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进展 各类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的选择
汪俊韬
1994, 10(1): 1-4.
摘要:
<正> 目前,病毒性肝炎依据病原的不同至少可分为5型。它们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在预后及转归上有差别。这5型肝炎均可发生急性肝炎,且多可自限。唯有乙、丙、丁三个类型肝炎能够发生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在慢性肝炎病人中肝炎病毒持续存在并复制,导致肝组织免疫损伤进行性发展,形成肝硬化。急性自限性肝炎常由于病毒被清除,肝脏炎症随即消失,肝脏功能恢复。
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的进展
骆抗先, 章廉
1994, 10(1): 4-5.
摘要:
<正> 一、历史和现状 阿糖腺苷抗病毒效应有限而神经肌肉毒性较大;无环鸟苷安全但无效。其它抗病毒药物ribavirin, foscarnet, suramin和zidovudine因毒性和/或无效,已不用。单纯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胸腺刺激素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清除病毒的同时必伴同肝细胞的破坏,未必是慢性肝炎的合理治疗。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的药物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的初步应用经验不佳,尚待积累更多资料。
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的选择
王兆荃
1994, 10(1): 6-8.
摘要:
<正> 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急重和亚重)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根据国内“六五”、“七五”攻关组重型肝炎的病原研究结果,证明半数以上病人由乙型肝炎病毒所惹起。针对内毒素血症,血氨升高,支/芳比值下降,低白蛋白血症,防治脑水肿,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提出以下几方面治疗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毛青, 李梦东
1994, 10(1): 8-10.
摘要:
<正>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成人HBV感染率为42.4~80.77%,HBsAg携带率为10.09%。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HBV感染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一些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这些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其诱生剂、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双脱氧胞苷、磷甲酸盐、胸腺素、LAK细胞、多糖类药物和叶下珠等,其中以干扰素使用最广,疗效较肯定。但HBV携带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包括无症状携带者及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他们的病理改变不尽相同,免
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预防效果的评价
冯百芳
1994, 10(1): 10-12.
摘要:
<正>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已被公认,观察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根据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研究,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已开始对新生儿采取计划免疫,但在采用何种方案免疫效果最佳?免疫剂量和免疫效果的关系、如何评价其免疫效果及复种之时间等,意见尚不完全统一。根据国内、外的报导及我们多年的实践,简单介绍如下。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姚桢
1994, 10(1): 12-14.
摘要:
<正>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统指1周岁以下婴儿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征群。 概念 欧美常将乳幼儿期的一切肝脏损伤不拘有无黄疸统称为新生儿肝炎,除病毒等已明和未明病原感染性病因外也包括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等代谢性疾病所致者。日本则指原因不明的新生儿期发病的乳儿肝内胆汁淤滞性肝炎,并主指具有肝细胞肿大的病例。我国系将新生儿范围进一步扩大,定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现状
刘晓松, 林勇
1994, 10(1): 14-17.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不少见,受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包括粒细胞、T淋巴细胞、B细胞等。HBV可在其内复制并表达某些抗原成分。上述现象可部分解释乙型肝炎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及感染途径。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γ干扰素及其改变的免疫学意义
邓红, 吴修斌, 吴清璇, 杜平
1994, 10(1): 17-18.
摘要:
本实验首次应用我国研制的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建立了ABC-ELISA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81例乙肝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乙肝患者体内的IFN-γ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失调。认为乙肝的慢性化、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与其异常水平的IFN-γ参与免疫调节有关。
肿瘤坏死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肝坏死中的作用
张惠琴, 姚志强, 周永兴, 苏勤
1994, 10(1): 19-21.
摘要:
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白鼠急性肝坏死模型,检测了实验动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tosis,TNF)的含量、转氨酶和肝组织过氧化物水平(LOP);观察了肝坏死的表现及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 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HGF)保护组相比较。结果实验肝坏死动物血浆TNF含量和LPO水平明显升高,在用药24~48小时之间达高峰;肝病理为点、片状或亚大块坏死;而HGF保护的大鼠血浆THF含量与LPO显著低于非保护组(P<0.01,P<0.05),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坏死。因此,肿瘤坏死因子是急性肝坏死的重要介质,而HGF对保护肝细胞,缓解肝坏死有一定作用。
胆囊积液误诊为腹膜后肿瘤及阑尾脓肿一例
唐开业, 罗云生, 许洪卫
1994, 10(1): 22-22.
摘要:
<正> 患者:男,70岁,1992年1月1日饮酒后感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无转移放射。有发热及血象高。无消化系统症状。因有胆结石病史按胆囊炎治疗病情无好转,近一周右下腹发现包块,B超提示:“右侧腹膜后囊性占位、肝内异常回声,不除外血管瘤及转移结节;有胆结石及腹水”。12年前曾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门诊以腹膜后肿瘤收入。查体:体温38℃生命征平稳,发育正常,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凹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外科情况:全腹稍膨隆,腹肌稍紧,右下腹可扪及11×11cm包块,有压痛,质中边缘不清,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500例肝炎临床类型的关系
李岱, 兰晓青, 王宇
1994, 10(1): 22-23+21.
摘要:
应用抗-HCV与HCV-RNA(RT-PCR法)检测了低温保存的500例各型肝炎的血清标本,结果抗-HCV与HCVRNA阳性率以CAH及Lc-D为高;而ASC两项指标阳性率较低;余均无显著性意义,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观察
赵幸国, 易芬贤, 石琳初
1994, 10(1): 24-25.
摘要:
本文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70例不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活性,发现甲型肝炎接近正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明显增高,以后两者尤甚。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TNF活性显著增高,以前者为甚。血清TNF活性与血清胆红素呈正比,有继发感染者增高更为明显。
性激素和凝集素受体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永国, 杨竹林, 云正芬, 文继舫
1994, 10(1): 25-27.
摘要: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和亲和组化方法研究了40例胆囊癌组织中ER、PgR、PNA和ConA的表达及意义,其阳性率分别为60%、52.5%、65%和52.5%。高分化腺癌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腺癌和鳞癌;PNA和ConA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与ER和PgR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均存在密切正相关。结果提示,检测ER和PgR对了解胆囊癌激素依赖性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有意义;PNA和ConA的检测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PNA和/或ConA的检测可能替代ER和/或PgR检测,ER、PgR、PNA和ConA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
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抗独特型抗体及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郝春秋, 阎荣, 周永兴, 陈远鑫, 陈龙邦
1994, 10(1): 28-30.
摘要:
对甲肝患者血清IgM及IgG型抗HAV—抗Id及甲肝特异性免疫复合物(SCIC)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抗HAV—抗Id及SCIC在甲肝急性期均以IgM型为主,恢复期以IgG型为主,与甲肝抗体急性期以IgM,恢复期以IgG型为主相符。恢复后期两者均大部分转阴,而甲肝抗体仍多数阳性。提示:1.抗HAV—抗Id及SCIC的出现与甲肝的病理过程相符,均为一过性出现;2.恢复后期,作为SCIC抗原成分的HAV已被基本清除,SCIC可能参与了此清除过程;3.HAV病毒血症时间很短,但甲肝抗体能长期存在,可能与抗HAV—抗Id发挥HAV“内影像”作用有关。
逆转录双PCR法检测340例慢性肝病患者HCV感染及与HBV感染的关系
邱望龙, 孙菊芬, 李福元, 麦惠文, 张少华, 马联众, 贺爱辉, 杜绍财, 陶其敏
1994, 10(1): 30-33.
摘要:
本文采用逆转录双PCR法对340不例同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抗—HCV阳性血清进行HCV—RNA检测,66例抗HCV阳性血清检出55例HCV—RNA阳性,HCV—RNA阳性率为16.18%(55/340),在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慢重肝及肝细胞癌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0.98%(18/164)、20.59%(7/34)、36.67%(11/30),33.33%(1/3)及16.51%(18/109)。HCV感染在慢性肝病中主要是以与HBV合并感染形式存在,为10.88%(37/340),单一HCV感染仅为5.29%(18/340),结果提示HCV感染可加重慢性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促进病情向重症化发展,而其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电泳的意义
漆德芳, 孙玲, 陈敏, 张敏
1994, 10(1): 33-34.
摘要:
本文对7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电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红细胞电泳率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红细胞电泳率<0.93μm/s/v/cm组合并异形红细胞率显著高于电泳率>.093μm/s/v/cm组(P<0.05);红细胞电泳率<0.93μm/s/v/Cm组的s-Ch、SHDL-C、SLDL—C值亦明显低于0.96~1.0μm/s/v/cm组。证明红细胞电泳与红细胞形态、结构、血脂、肝病严重程度有关。
PCR检测582例HBV DNA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迟宝荣, 孟祥伟, 李波, 姜薇
1994, 10(1): 35-36.
摘要:
本文应用PCR方法检测512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供血员的血清HBV DNA,其结果提示:输血后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HBV感染有关,70例健康供血员有12.8%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临床使用的ELISA、RIA不等方法尚敏感PCR技术敏感、特异、可检测到10fg HBV DNA,相当于血清传染的最低限度,用于筛选供血员,对确保血源质量,控制和降低输血后肝炎有其重要社会意义。HBV DNA是HBV感染的基础,并且先于血清标志物出现,有利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557例各类肝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杨冬明
1994, 10(1): 36-38.
摘要:
557例各类肝病患者进行血清抗-HCV检测,结果抗-HCV总阳性率为15.26%(85/557)。AVH、CPH、CAH、SHF、CHF、HCC和LC的阳性率分别为4.08%、8.88%、14.58%、60%、57.14%、28.57%、和16.67%。SHF和CHF患者抗-HCV的阳性率最高。慢性肝炎、HCC和重症肝炎患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VH。85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中可检出HBV标记者64例(75.29%),但未发现HCV重复感染对HBV复制的抑制现象。抗-HCV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病死率与抗-HCV阴性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原发性肝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升高的机制
颜洁明, 彭长青, 王能进
1994, 10(1): 38-40.
摘要:
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升高的机制,本文观察了人和鼠肝癌组织中AFU的变化以及原发性肝癌血清AFU,蛋白结合岩藻糖和AFU激活物的含量和相互关系。结果:人、鼠肝癌组织AFU比活性明显降低,而宿主肝AFU比活性升高并与相应血清AFU呈正相关;原发性肝癌血清中AFU、蛋白结合岩藻糖、AFU激活物含量都明显增高,但三者关系发生紊乱。提示原发性肝癌血清AFU活性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许其增, 杨文英, 谢雨党, 洪一飞, 周新民, 雷旗, 何利平, 安榕榕, 杨柏生, 高河元
1994, 10(1): 41-43+58.
摘要:
对不同Child(C)级别肝硬化患者43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检查48次,其中42次检查时无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另以健康人125例作为正常对照(N)。结果见C2HE0、C3HE0组各波潜伏期进行性延长,其中Ⅲ、V两波潜伏期与N组、C1HE0组及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5~0.05)。如以N组V波潜伏期M+3SD 6.01msec以上作为异常,则本组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检出率为61.9%。C3HE0组7例V波潜伏期>6.50msec,其中3例在3~10日后发生临床肝性脑病。研究结果建议以BAE-PsV波潜伏期>6.00msec作为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对>6.50msec者可考虑行预防性肝性脑病药物治疗。
胆石症病人体脂脂肪酸组成与胆石胆固醇含量的关系
马旋, 周光前, 阮初雷, 关凤林, 郑晓明
1994, 10(1): 43-44.
摘要:
为探讨膳食脂肪对胆石形成的影响,本文测定了53例胆石症病人和20例正常人体脂脂肪酸组成及血脂含量,同时测定胆石中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组的体脂脂肪酸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胆石中胆固醇含量与其呈明显正相关,提示高n—6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可能增高胆结石形成的危险性。
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羟苯乙醇胺测定的临床意义
周霞秋, 严振宜, 徐鹏程, 沈耕荣, 张建华, 戴腾昌, 夏宗勤
1994, 10(1): 44-45.
摘要:
本文报导了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各种肝病时羟苯乙醇胺(OCT)的变化。结果表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OCT含量明显高于无肝性脑病的患者(P<0.01)。同时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进一步说明了假性神经递质羟苯乙醇胺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肝病患者246例血清铜蓝蛋白放免法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杜兴邦, 崔礼敬, 彭敬红, 刘幼慈, 邱兴兰, 刘明友
1994, 10(1): 46-47.
摘要:
本文用RIA检测了246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清铜蓝蛋白含量,结果急性肝炎和良性肝肿瘤血清CP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和肝豆状核变性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各组(P<0.01)。提示用RIA测定血清CP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也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一个灵敏、特异、可靠的诊断指标,它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HBV-DNA关系的观察
马存根, 刘淑璋, 王力生, 赵富喜, 胡世昭, 丰玲, 王雁春
1994, 10(1): 47-49.
摘要:
对86例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中的48例血清HB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组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变化以急性乙肝患者和血清HBV-DNA及HBeAg阳性者更为明显。说明乙肝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有关,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肝的发病过程。
干扰素、猪苓多糖及胸腺因子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缪正秋, 陶宝根, 叶俊茂
1994, 10(1): 49-51.
摘要:
作者在同时期内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别以低剂量干扰素(100万单位/日)、猪苓多糖合乙肝疫苗、胸腺因子D进行治疗,疗程均为三个月。三组药物均有较好的降ALT、SB和改善白球蛋白比例的作用。同时均有一定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干扰素、猪苓多糖、胸腺因子D三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4.6%、48.6%、25%;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57.7%、46.2%、26.7%;三组的HBeAg、HBVDNA、抗HBcIgM三项全部阴转分别为17.2%、26.3%、14.8%,说明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抑制病毒的效果。
肝脏回流静脉中肝癌细胞的检测及术后复发
施乐华, 吴孟超, 陈汉, 张志浩, 周允冲
1994, 10(1): 51-52.
摘要:
本文对24例原发性肝癌(PHC)切除标本中静脉回流液进行了癌细胞检查,以了解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静脉回流液中5例(20%)查到癌细胞;(2)肿瘤直径>5cm者,回流液中癌细胞阳性率高;(3)回流液癌细胞阳性者,术后易转移及复发。
平产、胸闷、气急、休克
钱友彬, 沈丽珠
1994, 10(1): 53-55.
摘要:
<正> 病历摘要 患者女,32岁。1990年1月23日因妊娠40周而来院待产。一年来反复腹泻,日4~5次,黄色稀便,服黄连素治疗无效。一个月来反复咽喉痛、鼻塞、咳嗽。二十天来心悸、胸闷。气急,一周来晚上胸闷、气急不能平卧。食欲减退、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尿少、下肢水肿。既往无血吸虫病史,无黄疸史,无肝炎史,无外伤史。检查:体温36.8℃,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8kPa,平卧位,营养发育中等,口唇青
肝性血卟啉病一例报告
屠恒赍
1994, 10(1): 55-56.
摘要:
<正> 卟啉病(Prophyria)又称紫质病,是较少见的与卟啉代谢紊乱有关的一组疾病。肝性血卟啉病又称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或吡咯卟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自1955年邝氏首先报告以来至1986年共有40余例。今将我科近期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0岁,未婚,因持续性腹绞痛半月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半月前因感冒服复方新诺明后出现持续性全腹绞痛,以两
少见的Mirizzi综合征一例报告
高之阳
1994, 10(1): 56-56.
摘要:
<正>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7年,皮肤进行性黄染一年于1992年7月23日入院。查体:T37.5℃消瘦,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肋下5cm,质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33秒,ALT55u,AST77u,ASP648u,血浆总胆红素280.4μmol/L,A/G=3.3/3.34,乙肝三系均阴性,AFP6ng/ml,尿胆红素卅,粪呈陶土色。B超:肝内胆管扩张达2cm,胆总管直径1.4cm,胆囊内见弧形强光团,后伴声影。CT: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内有致密阴影,肝门区未见肿块。临床诊
血清中同时检出甲乙丙丁四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一例
赵龙友, 李欣华, 吕慧玲
1994, 10(1): 56-57.
摘要:
<正> 血清中同时检出2~3种肝炎病毒标志物见诸报道甚多,而同时检出甲乙丙丁四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则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58岁、司机。因右上腹持续性隐痛一周于1992年7月27日入院。无发热、乏力,无腹胀、尿黄。以往体健、否认肝病史、手术外伤史及疫水接触史。单位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