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1期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临床实践” 重点号
执行主编:杨长青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消化内科

显示方式:
述评
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进展与困惑
陈帅, 杨长青
2021, 37(11): 2505-25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1
摘要(1313) HTML (226) PDF (2004KB)(347)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DILI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个体差异较显著,晚期DILI除肝移植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近年来DILI治疗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和难点问题进行述评。
专家论坛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李晓芸, 唐洁婷
2021, 37(11): 2510-25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2
摘要(1672) HTML (442) PDF (1902KB)(423)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 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已知多种药物,包括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均可导致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肝损伤,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导致死亡或接受肝移植。就DILI的全球流行情况及常见可疑药物的分布进行了阐述。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当前认识和未来需求
于乐成, 陈成伟
2021, 37(11): 2515-25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3
摘要(2440) HTML (254) PDF (4898KB)(453)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涉及人体因素(包括一般性非遗传因素和特异质性遗传及免疫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固有(直接)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此外还有某些药物对肝脏的致瘤与致癌性。不同类型肝毒性的发生机制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多环节的内在关联。以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为中心的三步机制进程模型和以肝细胞再生及肝组织修复能力为转归节点的两阶段机制进程模型,从不同视角展示了DILI的机制进程。阐明DILI复杂的发生机制,需要长期的病例积累和系统研究,这对于其科学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杨婉娜, 谢雯
2021, 37(11): 2525-25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4
摘要(2260) HTML (478) PDF (1907KB)(338)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是人体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部分严重者会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不同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和发病机制,可将药物性肝损伤进行多种分型。根据R值,可进行如下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R≥5);胆汁淤积型(R≤2);混合型(2<R<5)。根据病程,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根据发病机制,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固有型、特异质型和间接损伤型。全面了解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方式,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以及时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病理学的特征及鉴别诊断
杨永峰
2021, 37(11): 2530-25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5
摘要(1324) HTML (284) PDF (2065KB)(244)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组织学表现分为炎症坏死型、胆汁淤积型、脂肪变性和脂肪肝炎型、血管损伤型、轻微病变型等多种病理类型。对于疑诊为DILI但又不肯定、不能用DILI一元论解释的肝损伤、多药物接触史而不能确定具体致损药物的DILI、治疗效果不符合预期DILI、慢性DILI等,需要组织病理学进一步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还可用于评估DILI病情轻重和预后。因DILI肝组织病变分布不均一,要有充足的组织样本量才能减少取样误差。由于肝损伤性疾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病理密切结合临床才能最大可能得出最终诊断,在DILI的组织学诊断过程中临床病理讨论尤为重要。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
赖荣陶, 谢青
2021, 37(11): 2534-25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6
摘要(764) HTML (190) PDF (1937KB)(244)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药物相关的肝衰竭病情严重、治疗手段有限、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西方国家急性肝衰竭(ALF)的最常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目前缺乏对宿主易感性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异性DILI诱发的ALF患者早期不易被识别,自发恢复率低,预后更为凶险,已成为多个国家紧急肝移植的主要适应征。全面了解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寻求新的可靠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策略对降低药物相关肝衰竭的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学术争鸣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获益于抗病毒治疗
徐京杭, 徐小元, 于岩岩
2021, 37(11): 2539-25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7
摘要(551) HTML (91) PDF (1855KB)(146)
摘要: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王静月, 黄缘
2021, 37(11): 2541-25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8
摘要: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应个体化治疗
蒋莹莹, 任姗, 陈新月, 郑素军
2021, 37(11): 2543-25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09
摘要:
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刻不容缓
江军, 吴富忠, 王德扬
2021, 37(11): 2545-25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0
摘要(486) HTML (131) PDF (1842KB)(77)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Treat all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丁洋, 窦晓光
2021, 37(11): 2546-25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1
摘要(598) HTML (107) PDF (1860KB)(106)
摘要:
指南与规范
《2021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诊断、评估和管理》摘译
胡家轩, 韩涛
2021, 37(11): 2548-25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2
摘要(807) HTML (213) PDF (1857KB)(291)
摘要: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评估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无创检测(2021年更新)》摘译
张悦, 粟兴洋, 谢静怡, 潘珏, 纪泛扑
2021, 37(11): 2550-25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3
摘要(1084) HTML (363) PDF (3005KB)(298)
摘要:
《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共识指导:布-加综合征》摘译
王雪莹, 许文涛, 党晓卫, 祁兴顺
2021, 37(11): 2555-25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4
摘要(615) HTML (106) PDF (2151KB)(178)
摘要: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与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李品桦, 刘旭东, 黄露, 朱沪敏, 吴铁雄, 庞华珍
2021, 37(11): 2558-25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5
摘要(724) HTML (167) PDF (1938KB)(55)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进展是否会对内皮功能产生影响,以早期发现纤维化进展对内皮功能障碍所致心血管疾病的预警。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住院,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且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28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各血清学指标。对超声诊断的NAFLD患者进行FibroTouch技术检测,分别记录其脂肪衰减度(FAP)及肝硬度值(LSM),根据LSM将研究对象分为非进展期纤维化组(LSM<11 kPa,n=239) 和进展期纤维化组(LSM≥11 kPa,n=41),比较分析NAFLD肝纤维化进展...
桃红四物汤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刘旭凌, 杨广越, 张玮, 孙田甜, 马文婷, 吴柳, 薛冬英, 刘成, 陶乐
2021, 37(11): 2563-25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6
摘要(771) HTML (377) PDF (4249KB)(75)
摘要: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3周开始给予桃红四物汤灌胃给药4周,检测肝功能(ALT、AST),观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Ⅰ型胶原(Col1)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ol1及HAS-2蛋白的表达。分离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应用siRNA沉默HAS-2,检测其对HSC激活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
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马佳丽, 蒋煜, 胡居龙, 艾正琳, 何玲玲, 周玉玲, 梁秀霞, 林毅军, 魏红山, 李坪
2021, 37(11): 2569-25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7
摘要(755) HTML (193) PDF (3002KB)(49)
摘要:
目的 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行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后的再出血率及再出血的预测因素。 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2019年12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伴EVB,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并行首次ESVD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患者442例。对患者的常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等指标进行比较,随访患者的再出血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再出血和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明确...
论著_肝脏肿瘤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的Meta分析
余伟明, 洪文倩, 孙丙伦, 韩景钊, 脱红芳
2021, 37(11): 2575-25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8
摘要(1421) HTML (239) PDF (3075KB)(60)
摘要:
目的 分析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变化及其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OVID、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ALBI分级对TACE治疗HCC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预后评估的相关性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判断;用HROR及其对应的95%CI评价结局指标;通过漏斗图评价发表...
正常免疫小鼠新型人源肝癌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
唐慧昕, 李珊珊, 洪丰, 毕研贞, 王全义, 张小蓓, 程姝敏, 段钟平, 舒振锋, 陈煜
2021, 37(11): 2584-25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19
摘要(1550) HTML (316) PDF (3030KB)(112)
摘要:
目的 基于新型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肝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 方法 从5例新鲜的人源肝癌组织中分离提取出原代肝癌细胞,分别与微载体microcarrier 6共培养,体外构建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将7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细胞对照组、微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例患者对应3组,共15组,每组5只)。采用皮下接种法将肝癌细胞-微载体复合体植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病理组织学表现等。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5例患者的肝癌细胞接种小鼠后有3例对应的小...
苍术酮对肝癌HepG2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杨雪丽, 薛建华, 陈天阳, 平键, 侯天禄, 陈建杰, 成扬
2021, 37(11): 2589-25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0
摘要(903) HTML (121) PDF (4218KB)(50)
摘要:
目的 观察苍术酮对肝癌HepG2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苍术酮低、中、高剂量组(5、10、20 μmol/L),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MM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苍术酮处理后HepG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HepG2细胞内ROS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苍术酮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在苍术...
论著_其他肝病
2015年—2019年中国6城市门诊肝病辅助用药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赵紫楠, 吕俊玲, 杨蕾, 张亚同
2021, 37(11): 2595-25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1
摘要(723) HTML (186) PDF (2429KB)(121)
摘要:
目的 探寻近年来国内门诊肝病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分析并提出建议。 方法 抽取2015年—2019年我国6座城市85家医院含有肝病辅助用药的门诊处方数据,使用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肝病辅助用药处方的付费方式、开具科室、药品类别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提取处方数据1 113 575张,涉及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等38种肝病辅助用药。肝病辅助用药使用以三级医院为主,开具肝病辅助用药最多的科室包括感染科、消化内科和结核科。以抗炎类肝病辅助用药处方量占比最高,具体品种以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双环醇最多。253 429张处方(占处方总量的22.76%)存在多种肝病辅助用药物联合...
非肥胖型脂肪肝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邓江, 韩致毅, 肖彩兰, 孙雅亭, 吉亚军, 敖丽, 张永红, 鲁晓岚
2021, 37(11): 2600-26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2
摘要(693) HTML (166) PDF (1908KB)(87)
摘要:
目的 分析非肥胖型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筛选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2月腹部超声、BMI、年龄及性别资料完整的体检者23 545例,分析脂肪肝患病率,继续筛选TG、空腹血糖及ALT等资料完整的正常BMI体检者7484例进行多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肥胖型脂肪肝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5年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30.2% (7116/23 545)。按BMI分层,消瘦、正...
等热量低碳高蛋白饮食结合有氧运动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李美莺, 纪万里, 刘王振祖, 汪涛, 杜晟楠, 高静静, 蒋元烨, 胡诚
2021, 37(11): 2605-26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3
摘要(698) HTML (155) PDF (4093KB)(56)
摘要:
目的 收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清并对生活方式干预前后的血清代谢生物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科及住院部诊断为NAFLD的患者23例,患者采取有氧运动及等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进行干预,从体检中心选择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AFLD患者于干预前后进行常规的基本信息采集,并分别采血2次检测肝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另分装部分血清用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将血清样本通过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进行分析。采集的数据经Compound Discover处理后运...
肝脏TM6SF2特异性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张杰, 马学峰, 王艺奋, 王孟轲,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2021, 37(11): 2612-26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4
摘要(1461) HTML (402) PDF (3743KB)(123)
摘要:
目的 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 结果 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肝质量[(2.235±0.175)g vs (1.258±0.106...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肝血管性疾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王静, 刘晓峰, 帖君
2021, 37(11): 2617-26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5
摘要(850) HTML (240) PDF (2515KB)(5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相关肝血管疾病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 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确诊的68例PMF患者,其中22例以肝血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根据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分为两组,总结其治疗和预后情况。通过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长期生存率。 结果 68例PMF患者中,22例出现肝血管疾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患病率约为32.35%。其中,13例(59.1%)表现为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4.5%)表...
经皮经肝穿刺引流序贯经皮肾镜治疗难治性肝脓肿的初步探讨
段昌虎, 刘晓晨, 丁建龙, 段建峰, 赵喜荣, 杨帆, 吴林, 赵李飞, 邰升
2021, 37(11): 2622-26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6
摘要(558) HTML (102) PDF (2925KB)(35)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形成的复杂性肝脓肿行经皮经肝穿刺引流序贯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3例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形成难治性肝脓肿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转移瘤行介入形成肝脓肿1例、巨块型肝癌反复行介入治疗后肝脓肿1例、外伤性肝破裂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肝脓肿1例),3例患者均采用经皮经肝穿刺引流序贯经皮肾镜治疗难治性肝脓肿,对其具体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结果 3例患者均经CT检查、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及临床表现诊断为难治性肝脓肿,采用常规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
预测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及评价
郭兵, 庞明泉, 许晓磊, 韩军伟, 王海久
2021, 37(11): 2626-26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7
摘要(551) HTML (109) PDF (2502KB)(24)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3例患者中PHC组93例,对照组170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两型肝包虫病PH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所占权重,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
论著_胆道疾病
胆总管远端狭窄超声内镜特征分析
李鸿晔, 韦亚蓉, 李会会, 丁浩, 洪江龙, 孟海轮, 徐张巍, 鲍峻峻, 梅俏
2021, 37(11): 2632-26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8
摘要(668) HTML (405) PDF (1888KB)(46)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的超声内镜(EUS)特征,为EUS评估胆总管远端狭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20年3月行EUS检查的175例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EUS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总结胆总管远端狭窄的EUS特征。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175例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中,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85例(85/175,48.57%),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90例(90/175,51.43%)。在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中,EUS显示狭窄长度高于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
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段昌虎, 刘晓晨, 段建峰, 丁建龙, 赵喜荣, 杨帆, 吴林, 赵李飞, 邰升
2021, 37(11): 2636-26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29
摘要(584) HTML (424) PDF (1978KB)(57)
摘要:
目的 探讨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1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PTCSL组(n=60)及手术组(n=58), 术后两组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0.5~3年。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及炎性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胆漏、急性胆管炎、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病例报告
继发性血色病合并亚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杨三三, 陈安海
2021, 37(11): 2642-26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0
摘要:
肝穿刺诊断肝脏髓外造血1例报告
蒋丽琳, 付娟娟, 汤林鑫, 王智, 陆忠华
2021, 37(11): 2644-26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1
摘要(639) HTML (330) PDF (2617KB)(43)
摘要:
肝血管肉瘤伴Kasabach-Merritt综合征1例报告
李梦楠, 王功臣, 张志明
2021, 37(11): 2646-26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2
摘要(481) HTML (124) PDF (2149KB)(31)
摘要:
经肋间入路手术切除卵巢癌肝转移灶及其侵犯的膈肌与肺叶1例报告
刘大群, 王子岳, 曹禹石, 吕行, 吕国悦
2021, 37(11): 2649-26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3
摘要(467) HTML (319) PDF (2420KB)(18)
摘要:
肝内巨大胆管内乳头状肿瘤1例报告
王子岳, 刘大群, 于家傲, 张景宣, 吕国悦
2021, 37(11): 2651-26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4
摘要(446) HTML (127) PDF (2663KB)(27)
摘要:
儿童车祸致胰腺、十二指肠完全断裂1例报告
杨立健, 徐洪来, 黄月龙, 黎雪莉, 陈秀秉
2021, 37(11): 2653-26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5
摘要(479) HTML (254) PDF (2032KB)(23)
摘要: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报告
王慧君, 牛剑祥, 徐晓艳, 郑卫华, 李朋飞, 刘一博, 张俊晶
2021, 37(11): 2655-26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6
摘要(432) HTML (187) PDF (3488KB)(41)
摘要:
综述
牛磺胆酸促进肝硬化发展的机制
乐英彪, 王昆华, 邹雷
2021, 37(11): 2658-26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7
摘要(1335) HTML (181) PDF (3064KB)(99)
摘要: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外分泌入肠道帮助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胆汁酸代谢,帮助维持肠道稳态。而肝硬化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损伤,肝脏细胞暴露于高水平胆汁酸会加速肝硬化进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些异常升高的胆汁酸中,以牛磺胆酸(TCA)水平升高最为显著,提示TCA在肝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TCA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高水平TCA(≥50 μmol/L)可以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细胞、肝祖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从而促进肝硬化进展。探讨了TCA促进肝硬化的详细机制,提示TCA具有作为肝硬化生物标...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在肝纤维化、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童伟钊, 刘伟, 胡国信
2021, 37(11): 2663-26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8
摘要(823) HTML (441) PDF (2646KB)(48)
摘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h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提示Eph受体可能是肝纤维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
雷亚兰, 毕俭, 毛靖伟
2021, 37(11): 2667-26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39
摘要(571) HTML (101) PDF (1908KB)(38)
摘要:
由于肠肝循环以及免疫细胞募集、再循环特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肠道免疫失衡促进NAFLD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而NAFLD能够引起肝脏及肠道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紊乱。主要阐述NAFLD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简述以肠道免疫细胞为靶点的NAFLD治疗新手段,以期对NAFLD发病及治疗提供新认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汤锦洪, 王龙
2021, 37(11): 2672-26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0
摘要(513) HTML (186) PDF (1892KB)(44)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饮食-肠道菌群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曾胜澜, 张荣臻, 王娜, 王挺帅, 谭丽婷, 毛德文
2021, 37(11): 2676-26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1
摘要(661) HTML (115) PDF (1900KB)(5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饮食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联系密切,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肝功能,促进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变性,从而引起NAFLD。将重点讨论饮食、肠道菌群和肝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轴如何促进NAFLD的进展,并总结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潜在机制改变及相关治疗。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郑培玉, 安秀琴, 刘近春
2021, 37(11): 2680-26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2
摘要(644) HTML (294) PDF (2088KB)(40)
摘要: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NGPTL在糖脂代谢、炎症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疾病谱与代谢、炎症、肿瘤密切相关,现就ANGPTL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circ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杜晟楠, 高静静, 汪涛, 蒋元烨, 曹勤
2021, 37(11): 2684-26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3
摘要(724) HTML (150) PDF (1904KB)(5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 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指出cirRNA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NAFL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细胞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杨培伟, 刘光伟, 赵文霞
2021, 37(11): 2689-26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4
摘要(505) HTML (114) PDF (1883KB)(33)
摘要:
细胞自噬是机体细胞组织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肝细胞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噬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自噬调节免疫信号传导和防止过度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方面,总结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认为从细胞自噬角度可能揭示AIH的作用机制,为AIH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肌肉生长抑制素与终末期肝病肌肉减少症的关系
赵琴, 杨军杰, 钟炎平, 李姗, 刘园园, 雷旭, 刘龙, 谭华炳
2021, 37(11): 2692-27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5
摘要(643) HTML (316) PDF (1890KB)(50)
摘要:
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普遍存在肌肉减少症(MD)和脂肪减少为代表的恶病质状态,既往认为这种状态与营养不良相关。近年来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与ESLD病情进展相关。研究发现MSTN通过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及肌细胞数量等导致MD、恶病质状态;MSTN可以作为HCC的筛查指标、病情进展观察指标。通过MSTN途径干预可能是控制ESLD患者MD、恶病质的有效方法,是预测肝硬化向HCC发展的有效指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治疗
覃小宾, 张荣臻, 吴聪, 曾胜澜, 乐滢玉, 毛德文
2021, 37(11): 2696-27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6
摘要(661) HTML (183) PDF (1909KB)(63)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具有多器官衰竭、脓毒症和死亡的高风险。ACLF在体内激活先天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持续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导致该病的高病死率。失调的免疫反应在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免疫疗法可能有助于针对免疫介导的器官损伤,抑制肝衰竭的进展,就目前ACLF中具有潜在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与手段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CLF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李健, 杜亚秋, 李德钊, 季慧范, 张成港, 刘庆夏, 郭晓林
2021, 37(11): 2701-27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7
摘要(576) HTML (291) PDF (1916KB)(61)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病症,是重症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故早期和准确的进行危险分层、及时加强干预,对切实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涌现的评估ACLF患者预后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认为新型血清标志物在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甲胎蛋白在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吴红, 李浩, 汤善宏
2021, 37(11): 2706-27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8
摘要(1028) HTML (415) PDF (1903KB)(107)
摘要:
我国是肝病大国,各种肝炎病毒、药物毒物及酒精等都会造成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肝自我修复及再生。甲胎蛋白(AFP)作为肿瘤标志物已在肝癌中得到深入研究,但其在肝衰竭患者肝再生中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总结了AFP在肝再生中的基础研究以及在急性肝衰竭(AL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临床研究,并归纳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AFP是HBV相关ACLF后肝再生的重要预后指标及再生因子。经分析表明,继续深入研究AFP在各种肝衰竭中的预后作用以及肝再生中的发生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AFP和肝再生的了解,为各种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肝衰竭与肠道屏障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肖玲燕, 邢阿雯, 谭善忠
2021, 37(11): 2710-27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49
摘要(690) HTML (209) PDF (1911KB)(52)
摘要:
肝衰竭与肠道屏障损害尤其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肝衰竭时肠道屏障包括化学物质、机械、免疫和微生物屏障发生损害,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细菌内毒素增加及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影响肝细胞再生,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可加重肝衰竭病情。治疗肝衰竭应同时重视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针对肠道屏障损害尤其是微生态紊乱的治疗是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Y-box结合蛋白1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婷, 谢肖立, 姜慧卿
2021, 37(11): 2715-27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0
摘要(533) HTML (170) PDF (1943KB)(24)
摘要:
慢性肝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长期预后较差。Y-box结合蛋白1系一种多功能蛋白,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总结了Y-box结合蛋白1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增殖、凋亡、转移、疾病预后和耐药)及肝功能衰竭等慢性肝病中发挥的作用,为慢性肝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马艳珍, 吴芙蓉, 张家富, 凡畅, 黄少鹏, 陈森, 姜辉
2021, 37(11): 2719-27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1
摘要(676) HTML (199) PDF (2093KB)(50)
摘要:
N6-甲基腺嘌呤(m6A)是存在于多种RNAs中的化学修饰方式,最常见于mRNA。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和消化器官,m6A甲基化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述了m6A甲基化在肝脏生理和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指出m6A甲基化可调控相关因子,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ABCB4突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
翁宇航, 杨永峰
2021, 37(11): 2723-27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2
摘要(929) HTML (364) PDF (1937KB)(82)
摘要:
ABCB4相关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胆汁分泌障碍的综合征,在临床上可以导致胆管损伤、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等。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突变位点被人们所发现,然而考虑到该病较为复杂,突变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而且该病为罕见病,仅通过基础研究或临床资料单方面往往难以确定ABCB4突变致病性,因此亟需建立起ABCB4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构建完善体系。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治疗及进展
李茹, 任毅, 王建红, 杨静
2021, 37(11): 2728-27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3
摘要(1176) HTML (731) PDF (2834KB)(133)
摘要: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HMBS基因突变而导致酶缺陷的罕见病,急性发作时常危及生命。介绍了AIP的高碳水化合物疗法和静脉输注血红素等传统治疗,以及一些针对病因的新兴疗法,包括酶替代治疗和DNA基因增补、mRNA基因增补、RNAi基因沉默等多个策略的基因治疗。其中基于RNAi基因沉默的药物吉佛西兰(Givosiran)已取得了突破进展,已经应用于临床。未来针对病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罕见病治疗的新趋势。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现状
王磊, 刘康伟, 段玉灵, 李鑫垚, 彭慈军
2021, 37(11): 2732-27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4
摘要(715) HTML (142) PDF (1918KB)(47)
摘要: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RALH)是一种外科手术的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RALH在微创手术方面更多应用于复杂及特殊部位肝脏肿瘤,但这项技术仍在开发中,受到高额成本的负担和手术器械的限制,同时缺乏被普遍接受和证实的临床数据,故目前RALH的作用仍在争论中。对RALH的手术适应证、学习曲线、优势、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诊疗现状
原文聪, 何桥, 王志鑫, 樊海宁, 王海久, 任宾, 任利
2021, 37(11): 2737-27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5
摘要(863) HTML (394) PDF (1910KB)(53)
摘要:
良性胆管狭窄(BBS)指由一系列非恶性肿瘤疾病引起的胆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狭窄。其病因复杂多样,未充分治疗的BBS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胆道镜等,治疗上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手术治疗等措施。目前通过内镜下诊疗BBS成为首选方法, 然而目前BBS尚无明确分型,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BBS内镜下诊断及按分型治疗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缘的研究进展
王艺睿, 刘硕琛, 李相成
2021, 37(11): 2742-27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1.11.056
摘要(992) HTML (725) PDF (1881KB)(65)
摘要: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肿瘤,外科手术仍是目前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缘的性质是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治性切除可使患者获得极大的生存获益。肝门部胆管癌环周切缘的评估,有助于更精准地判断切缘性质和预测患者预后。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缘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BMI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殷悦, 祁兴顺
2021, 37(11): 2542-2542.
摘要(205) HTML (201) PDF (862KB)(40)
摘要: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胆石症的易感因素
陈澜斓, 吕国悦
2021, 37(11): 2562-2562.
摘要(282) HTML (402) PDF (857KB)(39)
摘要:
消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1, 37(11): 2509-2509.
摘要(150) HTML (190) PDF (848KB)(7)
摘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1, 37(11): 2538-2538.
摘要(163) HTML (169) PDF (857KB)(8)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荣获第三届吉林省高校科技期刊奖·精品奖
2021, 37(11): 2554-255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不法人员冒用本刊名义实施邮件诈骗的严正声明
2021, 37(11): 2611-2611.
摘要(133) HTML (89) PDF (850KB)(18)
摘要:
书讯
《Portal Vein Thrombosis》正式出版
2021, 37(11): 2727-272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