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1期
肝胆胰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点号
执行主编:刘平 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显示方式:
主编致辞
凯歌高奏 更展鸿图——《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主编致辞
贾继东, 牛俊奇
2020, 36(1): 9-9.
摘要:

<正>过去的一年,《临床肝胆病杂志》跃马扬鞭、勇毅奋进、凯歌高奏。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本刊核心影响因子攀升至1. 598,综合评价总分升至74. 0,核心总被引频次升至3190,3项指标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问鼎第1名;共计18篇论文被提名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9版)》显示,本刊影响力指数在111种内科学期刊中攀升至第9名。更令我们欣慰的是,本刊首次跻身"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方阵。百杰期刊之林第一次奏响了《临床肝胆病杂志》之声!

述评
肝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展望
蒋式骊, 刘平
2020, 36(1): 10-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1
摘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临床医疗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简述了近年来肝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常见病如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危重病如重症胰腺炎、肝硬化、胰腺癌等,以期客观反映中医对肝胆胰疾病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专家论坛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靶位——肠道微生态
李红山, 胡义扬
2020, 36(1): 14-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2
摘要:
肠道微生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阐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菌群、肠道菌代谢物和肠屏障功能关系,结合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概况,提出调节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稳态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策略。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宪波, 张群, 高方媛
2020, 36(1): 19-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3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可逆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ACLF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早期结局预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ACLF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评述了ACLF预后评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旨在指导ACLF的预后判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熊去氧胆酸生化应答预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晓静, 刘尧, 王宪波
2020, 36(1): 26-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4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的治疗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预后,但仍存在一定的UDCA应答不佳的人群,是目前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基于生化应答的评估模型及评分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用于筛选应答不佳者。中西医结合治疗PBC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前景,在改善PBC患者症状、肝脏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提高生化应答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研究设计、疗效判定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基于SELECT理念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
尚东, 张桂信, 张庆凯
2020, 36(1): 31-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5
摘要:
肝胆管结石临床治疗棘手、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高,诊治不当极易造成肝功能不全,故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诊疗设备的进步,各种内镜微创技术的开展,使大多数肝胆管结石得到有效的治疗。中医药不但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而且在围手术期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SELECT理念是根据肝胆管结石的不同类型及分布特点,选用最优化的多镜组合的微创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结合中医药治疗,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化、多元化、个体化。
指南与规范
《201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专家共识:妊娠女性HBV感染的筛查》摘译
王晓晓, 宋爱心, 陈新月
2020, 36(1): 44-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8
摘要:

<正>妊娠期筛查HBV感染(简称筛查)可确定有无围产期母婴传播风险的妇女。制订本共识的目的是更新200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关于孕妇HBV感染筛查的建议。USPSTF需要重新确认证据更新,以确定是否存在足够的新证据以改变先前建议。USPSTF通过文献复习以及临床病例管理对筛查的有效性和危害性进行了证据审查。最终USPSTF重申其先前的结论:有力证据表明,孕妇筛查HBV感染可带来实质性的益处。USPSTF建议为无明显相关症状或体征的育龄期妇女提供特定的临床预防服务。该建议是基于此服务的利弊端证据以

《201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专家共识:胰腺癌的筛查》摘译
蒋琪, 周玮, 邹多武, 李兆申
2020, 36(1): 47-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09
摘要:

<正>胰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年龄校正的年发病率为12. 9例/10万人年。然而,胰腺癌的预后很差,死亡率为11例/10万人年。尽管其发病率很低,但胰腺癌是美国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由于胰腺癌发病率上升,以及其他类型癌症早期筛查和治疗技术的改进,胰腺癌可能即将成为美国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制订本共识的目的是更新2004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关于胰腺癌的筛查建议。USPSTF回顾了胰腺癌筛查的获益和风险,胰腺癌筛查试验的准确性,筛查检出或对无症状胰腺癌患者治疗的获益和风险等方面的

《2019年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的放射治疗》摘译
刘悦晨, 顾梦雨, 程玉, 杨桂元
2020, 36(1): 50-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0
摘要:

<正>1背景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ASTRO)召集一个多样化的专责小组,针对放射治疗的7个关键问题(包括剂量分配、治疗量、模拟和治疗计划,以及辐射相关毒性的预防等),采用循证方法,根据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标准制定指南建议,使用人群、干预、对比参照、结果、时机、背景框架评估从关键问题中获得的证据,创建证据表,并使用该证据表,根据证据分级(表1),

《2019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实践指南: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摘译
罗敏, 刘一涵, 邓泽彬, 杨彬艺, 刘宁远, 霍继荣
2020, 36(1): 53-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1
摘要:

<正>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是北欧人群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最近HH在诊断、管理及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大部分HH患者已通过分子诊断检测得以诊断。一些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证实C282Y纯合基因型和其他HFE突变模式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越来越多的非侵入性检查(如MRIT2*)使肝脏铁沉积的定量测定更简便,并降低了患者肝活组织的检查率。诊断时血清铁蛋白(SF)<1000 ng/ml仍然是鉴别晚期肝纤维化低风险患者的重要诊断试验,应常规作为初步诊断评估的一部分。对其他

指南解读
《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解读
郭鹏, 别平
2020, 36(1): 57-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2
摘要:

<正>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大多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且并发症多。长期以来,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居高不下,其中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干预。此外,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由于反复发作性胆管炎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肝内胆管癌等终末期胆道病变,成为肝胆外科及肝移植领域的难题。更由于此类患者经济状况绝大多数窘迫,无力承担肝移植治疗。因此,肝胆管结石病并不是消亡中的疾病,其临床治疗上仍面临严峻挑战。胆道镜历经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等发展阶段,技术日趋成熟。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

学术争鸣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
周乙华, 李彤, 庄辉
2020, 36(1): 59-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3
摘要: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该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着学术争鸣原则,本文对该指南提出一些管见,愿与作者和读者商榷。
对《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一文的回复
刘锦锋, 陈天艳, 陈耀龙, 赵英仁
2020, 36(1): 62-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4
摘要:
<正>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对已使用20年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强调指南应基于系统评价证据,平衡不同干预措施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1]。《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下称《指南》)[2]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起,联合感染、肝病、妇产、生殖及循证医学等多学科专家,严格遵守IOM对指南的最新定义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3]的规范和流程,运用证据推荐分级的
论著_病毒性肝炎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分析
翁奉武, 郭丽颖, 李秋伟, 李力, 赵立聪, 孙小雪, 尹美君, 贾建伟
2020, 36(1): 65-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5
摘要: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13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比较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方差不齐采用Welch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
隐匿性HBV感染无偿献血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的特征分析
张涛, 毛伟, 王栋芳, 蒋玉林, 杨丹蓉, 尹丹, 杨虎, 欧阳熊妍, 谭茜茜
2020, 36(1): 70-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6
摘要: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献血者的KIR基因多态性及其特征分析。方法筛选2016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中OBI献血者105例,采集外周血样提取DNA并作KIR基因分型;通过与国际等位基因网站公布的KIR基因型数据库对照分析,判断KIR基因型ID及单体型,计算基因表型频率(某种基因出现例数/总例数)、基因型频率(某中基因型出现例数/总例数)和基因频率(F)=■)。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05例OBI献血者均含有的KIR基因有2DL4、3DL2、3DL3和假基因3DP1; F> 70%的KIR基因有2DL1、2DL3、3DL1、2DS4和假基因2DP1,其中KIR 2DS4第5外显子存在缺失的F为26. 32%。F <30%的基因有2DL2、2DL5、2DS1、2DS2、2DS3、2DS5、3DS1。OBI献血人群分别与重庆汉族、河北汉族、江苏汉族和拉萨藏族比较,KIR 2DL3基因频率均降低(χ2分别为9. 598、12. 236、13. 719、10. 974,P值均<0. 05); OBI献血人群2D...
干扰素α和胸腺五肽协同干预对HepG2.2.15细胞APOBEC3A和APOBEC3B mRNA表达的影响
熊芳, 高耀, 马艳品, 于乐乐, 谭炳琴, 鲍旭丽, 闾军
2020, 36(1): 76-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7
摘要:
目的探讨IFNα和胸腺五肽(TP5)协同干预对HepG2. 2. 15细胞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A(APOBEC3A)、APOBEC3B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epG2. 2. 1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FN处理组、TP5处理组和IFNα联合TP5组,在处理的12、24、48和72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APOBEC3A、APOBEC3B基因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FNα、IFNα联合TP5分别处理12、24、48和72 h后,APOBEC3A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与IFNα处理组相比,4个时间点IFNα联合TP5组APOBEC3A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 001)。TP5处理在各时间点对APOBEC3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中APOBEC3B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宋广军, 饶慧瑛, 李广明, 郭晓林, 贾战生, 张明香, 贾继东, 姜相君, 郑素军, 赵英仁, 尚佳, 杨兴祥, 蔡大川, 南月敏, 王福生, 毛青, 谢尧, 秦宏, 魏来
2020, 36(1): 80-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8
摘要: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00 m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主要的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情况。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2、4、8、12周及停药后4周时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的比率;治疗4、8、12周时病毒学反跳率;停药随访4、12周的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入组136例受试者,非肝硬化121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2. 6%(95%可信区间:88. 3%~97. 0%);治疗第8周,有1例病毒学反跳;停药4周时,有8例病毒学复发;停药12周时,有10例病毒学复发。入组的136例受试者中,共有128(94. 1%)例报告了549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研究用药相关治疗期不良事件243例次(99例受试者,72. 8%),未出现导致索磷布韦...
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及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结局的影响
侯艺辉, 刘腾飞, 赵晓青, 张缭云
2020, 36(1): 84-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1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及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CLC)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的115例基因型1b型CHC(n=91)及CLC(n=24)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采用DAAs抗病毒治疗,CHC患者中28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方案,21例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方案,16例采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方案,13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13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方案; CLC患者中15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方案,4例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方案,5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分析2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及病毒学应答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90. 4%的患者在治疗1周时获得超快速病毒学应答,98. 2%的患者在治疗4周时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100%的患者在治疗12周时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10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治疗1周、4周时HCV RN...
广西地区HIV感染人群HCV抗体阳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旭, 苏明华, 江建宁, 刘志红, 韦麒, 伍菲菲, 周奕, 滕春玲
2020, 36(1): 88-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0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HIV感染人群HCV抗体阳性率的流行病学现状与特点。方法以2010年-2016年在广西7家医院就诊的HIV抗体阳性的广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及HCV抗体检测结果、HIV/HCV共感染途径等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或Fisher’s精确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个样本率的多重比较。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选取HIV抗体确证阳性患者6154例,其中HCV抗体阳性409例,阳性率为6. 65%[95%可信区间(CI):6. 03%~7. 27%],其中男性HCV抗体阳性率(7. 97%)高于女性(3. 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 294,P <0. 01); 18~44岁年龄段HCV抗体阳性率最高(10. 47%),45~59岁年龄段次之(5. 44%),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两两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静脉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75. 12%),静脉吸毒+性接触次之(70. 00%),均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差异均有...
HCV 3b亚型全长序列测定及基线耐药相关置换的分析
黄杰庭, 许茹, 廖峭, 王敏, 单振刚, 尤庆柱, 戎霞, 付涌水
2020, 36(1): 94-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1
摘要: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法(NGS)在HCV 3b全长序列及基线耐药相关置换(RA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从1例2016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献血者(HCV RNA阳性)血浆中提取核酸,经序列非依赖性扩增后,构建测序文库并采用illumina Hiseq进行深度测序,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V全长序列、病毒基因分型以及针对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基线RAS。结果NGS获得8. 4 Gb原始测序数据,序列数(reads)超过56 M。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HCV全长序列,平均测序深度为488 007,基因分型结果为3b亚型。病毒氨基酸序列里含有12个RAS,分别是NS3区域的Y56H、Q80K、Q80R、A156G,NS5A区域的M28G、Q/A30G、Q/A30K、L31F、L31M、Y93H,以及NS5B区域的S282T和V321A,其中位于NS5A区域的Q/A30K和L31M属于高丰度RAS(99. 16%和98. 37%),其余10个RAS丰度较低(<0. 5%)。结论 NGS用于HCV 3b亚型的全长序列检测和基因分型,最终鉴定出基线RAS,对于HCV 3b的流行病学研究...
HEV核酸、抗原、抗体对HEV感染的诊断价值
李晓鹤, 王江华, 季颖, 刘艳, 朱凌, 贾玉缘, 王震宇, 史羿君, 张海莹, 饶慧瑛
2020, 36(1):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2
摘要:

目的探讨HEV核酸(HEV RNA)、HEV抗原(HEV Ag)、HEV抗体(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在临床诊断HE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的13 992例标本,其中1924例HEV IgM抗体或HEV IgG抗体阳性。分别采用荧光PCR法进行HEV RNA和基因型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HEV Ag、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并检测ALT、AST、TBil和DBil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924例标本中HEV IgM抗体阳性152例(7. 9%),HEV IgG抗体阳性1897例(98. 6%),HEV RNA阳性62例(3. 2%),HEV Ag阳性55例(2. 9%)。HEV IgM抗体阳性组中HEV RNA阳性率为40. 8%(62/152),HEV Ag阳性率为36. 2%(55/152)。HEV RNA阳性组中HEV Ag阳性率为88. 7%(55/62)。HEV RNA阳性组(n=62) ALT、AST、TBil、DBil水...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FibroTouch检测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值的稳定性分析
赵晓博, 于静, 张振华, 邹桂舟
2020, 36(1): 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3
摘要:
目的探讨FibroTouch(FT)检测肝硬度值(LSM)及脂肪衰减值(CAP)的稳定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日-2019年1月14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门诊行FT检测的慢性HBV感染者(n=17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n=56)、肝功能异常患者(n=34)以及其他疾病患者(n=42)共309例,对同一受检者的3个不同测量点进行FT检测,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法评价测量值的稳定性;运用Kendall’s W检验、饼状图评价诊断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同一受测者的3个不同测量点检测的LSM值和CAP值在不同疾病组的ICC均> 0. 75(P值均<0. 001),其中慢性HBV感染者组的LSM值ICC最大,为0. 905;其他疾病组的CAP值的ICC最大,为0. 805;而NAFLD组的LSM值和CAP值的ICC均最小,分别为0. 785、0. 780; 3个测量点之间分别绘制Bland-Altman图,一致性限度内的点均维持在95%左右。通过分析,3个测量点的LSM分期及CAP分期的诊断结果的Kendall’s W...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指导二级预防的临床应用
路筝, 金波, 张文辉, 张军华, 迟春生, 吴立兵, 闫丽萍, 刘博, 韩晶晶, 马雪梅, 王艳玲, 韩军, 于晓莉, 吴勤, 段学章, 李捍卫
2020, 36(1):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4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行内镜二级预防或TIPS二级预防的选择依据,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协助临床决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测得HVPG在12mm Hg以上并接受内镜或TIPS二级预防的患者148例,依据指南意见,HVPG> 18 mm Hg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将148例患者分为中压力组(HVPG 12~18 mm Hg) 78例和高压力组(HVPG> 18 mm Hg) 70例,归纳两组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再细化为12~16 mm Hg、>16~18 mm Hg、>18~20 mm Hg和>20 mm Hg 4组,对比各组行不同二级预防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重点关注再出血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二级预防前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肌酐、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
论著_肝脏肿瘤
Child-Pugh评分和ALBI分级预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预后的价值比较
王哲轩, 王恩鑫, 夏冬东, 白苇, 王秋和, 袁洁, 李晓梅, 牛静, 郭文刚, 李凯, 殷占新, 韩国宏
2020, 36(1): 113-1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5
摘要:
目的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功能良好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评估并比较Child-Pugh评分和ALBI分级对患者总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185例HCC患者,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等),实验室检查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大小、数目等),计算总生存时间,根据其基线状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Child-Pugh评分和ALBI分级。使用Child-Pugh评分和ALB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对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通过依时ROC曲线分析和C指数比较2种评分预测生存情况的能力。结果根据ChildPugh评分,5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5. 3(20. 1~30. 5)个月; 6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 6(7. 5~16. 9)个月,2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根据ALBI评分,1级的...
原发性/转移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消融术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蔡妙甜, 梁连春
2020, 36(1): 118-1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6
摘要: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 3%、40%及5. 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 4%、39. 1%及1. 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
论著_其他肝病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胡辉, 黄贝贝, 宁玲, 江守伟, 沈强, 刘磊, 李磊
2020, 36(1): 123-1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7
摘要: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12周)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建立新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HBV-ACLF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12周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3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血清钠、PLT、ALT、AST、Alb、血清胱抑素C(CysC),是否有急性肾损伤(AKI)。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INR、CysC、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合并AKI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AKI者(P值均<0. 05)。TBil[比值比(OR)=1. 013,95%可信区间(95%CI):1....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诱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杨淑娟, 田臻, 何英利, 赵英仁, 张静, 吕恒毅, 宋红波
2020, 36(1): 128-1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医院住院治疗的53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537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 511例(95. 16%)、HCV相关ACLF 3例(0. 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 37%)、未分型18例(3. 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 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 2例(0. 37%)。537例ACLF患者中,34. 8%无发病诱因,17. 1%未规范治疗,16. 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 7%饮酒,6. 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 28 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 553、11...
87例不明原因肝肿大临床病理分析
余思邈, 崔延飞, 田淼, 苏鹏宇, 张宁, 朱云, 王立福, 孙永强, 景婧, 桑秀秀, 许文涛, 王丽苹, 王睿林
2020, 36(1): 132-1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29
摘要: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肿大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肝肿大原因待查入院的患者87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87例患者中2例原因不明(2. 30%),85例(97. 70%)得到病理明确诊断,其中非嗜肝病毒性肝炎18例(20. 69%)慢性药物性肝损伤8例(9. 20%)、糖原累积病22例(25. 29%),总占比超过50%。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糖原累积病3组间年龄、性别、ALT、AST、WBC、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 80、10. 34、16. 85、18. 69、10. 02、12. 76,P值均<0. 05)。病理结果,糖原累积病:典型植物细胞样镶嵌排列,PAS染色阳性;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内可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相关性分析
刘志平, 赵致维, 张金华
2020, 36(1): 136-1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0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GLP) 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6例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评估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比值)。比较2组之间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GLP-1水平、肠道菌群的数量及B/E比值的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 NAFLD组BMI[(24. 76±2. 93) kg/m2vs (22. 35±2. 54) kg/m2]、TG[(1. 15±0. 65) mmol/L vs (0. 93±0. 62) mmol/L]、TC[(4. 06±1. 02) mmol/L vs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胰腺、肾脏的组织学病理变化
宋清莲, 谭玉娥, 刘京京, 袁贝贝, 李敏, 贺礼琴, 戴光荣
2020, 36(1): 140-1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1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外脏器胰腺、肾脏的组织学病理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SD大鼠中的6只首先按完全随机配对分配到观察组(B组),将剩下的14只按体质量配对成7个区组,最后将每个区组中的1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配到实验组(C组),其余7只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给予高脂饮食,A组给予普通饮食。B组于实验第4、8、12周各处死2只,提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切片是否达到脂肪性肝炎,第12周末建模成功(提示C组建模成功)。处死A组和C组全部大鼠,分别检测血清学指标ALT、AST、GGT、TG、TC、LDL、GLU、INS、HOMA-IR,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腺泡和胰岛变化情况;肾脏组织行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desmin蛋白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足细胞desmin表达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组大鼠病理评分及血清ALT、GGT、LDL、TG、TC、GLU、INS、HOMAIR水平均高于A组(t值分别为4. 67、2. 83、2. 34、4. 58、4. 78、3. 00、2. 97、3. 80、4. 10,P值均...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保护作用
丁利民, 李新长, 罗文峰, 杨小刚, 黄小梅, 徐志丹
2020, 36(1): 145-1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2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肝保护中的应用,总结ECMO技术保护供肝的初步体会及经验。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运用ECMO技术完成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肝移植供者/受者及常规DBCD肝移植供者/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供肝的保护及移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一般情况及肝功能接近的供者32例,根据采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DBCD肝移植)和研究组(运用ECMO技术完成DBCD肝移植),每组各16例; 3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对应的对照组(n=16)和研究组(n=16)。器官获取前供者对照组与供者研究组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分压、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TBil、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 121、-17. 817、-19. 187、-8. 927、4. 559、-3. 495、3. 357、4. 111、3. 553,P值均<0. 05)。与受者对照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相比,受者研究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速度更快,两组TBil、...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值失衡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变化特点
薛苗, 毛小荣, 陈红
2020, 36(1): 149-1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3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在免疫性肝炎大鼠模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是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C)组、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CC)组和健康对照(HC)组。AC组和CC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α-galcer和刀豆蛋白A(ConA)建立,H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等; 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外周血和脾脏悬液中Th17、Treg细胞频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并计算Th17/Treg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与HC组比较,AC组、CC组血清中ALT、AST、TBil均升高,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 782、20. 765、16. 088、74. 181,P值均<0. 001)。HE染色,与HC组相比,AC组、CC组分别出现急慢性肝细胞损伤改变。与HC组相比,AC组T...
论著_胰腺疾病
吉西他滨联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效果的Meta分析
资力, 陈凯, 刘广林, 李仁礼, 许威
2020, 36(1): 153-1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4
摘要: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Gem)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网上检索SCI、Cochrane数据库、Embase、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BM、VIP文献库,再辅助以扩展检索,将检索到的HIFU联合Gem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采用Review Manager5. 3进行Meta评价。非异质性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按照干预方法进行亚组分析来解释异质性;如果仍然不能用亚组分析来解释,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估指标,选取纳入研究数目多的结果绘制漏斗图。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474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接受Gem为基础的化疗,试验组加用HIFU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3、6、12个月的生存率RR值分别为1. 07(95%CI:1. 00~1. 14)、2. 19(95%CI:1. 75~2. 75)和2. 35(95%CI:1. 07~5. 14)(P值均<0. 05);肿瘤控制效果RR为1. 64(95%CI:1. 21~2. 24)(P=0. 002)...
病例报告
原发性肝肉瘤样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
钱晓晖, 高炳强, 王伟林
2020, 36(1): 158-1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5
摘要:
<正>原发性肝肉瘤样癌(primary hepatic sarcomatous carcinoma,PHSC)是一种原发于肝脏的罕见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类似于梭形细胞肉瘤,其发病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 2%[1]。临床上常因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而误诊,导致延误患者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复发热1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在本院第1次就诊住院。患者于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不伴腰背放射痛,反复发热,最高39. 2℃。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肝脏平扫CT示脓肿较囊肿可能性大。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患者发热症状缓解,仍偶有上
肝脏原发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刘宇维, 崔国振, 刘相良, 牛俊奇, 赵恒军
2020, 36(1): 161-1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6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腹痛、乏力7 d"于2019年4月30日入本院,无恶心、呕吐,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血生化检查:TBil 31. 8μmol/L,DBil 9. 3μmol/L,IBil 22. 5μmol/L,ALT 135. 9 U/L,AST 163. 3 U/L,GGT 115. 1 U/L,余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AFP3. 12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0. 47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176. 25 ng/ml。实验室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致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
智一晓, 庞梦圆, 陶禹, 华瑞
2020, 36(1): 164-1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7
摘要: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指肝静脉压力梯度> 10 mm Hg[1]。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将导致腹腔脏器血管压力升高,形成侧支循环,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门静脉高压症大多由肝硬化引起,少数患者存在肝前性或肝后性因素。现报道1例由肝前性和肝后性因素共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间断鼻衄,PLT减少3个月"于2018年6月10日入本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反复鼻衄就诊于当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2例报告
赖曼, 刘海霞, 朱跃科
2020, 36(1): 166-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8
摘要:
<正>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1]。因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淋巴瘤合并肝损伤多为轻度肝损伤,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很少见[2-3]。本文报道了2例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患者,并回顾近5年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达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Caroli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
韩西, 丁晓玲, 李雪梅, 张晓菲, 郭英君, 杨勇, 陈大治, 田明国, 马守成, 呼圣娟
2020, 36(1): 169-1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39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回族,主因"间断呕血、黑便7年,加重3d"于2018年10月18日收住本院。7年前患者因呕血、黑便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予以输血、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5年前因上腹胀痛伴黑便于宁夏某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多囊肝",行胃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予以对症处理。期间患者间断有呕血、黑便症状,伴恶心,平均每年发作1次,多次予以输血等内科保守治疗。2年前患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症"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仍有反复呕血、黑便,平均每半年发作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报告
何涛, 王安康, 蒋禹, 李秋, 付文广
2020, 36(1): 171-1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0
摘要:
<正>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指原发于脾脏的B淋巴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SMZL的发病率低,国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SMZL报道较少。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SMZL的认识,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以"腹胀、纳差1年,全血细胞减少3 d"为主诉于2016年6月23日于本院就诊。1年前曾于本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有纳差,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
综述
HBV持续感染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欢, 杨燕卿, 储君, 张国远, 林世德
2020, 36(1): 174-1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1
摘要: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可引起人类急性和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因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内HBV,故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近年来,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涉及宿主与病毒两方面,从病毒方面展开,主要阐述了cccDNA、HBV颗粒和HBV自身组分维持HBV持续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朱红梅, 王勤英
2020, 36(1): 178-1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从其疾病谱来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疾病进展形式,可进展为肝纤维化,从而导致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癌。NASH肝纤维化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亟需有效措施诊断及干预疾病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阮芳鸣, 李弼民
2020, 36(1): 182-1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3
摘要:
门静脉血栓(PVT)在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合并PVT的静脉曲张更容易出血,止血失败率及再出血率更高,对于肝移植患者,其预后更差。目前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肝功能严重程度、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门静脉血流速度等。重点对肝硬化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PVT形成的相关机制和PVT的危险程度。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程娜, 杨京
2020, 36(1): 186-1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4
摘要:
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公众的健康及国家的发展仍有重大的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状态受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介绍了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以及分别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相关性,指出雌激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可能由于研究的基因位点、环境、地点等不同,最终得出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崔美兰, 闫会敏, 郑欢伟
2020, 36(1): 190-1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5
摘要: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再出血率及病死率高,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属于特殊类型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术、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及联合序贯治疗等,但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
潘亭亭, 崔晓楠
2020, 36(1): 194-1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6
摘要:
肝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为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预后差,此时以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成为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靶向、免疫、中药及内分泌治疗等,综述了晚期肝癌药物治疗的近年研究进展。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郭悦承, 陆伦根
2020, 36(1): 198-2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7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NAFLD疗法一直是基础和临床肝病研究的热门领域。近年来,诸多研究揭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可促进脂肪酸氧化并改善肠道稳态,从而改善脂代谢和肝脏炎症,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将ω3-PUFA运用于NAFLD的治疗中。然而,ω3-PUFA治疗NAFLD的机制尚不明确,相关临床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介绍了ω3-PUFA在NAFLD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进一步讨论ω3-PUFA治疗NAFLD尚需解决的问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抑郁症的关系
杨旭瑶, 余荻, 赵锦涵, 钏莉雪, 常江
2020, 36(1): 201-2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8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NAFLD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NAFLD与精神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且证实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二者相关性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孰因孰果及治疗方式亟待进一步研究。综述了NAFLD与抑郁症的关系、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两者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有助于未来临床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联合预防和治疗。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机制及在肝病中的作用
曹林, 李茜, 纪龙珊, 高月求, 李曼
2020, 36(1): 205-2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49
摘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的免疫机制。NETs的主要成分是DNA,上面附着大小不一的颗粒蛋白。NET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阐述了NETs的形成机制、结构组成和其在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以肝星状细胞为靶向的药物载体系统
黄小莉, 刘莹莹, 丛敏
2020, 36(1): 208-2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50
摘要:

肝星状细胞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靶点,如何安全有效地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肝星状细胞,提高药物疗效,减小药物脱靶的毒副作用,是目前抗肝纤维化药物开发的重要策略。许多蛋白标志物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升高,因此它们的配体被用来特异性地传递各种抗纤维化药物。从受体靶向及药物载体的种类方面总结了目前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现状
殷鑫, 张雨, 邵玥明, 高卉, 秦婷婷, 温晓玉
2020, 36(1): 213-2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51
摘要: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肺动脉压力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导致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并最终死亡。该病发病率低,由于患者早期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总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介绍目前POPH诊断可应用的无创检测方法,探讨根据POPH的严重程度及个体化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现状
周思敏, 郭丽萍, 蔡王锋, 周璐, 王邦茂
2020, 36(1): 218-2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52
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病。13号染色体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离子跨膜转运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过量的铜在肝脏、脑、角膜、肾脏、骨关节沉积(以肝脏和脑部的铜沉积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组织损害,改善患者预后。2008年美国肝病学会、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分别发布了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治指南。在此基础上,汇总了国内外新近的研究进展,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做出了全面的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郝娟, 吕靖, 邢枫, 杨全军, 刘成海
2020, 36(1): 222-2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53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治疗药物,两者均有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治疗无生化应答,亟需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贝特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中医药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安全性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急性胰腺炎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赵先林, 朱世峰, 康鸿鑫, 李娟, 唐文富, 万美华
2020, 36(1): 227-2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1.054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由酒精、胆结石、高脂及吸烟等多种生活环境因素诱导的胰腺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研究提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如酒精、胆结石、高脂、吸烟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炎症反应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虽然急性胰腺炎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仍为进一步理解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
闫琪, 高普均, NAKANO Y, KAMIYA A, SUMIYOSHI H
2020, 36(1): 30-30.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9月报道】题: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作者Nakano Y等)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细胞,可被多种炎症刺激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产生过多的胶原蛋白。尽管许多人试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胶原产生,但它们的临床应用尚未建立。近年来,肝星状细胞失活被报道为实验性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之一。来自日本东海大学医学研究院基质生物学与医学中心的Nakano等通过筛选转录因子,发现Tcf21是一种新的成

在全球无干扰素的DAA治疗方案与HCV相关HCC患者生存率增加有关
张建丽, DANG H, YEO YH, YASUDA S
2020, 36(1): 56-56.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10月报道】题:在全球无干扰素的DAA治疗方案与HCV相关的HCC患者生存率增加有关(作者Dang H等)亚洲和西方国家使用无干扰素(IFN)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后,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HCV相关HCC患者的生存数据有限。该研究比较未接受HCV治疗的HCV相关HCC患者和获得SVR的患者的生存率。其运用2005-2017年间来自美国的2个中心和亚洲的6个中心的数据,研究将1676例仅感染HCV相关的HCC患者分为未经HCV治疗的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外癌的风险高于肥胖患者: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屈伟鸽, 齐月, ALLEN AM, HICKS SB, MARA KC
2020, 36(1): 79-79.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8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外癌的风险高于肥胖患者:一项纵向队列研究(作者Allen AM等)癌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主要死因,肥胖是癌症的危险因素;然而,NAFLD在这种关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NAFLD和肥胖对癌症发病的影响。来自美国明梅奥诊所胃肠和肝脏科的Allen等调查了1997-2016年间美国人群中所有的NAFLD患者。NAFLD
戊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新型诊断模型的构建
吴健, 俞炯, 曹红翠, WU J, GUO N, ZHANG X
2020, 36(1): 112-112.
摘要:
<正>【据《J Viral Hepatitis》2019年7月报道】题:戊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新型诊断模型的构建(作者Wu J等)HE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ALF/ACLF)。尽管戊型肝炎具有无症状和自限性等特点,但是急性重症戊型肝炎发展成为ALF和ACLF时常发生。建立戊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不同阶段的诊断模型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吴健等对中国大陆
利匹韦林通过选择性STAT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凋亡改善肝纤维化
任天棋, 杨倩倩, 乔天一, 牛俊奇, MART■-RODRIGO A, ALEGRE F, MORAGREGA ■B
2020, 36(1): 160-160.
摘要:
<正>【据《Gut》2019年9月报道】题:利匹韦林通过选择性STAT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凋亡改善肝纤维化(作者Martí-Rodrigo A等)。肝纤维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缺乏具体有效的治疗措施,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因子激活JAK-STAT通路来调节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利匹韦林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HIV药物,目前尚无肝毒性报道。本研究中,来自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的Martí-Rodrigo等主要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白朝辉, 祁兴顺, BAI Z, GUO X, TACKE F
2020, 36(1): 173-173.
摘要:
<正>【据《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9年10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死亡之间的关系(作者Bai Z等)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失代偿事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并加速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的死亡。近来有证据表明,输注人白蛋白可能会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且改善肝硬化患
无创筛查酒精相关性肝纤维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周胜云, 段志辉, ASPHAUG L, THIELE M, KRAG A
2020, 36(1): 185-185.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10月报道】题:无创筛查酒精相关性肝纤维化的成本效果分析(作者Asphaug L等)酒精相关性肝病常常难以被发现,直到终末期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时才被引起注意。该研究旨在分析针对进展期酒精相关性肝纤维化的经济、高效的无创筛查方法的成本效果。来自挪威的Asphaug等进行了一项现实世界数据的研究,作者从丹麦多中心招募了具有肝活检病理结果的大量饮酒者,评价一级诊疗中心采用的4种筛查策略:(1)传统的肝功能化验,如果结果阳性则进一步完善腹部超声;(2)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强化的肝纤维化(ELF)试验,如果结果阳性则进一步完善肝硬度(LSM)检查;(3)三级策略:在进行第2种策略前进行Forns索引(根据年龄、血小板计数、GGT、胆固醇水平得到的无创预测公式);(4)直接进行
既往感染HBV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HBsAg发生血清学转换的风险
张霞, 罗利婷, 牛俊奇, WONG GL, WONG VW, YUEN BW
2020, 36(1): 189-189.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9月报道】题:既往感染HBV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HBsAg发生血清学转换的风险(作者Wong GL等)系统性应用激素可能导致HBV重新激活,但是对既往感染HBV患者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的目标是研究既往感染HBV的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和肝炎再激活的风险。香港大学消化病研究所的Wong等了纳入2001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激素治疗的HBsAg阴性的患者。记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周胜云, 段志辉, GOH MJ, SINN DH, KIM S
2020, 36(1): 217-217.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10月报道】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作者Goh MJ等)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包括化学预防作用。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肝细胞癌(HCC),但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与HCC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HCC发生风险的关系。来自韩国首尔的Goh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作者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韩国首尔单中心收集了77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研究结局为发生HCC。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白朝辉, 祁兴顺, BAI Z, BERNARDI M, YOSHIDA EM
2020, 36(1): 226-226.
摘要:
<正>【据《Aging》2019年10月报道】题:输注人血白蛋白可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作者Bai Z等)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30%~40%左右,1年生存率为50%左右,3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目前用于肝性脑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乳果糖、利福昔明、门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等,而人血白蛋白在肝性脑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因此,该项研究探讨了输注人血白蛋白对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稿件关键词撰写的要求
2020, 36(1): 135-135.
摘要:

<正>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须标引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应用";"隔开。所有文章均应有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下方;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置于英文摘要下方,并一律小写(专有名词除外)。关键词应尽量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表,http://www. sinomed. ac. cn/cross/subject Search. html或者http://mesh. medlive. cn/)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2020, 36(1): 13-13.
摘要:

<正>2019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临床肝胆病杂志》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由专家打分确定重要指标的权重,并分学科对每种期刊进行综合评定。2002年,中信所公布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名单,自此之后,连续每年公布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9年,中信所根据指标体系实施应用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变化趋势和实际状况,修订了期刊指标体系,对指标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综合评价总分为74.0,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
2020, 36(1): 18-18.
摘要:
<正>2019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发布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综合评价总分为74. 0,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在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8位,位居前5. 27%;在732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5位,位居前4. 7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核心总被引频次为3190,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
2020, 36(1): 39-39.
摘要:
<正>2019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发布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核心总被引频次为3190,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较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核心总被引频次平均值(1194)高出167%;在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82位,位居前8. 8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影响力指数创新高,在111种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9位
2020, 36(1): 61-61.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力指数(CI)为450. 373,较2018年提高了32. 8%,在111种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9位,较2018年的第15位提升6位。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分别为1. 623、1. 443,较2018年分别提高了16. 5%、25. 6%,复合影响因子和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11种内科学期刊中分别排名第11、10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598,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
2020, 36(1): 75-75.
摘要:
<正>2019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发布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核心影响因子为1. 598,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较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核心影响因子平均值(0. 810)高出97%;在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6位,位居前5. 1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1-6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0, 36(1): 93-93.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确定了2020年1-6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2019年度领军人物
2020, 36(1): 231-231.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2019年度优秀审稿专家
2020, 36(1): 232-233.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六届编委会(2019年-2022年)
2020, 36(1): 234-23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四届审稿专家(2019年-2022年)
2020, 36(1): 235-235.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2020, 36(1): 236-240.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 598,在中国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杂志为中文核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