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3期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处置策略 重点号
执行主编:高斌 教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酒精滥用与中毒研究所(NIH/NIAAA)肝病实验室

显示方式:
述评
酒精性肝炎新进展
高斌, Vijay H.Shah
2019, 35(3): 465-4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1
摘要:

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表现形式,通常以酗酒所致的急性肝脏炎症为特征。本文就酒精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现有治疗方法及未来治疗策略等进行了概括及评述,以帮助肝病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这一类疾病。

重视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王炳元
2019, 35(3): 469-4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2
摘要:

酒精性肝炎(AH)是肝脏的一种无菌性炎症性损伤,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因短期内大量饮酒所致肝病的急性恶化,是酒精性肝病严重的表现形式。AH的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肝功能可迅速恢复,也可迅速恶化至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少临床医生还缺乏对AH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的经验,主要原因是AH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又缺少特异性的辅助检查,从而影响临床诊断,贻误治疗时机。因此,重视AH的临床研究,总结出临床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制订相应的专家共识已经势在必行。

专家论坛
饮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刘晨, 邢卉春, 成军, 杨松
2019, 35(3): 472-4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3
摘要:
HBV与酒精可以通过多种机制相互影响导致肝损伤。大量饮酒可以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更为迅速且预后更差,同时严重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我国CHB患者饮酒的流行病学情况尚不明确,HBV与酒精的相互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临床上,仍需进一步规范CHB患者的戒酒管理,尽可能减轻酒精导致的肝损伤。
酒精性肝炎临床诊断的再思考
邹正升
2019, 35(3): 476-4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4
摘要:
根据酒精性肝炎(AH)和重症AH的概念、临床特征、预后等的明显差异,建议将AH明确区分为轻症AH和重症AH。住院的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疾病谱,肝硬化占绝大多数,同时轻症AH和重症AH共占比15%左右。重症AH包含酒精性肝衰竭;重症AH是临床诊断,而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病理诊断。重症AH欧美国家的临床诊断标准趋于一致,而2018年中国指南与欧美国家不一致。
酒精性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
曹海霞, 范建高
2019, 35(3): 478-4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5
摘要: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把脂肪性肝病严格区分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酒精性肝病时,忽视了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非酒精因素对肝脏疾病的影响,而在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通常忽略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新时期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及科研需关注酒精及非酒精损肝因素的双重影响,二者常合并存在,共同促进肝病进展。从酒精性肝病临床特征的转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饮酒的疾病模式以及二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对新时期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李炜, 邢卉春
2019, 35(3): 481-4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6
摘要:

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构成的微生态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酒精性肝病时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为菌群数量、构成比的紊乱,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细菌易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对酒精的代谢也有重要影响。益生菌制剂或粪菌移植调整肠道微生态有望对酒精性肝病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在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中,如何规范使用微生态制剂、选择合适的剂量、剂型及疗程等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Gao-Binge模型在酒精性肝病研究领域应用现状及未来前景
周珂, 王华
2019, 35(3): 485-4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7
摘要: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的研究中始终缺乏精准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模拟整个疾病病程。在探究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措施过程中,已经构建过多种不同的动物模型来模拟酒精性肝病,但都存在利弊。其中Gao-Binge模型因为更接近人类饮酒模式而受到业界广泛认可及应用,通过该模型研究发病机制和探寻潜在治疗药物更具说服力。Gao-Binge模型具有造模周期短、成本低、重复性好的优势,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模拟酒精性肝病更严重的疾病进程,但是该模型在酒精性肝病研究中的价值毋庸置疑,而且在研究酒精导致其他器官损伤(包括心脏、胰腺)以及脂肪组织损伤中亦前景广阔。

学术争鸣
重症酒精性肝炎与慢加急性肝衰竭
孙福荣, 王炳元
2019, 35(3): 489-4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8
摘要:

酒精性肝炎(AH)患者出现以快速进展或加重的黄疸、凝血异常及肝脏相关并发症等为主的表现,往往提示发生重症AH的可能。在感染、大量饮酒等诱因的作用下,部分患者短期内病情迅速进展,不仅导致肝功能急性失代偿,并且出现以器官功能衰竭和较高的28 d病死率等为主要特征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早期识别ACLF并予以有效干预能够改善预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肝-肠轴失衡在重症AH和ACLF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药物治疗对改善ACLF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有限。早期肝移植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防治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9, 35(3): 494-5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09
摘要:

<正>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负责起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专家共识(2018)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2019, 35(3): 504-5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0
摘要:

<正>1概述梗阻性黄疸指由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良、恶性病变阻碍胆汁经由胆道流入十二指肠引发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由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窦周,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为胆管癌、胆囊癌及胰腺癌等,原发与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等也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前应明确病因,并与可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肝纤维化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和围术期管理》摘译
丑赛, 赵国栋
2019, 35(3): 509-5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1
摘要:

<正>尽管由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所引起的慢性肝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但得益于医疗与外科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然而可能会罹患更严重的疾病。肝纤维化患者在长期生存时有罹患肝癌、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除肝移植外也面临其他急诊手术或限期手术的可能。早期研究显示肝纤维化患者标准手术治疗后围术期病死率高达

《2018年欧洲胃肠内镜学会指南更新: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摘译
李家速, 李宛桐, 刘枫, 李兆申
2019, 35(3): 514-5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2
摘要:

<正>该指南为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的官方声明,阐述了内镜和(或)体外震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慢性胰腺炎(CP)的指征、技术性问题和疗效。主要推荐内容如下。1治疗的选择和初始检查ESGE建议:内镜治疗和(或) ESWL作为疼痛性非复杂性CP伴胰头/体部主胰管(main pancreatic duct,MPD)梗阻患者的一

论著_病毒性肝炎
APOBEC3B基因拷贝数变异与HBV感染后不同转归的关系
谢朋飞, 郜玉峰, 李旭
2019, 35(3): 518-5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3
摘要:
目的阐明APOBEC3B基因拷贝数在HBV感染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及其在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96例HBV感染后急性自限性恢复患者和819例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慢性HBV感染组中包含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44例、肝硬化(LC)患者252例和肝细胞癌(HCC)患者123例。采用AccuCopy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APOBEC3B基因拷贝数,同时收集上述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各组间APOBEC3B拷贝数分布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HBV感染后急慢性转归方面,急性自限性恢复组APOBEC3B拷贝数减少和缺失的比例显著低于慢性HBV感染组(46. 96%vs 58. 00%,P=0. 001 1)。在慢性HBV感染后疾病进展方面,随疾病进展,APOBEC3B基因拷贝数缺失的比例在CHB、LC和HCC患者3组间逐渐增加(分别为11. 04%、14. 29%和22. 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5,P=0. 019)。在慢性HBV感染组中,APOBEC3B拷贝数分布频率...
慢性HBV感染者血脂和白蛋白-胆红素指数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曹雯君, 王同同, 郜玉峰, 邹桂舟
2019, 35(3): 522-5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及白蛋白-胆红素指数(ALBI指数)对慢性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分为HBV携带者74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0例(LC组),并以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HC组)。检测血脂相关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析血脂指标与ALBI指数在慢性HBV感染后疾病进展中的变化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ASC组、CHB组、LC组、HC组间血脂指标CHO、HDL-C、LDL-C、APOA、APO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 075、19. 559、6. 554、9. 392、5. 458,P值均<0. 001);与其他3组比较,LC组以上指标降低最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ALBI指数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 225,P <0...
sofosbuvir/ledipasvir方案治疗HCV 6a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李威, 康谊, 丁岗强, 尚佳, 周元平
2019, 35(3): 526-5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5
摘要:
目的探讨sofosbuvir/ledipasvir(SOF+LDV)治疗HCV 6a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14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南方医院感染科就诊的63例HCV 6a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所纳入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SOF+LDV 12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PR) 24周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终止后随访检测HCV RNA,评价病毒学应答。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PR组和SOF+LDV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85. 3%vs 10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94. 1%vs 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SOF+LDV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6. 4%,显著高于PR组的73. 5%(χ2=4. 38,P=0. 036)。PR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SOF+LDV组(χ2=7. 54,P=0. 006)。SOF+LDV组后续随访有1例肝硬化患者发生小肝癌。而PR组至随访截止时间无1例患者发生肝癌。结...
论著_肝脏肿瘤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与香港肝癌分期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
陈闯, 龙沛雲, 陈洁, 王盼, 黄清云, 臧游亚, 邓国瑜, 林栋毅, 王宗玉
2019, 35(3): 530-5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6
摘要:
目的比较临床实践中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与香港肝癌(HKLC)分期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36例HCC初治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HKLC和BCLC分期系统完成分期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法比较两个分期系统不同分期累积生存率,同时采用Cox模型分别计算两个分期系统的似然比χ2值(LRχ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C-index指数分析BCLC分期与HKLC分期系统的辨别力和单一趋势性。结果 HKLC分期中相邻两分期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在BCLC分期中除0期与A期外,其余各期中相邻分期间生存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采用Cox模型分析,HKLC (LRχ2=131. 14)比BCLC分期(LRχ2=100. 69)显示出更好的同质性。BCLC分期与HKLC分期的C-index值分别为0. 703[95%可信区间(95%CI):0. 675~0. 731]、0. 7...
血清AFP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及分期系统分析
叶颖剑, 刘波, 陈伟, 李琼霞
2019, 35(3): 535-5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7
摘要:
目的初步分析血清AFP阴性(<20 ng/ml)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及分期系统,并确定影响AFP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最佳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8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FP阳性组127例,AFP阴性组61例。比较两组的肿瘤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用Kaplane-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两组的生存差异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AFP阴性组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及TNM系统、巴塞罗那临床肝癌评分系统(BCLC)、意大利肝脏肿瘤评分(CLIP)、国内分期(CS)、日本整体分期评分系统(JIS)和Okuda分期对于AFP阴性组术后生存情况的判断力。结果肝癌患者中AFP阴性者占32. 45%(61/188),相对于AFP阳性患者,阴性组患者趋向于有...
肝细胞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孙玉, 张洪海, 袁春旺, 李聪, 扈彩霞, 崔石昌, 张永宏, 郑加生
2019, 35(3): 542-5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8
摘要: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及AFP水平变化,并对HCC复发进行监测,探讨血清DCP、AFP水平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HCC的患者76例,检测患者微波消融术前、术后、复发时血清DCP及AFP水平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之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2组样本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CC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周血清DCP及AFP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6. 854、6. 246,P值均<0. 01),术后1个月血清DCP及AFP相比术前及术后1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P:Z值分别为11. 639、4. 786,AFP:Z值分别为10. 058、3. 812,P值均<0. 01)。76例HCC患者中59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其血清DCP及AFP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P:Z值分别为-...
蛋白激酶CK2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梁润威, 范正军, 黄娟, 孙涛, 余祖启
2019, 35(3): 547-5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19
摘要: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K2β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确诊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K2β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K2β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另收集本院2018年3-6月期间手术切除的2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标本并提取蛋白和mRNA,运用Weste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其CK2β表达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K2β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特征参数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Weste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证实CK2β在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CK2β表达无差异(P值均...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ABAT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玉鹏, 王帆, 陈鹏飞, 刘适, 刘岚, 常莹, 赵秋
2019, 35(3): 553-5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0
摘要:
目的利用数据库分析基因ABA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及GEPIA分析ABA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GEPIA做ABAT mRNA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以及与病理分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经MethHC数据库分析AB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 String数据库分析与ABAT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ABAT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BAT在蛋白水平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RNA水平上,ABA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较正常肝组织显著低表达,其mRNA水平低者预后较差(log-rank,P=0. 002 1),ABAT mRNA水平越低者病理分期恶性程度越高(P=0. 002 34)。ABAT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也较正常肝组织表达降低,蛋白表达水平低的患者预后较差(log-rank,P=2. 14×10-3)。肝细胞癌中AB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 <0. 005)。与ABAT相互作用的蛋白有ALDH1A3、ALDH9A1、ALDH3A2、GAD1、GAD2...
论著_胆道疾病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陈伟伟, 黄坤, 刘锐, 刘承利
2019, 35(3): 559-5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1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效果及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高位MOJ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影响生存期指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56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存活,中位生存期(OS)为6个月,随访末期生存率39. 1%,半年生存率44. 6%。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 2%。术后3 d及术后1周的TBil、DBil、ALT、AST复查结果显示,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6. 264、1...

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分析
徐建, 张薇, 邬长康, 武国, 李敬东
2019, 35(3): 565-5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2
摘要: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CCA)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3~65岁,平均年龄59. 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黄疸,术前给予保肝、退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例患者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减黄。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其中3例行左半肝切除+全尾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 1例患者行扩大右半肝切除+全尾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5.5~8. 5 h,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其中1例患者术中输血40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保守持续引流后好转出院,1例患者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给予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后出院,余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术后11个月发生肝内转移,行介入治疗后目前带瘤生存4个月。结论在术前充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技术以及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Ⅳ型pCCA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是...

片仔癀对实验动物胆汁排泄的影响及镇痛作用观察
李俊峰, 任锋, 丁美, 刘霜, 陈志亮, 陈煜, 段钟平
2019, 35(3): 570-5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3
摘要: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实验动物胆汁排泄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片仔癀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对照组,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给予片仔癀(140 mg/kg)、熊去氧胆酸(22. 5 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4 d后行胆汁引流术,检测胆汁排泄量及胆汁成分变化,检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将3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片仔癀组(360 mg/kg)、熊去氧胆酸组(120 mg/kg)和对照组,连续给药4 d,末次给药1 h后,用0. 6%冰醋酸(0. 15 ml/10 g)腹腔注射,利用小鼠扭体实验观察片仔癀的镇痛作用。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片仔癀和熊去氧胆酸具有明显的促胆汁排泄作用(P值分别为0. 039和0. 009)。各组间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磷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各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DBil、IBil和TBA等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 0. 05)。与对照组相比,片仔癀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 <0....

论著_其他
56例抗肿瘤药物致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张惠娟, 史祖宣, 赵兰芳, 高天慧, 李健
2019, 35(3): 574-5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4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DILI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嗜肝病毒感染情况、肝功能、化疗药物种类、肝损伤发生时间、保肝药物应用情况及治疗后肝损伤转归等。结果 56例抗肿瘤药物所致DILI中,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30例,53. 6%),损伤程度以轻度肝损伤为主(80. 4%,45/56)。以FOLFOX方案、GP/DP方案和CHOP方案多见,多药联合引起DILI比较高(89. 3%,50/56),常见药物为铂类、影响微管蛋白药物和烷化剂。DILI多发生在用药后1~2周之内(62. 5%,35/56)。结论 DILI以轻度、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2周内,以铂类抗肿瘤药物及相关化疗方案最常见,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易发生DILI,DILI预后良好。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分析及临床特征
张艳芳, 郭玉明, 牛明, 葛斐林, 景婧, 朱云, 朱世殊, 韩紫欣, 王伽伯, 刘士敬, 肖小河
2019, 35(3): 579-5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5
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损肝药物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7年12月187例0~14岁儿童DILI的用药史、生化指标、症状体征及临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整合证据链法将其中127例可获取用药信息的DILI病例分为西药致DILI组(西药组,n=75)、中药致DILI组(中药组,n=15)及中西药联用致DILI组(中西药联用组,n=37)。比较不同组间的用药原因、用药时间和潜伏期、药物分类的差异。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重度及重度以上肝损伤的儿童DILI有116例,占全部病例的62%(116/187),其中肝移植3例,死亡1例,45例(24%)发生慢性化。西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的可疑损肝西药均以抗菌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为主,分别占各组的42%和30%、56%和31%。中药组的可疑损肝药物以治疗皮肤病的中药为主,占中药组的47%,且主要为何首乌制剂(33%)。3组间用药时间(H=1...

酒精性肝炎microRNA-mRNA差异表达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秀芝, 李宁宁, 刘晓丽, 亢春彦, 张进忠
2019, 35(3): 585-5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6
摘要:

目的构建酒精性肝炎(AH)的microRNA-mRNA差异表达网络,寻找AH新的诊疗靶标。方法筛选AH差异表达的microRNA和mRNA;基于TargetScan、DIANA、MIRDB、PICTAR、miRWalk2. 0等软件寻找差异microRNA靶基因,选取差异mRNA中与microRNA变化方向相反的靶基因,构建关键microRNA-mRNA网络;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相关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通过GCBI (www. gcbi. com. cn)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疾病富集分析和核心网络构建;通过Cytoscape软件中GeneMANIA数据库(genemania. org)对关键靶基因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对比3种方法通路分析寻找AH发生过程中的关键通路。结果构建以hsa-mir-21-5p、hsa-mir-148a-3p和hsa-mir-30e-5p等5个差异microRNA及Ⅳ胶原α1链(COL4A1)、血栓反应素2(THBS2)和整合素亚单位α6(ITGA6)等51个靶基因为...

人成体肝源性干细胞对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
毕研贞, 张秋生, 樊增, 杨永红, 张小蓓, 王全全, 王全义, 王一波, 段钟平, 陈煜, 舒振锋, 司传平, 洪丰
2019, 35(3): 592-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7
摘要:

目的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以及肝干细胞移植组(S组)。N组以基础饲料喂养,M组和S组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S组每周进行2次腹腔肝干细胞移植。干预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LT、AST、TBil、TC、TG、HDL-C、LDL-C,检测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肝组织油红O染色。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组间比较,小鼠血清ALT、AST、TG、TC、HDL-C水平和肝组织TG、NEF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6. 94、7. 15、8. 02、18. 64、3. 86、23. 14、30. 49,P值均<0. 05)。与N组对比,M组小鼠的血清中ALT、AST、TG和肝组织中TG、NEF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S组小鼠的血清ALT、AST、TG和肝组织TG、NEFA都明显低于M组,差异均...

Wilson病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肝豆灵片干预的临床效果
马守亮, 杨文明, 韩辉, 王艳昕, 董婷, 盛玉琴
2019, 35(3): 596-5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8
摘要:

目的观察Wilson病(WD)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肝豆灵片干预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WD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驱铜等常规治疗4个疗程(8 d为1个疗程)后行脾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周末开始常规驱铜药物治疗,继续用药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24 h尿铜、周围血常规、肝功能、门静脉血流量等指标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3,P=0. 03)。术后2个疗程末治疗组24 h尿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 07,P<0. 05)。术后2个疗程末治疗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 29、6. 13,P值均<0. 01)。术后2个疗程末治疗组中RBC、PL...

病例报告
HCV相关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1例报告
于小源, 辛奇, 刘英敏, 靳凤艳
2019, 35(3): 600-6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29
摘要:

<正>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9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1-2]。WM患者同时出现冷球蛋白血症更为罕见,可能与HCV感染有关。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双下肢水肿、乏力3个月,腹胀1个月"于2017年2月20日入肾内科诊治。既往有镶牙史。查体可见腹部膨隆,周身水肿,双下肢重度压凹性水肿。入院后查

肝脏原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
王守乾, 阿不都热依木·吐尔洪, 王树鹏, 唐朝辉, 王英超
2019, 35(3): 602-6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入本院。既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史18年,未系统治疗。查体:剑突下可触及一质硬肿物,伴压痛。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胆脾胰多排CT平扫+三期增强提示:肝左叶见团块状低密度影,大小约15. 3 cm×11. 6 cm,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病

高龄原发性肝血管肉瘤1例报告
张学文, 戴朝六
2019, 35(3): 605-6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1
摘要:

<正>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又称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由肝窦内皮细胞异型增生所形成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2%[1-4]。本文报道1例82岁行手术切除的PHA患者,是目前文献报道的该病行手术切除的最大年龄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2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10余年,加重1周"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脾转移破裂出血1例报告
朱锡勋, 李志伟, 郑宇
2019, 35(3): 608-6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2
摘要:

<正>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是一种肝脏内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其特点是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疗效欠满意、预后差。现报告1例PHA患者,旨在探讨PHA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加重9 d"于

自发性门体分流合并肝性脑病1例报告
胡文艳, 饶春燕, 刘华宝, 王雅楠
2019, 35(3): 611-6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3
摘要:

<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可形成侧支循环,称门-腔循环或门-体循环。其通路有胃静脉-食管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髂内静脉、副脐静脉-腹腔静脉、脾-肾、胃-肾吻合支等,肝内型门静脉右后支与下腔静脉的自发性门体分流(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PSS)较少见,现将近期收治的1例肝SPSS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黑便8年,反复神志不清3年,加重1 d"于2018年1月入本院。8年前患者因黑便入重庆医

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晶, 赵杰敏, 唐沂迁, 赵昕
2019, 35(3): 613-6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4
摘要:
<正>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除了可以导致肝脏脓肿病灶外,还可以血源性播散,引起肝外感染如肺脓肿、眼内炎、脑脓肿、脊髓炎、肾周脓肿等,即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syndrome,IKLAS)。IKLAS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较为隐匿,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从而导致延误治疗。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肝脓肿致急性肾衰竭1例报告
张树泽, 俞泽元, 任彦先, 王科深, 杨含腾, 焦作义
2019, 35(3): 617-6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5
摘要:
<正>草绿色链球菌又称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及人和动物的口咽腔、上呼吸道、肠道,是临床上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1]。草绿色链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致病力较低,较少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糖尿病患者的胆源性肝脓肿则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较少见[2-3]。本院收治草绿色链球菌引起肝脓肿导致急性肾衰竭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经皮经肝穿刺多根置管引流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艾滋病多发肝脓肿1例报告
杨阳, 彭峰辉, 贾峰, 刘亚辉, 纪柏
2019, 35(3): 619-6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6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性发热15 d"于2017年11月14日入本院治疗。患者15 d前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肝脓肿、胸腔积液,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家属自诉给予穿刺放置2根脓肿引流管,1根胸腔引流管,3 d后即给予拔除,具体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不详,同
Vater壶腹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阿不都热依木·吐尔洪, 邓毓, 王琨, 刘凯, 刘亚辉
2019, 35(3): 621-6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不适20 d"于2017年7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上腹部深压痛。辅助检查:肝功能示AST 68. 9 U/L、ALT 71. 8 U/L,胆红素未提示升高,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CA) 19-9、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正常范围内。上腹部

腹膜间皮瘤3例报告
刘晓雯, 钟艳平, 刘培焱, 高沿航
2019, 35(3): 623-6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8
摘要:
<正>腹膜间皮瘤为原发于腹膜间皮组织的罕见肿瘤。由于其发病罕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尚无特异的血清生化学、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使得早期诊断颇具挑战性,尤其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漏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3例经活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相关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袁灵, 曾白梅, 林世德
2019, 35(3): 627-6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39
摘要:
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s)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广泛应用,NAs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肌损伤的报道逐年增多,对其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处理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对NAs相关肌损伤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管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HD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王宇, 陈小华, 赵志敏, 黄恺, 刘成海
2019, 35(3): 631-6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0
摘要:
HBV/HDV合并感染可导致肝病进展加速,但由于HDV RNA等检测方法学尚存在一定局限,HDV的流行病学尚不十分清楚; HDV导致HBV/HDV共感染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措施也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回顾我国以及其他国家HDV流行病学特征、HDV特异性免疫与基因型发病机制,并总结HDV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法,分析表明现有HDV感染的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低,也无标准化检测方法;探究新的HDV感染检测方法,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有效抗的HDV药物,对提高HDV感染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瞬时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罗文萍, 马红, 王宇
2019, 35(3): 635-6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1
摘要:
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因其有创性及局限性,近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在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病因慢性肝病中的诊断效能已得到广泛验证,其对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效能较好,已逐渐被写入一些国家临床指南。然而,TE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受相关因素,如转氨酶、胆红素、肝脏炎症、脂肪变性等影响。应结合具体的病因,联合多种无创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诊断准确度。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探寻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2019, 35(3): 640-6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2
摘要: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RNA、外泌体等与HSC活化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介绍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新靶点和非侵入性肝病诊断的新检测指标,提出将作用于HSC活化的不同靶点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成分合理组成复方,以期在肝纤维化治疗学上有所突破的观点。
脂肪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霍新梅, 黄会芳
2019, 35(3): 644-6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3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不加控制的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因子在肝脏中传递动态功能,并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参与肝纤维化的脂联素、瘦素等一些主要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以及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反转套扎技术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李红艳, 唐彤宇
2019, 35(3): 648-6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4
摘要: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作为肝硬化并发症之一,一旦破裂出血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其一线治疗方法。而针对GOV,传统食管套扎难以处理贲门下曲张静脉,术后复发风险大。近年来,反转套扎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GOV的方法,在静脉曲张的治疗方面安全有效,且与其他内镜下治疗手段相比无明显差异。就GO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转套扎技术的优点、局限性及改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和预防策略
李汨, 聂青和, 韩曼, 鞠迪
2019, 35(3): 651-6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5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是HC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HBV相关HCC的发生是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危险因素包括HBV病毒载量、HBeAg、宿主易感性等。HCC筛查方式包括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和AFP等血清标志物,血清异常凝血酶原Ⅱ和AFP异质体有助于诊断AFP阴性HCC。如果采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抗病毒治疗等合理措施,可以预防HCC发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长远目标在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包括肝硬化甚至HCC。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无法根除肝细胞核内的cccDNA,治愈乙型肝炎仍然迫在眉睫。综述了HBV相关HCC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筛查方法和预防策略。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
王元, 郭涛, 李靖华, 赵继森, 周元龙, 杨季红
2019, 35(3): 656-6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6
摘要:
肝癌恶性程度较高,许多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由上皮表型向间质表型转化的过程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以增加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控EMT过程。综述了EMT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健脾化湿法调控肝脏脂质输出基因甲基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探讨
刘涛, 徐秋玲
2019, 35(3): 661-6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7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NAFLD患病率急剧上升。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是肝脏脂质向外转运的关键酶,MTP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加,是NAFLD肝脏脂质沉积重要因素。中医认为"脾气散精",MTP脂质转运功能可能是"脾气散精"的表现形式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健脾化湿法是治疗NAFLD的重要原则。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章,分析健脾化湿法可能通过调控MTP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提高NAFLD肝脏MTP水平,促进肝脏脂质外流,减轻NAFLD脂质沉积,达到改善NAFLD的作用。

肠道菌群失调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陈木兴, 王少扬
2019, 35(3): 665-6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8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引发肝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肝脏合成、解毒、代谢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加速肝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以促进肝功能好转,对于防止或延缓肝衰竭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高伟东, 冯赞杰, 彭慈军, 李阳, 吴波, 耿新
2019, 35(3): 669-6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49
摘要: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当组织损伤时,HMGB1作为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介导无菌炎症反应。目前已发现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归纳了近年HMGB1在肝缺血再灌注中如何发挥促炎作用以及以HMGB1为靶点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PD-1/PD-L1信号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潘思宇, 王志鑫, 周灜, 王涛, 尹杰, 王强, 樊海宁
2019, 35(3): 672-6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50
摘要:
程序性死亡受体(PD) 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相互作用后,在中枢及外周免疫耐受、移植免疫、肿瘤免疫逃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尚无系统性认识。归纳了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肝脏疾病进展的相关研究文献,对PD-1/PD-L1信号通路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认为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了肝脏免疫调节功能,对肝脏炎症、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病、肿瘤免疫逃逸、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应答及自身免疫耐受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PD-1/PD-L1信号通路的干预可能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刘红丽, 杨永峰
2019, 35(3): 677-6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51
摘要: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典型血清标志物,临床易忽视AMA阴性PBC的诊断。分析了AMA阴性与阳性PBC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差异,认为二者在瘙痒症状、IgM、胆管损伤水平差异较明显。临床诊断AMA阴性PBC患者,需通过联合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学检测以排除AMA假阴性,结合胆汁淤积表现、抗sp100、gp210、ANA抗体阳性及病理检查的典型旺炽性胆管炎等改变明确诊断,并与其他胆管损伤或缺失疾病鉴别。

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尹靖阳, 杨慷
2019, 35(3): 681-6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52
摘要:
胆道恶性梗阻是由各种肝脏、胆道、胰腺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引起,以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伤、胆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此类患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确诊时已进展到中晚期,大部分进展期患者已无手术切除机会。胆道引流和胆道支架置入等非手术治疗技术在此类不可切除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姑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胆管腔内近距离放射、光动力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胆道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与疗效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完善,这些技术有望更加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万倩倩, 金京, 李俊
2019, 35(3): 686-6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53
摘要: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易引起胆胰疾病,但JPD改变了乳头位置、形状,增加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及取石的难度,还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述了JPD的分型、发生及其与胆、胰系统疾病的关系,分析了胆总管结石合并JPD对ERCP的影响,归纳了应对的策略,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建议和依据。

保胆取石术适应证及术后结石复发预防措施的再认识
李衍飞, 杜前程, 张蒙召, 梅学鹏, 陈屹冲, 周瀛, 樊海宁
2019, 35(3): 690-6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3.054
摘要: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结石复发是保胆取石术的一个热门问题。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采取有效的术后预防措施,可能降低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综述了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关的适应证及术后结石复发预防措施,以进一步认识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提供指导意义。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30个非侵入性模型评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与比较
董晓琴, 吴朝, 赵鸿, 王贵强
2019, 35(3): 471-471.
摘要:
<正>【据《J Viral Hepat》2019年2月报道】题:30个非侵入性模型评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与比较(作者Dong XQ等)肝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导致了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模型的发展。这些模型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诊断性能及在监测疾病进展中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贵强教授团队从全国24家临床单位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的576例慢性HBV感染初治患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ZHAO R, 赵瑞红, 施毓
2019, 35(3): 475-475.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9年1月报道】题: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作者ZHAO R等)尽管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有多种预测模型,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新型血清标志物已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进行了探索,然而,在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中尚缺乏相关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施毓及其同事进行的研究发现,sC D163和NGAL与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短期
胆汁性肾病引起急性肾衰竭同时伴有集合管中水通道蛋白2表达缺失
Brsen JH, 邵玥明, 温晓玉
2019, 35(3): 508-508.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1月报道】题:胆汁性肾病引起急性肾衰竭同时伴有集合管中水通道蛋白2表达缺失(作者Brsen JH等)肾功能损伤常发生于肝病患者中。肝肾综合征是引起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HRS-AKI,1型)。而除此之外,以胆汁性肾病最为常见,其特征是胆管内胆汁管型和胆管损伤。由于既往胆汁性肾病患者的资料主要来
microRNA-378通过调节NF-κB-TNFα途径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Zhang T, 张天鹏, 宋贵生
2019, 35(3): 521-521.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月报道】题:microRNA-378通过调节NF-κB-TNFα途径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作者Zhang T等)肝细胞脂肪沉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但是这个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宋贵生课题组发现高脂食物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鼠肝脏中microRNA-378的表
HCV核心蛋白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促进粒系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极化
王盟, 平玉, 李志勤, 张毅
2019, 35(3): 534-534.
摘要:
<正>【据《J Viral Hepat》2019年2月报道】题:HCV核心蛋白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促进粒系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极化(作者Wang M等)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恶性肿瘤中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肿瘤进展。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也处于无能状态,相关研究均已表明这种T淋巴细胞功能缺失的现象与HCV的持续性感染相
直接抗病毒药物对HCV相关肝细胞癌早期复发的影响:与干扰素治疗的比较
Nishibatake Kinoshita M, 张笑晨, 胡玉琳
2019, 35(3): 541-541.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月报道】题:直接抗病毒药物对HCV相关肝细胞癌早期复发的影响:与干扰素治疗的比较(作者Nishibatake Kinoshita M等)。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治愈性治疗后是否加速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复发仍存在争议。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Nishibatake Kinoshit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后的HCC复发情况。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的频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低骨量有关
Schmidt T, 陈林, 李婉玉
2019, 35(3): 569-569.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月报道】题: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的频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低骨量有关(作者Schmidt T等)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发病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胆管疾病。尽管一般认为这种病理是钙稳态受损和吸收不良的结果,但PSC相关骨质疏松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德国汉堡大学医疗中心Schmidt等进行了一项研究,采用双X射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用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
使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的经皮门静脉再通术治疗非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阻塞
Marot A, 王乐, 祁兴顺, 郭晓钟
2019, 35(3): 604-604.
摘要:
<正>【据《Diagn Interv Imaging》2018年11月报道】题:使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的经皮门静脉再通术治疗非肝硬化非肿瘤性门静脉阻塞(作者Marot A等)来自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Marot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门静脉再通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提出一种门静脉阻塞的新分型,以更好地选择可行门静脉再通术的门静脉阻塞患者。该研究中,共15例非肝硬化患者尝试通过经肝途径置入支架治疗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阻塞;其中,男性12
生活方式干预对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有益影响
Wong VW, 史晓东, 卢莎莎, 郭晓林
2019, 35(3): 616-616.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8年12月报道】题:生活方式干预对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有益影响(作者Wong VW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约有10%~20%属非肥胖类型。对于这类患者减重的益处尚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的Wo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目的是研究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非肥胖型NAFLD患者的疗效,以及确定能
哺乳时间的延长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降低有关
Ajmera VH, 季慧范, 李晓珂
2019, 35(3): 630-630.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月报道】题:哺乳时间的延长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降低有关(作者Ajmera VH等)哺乳会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者假设哺乳期越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就越低,在美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纳入来自年轻成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队列研究的844例参与者,她们在基线后至少分娩了1个儿童(Y0:
酮康唑通过下调COX-2过度激活线粒体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陈燕, 陈海宁, 黄灿华
2019, 35(3): 639-639.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月报道】题:酮康唑通过下调COX-2过度激活线粒体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作者Chen Y等)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在临床治疗中,索拉非尼是进展期肝癌患者的标准靶向药物,但其生存获益尚不理想。因此,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筛选潜在治疗靶点,并据此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和
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临床无创指标
吴朝, 董晓琴, 赵鸿, 王贵强
2019, 35(3): 660-660.
摘要:
<正>【据《J Viral Hepat》2019年2月报道】题: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临床无创指标(作者Wu Z等)肝穿刺是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金标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Wu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探索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无创指标。
利用整合到肝细胞癌基因组中的HBV DNA表达谱,筛选T细胞进行免疫治疗
Tan AT, 任天棋, 牛俊奇
2019, 35(3): 685-685.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9年1月报道】题:利用整合到肝细胞癌基因组中的HBV DNA表达谱,筛选T细胞进行免疫治疗(作者Tan AT等)肝细胞癌常与HBV感染相关。HBV相关肝癌的癌细胞多含有HBV DNA片段,但这些片段不编码完整的HBV抗原。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Tan等研究了这些整合的HBV DNA片段是否编码T细胞识别的表位,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1-8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19, 35(3): 529-529.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栏目欢迎投稿
2019, 35(3): 546-546.
摘要:
<正>为介绍国外肝胆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我刊开设了"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栏目,免费刊发国外医学期刊中肝胆胰研究领域相关文章摘译,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撰稿要求:1.高影响因子(IF≥10)期刊刊发的研究性论文;2.摘译文章为在线发表时间近2个月之内的;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编委、审稿专家稿件免收审稿费
2019, 35(3): 573-573.
摘要:
<正>近年来,本刊来稿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稳步递增,在肝胆胰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了各位编委和审稿专家倾注的大量心血:为期刊发展献计献策;积极组稿、荐稿、审稿,亲自撰写优秀文章惠赐本刊。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谢,《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编委、审稿专家的稿件免收审稿费,通过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送审,并优先发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19, 35(3): 676-676.
摘要:
<正>为满足期刊日益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审稿质量,缩短审稿周期,本刊公开诚聘审稿专家。具体要求如下:1.从事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临床、中西医、内外科等相关学科一线研究工作;2.副高及以上职称,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1) 8年以上临床或科研工作经验;(2)取得博士学位并有5年以上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