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肝肾综合征的进展 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进展
任旭, 朱雅琪, 苏晓波
1990, 6(4): 173-175.
摘要:
<正> 有关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HRS)的国际专门会议曾在意大利召开过。此后Fine和Sakhrani氏(1983)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对HRS所下的定义已被公认,即HRS属功能性肾衰,它仅伴发于重症肝细胞衰竭,临床上呈现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庄宝珠, 刘海军, 沙文阁
1990, 6(4): 175-177.
摘要:
<正>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也称功能性肾衰竭。是指着严重肝病患者所发生的进行性、功能性、肾前性肾功不全而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衰竭、重症病毒性肝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及妊娠脂肪肝等严重肝病过程中出现的肾功衰竭。
肝肾综合征药物治疗的进展及评价
宋喜秀, 朱安今
1990, 6(4): 178-179.
摘要:
<正>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比较困难,尤其进入少尿期后则更困难。目前应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多数不能肯定,各家报告结果亦不尽相同,争论较多。现仅就近几年的研究情况慨述如下:
莨菪类药预防肝肾综合征
缪正秋
1990, 6(4): 180-181.
摘要:
<正>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有严重肝脏疾病,而无明显肾毒性作用因素,数日至数周内进展至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176.8μmol/L),且经补充血容量未见改善,尿常规基本正常,日尿量<400ml,既往无肾病史。HRS作为严重肝病的并发症和主要死
肝肾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
苗继延, 潘伯荣
1990, 6(4): 181-182.
摘要:
<正> 严重肝病患者,大量钠潴留和腹水积聚是临床诊治中一个棘手问题,当同时伴有肾脏功能不良时治疗就更困难。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机械办法解决这一难题。1962年以来Smith氏将腹水引流单向阀门导管治疗肝硬化腹水首次获得成功后,1974年Levee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赞扬当代天下名人叶维法教授事迹
1990, 6(4): 182-182.
摘要:
<正> 白求恩医科大学原任全校四个临床医学院总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兼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长叶维法教授,曾任国际肝病学术交流大会会长等多个国际性及全国性学术团体领导职务,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十多种医学杂志编委,曾编著医书16册,为医学界留下丰富宝贵的学术财富。曾有四项发明创造。曾有科研论文九十多篇发表在中、日、美、澳、德各国医学杂志,曾赴欧、亚、美各国考察讲学,并出席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宣读科研论文为祖国赢得
肝癌患者外周血LAK细胞活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江滨, 谭岩, 宋国培, 叶维法
1990, 6(4): 183-184+229.
摘要:
<正> 近年来通过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产生的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LAK)在继承性免疫治疗肿瘤动物模型和人体肿瘤中已显出一定的疗效,但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研究肝癌患者LAK细胞活性变化的
肝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HBVDNA原位杂交研究
张永源, 胡克勤, 鄢璞, 汪由坤, 郝连杰
1990, 6(4): 185-186+229.
摘要:
<正> 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了慢性HBsAg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癌(HCC)的相对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200倍。应用Southern分子杂交法也证实HCC癌组织与肝癌细胞株中含有整合的HBVDNA。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BV慢性感染与HCC发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HBV基因及基因产物
肝胆管结石病胆管上皮与肝胆管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初步探讨
滕木俭, 殷凤峙, 杨发端
1990, 6(4): 187-189.
摘要:
<正> 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日益受重视,其发病率约2—9%,本文103例肝胆管结石病中有2例伴发胆管癌(约2%)。现就肝胆管结石中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癌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探讨二者的关系。
胆石数目的世界纪录
潘道波
1990, 6(4): 189-189.
摘要:
<正> 一位85岁的老妇因持续24小时腹中部剧烈绞痛而入院,查体时有肠梗阻的表现,并在腹部右上1/4象限区可扪及一个明显的、质地较硬的包块。
胆汁细菌计数与胆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韩耀辉, 王厚敏, 张如兰, 齐清会, 刘自宽, 陈桂芳, 缴稳玲, 杨恕, 张凤珍
1990, 6(4): 189-191.
摘要:
<正> 为探讨细菌计数与胆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我院近2年来施行胆道手术病人的胆汁行细菌计数检查和临床分析。
ELISA检测肝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
李建军, 王宝恩, 殷蔚荑, 黄受方
1990, 6(4): 192-193.
摘要:
<正> 目前研究证实在早期肝纤维化,各种胶原量均增加,以Ⅰ、Ⅲ型胶原量增加沉积为主;肝纤维化晚期,Ⅰ型胶原占明显优势。研究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对肝纤维化病程进展、可逆性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立了用ELISA方法
乙肝病毒免疫核糖核酸及胸腺肽联合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刘国璋;夏鸿恩;李宗亮;杨质文
刘国璋, 夏鸿恩, 李宗亮, 杨质文
1990, 6(4): 193-194.
摘要:
<正> 1985至1988年间,我们应用乙肝病毒免疫核糖核酸(iRNA)及小牛胸腺肽联合治疗乙型慢活肝110例。兹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男性100例、女性10例,年龄15~55岁。血清HB8Ag、HBeAg及抗HBc阳
乙肝多肽疫苗和转移因子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谢明, 王雅南, 顾芳, 贾克明
1990, 6(4): 195-196.
摘要:
<正>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免疫功能异常表现在对HBsAg的无反应性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作者等观察了用乙肝多肽疫苗和正常人脾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后,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变化和对HBsAg携带状态的影响。报告于下。
肝硬化腹水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徐希岳, 王启芝, 徐蔚虹
1990, 6(4): 196-197.
摘要:
<正> 肝硬化腹水易并发感染,而非肝硬化腹水则不然,为探讨肝硬化腹水的免疫状态,我们对43例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做了IgG、IgA、IgM和补体C3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肝硬化患者补体C4测定分析
黄蓉, 杨玉书
1990, 6(4): 197-197.
摘要:
<正> 肝硬化患者血清补体C4测定目前尚少报道,本文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补体C4含量,检测了肝硬化患者27例,肺结核患者37例,正常人6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检测对象及方法正常人65例,GPT,TTT,ZnTT,
D-葡萄糖2酸-1,4-内酯与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关系
柯元良, 陈锡谋, 林谷珍
1990, 6(4): 198-200.
摘要:
<正> 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汁与正常胆汁最大差异在于非结合胆红素(UCB)过饱和及β-葡萄糖醛酸酶(β-G)高活性。由于β-G能分解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CB)为UCB,使之与钙离子形成难溶性胆红素钙盐沉淀,此被公认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胆总管巨大囊肿并发白色结石及幽门梗阻一例
于忠亮
1990, 6(4): 200-200.
摘要:
<正> 患者男,18岁,上腹钝痛伴反酸嗳气10余年。每年均有发作,伴饥饿痛,有时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近一周来食少纳差,上腹痛加重,食后出现明显腹胀,并在几分钟内吐出,大便秘结,体重约减轻10kg。门诊以幽门梗阻收入院。检查:T36℃,P
应用PAP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LMA及ANA
李敏源, 刘月秀, 范宗滂, 周镇, 项金泉
1990, 6(4): 201-202.
摘要:
<正> 近年资料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的自身抗体有两类,即非器官特异性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前者主要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等,后者有抗肝细胞膜抗体(LMA)和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LSP)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抗HBcIgA IgE的临床实验研究
刘建平, 刘仕昌, 王万静, 江文森, 张欣, 陈锦, 童富斌, 检验科
1990, 6(4): 203-204.
摘要: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表现形式多样。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发现免疫应答异常在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特异性免疫指标抗HBc IgA、IgE在HBV感染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血浆及淋巴细胞内环核苷酸测定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应用及评价
李梦东, 何长清, 汪耕祥, 皮光淮, 姚丹帆
1990, 6(4): 205-207.
摘要:
<正>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曾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从机体的免疫学应答及炎症反应介质的变化规律出发,曾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的环核苷酸含量
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的骨髓象变化
徐希岳, 王启芝, 田怡
1990, 6(4): 207-208.
摘要:
<正> 肝硬化时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为探讨肝硬化时的骨髓像变化,我们对6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肝硬化脾亢)患者进行了骨髓检查,现报道如下。
肝外胆道旁淋巴结增生综合症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陈淑章, 储如林, 骆万青, 黄达权
1990, 6(4): 208-209.
摘要:
<正> 我院近10年收治阻塞性黄疸232例,其中11例术中探查见肝、胆、胰、胃十二指肠均正常,而有肝外胆道旁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肿火之淋巴结,病理检验为慢性增殖性炎症。11例全部行肝活检均无异常。术后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现结合本组病例,将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作一讨论。
肝癌破裂41例分析
朱玉生, 陆彦昌
1990, 6(4): 209-211.
摘要:
<正>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自发性破裂是肝癌的凶险并发症。近9年来作者共收集肝癌破裂出血41例,现着重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诊断误诊问题。
病毒性肝炎333例心电图分析
聂青和, 易永静, 张明, 杨宏, 于爱萍
1990, 6(4): 211-212.
摘要:
<正> 病毒性肝炎(下称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损伤肝脏外也可累及其它器官。心脏受累后则可出现心电图改变,为了认识肝炎患者心电图的特点,兹将我院1986~1988年333例肝炎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41例报告
叶杰桥, 黄仲和, 刘兴京, 苏军英
1990, 6(4): 212-213.
摘要:
<正> 我院自1988年以来开展了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小晚期肝癌41例,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肝癌41例,Ⅱ期19例,Ⅲ期22例;块状型35例,结节型5例,混合型1例;AFP增高32例,
肝动脉结扎插管灌注化疗加栓塞联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
王光伟, 谢朝秀, 吴坤胜, 陈宝珍, 钟乃瑞
1990, 6(4): 213-214.
摘要:
<正>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治愈的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仅17.6%。自1984年以来我院在行肝动脉结扎术的基础上作插管,术后局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38例,收到一定的近期疗效。现重点报道和讨论联合化疗和栓塞方法的优点。
晚期肝癌33例肝动脉化疗效果观察
冯晓灵, 聂玉萍, 万向荣, 李柏, 王伟春
1990, 6(4): 215-216.
摘要:
<正> 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分期标准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组规定。全部病例均经过B超、CT、肝血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33例中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5岁。肿块直径最小15cm,最大25cm。伴有腹水者20例,伴恶液质11例,伴肺转移7例,伴腰部软组织转移
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临床分析
胡荣, 夏存寿
1990, 6(4): 216-217.
摘要:
<正> 肝脏肿瘤缺乏特异症状,目前临床诊断的病例手术切除率低于50%。1976年Gold-stein应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获得成功以来,肝动脉栓塞术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组手术中采用碘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27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肝胆胰病变与胆汁返流性胃炎
陈胜坚, 黄好基, 吴世凉, 陈骥
1990, 6(4): 218-219.
摘要:
<正> 普遍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部手术后的并发症。随着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的广泛应用,在非胃部手术和胆石症患者中亦可见到胆汁的返流。Van Heerden氏曾提出硷性反流性胃炎以区别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年来,有关报道增多,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探讨肝、胆、胰病变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
关于血清中GOT与GPT比值的探讨
刘富杰, 崔广山
1990, 6(4): 219-220.
摘要:
<正>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与谷丙转氨酶(GPT)在临床应用较早,近一年来二者的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进行性阻塞性黄疸胆绞痛消瘦
许建伟
1990, 6(4): 221-222.
摘要: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于1988年5月10日入院。主诉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5年,皮肤进行性黄染1个月。腹痛发作时坐卧不宁,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烧寒战(体温38℃左右)、巩膜轻度黄染,每因饮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附33例报告)
罗来华
1990, 6(4): 222-224.
摘要:
<正>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胆系疾病。文献报告多发于儿童,近来由于影像诊断方法的发展,开始有成人甚至老人中发现本症的专题报告。文献中关于本症的分型方法混乱,且都只侧重于反映病变的部位,不能全面反映病变的形态和数量。本文
胆总管门静脉瘘致胆道大出血(附2例报告)
刘瑞鸣, 毕玉华
1990, 6(4): 224-226.
摘要:
<正> 胆道出血是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由胆总管结石和炎症造成门静脉瘘致胆道大出血,因出血部位特殊,出血量大,处理困难,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易误诊的先天性胆总管、肝总管囊肿一例
奥秋成, 奥新荣
1990, 6(4): 227-227.
摘要:
<正> 患者女性、32岁,农民,因右上腹间断性疼痛向双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十年余,近一年加重,且发作更频繁。于1987年12月23日入院。当地乡镇医院多次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消炎及利胆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病程中无黄染、发热、畏寒及消化道出血。
全国消化道出血及胆系疾病学术研讨会
1990, 6(4): 228-228.
摘要:
<正> 主办及协作单位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白求恩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西安军医大学全军消化专科技术中心、河南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肝病研究所、中华医学会徐州市分会、连云港市分会。开会日期 1991年5月18至24日开会地点江苏省徐州市(前三天)及连云港市(后三天) 报名日期 1991年1月10日起至3月20日截止
酷似肝细胞癌的阿米巴肝脓肿一例
徐良, 单礼成, 许圣献, 范西红
1990, 6(4): 226214.
摘要:
<正> 患者男,42岁。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及腰背部不适3月,以饭后明显,无发热,大便有时稀,无脓血便史。起病2月后发现上腹部有一包块,渐增大。查体:体温正常,心、肺叩听未见异常,上腹部可扪及15×8cm大包块,质硬、结节感、活动度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