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
摘要: <正> 我院自1982年开展以纤维胆道镜取石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157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57例为各种胆道手术后经“T”管造影或经纤胆镜证实有肝胆管残石者。我院术后113例,外院转来44例。曾行手术术式有胆管探查术86例,胆总管及左右肝管双管或“U”
-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与慢性肝病患者高短期病死率相关的临床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ACLF(HBV-ACLF)的主要病因。为了提高ACLF患者的疾病管理和生存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艳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增强对HBV-ACLF的诊断和预测。
该研究对1 024份血浆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这些样本来自入院时出现急性加重的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367份ACLF和657份非ACLF)。将样本随机分为相等的两份,作为发现集和验证集。使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确定ACLF组中与90天病死率相关的代谢物,以及非ACLF组(pre-ACLF)中与28天内进展为ACLF相关的代谢物。同时在发现集中开发了诊断算法,并使用这些算法来评估验证集中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CLF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发生了显著改变,特别是在膜脂代谢、类固醇激素、氧化应激途径和能量代谢方面。在ACLF组和/或非ACLF组中,许多代谢产物与患者90天病死率显著相关。该研究开发了预测ACLF患者90天病死率的算法(发现集和验证集的AUC别为0.87和0.83)以及pre-ACLF的诊断算法(发现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4和0.88)。为了将该结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测试,故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开发了靶向分析。
综上,该研究基于代谢产物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数据的结合,建立了HBV-ACLF患者预后和ACLF前期的诊断模型,还为临床实验室开发了基于LC-MS的靶向测定法。这些测试明显优于目前的方法,并可能改善ACLF的预防和治疗。
摘译自ZHANG Y, TAN W, WANG X, et al. Metabolic biomarker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HBV-related ACLF occurrence and outcomes[J]. J Hepatol, 2023, 79(5): 1159-1171. DOI: 10.1016/j.jhep.2023.07.01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与病原生物学中心肝胆胰内科 冯悦 高沿航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