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文章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8日 来源: 作者:沈雁冰; 郑纯梅 点击次数:2580次 下载次数:762次
【摘要】: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包括从肝星状细胞(HSC)为主的肝内弥漫性的细胞外基质(ECM)生成细胞的活化、增殖和ECM过生成;肝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子(TIMPs)的表达失衡;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为代表的多种细胞因子与肝内ECM生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细胞因子的旁分泌,细胞因子对ECM生成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等)。目前认为早期肝纤维化尚存在可逆性[1]。早期干预、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是预防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关键[2]。早期肝纤维化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病因治疗及药物治疗,其中饮食及病因治疗,大家有所共识,但是即使病因去除,激活的HSC自分泌作用仍在继续,肝纤维
【Abstract】:
【关键字】:0
【Key words】:
【引证本文】:

本刊公告
-
[2019-12-06]
-
[2019-05-07]
-
[2018-11-30]
-
[2018-09-07]
-
[2018-01-19]
-
[2015-07-01]
-
[2015-08-06]
-
[2014-11-17]
-
[2011-05-27]
-
[2010-10-22]
本刊动态
-
[2019-01-07]
-
[2019-11-20]
-
[2019-11-20]
-
[2019-11-21]
-
[2019-08-29]
-
[2018-07-26]
-
[2018-09-07]
-
[2017-12-13]
-
[2017-12-13]
-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