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8期

显示方式:
述评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现状和思考
李兆申, 杜奕奇
2014, 30(8): 709-7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1
摘要: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是临床医师救治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目前存在很多环节在认识和实施上不统一的现状,直接影响到SAP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从SAP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两方面,就其中临床关心的焦点问题作一阐述,希望能引起关于SAP临床诊治的思考和讨论。
防治指南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处理:国内外主要指南的比较与解读
张太平, 曹喆, 赵玉沛
2014, 30(8): 712-7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2
摘要: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复杂多变,在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的同时,也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挑战。1992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制订的AP分类及诊断标准被誉为AP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该标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AP的诊治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治疗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发现"亚特兰大标准"在AP的分级、严重度、并发症定义、预后评估、治疗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国际胰腺疾病研究小组胰腺手术后并发症定义和分类共识的评介
杨桂元, 钱祝银
2014, 30(8): 716-7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3
摘要:

<正>1制订胰腺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定义和分类共识的目的和意义胰腺外科因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管理复杂等因素,一直被视为外科领域的难点和重点。建设一个优秀的胰腺疾病专科,培养一个成熟的胰腺外科医生,须要经过多年的规划、培训和经验积累。总结胰腺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数据并据此促进水平提升是最直接的办法。医学发展到今天,循证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一切以证据为基础。要开展研究并产生高级别的证据,随机双盲对照是基本

2014年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对慢性肝病时肝性脑病实践指南的建议要点
张影, 刘威, 张福奎
2014, 30(8): 719-7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4
摘要:

<正>为了提高肝性脑病(HE)的临床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对HE患者的管理水平,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美国肝病学会(AASLD)联合发布了2014年慢性肝病时HE的实践指南[1],主要面向内科医生需要,给出了对慢性肝病HE成人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建议。指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一点与处理每一例患者都必须遵守的诊疗规范不同。该指南的推荐意见基于现有文献的支持证据,采用GRADE

专家论坛
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钱家鸣, 王淑君
2014, 30(8): 722-7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5
摘要:
药物性胰腺炎(DIP)是药源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可引起DIP的药物逐年增加。DIP缺乏特异的临床检测指标及诊治流程,易漏诊。阐述DI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引起DIP的药物及分类,强调在诊断过程中收集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诊治的关键,并告知患者引起DIP的相应药物,预防DIP再发。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崔立建, 刘瑞霞, 王艳, 阴赪宏
2014, 30(8): 726-7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6
摘要:
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得益于对SAP病理生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经验技术的不断积累,在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介绍了SAP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和SAP应注意重点加强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SAP一旦发生容易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及时规范的治疗能缩短病程,显著降低病死率。
自噬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杨淑丽, 刘洁, 陈卫昌
2014, 30(8): 730-7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7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提前激活造成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自噬作为细胞清除异常物质的一种方式,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病理过程中,其中自噬过程受损是其关键病理反应。自噬受损、组织蛋白水解酶失调、自噬调节异常提示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自噬形成、自噬与酶原激活、自噬受损与急性胰腺炎及自噬缺陷促进炎症发展等方面对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的思考
郭晓钟, 刘旭
2014, 30(8): 734-7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8
摘要:
胰腺癌恶性程度及病死率极高,目前针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仍不理想。分析早期胰腺癌诊断的难点,应重视不明原因的腹部和背部疼痛、黄疸以及突发糖尿病等临床预警症状。同时,应采用CA19-9、CEA等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关注生化检测指标,推广KAI1、p53等基因突变的检测,尤其是探索miRNA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十分有意义。此外,应逐步采取超声、CT、磁共振以胆管造影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有效获取细胞学检测标本,以达到早期诊断胰腺癌的目的。
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何相宜, 袁耀宗
2014, 30(8): 737-7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09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极差。数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的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及分子机制研究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抗糖尿病药物对胰腺癌的作用,胰腺癌与糖尿病相互关联的分子基础等。目前认为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新发糖尿病可能帮助早期诊断胰腺癌,糖尿病本身可能影响胰腺癌的预后,而抗糖尿病药物的不同选择亦可能影响胰腺癌发生概率,对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则有助于寻找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
宋扬, 卢昊, 刘全达
2014, 30(8): 740-7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0
摘要: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发病机制和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完全不同,是唯一可被治愈的门静脉高压症。PSPH合并胃曲张静脉出血是相对少见的临床表现,但起病凶险,病情复杂,不恰当的治疗决策会延误病情,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探索最优化的PSP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策略很有必要。脾切除是治疗PSPH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确定性术式,同时实施针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术式。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晚期肿瘤或手术高风险患者,优先选择疗效确切的脾动脉钢圈栓塞止血后再评估是否二期手术。PSPH出血的治疗须个体化决策,有必要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获得最优化的PSPH出血治疗策略。
论著_胰腺疾病
内镜微创治疗80岁以上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临床观察
刘炼炼, 徐辉, 王华, 刘阳, 邹泽芳, 杨娜
2014, 30(8): 743-7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1
摘要: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中心收治的80例大于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76/80),其中2例死亡,病死率2.6%(2/76)。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对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赵孝文, 鲍峻峻, 胡翠, 丁浩, 徐张巍, 刘晓昌, 梅俏, 许建明
2014, 30(8): 746-7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鼻胆管分为ENBD组(试验组)371例和非ENBD组(对照组)189例,观察术后3、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1%(30/371)和13.7%(51/371),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6/189)(χ2=4.47,P=0.034)和21.2%(40/189)(χ2=5.06,P=0.024)。试验组患者术后3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15.34±304.00)U/L、(199.38±273.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283.28±261.76)U/L、(257.05±199.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57,P均=0.01)。结论 ENBD可有效预防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清N-糖链结构变化意义的分析
金宇, 展超, 张玉宝
2014, 30(8): 749-7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3
摘要: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特征性N-糖链结构变化规律,期望找到胰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胰腺癌患者,将检测对象分成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组(123例)与术后血清组(78例)。选取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人群血清样本271例作为健康人血清组。应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DSAFACE)技术比较分析3组血清中N-糖链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通过对血清N-糖链的DSA-FACE分析,确定了胰腺癌患者血清N-糖链谱图,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N-糖链变化。糖峰8在胰腺癌患者术前组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组(t=2.735,P<0.05)及术后组(P<0.05),而术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峰8可以成为辅助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糖链。
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
席鹏程, 时开网, 朱响, 杨坤兴, 刘子君, 卞建民, 赵有财
2014, 30(8): 752-7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4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科行胰头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筛选出经病理证实为导管腺癌的3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胰腺癌组织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 mRNA、uPA mRNA定量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 mRNA、uPA mRNA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有关。VEGF mRNA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定量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7,P=0.000);uPA mRNA在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中定量水平小于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9,P=0.000)。uPA mRNA在伴有十二指肠侵犯组中的定量表达高于无十二指肠侵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P=0.037)。uPA mRNA在Ⅲ期肿瘤组织中的定量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织中的定量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0,P=...
论著_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
吴海清, 赵钢德, 李凤棣, 刘柯慧, 徐玉敏, 林兰意, 谢青, 王晖
2014, 30(8): 757-7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5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PS-1基因的10个Tag-SNP位点多态性。运用卡方检验对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NP位点、单体型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 212例患者中,应答率为34.9%(74例),其中HBV基因C型117例,B型95例。研究发现有4个SNP位点(rs2326369、rs2464、rs6515831、rs16989000)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基因型、家族史、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3个SNP位点(rs2326369、rs6515831、rs2464)与PEG-IFN应答...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饮食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张敏, 杭蕾, 袁晓洁, 闫红青
2014, 30(8): 764-7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6
摘要:
目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问题,给予个体化饮食干预,纠正其营养不足的状态,避免或减少与饮食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方法用NRS2002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8例)。记录患者的人体测量指标、NRS2002评分、血液化验结果以及住院时间及半年内的住院次数,并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和一周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肌肉量、骨量、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者入院时和一周后体质量、BMI、体水分率、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NRS2002的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一周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NRS2002的评分及半年之内的住院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既有近期效果也有远期效果,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需要个体化的饮食干预。
论著_胆道疾病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难点与对策
梅永, 彭慈军, 朱洪江, 舒德军, 李伟男, 李雄雄
2014, 30(8): 768-7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7
摘要: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术中出现相对困难情况共16例。其中9例严重腹腔及术区粘连,4例胆总管确认困难,3例取石困难。总体手术时间为(164.36±19.06)min,术中困难组为(179.31±13.25)min,非术中困难组为(160.09±18.37)min。术中困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术中困难组和总体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00;t=-2.976,P=0.004)。非术中困难组与总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结论上腹部术后LCBDE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术中困难情况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须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个体化对策,以确保手术成功。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的疗效分析
宫金伟, 许军, 刘春富
2014, 30(8): 772-7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8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的临床可行性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术中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手术方式分为经脐单孔腔镜组125例(A组)和三孔腔镜组106例(B组),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进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的效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0.21±1.86)min,长于B组的(18.43±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3.23±6.25)ml,B组为(22.34±5.4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例须要镇痛,B组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进食时间为(6.56±1.23)h,B组为(6.67±1.4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2.98±0.23)d,B组为(3.02±0.18)...
Rouviere沟定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50例报告
王守军, 王跃, 王庆文, 李洪旭, 宋金智, 侯俊丞, 唐雪梅
2014, 30(8): 776-7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19
摘要:
目的探讨以Rouviere沟作为胆囊管解剖定位标志,以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同一初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者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连续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50例,术中记录Rouviere沟的出现率,并采用Rouviere沟为胆囊管解剖定位标志。结果 750例中,705例有Rouviere沟。全组未发生手术死亡,胆管损伤1例(0.13%),其术中未见Rouviere沟。前300例使用三孔法35例,中转30例(10%);后450例使用三孔法387例,中转15例(3.3%)。结论 Rouviere沟是重要的胆囊管解剖定位标志,以Rouviere沟为胆囊管解剖定位标志可以帮助胆囊三角解剖,对于初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预防术中胆管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论著_肝胆胰肿瘤
8例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邢曜耀, 夏从羊
2014, 30(8): 779-7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0
摘要:

目的分析8例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特点,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上腹部平扫后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观察PHA患者的CT表现。手术切除标本,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显微镜观察。结果 CT平扫8例,5例为巨块型,2例混合型,1例多发结节型。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影,中央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4例巨块型低密度内见散在小片状高密度影,1例混合型巨块边缘见高密度结节。动脉期7例周边结节状、不规则强化,其中1例中央亦见点絮状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1例病灶始终未见强化。本组9个病灶中5个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边缘清晰,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界限如同"刀切样"表现。7个病灶外缘在门脉期发现"假包膜"。结论 PHA的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灶内伴不规则坏死区或是散在出血灶,增强检查呈渐进性充填,中央有坏死区,边缘可见"刀切征"和"假包膜征",通过上述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论著_其他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24例分析
陈思, 孙长宇, 张致淏, 王莹莹
2014, 30(8): 782-7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1
摘要: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白蛋白,治疗组给予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尿量、血肌酐、尿素氮、腹水及转归情况。2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患者尿量由(758.5±284.9)ml/24 h增加至(2277.1±704.8)ml/24 h,血肌酐水平由(234.2±87.2)μmol/L下降至(126.8±62.2)μmol/L,尿素氮水平由(18.1±6.4)mmol/L下降至(10.3±4.5)mmol/L,体质量由(68.1±3.9)kg下降至(64.6±3.9)kg,腹围由(95.0±5.1)cm减少至(90.8±4.9)cm,其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血肌酐、尿素氮、体质量及腹围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高尔基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丁艳, 李丹, 王念跃, 耿全林
2014, 30(8): 785-7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2
摘要:

目的比较高尔基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272例肝癌患者、203例肝硬化患者、24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P73、AFP-L3、AFP和AFU水平进行检测。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ROC曲线绘制分别以健康人组和非肝癌组(健康体检、慢性肝炎、肝硬化)为对照。联合指标先进行Logistic拟合后再做ROC曲线。结果 GP73水平肝硬化组[177.0(116.0,247.0)ng/ml]较肝癌组[141.0(83.3,218.8)ng/ml])和慢性肝炎组[151.0(83.0,235.3)ng/ml]高(U=22 116.5、21 052.0,P均<0.05);AFP-L3和AFP在肝癌组中的水平[11.3(4.3,21.2)%,78.4(7.1,2455.8)ng/ml]明显高于肝...

CXCR3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对Th细胞亚群的调节
高俊, 陈功, 吕龙
2014, 30(8): 790-7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3
摘要: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共计48只小鼠,分为手术处理组及假手术组,分别按照手术后3、6、12、24 h取样(每组6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趋化因子CXCL9-11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利用CXCR3的特异性阻断剂C6阻断CXCR3的作用,通过组织形态,肝酶活性评价肝损伤程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浸润炎症细胞的亚群分布等,阐述CXCR3的作用机制。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为表示,各组之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趋化因子CXCL9-11及其受体CXCR3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表达显著增高(P<0.05),阻断CXCR3能够显著保护肝功能及肝脏形态(P<0.05)。CXC3R特异性抑制剂C6能够显著降低Th1细胞的浸润(P<0.01),同时增强Treg细胞的浸润(P<0.01)。结论 CXCR3是一个理想的用于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靶点,其机制与免疫调节有关。

短篇论著
细菌性肝脓肿123例临床分析
俞泽元, 赵荣荣, 焦作义
2014, 30(8): 795-7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4
摘要:
<正>细菌性肝脓肿是消化系统严重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效抗生素的出现,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绝大多数患者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即可达到痊愈。现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3例肝脓肿患者的诊断、诱因、伴随疾病、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肝脓肿的诊疗认识。
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告
李婉玉, 齐月, 吴娜, 时宇, 蔡艳俊
2014, 30(8): 798-8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5
摘要:
<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与自身免疫损伤相关的慢性胰腺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作为一个全新的临床疾病独立分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其免疫球蛋白(Ig)G4水平显著升高,又称为IgG4相关性胰腺炎[1]。目前关于AIP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报道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抗原递呈细胞(APC)、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多种细胞
胰腺脓肿胃内瘘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
商振宁, 袁秋霞, 朱立宁
2014, 30(8): 801-8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6
摘要:
<正>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1岁,因"间断黑便4 d,呕血1 d"入院。患者于4 d前出现黑便,2~3次/d,量不详,未在意。1 d前出现呕血,共2次,呈暗红色,含有血凝块,总量约600 ml,后排柏油样便4次,总量约400 g,伴有头晕、心慌、大汗,遂入我院。既往:2个月前患重症急性胰腺炎,于外院住院诊治,半个月前病情缓解后出院,此后仍有间断发热,体温最高时可达38.5℃,并
HBV感染合并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武琼, 刘娜, 徐光华
2014, 30(8): 803-8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农民。以"间断腹胀、上腹痛1年,加重伴恶心1周"之主诉于2013年5月7日来本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不孕症"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查出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并伴有腹水形成,当时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于2011年
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祝娟娟, 刘琴, 穆茂, 陈佳, 王牛牛, 李君利
2014, 30(8): 805-8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39岁,贵州籍。因"右上腹疼痛伴厌油、尿黄3个月"于2012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胀痛,放射至右肩背部,时轻时重,伴厌油、恶心、尿黄,无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及陶土色大便,无畏寒、发热、呕吐、腹泻、呕血、黑便。多次于当地医院诊治,上述症状无好转而转诊本院。本院门诊行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肝右叶前方软组织影,胆管肿瘤可疑。肝功能提示:ALT 114.5 U/L、AST
慢加急性肝衰竭伴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性脑脓肿、肺脓肿1例报告
孙菡, 夏琳, 尹芳, 周新民
2014, 30(8): 807-8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29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纳差、乏力、腹胀20 d,皮肤巩膜黄染5 d,于2012年6月15日入院。病史: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口服中成药治疗。20 d前出现纳差、乏力、腹部胀痛,5 d前发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遂来本院诊治。化验乙型肝炎5项提示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cAg阳性;肝功能示:AST 872
胆管错构瘤误诊为多发肝囊肿1例报告
王素娜, 梁志军, 康文, 贾战生, 白雪帆, 谢玉梅, 郝春秋
2014, 30(8): 809-8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3.030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于2007年体检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查肝功能正常。2011年11月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15U/L,AST 67 U/L,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因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余遂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肝功能:ALT 72 U/L,AST 45 U/L,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均正常;甲、丙、丁、戊、庚型肝炎抗体、
胆管消失综合征1例报告
马琳媛, 陈倩, 华瑞, 潘煜
2014, 30(8): 811-8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1
摘要:
<正>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最早见Sherlock报道,是以肝内胆管减少为病理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病因中包括发育、代谢和免疫学异常、血管病变、感染、淋巴病、药物等因素,真正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2]。1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无业,因"间断乏力1年"于2011年4月8日入院。既往19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口服避孕药17年(为短
学术争鸣
关于《2014年欧洲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4年4月)》的几点意见
戴明佳, 颜学兵
2014, 30(8): 813-8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2
摘要:
<正>抗HCV药物的研制及针对抗HCV的治疗研究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欧洲肝病学会关于丙型肝炎的治疗就发布了2个指南。一个是2014年1月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题为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hepatiti C virus infection[1];另一个是2014年4月在召开欧洲肝病年会同时发布的EASL Recommendations o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丙型肝炎治疗的建议》)[2]。2个指南发布前后相差仅仅3个月,但仔细阅读并作比较后发现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最新的意见中已经涵盖了到2014年底欧洲药品管
综述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2014, 30(8): 815-8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3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收缩、血液分流、灌注不足、血液黏滞度增加以及血液凝固等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氧自由基的不断产生亦可加速AP的进程。介绍了胰腺微循环的解剖学特征、胰腺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关的炎症介质,以及AP微循环障碍的治疗进展,提示胰腺及全身微循环障碍可能在AP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 cccDNA检测的意义及进展
蔡少平, 刘泽, 徐东平
2014, 30(8): 819-8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4
摘要:
HBV在复制过程中存在着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形式,cccDNA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是HBV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也是HBV一个重要生物活性指标。HBV是嗜肝病毒,但可能存在肝外感染,有研究表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可以检测到HBV cccDNA。归纳了PBMC中HBV cccDNA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及抗病毒治疗后HBV复发、HBV母婴传播中的预测作用,以及其参与HBV肝外感染的可能机制。由此可见,PBMC HBV cccDNA在HBV的治疗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治疗进展
刘国芳, 向晓星
2014, 30(8): 822-8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5
摘要: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表明,内镜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在急诊止血率、病死率和再出血率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别。阐述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治疗进展,主要包括内镜下套扎疗法、硬化疗法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重点探讨了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和药物治疗的选择。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高方媛, 王宪波
2014, 30(8): 825-8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6
摘要:
内毒素除了激活免疫反应,加重肝损伤和诱发肝衰竭之外,还可能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多种致死性并发症的形成密切相关。归纳总结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机制及其在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寻求预防和控制IETM的有效方法,是临床成功治疗严重肝病和肝衰竭的关键。
索拉非尼联合肝移植、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张明娟, 刘佳, 向晓星, 王甦
2014, 30(8): 829-8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7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手术及化疗效果局限。多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在HCC的Ⅲ期临床试验中证明对晚期肝癌有效,开创了肝癌治疗新领域。近年来,索拉非尼联合其他方法治疗HCC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开展,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总结了索拉非尼联合肝移植、射频消融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认为索拉非尼与其他抗肝癌治疗的综合运用,有望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调控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辛萱, 颜红柱, 李维卿, 余宏宇
2014, 30(8): 833-8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8
摘要: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代谢组学在肝细胞癌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王建钢, 李华成, 费新应
2014, 30(8): 836-8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8.039
摘要: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手段,能够揭示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成为HCC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简述了代谢组学在HCC诊断中的意义,概括了HC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血清、尿液及肝组织代谢物为对象,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指出分析和监视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应代谢物的变化,对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在恩替卡韦方案中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能够提高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答率
李青权, 王中峰
2014, 30(8): 711-71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11
摘要:
<正>【据EASL2014年报道】题:一项为期96周的全球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ARES研究)发现:在恩替卡韦方案中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能够提高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答率在恩替卡韦方案中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安全性及能否增加反应率仍然不为人所知。在一项全球性、多中心、研究者们主导的随机对照试验中,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病患者,开始应用恩替卡韦(0.5 mg/d)单药治疗,然后被随机分配到PEG-IFNα-2a添加组或继续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PEG-IFNα-2a添加组患者在2448周时应用PEG-IFNα
美国人群HCV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
Ruhl CE, 吴瑞红, 王崇
2014, 30(8): 715-715.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15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美国人群HCV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作者Ruhl CE等)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CV感染与糖尿病相关,但基于群体的、采用严格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Ruhl CE等采用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的基于群体的数据进行了一项研究。在1999至2010年间共有15 128位成年参与者有关于糖尿病状态和血清HCV抗体或HCV RNA的信息。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糖尿病定义为:有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诊断,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6.5%,或空腹血浆血糖(FPG)≥126 mg/dl;糖尿病前期定义
脾硬度可能成为HC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预测指标
Colecchia A, 吴娜, 李婉玉
2014, 30(8): 721-72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21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脾硬度可能成为HC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预测指标(作者Colecchia A等)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作为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最好的预测因子,近来有数据显示,脾脏硬度(SS)与HVPG有良好的相关性。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医学和外科学系Colecchia A等人在HCV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对比SS与HVPG、肝脏硬度(LS)及其他无创性检测指标的临床失代偿预测价值。共招募124例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其中92人在入
比较慢性和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感染的后果:香港3所地区医院的10年回顾性研究
Chow CW, 卢旺, 温晓玉
2014, 30(8): 725-725.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25
摘要:
<正>【据《J Clin Virol》2014年2月报道】题:比较慢性和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感染的后果:香港3所地区医院的10年回顾性研究(作者Chow CW等)在香港,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近来最常见的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多数为基因型4型戊型肝炎病毒。中国大陆的研究表明:和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急性戊型肝炎病毒会产生更坏的后果。在印度,基因型1型戊型肝炎病毒更为流行,慢性肝损伤(包括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戊肝时更易发生肝衰竭。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军澳医
利用前S2抗原预测治疗反应
Seon Joo Ahn, 刘丽莉, 王中峰
2014, 30(8): 745-745.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45
摘要:
<正>【据APASL2014年报道】题:利用前S2抗原预测治疗反应(作者Seon Joo Ahn等)HBsAg的消失通常预示着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来自韩国亚洲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建议,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s)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前S2抗原水平预测HBsAg和HBeAg的转阴。该研究纳入30位接受NUC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半数患者HBsAg降低到检测线以下。起初30例患者中有22例HBeAg阳性,在治疗的过程中,有14例患者HBeAg转阴,说明病毒复制不再活跃。所有患者的前S2抗原滴度下降。然而,Seon Joo Ahn博士指出:HBsAg持续存在的患者的前S2抗原水平显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危重患者缺氧性肝炎的发生率
Drolz A, 李昊, 王中峰
2014, 30(8): 756-756.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56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危重患者缺氧性肝炎的发生率(作者Drolz A等)缺氧性肝炎是危重患者缺氧状态下危及生命的常见并发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氧性肝炎肝脏损伤的主要机制,实验数据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肝脏缺氧/再灌注损伤有益。为了评估收入ICU之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缺氧性肝炎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1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Drolz等人对3家医院ICU病房连续纳入851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155例接受了前期他汀治疗。观察在收入后48 h新发缺氧性肝炎的情况以评估他汀类的疗效。并记载28 d、90 d、1年的生存情况以及新发缺氧性肝炎的并发
脂肪甘油三酯脂酶(PNPLA2)在脂肪性肝炎和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中对肝脏炎症起保护作用
Jha P, 王静云, 李婉玉
2014, 30(8): 771-77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71
摘要:
<正>【据《J Hepatology》2014年5月报道】题:脂肪甘油三酯脂酶(PNPLA2)在脂肪性肝炎和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中对肝脏炎症起保护作用(作者Jha P等)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特点是存在肝脏炎性改变。脂肪酸(FA)的代谢和信号传导的改变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其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脂肪酸合成酶(FAS)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作为肝脏脂肪酸代谢和炎症的重要转录调节子。由于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PNPLA2)为存储在细胞内甘油三脂水解的关键酶,并决定通过PPARα进行信号传
用于培养1-6型HCV颗粒的免血清高滴度培养体系的生产和特征
Mathiesen CK, 齐月, 王崇
2014, 30(8): 789-789.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89
摘要:
<正>【据《Virology》2014年6月报道】题:用于培养1-6型HCV颗粒的免血清高滴度培养体系的生产和特征(作者Mathiesen CK等)最近制造HCV颗粒(HCVcc)的细胞培养系统被研发出来。构建无血清培养环境可能更利于无活性全病毒疫苗的发展。丹麦哥本哈根卫生和医学科学学院Mathiesen CK等描述了通过培养于腺病毒的Huh7.5细胞表达介质获得基因型1-6型的无血清HCVcc(sf-HCVcc)。与HCVcc相比,sf-HCVcc显示出0.62.1 log10倍(4.76.2 log10Focus Forming Units/ml)的感染性滴度的增加,可能与sf-HCVcc的释放增加和特异性感染力相关。与HCVcc相反,sf-HCVcc在密度梯度谱中只有一个同源性高峰。sf-HCVcc的进入依赖于HCV共同受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氨的变化
Ye JL, 刘丽莉, 温晓玉
2014, 30(8): 794-794.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94
摘要:
<正>【据《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4年报道】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氨的变化(作者Ye JL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oCLF)病死率高。血浆置换是AoCLF患者内科治疗与肝移植间有效的桥梁。Ye JL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目的是评估血浆置换对AoCLF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共纳入70名AoCLF患者,将其分为2组(血浆置换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组32人;标准药物治疗组38人),并分别于入院当天及住院第7、14、21、30 d测定血氨。所有AoCLF患者的血氨水平均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治疗30 d后,存活者中,血浆置换组患者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综述类文章摘要的撰写要求
2014, 30(8): 802-802.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02
摘要:

<正>综述类文章的摘要应包括以下3个层次:(1)研究背景:一两句话即可,忌与文题重复。(2)文章内容概括:主要以"介绍(了)……","叙述(了),评述(了),简述(了)……","回顾(了)……","归纳(了)……","总结(了)……","分析(了)……"等句式指示论文主题所涉及的各分论题及其内容范围。(3)作者的见解:主要以"指出……","得出……","提出……","认为……","分析表明……"等句式来表述。一两句话即可。

本刊论著类文章摘要的撰写要求
2014, 30(8): 804-804.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04
摘要:

<正>目的应避免与文题和引言重复,一两句话即可。方法应包括以下因素: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和数量)→分组情况→处理因素→检测/调查方法→检测/观察指标(含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含以下部分:(1)定性指标的阳性(阴性)率;(2)定量指标应写明检测指标具体值、变化情况(与哪组比较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及显著性检验结果(给出t值、F值、χ2值,P值等);(3)形态学观察结果应叙述主要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应针对结果扣住目的,每一项结论都应有结果中的证据支持。一两句话即可,不必另分段落或设小标题。

本刊关于论文中表格的要求
2014, 30(8): 806-806.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06
摘要:

<正>表格一律使用中文表述,表、图、文字描述三者之间应无重复。表前应有正文文字表述见该表(先见文字后见表)。每个表均应有序号和表题,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全文只有1个表时,序号为表1。采用三线表(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表题简明扼要,突出中心。主语纵标目列在表的左上角,其下列出体现主语标志的横标目,横标目说明各横行数字或文字的含义;谓语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各纵栏内数字或文字的含义。纵标目一般要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加括号写在纵标目名称后方或下方,表内数据不再附注计量单位。各纵标目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将计量单位加括号写在表题之后。表中"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结果为零的倒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纵栏数

作者声明
王媛媛
2014, 30(8): 810-810.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10
摘要:

<正>本人在《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6期发表的《CLEC4M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一文,通信作者为聂青和,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电子信箱:nieqinghe@163.com。因撰稿时遗漏标注,特此声明并深表歉意。

医学外文期刊刊名缩写规则
2014, 30(8): 828-828.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28
摘要:

<正>刊名缩写目的在于简明,而缩写后又易辨认出原刊,亦即不会被读者误认是另一种刊物。刊名缩写应符合国际通用规则,即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Indexmedicus"(医学文摘)的格式为准,按已通用的缩写方式缩写,不要自己随意创造,具体要注意以下各点。1.如果刊名是一个单词,应全名标出,不能缩写。例如:"Science"(科学杂志),"Nature"(自然杂志),"Surgery"(外科学),"Endocrinology"(内分泌学)等。2.缩写时要省略在辅音之后,即不能省略于元音之后。例如"American"可省略为"Am"(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而不能省略为"Ame"或"Ameri",其余类推。个别例外如Medical Science省略为Med Sci,后者断在元音i之后是因为"i"之后也是元音(e)之

消息
本刊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4, 30(8): 733-733.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33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刊载内容实行临床与基础并重,中西医并重,内外科并重,肝胆胰并重。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系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瑞典《期刊开放获取指南》(DOAJ)来源期刊,被瑞士《世界卫生组织HINARI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收录。
本刊2015年1~6期“重点号”选题
2014, 30(8): 751-75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751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确定了2015年1~6期"重点号"选题:1.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3.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乙型肝炎5.胰腺疾病6.原发性肝癌第6期以后重点号:胆汁淤积和胆道疾病;肝衰竭(顺序暂不分先后)。为本刊重点号的投稿请注明"***重点号投稿"字样。
本刊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14, 30(8): 812-812.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8),812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对国家、省、部、市(地)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即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来稿请将"基金项目"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完整表述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热忱欢迎广大作者通过《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的投稿系统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