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11期
肝肾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重点号
执行主编:陆伦根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显示方式:
述评
重视肝肾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李妍, 陆伦根
2020, 36(11): 2401-24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1
摘要:

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晚期肝硬化患者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时心输出量也减少,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内源性血管收缩系统激活,肾脏血管明显收缩;兼之肾脏血流的自身调节受损,最终导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全身炎症反应在肝肾综合征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肝肾综合征一经诊断应积极治疗。既往认为肝肾综合征是"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目前更倾向于肝肾综合征是从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到不同程度肾脏器质性改变逐步演进的一系列疾病谱。由于缺乏理想的肝肾综合征动物模型,目前对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探究和药理研究主要依赖临床研究,这给深入探究肝肾综合征自然史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带来一定困难。主要结合近年来肝肾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专家论坛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廖献花, 叶俊钊, 钟碧慧
2020, 36(11): 2406-24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2
摘要:

肝肾综合征(HRS)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HRS预后差、病死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精准预防和治疗。虽然目前HRS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临床对HRS发病机制的研究步伐一直在前进,不仅对经典的机制——内脏血管扩张假说继续丰富完善,而且对全身性炎症、肠道细菌易位在其发病的作用有了新认识,并对心脏功能障碍参与HRS的机制提出了新的心肾综合征概念,更在肾脏病理方面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对近年来HRS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启示作一评述。

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最新分型
李郑红, 董育玮, 陆伦根
2020, 36(11): 2411-24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3
摘要:

肝肾综合征(HRS)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传统定义认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而肾脏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肾功能不全是HRS的典型表现。新近研究发现,除血流动力学异常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胆汁酸盐的直接肾小管毒性作用共同参与了HRS的发生、发展。HRS并非肝硬化患者的唯一肾脏并发症,其只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种功能形式。符合AKI的HRS称之为HRS-AKI,相当于既往的HRS-Ⅰ型。肝硬化患者出现急性肾病(AKD)和慢性肾病(CKD),如果符合HRS的标准,可诊断为HRS-NAKI,相当于既往的HRS-Ⅱ型。HRS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大量放腹水后未输注人血白蛋白扩容。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李妍, 陆伦根, 蔡晓波
2020, 36(11): 2415-24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4
摘要:

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组继发于有效血容量下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失衡、肾血流量下降,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肝肾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组织学往往无显著变化。肝肾综合征一经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目前临床工作中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1)一般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及诱因;(2)药物治疗,包括白蛋白和血管活性药物;(3)肾脏替代治疗;(4)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6)肝移植。肝移植是肝肾综合征治疗的最佳方案,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通常作为肝移植术前的过渡期治疗。其中,白蛋白联合特利加压素是目前肝肾综合征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系统综述了肝肾综合征在治疗方面的新概念和新进展。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缩血管还是扩血管治疗?
李晓芸, 华静
2020, 36(11): 2419-24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5
摘要:

肝肾综合征(HRS)是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或急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HRS以外周血管显著扩张和肾动脉强烈收缩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进展快,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药物治疗中以血管收缩性药物为主,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是目前HRS的一线治疗方法,一些具有扩张肾脏血管作用的药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阐述了HRS治疗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终末期肝病中的急性肾损伤与肝肾综合征
陈文激, 梁威, 周永健
2020, 36(11): 2423-24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6
摘要:

急性肾损伤、肝肾综合征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出现的,以肾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并发症,两者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急性肾损伤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1型肝肾综合征被视为特殊的急性肾损伤,不同类型的急性肾损伤其治疗方法不同。近年随着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型亦被更新;在发病机制上,由肠菌移位引起的系统性炎症日益受到重视;既往认为肝肾综合征是功能性肾损伤,但近期有证据提示肾结构性损伤的存在;血管收缩剂联合白蛋白是目前肝肾综合征主要的药物治疗。围绕终末期肝病中急性肾损伤的诊治,以及肝肾综合征近年在诊断标准、分型、病理、发病机制、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指南与规范
论著_病毒性肝炎
HBcAg特异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22在HBV感染者中的变化和意义
靳娟, 黄小正, 靖新艳, 张媛, 尹金玲, 李佳佳, 王思思, 郭雅玲, 李瑛
2020, 36(11): 2435-24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8
摘要:

目的观察HBV感染者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22、IL-22和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变化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者(HC) 16例,CHB患者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收集AHB患者基线和出院6个月后的外周血,收集CHB患者基线、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分别使用佛波酯+伊乌诺霉素和重组HBcAg刺激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非特异性CD3+CD4+IL-22+的Th22和HBcAg特异性Th22。ELISA检测血浆IL-22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AhR mRNA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AHB患者非特异性Th2...

IL-2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汪涛, 蒋元烨, 王学伟, 高静静, 曹勤
2020, 36(11): 2441-24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0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确诊的59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肝穿刺活检,根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炎症(G1~G2)和重度炎症组(G3~G4);轻度纤维化(S0~S2)和重度纤维化组(S3~S4),并检测患者血清肝功能、血脂、IL-2、IL-6、IL-8及IL-10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随肝组织炎症程度增加而加重(rs=0.538,P<0.001)。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在重度炎症组明显高于轻度炎症组[95.00(45.00~169.25) U/L vs 51.00(29.00~88.00) U/L,Z=-2.625,P=0.009; 54.50(34.75~84.50) U/L vs 38.00(30.00~49.0...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高灵敏HBV DNA检测和ALT对低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精准抗病毒治疗的评估价值
林燕, 张月荣, 王慧, 张耀弟, 吴丽阳, 魏世芳, 李象霖, 马艳云, 王春霞
2020, 36(11): 2446-24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0
摘要:

目的探讨高灵敏核酸检测对肝硬化精准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及与转氨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9年4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7例,分别行国产HBV DNA和高灵敏Cobas HBV DNA检测。所有患者进行生化、凝血四项、血常规、上腹部CT或超声检查,观察不同HBV DNA检测试剂对低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检测的敏感度,ALT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ALT在不同HBV DNA界值的最佳预测值。结果 37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国产HBV DNA检测阳性215例,阴性162例。HBV DNA阴性162例患者再经Cobas HBV DNA检测发现104例阳性(64.2%),平均(267.5±42.3) IU/ml。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24周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水平、ALT、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指标明显改善,HBV DNA由治疗前(267.5±32.2) IU/ml下降至(59.6±7.7) IU/ml(t=3.486,P=0.002),ALT由治疗前(...

论著_肝脏肿瘤
肝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的表达及意义
周舸, 谢丽平, 林涛发, 卢友光, 王少扬
2020, 36(11): 2450-24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1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缘> 1 cm)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D-1和TIM-3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配对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PD-1、TIM-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PD-1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中,TIM-3主要定位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HCC组织中PD-1和TIM-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7,P=0.006)。HCC组织中PD-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rs=0.480,P=0.001)、门静脉癌栓(rs

论著_其他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及意义
余海燕, 韦进香, 付海艳, 杨依娜, 涂荣芳, 唐映梅
2020, 36(11): 2456-24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配体(MICA)、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IL-15)表达与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且确诊为PBC(PBC组,n=30)、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15)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n=10)患者的肝穿刺活检标本。判断肝脏标本的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3组肝组织中NKG2D、MICA、IFNγ、IL-10、IL-15的表达情况(根据染色细胞多少及染色深浅计算染色评分,判断各指标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PBC组NKG2D的表达随炎症程度加重而上升,G3~4级者明显高于G1~2级者(G1vs G2 vs G3 vs G4:1.4±0.05 vs 1.56±0.05 vs 1.86±0.11 vs 2.60±0.17,F=150.8,P<0.05);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S3 vs S4:2.30±0....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TP评分系统对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贞利, 范作鹏, 柳雅立, 张晶
2020, 36(11): 2462-24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3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家医院收治的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49例,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资料,计算患者MELD和CTP评分,根据CTP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CTP A级组(评分5~6分)(n=8)、CTP B级组(评分7~9分)(n=23)及CTP C级组(评分≥10分)(n=18);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12)和生存组(n=3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判定CTP、MELD评分对死亡的预测能力。Kaplane-Meier生存曲线用于判定不同CTP、MELD评分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的预...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有氧运动干预实施的前瞻性研究
刘莹莹, 刘玉萍, 刘佑韧, 孙平
2020, 36(11): 2467-24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4
摘要:

目的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进行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并对干预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为有效防治MAFLD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以及通过"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招募的共计158例M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每月随访组54例和每周随访组52例。对照组仅在入组时给予健康教育,每月随访组和每周随访组均接受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干预,两组均使用运动手环监测运动情况和微信平台进行随访,两组随访频率分别是每月1次和每周1次。采用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FibroTouch检测干预前后MAFLD患者的脂肪肝程度。比较3个月后各组干预前后的BMI、腰围、肝脏脂肪衰减指数、肝脏硬度、血压、AST、ALT、GGT、空腹血糖、尿素、TC、TG、LDL-C及HDL-C的变化。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

肝脏硬度值及血清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性分析
付懿铭, 纪冬, 邵清, 李忠斌, 王春艳, 陈松海, 陈国凤
2020, 36(11): 2473-24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5
摘要: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及血清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肝脏脂肪变、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NASH患者520例,依据BMI(界值为28 kg/m2)分为肥胖组(n=151)和非肥胖组(n=369)。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前3 d内检测LSM,收集患者肝穿前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一般临床资料,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数据APRI、FIB-4。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随着BMI水平升高,ALT、AST、LSM、肝脏脂肪衰减参数、脾长、APRI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M、ALT、BMI、CAP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3、0.327、0.184、0.452,P值均<0.05; LSM、ALT...

瘦素和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振, 刘守胜, 谭杰, 孙宝凯, 杜水仙, 辛永宁, 宣世英
2020, 36(11): 2478-24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6
摘要:

目的测定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EP、ADPN与NAFLD、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3例NAFLD患者(NAFLD组),86例NAFLD合并CHD患者(合并CHD组)及6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中LEP及ADPN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EP、ADPN及其他相关指标与NAFLD和NAFLD合并CHD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LEP及ADPN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NAFL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

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小肠中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B1 mRNA和蛋白表达淡水平的影响
张素妍, 夏恩蕊, 周青丽, 张顺贞
2020, 36(11): 2484-24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7
摘要:

目的观察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小肠中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 2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去脂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6只。收集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血糖(GLU)、血清胆固醇(CHOL)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OATP2B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OATP2B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各组间大鼠肝指数、GLU、CHO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814、12.298、5.024,P值均<0.05)。各组间大鼠小肠组织OATP2B1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84、73.025,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OATP2B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和去脂软肝方高、中剂量组OATP2B...

论著_胆道疾病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朝云, 张萍, 杨怀, 莫立显, 王民开
2020, 36(11): 2489-24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8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年2月-2019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654例,分为MDRO感染(n=178)与非MDRO感染(n=476)。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MI、有无糖尿病、结石大小、发作频率、结石有无嵌顿、结石数量、胆囊有无萎缩、有无合并胆管结石、有无合并胆囊息肉、有无合并胰腺炎、ALT、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联用抗菌药物、是否采用利胆治疗、入院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ST、是否进行中医药治疗、是否发生MDRO感染及其菌种等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慢性结石性胆囊炎MDRO感染率为27.22%。两组在病程(Z=3.503,P<0.001)、BMI(t=2.153,P=0.032)、糖尿病(χ2=4.866,P=0....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与括约肌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星志, 吴长伟, 任笠坤, 刘浩, 韩民
2020, 36(11): 2494-24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19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单纯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BD)在胆总管大结石(≥10 mm)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的文献,由两名评审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5项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共计12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在6项RCTs中,EPLBD组与ESBD组初次结石清除率(OR=0.71,95%CI:0.45~1.12,P=0.14)、总结石清除率(OR=1.39,95%CI:0.65~2.96,P=0.39)、机械碎石使用率(OR=1.19,95%CI:0.75~1.89,P=0.46)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OR=1.10,95%CI:0.60~2.03,P=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5项NRCTs中,两组间初次结石清除率(OR=0.64,95%CI:0.35~1.15,P=0.13)、总结石清除率...

BMI纵向轨迹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
陶明, 刘倩, 崔皓哲, 刘希宁, 王一鸣, 刘四清, 曹立瀛
2020, 36(11): 2500-25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0
摘要:

目的探究连续变化的BMI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06、2008、2010年度的44 168例参加开滦研究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BMI等数据资料,每2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并随访胆石症的发病情况。根据观察对象BMI轨迹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低-稳定组(14 888例)、中-稳定组(22 334例)、高-稳定组(6948例)。正态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人群累积发病率,并比较累积发病率间的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不同BMI轨迹分组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结果在平均5.41年的随访过程中,共发生胆石症902例,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观察对象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80%、5.25%、9.45%,经log-rank检验,累积发病率存在差异(χ2=81.86,P<0.01)。在Cox模型中校正各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中-稳定组、高-稳...

论著_胰腺疾病
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陈雨晴, 蒋鑫, 徐欢, 钟瑞, 李佩玲, 张璐, 彭燕, 汤小伟
2020, 36(11): 2505-25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1
摘要:

目的探索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7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合并AKI(AKI组),228例患者未合并AKI (非AKI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淀粉酶、脂肪酶、血清肌酐、尿素、尿酸、胱抑素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细胞比容、C-反应蛋白、ALT、血清钙离子、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计量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评价指标的诊断效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价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Z=-2.746,P=0.006)、性别(χ2=4.080,P=0.043)、淀粉酶(Z=-5.040,P<0.001)、脂肪酶(Z=-4.399,P <0.001)、血清肌酐(Z=-10.241,P <0.001)、尿素(Z=-8.2...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蒋鑫, 严永峰, 钟瑞, 徐欢, 彭燕, 汤小伟
2020, 36(11): 2509-25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9例ABP患者,将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n=156)、轻度高脂组(n=25)、中度高脂组(n=44)、重度高脂组(n=2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死率、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无序分类变量多组间及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患者发生器官衰竭和胰腺感染坏死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 4组年龄和BISAP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057、10.430,P值均<0.05),重度高脂组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比例均大...

代谢综合征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
李贤秋, 刘慧, 肖春桃, 罗刚, 周贤
2020, 36(11): 2515-25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3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脂血症胰腺炎(HTG-AP)复发患者的疾病特点并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性HTG-AP患者132例(复发组),并随机抽取同期未复发性HTG-AP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未复发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BMI)、临床资料(病因学、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胰周液体聚集(APFC)、急性胰周坏死物聚集(AN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衰竭(ARF)、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及ICU入住率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变量的诊断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合并MetS、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 mmol/L、发生ANC的比例,以及血糖、C反应...

短篇论著
146例儿童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分析
王红玉, 吴捷
2020, 36(11): 2521-25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4
摘要:

<正>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儿童期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受到病原菌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使用药物等因素后容易累及肝脏出现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损害,引起肝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了异常。近年来因肝功能异常入院患儿逐渐增多,不同病因的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诉就诊的住院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引起学龄期及初入青春期儿童肝功能异常的病因。

1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宣, 何婷婷, 张宁, 周超, 王葽, 白云峰, 张晶晶, 付双楠, 梁肖肖, 李昕, 宫嫚
2020, 36(11): 2524-25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5
摘要:

<正>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由异常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导致进行性骨髓纤维化的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1]。有研究[2]发现部分骨髓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肝脏硬度值升高。近年来,亦有研究者对PMF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等进行过临床报道[3-4],但病例数较少。此外,PMF作为一种罕见病,常伴有脾大、门静脉高压、进行性血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出血等,与肝硬化表现较为相似,当该病合并肝硬化时,易出现漏诊、误诊。PMF可导致肝硬化,但其进展至肝硬化的间隔时间不详,且无相关临床报道。因此,通过对本院PMF合并肝硬化病例的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PMF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十分重要。

48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
曹敏恺, 江红秀, 丁祎, 周冠伦, 陈超, 韩国荣
2020, 36(11): 2527-25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6
摘要:

<正>妊娠合并肝硬化临床上虽不多见,但过去10年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增加了一倍,育龄妇女中肝硬化的发病率约为45/10万[1]。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症状常不典型,而失代偿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9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肝硬化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做初步探讨。

8例环境毒物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何婷婷, 周光德, 刘树红, 周超, 朱莉, 张宁, 王焱, 肖小河, 宫嫚
2020, 36(11): 2530-25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7
摘要:

<正>与处方药、中草药、饮食添加剂等所致肝损伤类似,环境毒物亦可导致肝损伤,然而,公众和肝病专家对此类型肝损伤的重视度远不及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关注。环境毒物导致肝损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尚不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毒物肝损伤临床特征的认知,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近年收治的8例典型环境毒物导致肝损伤病例汇总分析如下。

病例报告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诱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王欣茹, 肖丽, 耿爱文, 咸建春
2020, 36(11): 2534-25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8
摘要:

<正>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药物主要为干扰素(IFN)及核苷(酸)类药物(NAs)两类[1]。IFN治疗的优势包括疗程有限、应答更持久以及不产生耐药,也是目前有望提高功能性治愈率、达到理想治疗终点的主要药物[2]。但IFN不良反应较多,极少数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3]。通过报道1例可能与PEG-IFNα-2a治疗CHB相关的致死性TTP,以提醒临床医生加以注意。

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陶禹, 智一晓, 庞梦圆, 苏洁, 华瑞
2020, 36(11): 2537-25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29
摘要: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约占90%左右,然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只占10%左右,其主要分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其中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为罕见,其是一种病因不明,且由非肝硬化因素所致的肝内门静脉闭塞所引起的肝脏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型门静脉高压,其显著特点是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最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一种并发症,而以肝性脑病为并发症的则更为罕见[1]。

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曾静, 葛文松, 杨蕊旭, 范建高, 汪保灿
2020, 36(11): 2539-25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儿女性,13岁,藏族。因"皮肤巩膜黄染13年"于2018年12月13日入住本院。患者出生后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至今,黄染偶可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深,近期劳累后黄染加重,入院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43μmol/L,ALT 17 U/L,AST 37 U/L。病史特点:自幼皮肤巩膜黄染,劳累、进食油腻食物后黄染程度加重,无皮肤瘙痒,无乏力,无关节疼痛。多次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升高,波动于200~30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酶学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兄弟姐妹5人,家族中母亲有类似黄疸病史,妹妹出生时有黄疸,但均未行特殊检查。

成人Still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致急性肝衰竭行肝移植1例报告
马海英, 刘彦, 李志琴, 王虎, 张灵强, 陈虹, 樊海宁
2020, 36(11): 2542-25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1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3周,皮肤巩膜黄染2周,意识障碍1 d"由北京地坛医院转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3周前体检时发现ALT、AST升高,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伴发热、尿色加深,最高体温可达40℃,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查肝功能:ALT 2933 U/L,

肝移植术后卟啉病复发1例报告
王洪波, 李丽昕, 于雁宾, 孟令展, 白瑛, 李晓东, 孙艳玲, 刘振文
2020, 36(11): 2545-25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2
摘要:

<正>卟啉病是一种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酶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其代谢途径中8种酶的缺乏可导致8种亚型卟啉病,多数卟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常见的3种亚型包括: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protoporphyria,EPP)。EPP是卟啉病的一种亚型,由于亚铁螯合酶(ferrochelatase,FECH)基因的突变,导致线粒体铁螯合酶的缺陷,引起原卟啉在红细胞、血浆、肝脏和皮肤的蓄积[1],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癌1例报告
曹广华, 于亚南, 刘鹏, 裴金宇, 赵伟
2020, 36(11): 2548-25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3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瘙痒20余天"于2019年4月1日入本院,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瘙痒,偶有腹痛,食欲减退。入院检查:ALT 477 U/L,AST 251 U/L,TBil 79.32μmol/L,DBil 61.58μmol/L,CA19-958.15 U/ml,Ig G4> 3.65 g/L,Ig M 0.28 g/L,Ig G 17.10 g/L,

原发十二指肠壶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郑博文, 王传磊, 刘欢, 吕昊泽, 魏锋
2020, 36(11): 2550-25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皮肤黄染2 d"于2018年8月27日就诊于本院。患者于此次就诊前1个月出现间断性发热伴寒战,每日约1次(具体体温不详),同时伴有腹胀。自发病以来,患者进食差、厌油腻、排尿困难伴尿痛,尿色深、呈泡沫状。既往曾因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入院行抗感染治疗4 d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 d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1℃,

综述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基因2、3型HCV中的耐药相关研究
陈宏宇, 徐小元
2020, 36(11): 2553-25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5
摘要:

自针对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问世以来,超过95%的丙型肝炎患者可以获得治愈,但仍有极小部分患者面临治疗失败的情况。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而HCV基因型以及病毒基因中的耐药相关替代(RAS)在其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介绍了目前对HCV基因2、3型的病毒株中,NS5B、NS5A基因片段相关的RAS位点,总结了其分布的情况以及在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初治患者与治疗失败患者之间RAS分布的差异。

质子泵抑制剂与肝硬化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刘林祥, 聂源, 朱萱
2020, 36(11): 2557-25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6
摘要:

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然而使用PPI导致的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学者关注。阐述了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细胞癌和感染等肝硬化并发症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与使用PPI之间的关系,提出临床上应掌握好PPI用药原则,了解PPI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风险,积极改善因用药引起的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宋敬茹, 孙明瑜
2020, 36(11): 2561-25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7
摘要: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重、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很大的负担。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措施的疗效有限,联合中医治疗是一条理论可行、效果可期的道路。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衷中参西,以求早日克服这一难题。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现状
李晓珂, 薛舒文, 杨新乐, 王彤, 季慧范
2020, 36(11): 2565-25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8
摘要: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但仍有10%~20%的门静脉高压症继发于各种非肝硬化疾病,统称这类疾病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NCPH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NCPH疾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杨旭, 孙文兵, 高君
2020, 36(11): 2569-25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39
摘要:

肝脏血管源性肿瘤起源于内皮细胞。除肝海绵状血管瘤外,肝血管源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挑战。综述了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的分类、临床诊断、干预措施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整体认识。

尾状叶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新进展
刘俊杰, 谷昊
2020, 36(11): 2574-25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0
摘要:

尾状叶肝癌因其深在的解剖学位置和复杂的血供特点,成为外科手术切除的难点,而射频消融术因其精准微创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尾状叶肝癌的治疗。简述了尾状叶的解剖学特点,详细介绍了尾状叶射频的入路方式、术中引导方式及射频消融针的选择等新进展,汇总了近十年最新文献,总结了尾状叶射频消融相关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认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尾状叶肝癌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不仅有微创、可重复性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也完全可以达到彻底消融病灶的目的。

血清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郭滔, 胡波, 易为民, 钟振东, 刘苏来, 孙增鹏, 彭创
2020, 36(11): 2579-25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1
摘要: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已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而NAFLD相关终末期或恶化性肝病患者已成为肝移植的主要人群之一。NAFLD发病率的增加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严重后果使得有必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识别NAFLD。基于此,总结了目前血清学方法诊断NAFLD,包括脂肪变性、NASH和肝纤维化,并探讨了其优缺点。尽管大部分血清标志物真正应用于临床的价值有限,但血清标志物模型在诊断肝脂肪变性及评估纤维化程度和初步筛查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联合不同血清学模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因此开展多角度、多中心的联合诊断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高血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王欣, 胡义扬, 刘平, 冯琴
2020, 36(11): 2584-25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血压同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临床数据分析了NAFLD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简述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共同可能机制。其中,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总结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以及利尿剂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NAFLD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焦虑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余荻, 杨旭瑶, 赵锦涵, 钏莉雪, 常江
2020, 36(11): 2589-25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3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并逐渐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疾病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研究显示焦虑作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可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有关。介绍了焦虑与NAFLD的研究现况以及双方共有的影响因素,并对焦虑致NAFLD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推测,期望为两者联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NAFLD的治疗提出新的方向。

饮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牛春燕, 张强, 赵向阳
2020, 36(11): 2593-25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4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定义为不存在大量饮酒(饮酒量被限定为安全阈值内)的情况下发生的肝脏脂肪变性,与酒精性肝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酒量。饮酒与NAFLD在一定比例人群中共存,这一比例正在持续增加。关于饮酒"安全阈值"的界定、在"安全阈值内"的适度饮酒对于NAFLD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慢性肝病的不良结局和生存预后,目前尚存争议。针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分析阐述,并认为在评估饮酒对NAFLD的影响时,重点应当关注个体化风险评估,判断利弊和饮酒建议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到代谢性脂肪性肝病——基于疾病异质性角度的分析
冯巩, 严琴琴, 贺娜, 弥曼
2020, 36(11): 2597-2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然而目前没有批准的药物用于临床实践。由于NAFLD本身异质性等原因,虽然药物疗法正在开发中,但应答率似乎不高。为了满足临床试验设计和为药物开发者提供准确信息等需要,相关学者建议将NAFLD改名为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AFLD)。总结了NAFLD异质性的来源以及NAFLD更名的背景,从而为新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肝窦内皮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杨婧, 高红, 赵耀伟, 王锐
2020, 36(11): 2601-26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6
摘要: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其相关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而肝窦内皮细胞(LSEC)作为肝脏的重要生理结构,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LSEC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途径:LSEC毛细血管化在单纯性脂肪肝中发生并促进脂肪变性;同时,LSEC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氧化应激,并且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肝脏炎症的主要效应物,因此也促进肝纤维化;另外,在NAFLD中,血管生成受到高度刺激并促进NAFLD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生。然而,LSE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具体验证,需要进一步明确,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噬菌体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马欢, 佟静, 王炳元
2020, 36(11): 2606-26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7
摘要:

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酒精相关性肝病,病死率高达40%。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分泌外毒素(溶细胞素)的肠道细菌粪肠球菌是导致酒精性肝炎的关键因素,可以用噬菌体消除粪肠球菌。因此利用噬菌体治疗酒精性肝炎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介绍这项开创性研究的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有关噬菌体和溶细胞素的相关知识,为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血乳酸水平在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李会, 王永刚, 苏海滨
2020, 36(11): 2609-26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8
摘要:

肝衰竭时因乳酸代谢障碍使机体乳酸水平升高,近年来研究血乳酸对肝衰竭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介绍LiFe评分预测模型,就血乳酸水平在肝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国内外进展进行综述。认为高乳酸水平是肝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乳酸可作为评估肝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并能进一步优化相关肝病预后评分系统。

腹腔镜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研究现状
那布拉江·艾合买提, 吐尔干艾力·阿吉
2020, 36(11): 2613-26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49
摘要:

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肝囊型包虫病较为多见,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且其具有损伤小、视野清晰、术后康复较快等优点,逐步应用于肝囊型包虫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临床上腹腔镜下内囊摘除术和外囊次全切除术术后残腔并发症、复发的发生率较高,故对于肝囊型包虫病不建议使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及外囊完整剥除术在根治性切除病灶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优点。故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并着重阐述了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及外囊完整剥除术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为肝囊型包虫病的微创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胆汁酸在肝肠循环中的作用及中药参与其调控的相关机制
叶倩伶, 王明刚, 毛德文, 蒋海南
2020, 36(11): 2617-26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50
摘要:

胆汁酸在肝脏中产生,是胆固醇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就胆汁酸的合成、转运、代谢,及其通过肝肠循环调控肝脏细胞及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调控胆汁酸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深入了解胆汁酸影响肠道菌群及肝脏功能的相关机制,拓展其调控机制的认识,探索中医药对胆汁酸调节的作用机制及途径,为从调控胆汁酸途径防治肝脏相关系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mTOR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肝损伤的调控作用
黄倩, 李京涛, 刘永刚, 魏海梁, 闫曙光, 郭英君, 常占杰
2020, 36(11): 2621-26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51
摘要:

自噬能调节肝脏生理、平衡肝脏代谢。自噬激活对肝损伤的作用是双面、复杂的,受多种因素调控,与多种蛋白通路相关联。总结了mTOR机制靶点在自噬调节中的作用,其通过PI3K/AKT上游信号通路相应地抑制或增强自噬水平,参与相关肝脏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故而综述mTOR/PI3K/AKT自噬通路在肝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肝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SpyGlassTM DS直视化系统在胆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徐雯, 苗龙, 王正峰, 周文策
2020, 36(11): 2626-26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52
摘要:

由于胆道疾病诊断及微创治疗的需要,近年来经口胆道镜检查已经成为胆道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避免了一些侵入性和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介绍了新型SpyGlassTMDS内镜直视化系统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及其胆道适应证和可能的并发症。SpyGlassTM DS具有胆道成像、直视下活检等优势,在许多胆道疾病的诊疗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可以提高性质不明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和复杂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无明显差异,安全有效,是对标准内镜诊疗手段的良好补充。

胰岛素抵抗在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李永康, 杨能红
2020, 36(11): 2630-26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11.053
摘要:

胰岛素抵抗是继发于胰腺疾病的一种糖代谢障碍表现,既往研究显示其与炎症因子及肿瘤进展相关。归纳了胰岛素抵抗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认为进一步研究胰岛素抵抗可为慢性胰腺炎的预防和胰腺癌的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脏疾病的自然病史
TONON M, ROSI S, GAMBINO CG, 武彤, 辛桂杰
2020, 36(11): 2428-2428.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8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脏疾病的自然病史(作者Tonon M等)2012年,KDIGO小组提出了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病(AKD)和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新定义。根据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定义,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的AKI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此相反,目前尚无这些患者中AK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结果的数据。来自帕多瓦大学医学系内科和肝病学组的Tonon等评估了AKD的患病率及其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程和生存率的影响。

TET1促进IDH1野生型胆管癌的恶性进展
BAI X, ZHANG H, ZHOU Y,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2020, 36(11): 2449-2449.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8月报道】题:TET1促进IDH1野生型胆管癌的恶性进展(作者Bai X等)胆管癌(CCA)是一种高致死性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约有20%的CCA患者存在IDH1突变,这些突变被认为是以依赖于2-氧戊二酸(OG)的双加氧酶为靶点促进CCA癌变。然而,临床研究表明,突变型IDH1的CCA患者比野生型IDH1患者预后更好,这使2-OG依赖酶的作用更加复杂化。该研究旨在阐明:调控5-羟甲基胞嘧啶(5hm C)形成且作为2-OG依赖酶之一的TET1是否参与CCA的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HCV与HIV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ZHENG YX, MA SJ, XIONG YH, 范学工, 郑宜翔
2020, 36(11): 2461-2461.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2020年9月报道】题:直接抗病毒药物在HCV与HIV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作者Zheng YX等)各种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已被广泛用于治疗HI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但是,不同类型和组合形式的DAA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尚不完全清楚。仍然缺乏针对HIV/HCV合并感染中DAA治疗方案的最佳实践的证据整合。

母亲和/或父亲为HBV感染者的儿童在HBV疫苗免疫接种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
ZHUGE S, GE C, YANG Y, 杨宇婷, 赵耀
2020, 36(11): 2483-2483.
摘要:

<正>【据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0年7月报道】题:母亲和/或父亲为HBV感染者的儿童在HBV疫苗免疫接种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作者Zhuge S等)母亲为HBV感染者的儿童发生隐匿性HBV感染(OBI)的风险已逐渐受到较大关注,但同时关注母亲和/或父亲为HBV感染者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母亲和/或父亲为HBV感染者的儿童在HBV疫苗免疫接种后OBI的发生率。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和脂肪性肝病的风险:一项全国范围的队列研究
PYO JH, KIM TJ, LEE H, 郝苗苗, 高普均
2020, 36(11): 2504-2504.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0年9月报道】题: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和脂肪性肝病的风险:一项全国范围的队列研究(作者Pyo JH等)质子泵抑制剂(PPI)诱导的疑病症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诱导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已被认为是通过肠-肝轴促进脂肪肝的发展。在这项研究中,旨在调查PPI的使用与脂肪性肝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及Meta分析
PAN YC, JIA ZF, WANG YQ, 潘禹辰, 姜晶
2020, 36(11): 2514-2514.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10月报道】题: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及Meta分析(作者Pan YC等)本研究通过干预队列和Meta分析评估剖宫产和非母乳喂养是否可以降低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率。

基于定量宏基因组学评估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及预后的关系
SOLé C, GUILLY S, Da SILVA K, 邵玥明, 温晓玉
2020, 36(11): 2536-2536.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 2020年9月报道】题:基于定量宏基因组学评估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及预后的关系(作者SoléC等)肝硬化与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最严重的临床阶段,但目前仍缺乏使用定量宏基因组学研究ACLF中肠道菌群改变的信息。为了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选取的患者涵盖了肝硬化整个疾病的病程,包括代偿期、无ACLF的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和ACLF。对照组来自一组健康受试者。

微生物色氨酸代谢诱导芳基烃受体活化同时改善酒精所致的肝损伤
WRZOSEK L, CIOCAN D, HUGOT C, 马博, 金清龙
2020, 36(11): 2541-2541.
摘要:

<正>【据Gut 2020年10月报道】题:微生物色氨酸代谢诱导芳基烃受体活化同时改善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作者Wrzosek L等)慢性饮酒是肝脏相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小鼠和人类中,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与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或耐药性有关。研究目的是确定肠道微生物群可以改善酒精引起的肝脏病变的机制。

血清HBV RNA和HBsAg水平在判断亚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适合停用恩替卡韦中的作用
SETO WK, LIU KS, MAK LY, 徐晓桐, 金晶兰
2020, 36(11): 2560-2560.
摘要:

<正>【据Gut 2020年8月报道】题:血清HBV RNA和HBsAg水平在判断亚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适合停用恩替卡韦中的作用(作者Seto WK等)来自中国香港的Seto等研究显示,在HBsAg血清清除前,慢性HBV感染的某些亚群患者可能已经停止治疗了。血清HBV RNA在决定停止治疗适宜性方面的作用中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晚期肝细胞癌患者PD-1阻断期间的疾病超进展
KIM CG, KIM C, YOON SE, 张笑晨, 胡玉琳
2020, 36(11): 2578-2578.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8月报道】题:晚期肝细胞癌患者PD-1阻断期间的疾病超进展(作者Kim CG等)PD-1抑制剂治疗可导致疾病超进展(HPD),但在接受PD-1阻断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HPD的发生率,结局和预测因素尚不清楚。评估了用纳武单抗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HPD的存在和预测因素。来自韩国的Kim等在延世癌症中心、本港医疗中心、三星医疗中心纳入了纳武单抗治疗的晚期HCC患者(n=189)。根据治疗前后或治疗失败时的肿瘤生长动力学(TGK)和肿瘤生长速率(TGR),使用肿瘤生长动力研究HPD的发生。同时还分析比较了在索拉非尼治疗后接受瑞格非尼(n=95)或最佳支持治疗(BSC)/安慰剂(n=103)治疗患者的肿瘤生长动力。

预测研究揭示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具有三个不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临床病程
TREBICKA J, FERNANDEZ J, PAPP M, 高沿航
2020, 36(11): 2588-2588.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10月报道】题:预测研究揭示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具有三个不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临床病程(作者Trebicka J等)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是指代偿期肝硬化发展至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或前述并发症合并发生,需要住院治疗。如AD患者出现器官衰竭,则定义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该预测研究是一项来自于欧洲、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描述AD的临床病程并确定ACLF的预测因子。

速尿是利福昔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恶化的因素
UCHIDA Y, TSUJI S, UEMURA H, 王畅, 牛俊奇
2020, (11): 2608-2608.
摘要:

<正>【据Hepatology Research 2020年8月报道】题:速尿是利福昔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恶化的因素(作者Uchida Y等)为了优化表现出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策略,来自日本埼玉医科大学的Uchida等评估了影响接受利福昔明治疗患者结局的因素。研究对象为95例接受利福昔明治疗的患者。在利福昔明给药期间严格监测了血氨水平,并评估了与长期预后和累积生存率相关的因素。

消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0, 36(11): 2445-2445.
摘要:

<正>《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于1992年创办,系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总编辑为孟悛非教授,常务总编辑为杨建勇教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期刊。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8页,大16开本,铜版纸印刷,印刷精良,图片清晰。国内定价18元,全年定价108元。刊号:ISSN 1005-8001,CN 44-1391/R。

《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总排名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
2020, 36(11): 2488-2488.
摘要:

<正>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发的2020年度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于近日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70种临床医学核心期刊(A)中排名第4位,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在47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总排名第28名,较2017年第五版排名提升24位,实现自2013年起持续跨越式提升。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作者上传盲审稿的要求
2020, 36(11): 2616-2616.
摘要:

<正>为了保证审稿公平公正,本刊同行评议环节一直采取双盲审稿制度。为进一步提升稿件处理效率,本刊现要求作者投稿时自行上传盲审稿文档,盲审稿制作要求如下:在原稿件基础上,删除作者信息(即作者的姓名、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邮箱、作者简介等),基金信息。如果正文描述中必须提及文章作者单位,请以"××医院""××科室"代替。

书讯
《Variceal Bleeding in Liver Cirrhosis》正式出版
2020, 36(11): 2520-2520.
摘要:

<正>Springer出版社于2020年11月3日在线发行了由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郭晓钟教授和祁兴顺教授共同主编编写的《Variceal Bleeding in Liver Cirrhosis》一书。这本书全面介绍了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临床诊治,具体总结了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流行病学、机制、诊断与监测、病因治疗、急性出血的治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门脉高压性胃病、