘要(1820) HTML (551) PDF (1877KB)(172) 施引文献 (6)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伴有胆汁淤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组织学特征为非化脓性胆管炎。本文简述了传统的PBC病理分期系统如Rubin分期、Scheuer分期以及Ludwig分期和最新的Nakanuma分期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其中Nakanuma分期细化了组织学分级分期标准,减少因采样误差而漏诊的机会,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充分的诊断及预后信息。新旧分期系统结合应用更有利于指导PBC的诊治和相关研究。
TIGIT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
韩琳, 张明月, 孙颖
2022, 38(3): 656-6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4
摘要(805) HTML (154) PDF (1884KB)(61) 施引文献 (1)
摘要:
免疫耐受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共抑制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抑制信号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主要表达在Treg上的抑制性受体。本文阐述了Treg与AIH相关的免疫机制以及TIGI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以寻找TIGIT作为AIH候选靶点的治疗策略。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与治疗
秦婷婷, 张瑞华, 张雨, 魏晓东, 温晓玉
2022, 38(3): 660-6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5
摘要(951) HTML (203) PDF (2143KB)(71) 施引文献 (2)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性不孕等,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PCOS人群常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代谢相关性疾病,PCOS与NAFLD在发病机理及治疗上均有关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CO合并NAFLD相关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对肝硬化伴肌少症的作用及其机制
廖粤生, 白莉莉
2022, 38(3): 666-6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6
摘要(795) HTML (401) PDF (2090KB)(50)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0%~70%的肝硬化患者并发肌少症,严重影响生存和预后。运动疗法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具有副作用少、效益高、操作性强等诸多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运动与肝硬化伴肌少症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循证运动对肝硬化伴肌少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以期为治疗肝硬化伴肌少症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
张瑞华, 秦婷婷, 邵玥明, 张雨, 温晓玉
2022, 38(3): 671-6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7
摘要(637) HTML (314) PDF (2559KB)(41)
摘要: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出现的肺动脉压力升高。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 作为BMP家族成员之一,除了具有成骨活性外,还具有保护内皮完整性及维持血管稳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POPH发病机制、BMP9生理表达及作用,以及BMP9信号通路及其参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成为POPH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可能,进而协助POPH诊断。
槐耳制剂辅助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谢铠岭, 徐锋
2022, 38(3): 676-6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8
摘要(1138) HTML (671) PDF (2878KB)(86) 施引文献 (8)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第二大疾病相关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近年研究证明中医药在HCC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槐耳制剂现已被推荐用于HCC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抑制HCC细胞增殖、抑制侵袭与转移、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等。本文总结了槐耳抗HCC机理研究和槐耳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覃小宾, 李祖隆, 曾胜澜, 谭利婷, 乐滢玉, 毛德文
2022, 38(3): 682-6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39
摘要(1014) HTML (285) PDF (3314KB)(76) 施引文献 (4)
摘要: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是由LOX和LOX样蛋白(LOXL1~4)组成的铜胺氧化酶,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通过细胞外基质的共价交联促进肿瘤转移,具有细胞生长控制、肿瘤抑制、衰老和趋化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OX家族成员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示它们作为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本文就LOX家族成员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药提取物通过调节LOX家族对HCC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HCC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缺氧诱导因子对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李宏一, 罗业浩, 罗筱凡, 吴笛, 秦黄冠, 蓝绍航, 吕挺, 庞宇舟
2022, 38(3): 688-6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0
摘要(917) HTML (545) PDF (2315KB)(44) 施引文献 (4)
摘要:
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生长,许多实体瘤中存在缺氧的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对于感知肿瘤内的氧张力并随后介导缺氧反应激活至关重要。肝细胞癌(HCC)是最缺氧的肿瘤之一,本文总结了缺氧诱导因子通过促进糖酵解、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免疫逃避、癌症干细胞化等方式促进H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当前,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在HCC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缺氧诱导因子检测对HCC预后评估也具有潜在价值。
外泌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临床价值
罗业浩, 许栋涵, 吕挺, 赵铁建, 汪磊
2022, 38(3): 693-6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1
摘要(914) HTML (149) PDF (2406KB)(55) 施引文献 (5)
摘要:
外泌体具有促癌和抑癌的双重特性,其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调节上皮间质转化使肝癌细胞发生增殖、侵袭和转移。外泌体同样可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对肝细胞癌具有调控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进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出通过免疫调节、重塑肿瘤微循环等可使外泌体成为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式。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作用
高艳颖, 向慧玲, 梁静, 韩涛, 张旭
2022, 38(3): 699-7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2
摘要(1087) HTML (209) PDF (1882KB)(73) 施引文献 (5)
摘要: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益生菌对肝癌具有一定影响,二者均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效果。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调控代谢物水平、产生内毒素、诱发细菌移位和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等机制参与肝癌的病理过程;而益生菌可通过维持肝肠循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繁殖、降低致癌物毒性等机制发挥有效预防肝癌的作用,其可作为后续临床肝癌预防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肝衰竭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郭金, 石春霞, 邓威, 陈倩, 龚作炯
2022, 38(3): 703-7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3
摘要(810) HTML (388) PDF (1899KB)(101) 施引文献 (10)
摘要:
肝脏是机体进行物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多种因素引起严重肝损伤时,其合成、代谢以及生物转化功能会出现明显障碍。总结了肝衰竭时糖、氨基酸、脂质等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以及营养不良的评估和临床干预的措施。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尽早识别并及时纠正营养不良,以改善能量代谢及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生存率。
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及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
林镛, 颜耿杰, 冯逢, 彭子明, 龙富立, 韦艾凌, 王明刚, 姚春
2022, 38(3): 708-7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4
摘要(1421) HTML (707) PDF (2628KB)(78) 施引文献 (6)
摘要:
肝衰竭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其病理学是以大面积肝细胞死亡为特征,核心机制是内毒素、免疫反应和炎症级联反应等。肝细胞有效再生以代偿肝功能是促进肝衰竭良好转归的生理基础,并直接影响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临床实践中已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低的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但胆固醇作为肝细胞合成代谢指标,其与肝细胞再生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出发,综述其在肝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以期从另一角度了解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为肝衰竭的诊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MAPK信号通路——肝棘球蚴病治疗新靶点
董琳琳, 芦永良, 鄂维建, 张翔, 赵玲莉
2022, 38(3): 714-7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5
摘要(1218) HTML (174) PDF (2215KB)(44) 施引文献 (4)
摘要:
MAPK信号通路可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癌症、免疫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过程,其在肝棘球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MAPK信号通路的结构及调节过程,重点阐述了肝棘球蚴病中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即MAPK信号通路在肝棘球蚴病中存在虫体与宿主的双重激活,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治疗产生影响,以MAPK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治疗有望成为肝棘球蚴病治疗新的策略。
肝多房棘球蚴病周围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李汗, 侯立朝
2022, 38(3): 719-7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6
摘要(663) HTML (147) PDF (1964KB)(33)
摘要:
多房棘球蚴病呈慢性浸润方式增殖,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待就诊时部分患者已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以及病灶侵及肝内重要血管及胆管。通过对多房棘球蚴病周围血管侵犯进行研究,寻求最佳的个体化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目前肝多房棘球蚴病血管侵犯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影像学、临床分型及治疗方面的概况作一综述。
胆汁酸膜受体TGR5在胆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思平, 韩丽, 舒鹏, 代鑫, 程龙
2022, 38(3): 724-7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7
摘要(1015) HTML (1793) PDF (2268KB)(197) 施引文献 (5)
摘要:
TGR5是一种胆汁酸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胆道系统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TGR5在肝脏及胆管中的正常表达情况,及发挥调节胆汁酸分泌、代谢,细胞保护作用等功能。归纳了在病理生理情况下,TGR5表达及功能的变化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等途径来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TGR5可能是未来治疗胆道疾病的潜在靶点。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
2022, 38(3): 540-5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3.gwjpwzjj1
摘要(299) HTML (177) PDF (863KB)(42)
摘要:
Journal of Hepatology|肝细胞癌中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耐药性的潜在分子机理
2022, 38(3): 698-6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3.gwjpwzjj2
摘要(337) HTML (165) PDF (866KB)(42) 施引文献 (1)
摘要: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的要求
2022, 38(3): 531-531.
摘要(212) HTML (158) PDF (864KB)(17)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度综合评价总分在753种医学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6位
2022, 38(3): 498-498.
摘要(254) HTML (148) PDF (1349KB)(21)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年1-10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2, 38(3): 612-612.
摘要(181) HTML (104) PDF (856KB)(13)
摘要:
“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全国爱肝日”宣传活动倡议书
2022, 38(3): 642-642.
摘要(286) HTML (145) PDF (853KB)(14)
摘要:
志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2, 38(3): 562-5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3.zhixie1
摘要(224) HTML (169) PDF (866KB)(3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